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共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共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8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家不断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来残酷地剥削工人,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一个鞋厂监工说:“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22岁就会满头灰发。”
1817年,仁慈而富有爱心的工厂主欧文提出8小时工作制,并喊出了口号:“8小时工作,8小时娱乐,8小时休息。”
为何是乌托邦的诉求?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八小时工作制
何为“乌托邦”?
1516年,莫尔在《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到了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
乌托邦: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字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莫尔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
摆脱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纯粹虚构的幻想,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础。
18世纪
摩莱里
摆脱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纯粹虚构的幻想,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础。
19世纪初
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欧文
讨论:为什么8小时工作制在当时无法实现?
19世纪是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时期,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压榨劳动者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采取不断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剥削工人。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各行业对劳动力的吸纳量下降,造成了人口的相对过剩,大量人口失业。
欧文将希望寄托于资本家会大发慈悲,他在资本主义的汪洋中进行孤立的试验,在美国创办“新和谐公社”,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
空想社会主义为何“空想”
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发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很不发展
作为新阶级的胚胎,是一个还完全无力采取独立的政治行动,只能从外面、从上面取得帮助的受压迫的受苦的阶级
“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得幻想。”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构成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弊端,设计蓝图。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局限性
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有何进步性?
欧文
8小时工作制
欧文的试验虽然失败了,但是他提出的“8小时工作制”以及其他一些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成为了劳动群众一直以来不懈的追求。
这些关于未来社会的重大原则在当时是天才的设想,是较之先辈们更有价值的猜测。
①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进步性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工人阶级开启了为自己而战的时代……
我们要减少劳动时间,提高工资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是什么?有何意义?为何失败?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英国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为什么这些斗争都以失败告终?
三大工人运动是分散的、自发的、无组织的
没有掌握斗争的策略,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没有抓到资本主义真正的软肋
的现实途径究竟在哪?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实现八小时工作制
工人们会等来一个为他们实现八小时工作制的英雄吗?会等来一个大发慈悲的天才的统治者吗?
变革社会的主体力量
是人民群众而不是精英人物
唯物史观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人民群众历史主体作用;
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新的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事实日益令人信服地证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资本和劳动的利益一致、关于自由竞争必将带来普遍和谐和人民的普遍福利的学说完全是撒谎。”
资本家如何实现“钱生钱”?
资本是怎么形成的?
资本主义为何会出现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工人为何受尽资本家的剥削?
劳动力
商品
价值
创 造
为自己
为资本家
工资
剩余价值
资本家为何不肯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越长,资本家能够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多。资本家不可能大发慈悲,让工人仅仅工作八小时!
什么是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秘密;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
剩余价值学说的内容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出自《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内容?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两个必然”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一个政党”
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一个目标”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
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基石
理论基石
标志:《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
人民性
实践性
创新性
小结: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现实条件: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兴起,
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诞生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如何变为现实?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八小时工作制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资本家根本不予理睬,法律成了一纸空文。在1880—1886年期间,美国共发生了4000多次罢工。这个时期的罢工斗争,大多数都是在争取缩短工作日的目标下进行的。
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这场罢工终于获得了胜利,为后世争取到八小时工作制、工人福利制度、社会养老金和保险制度。为纪念这场工人运动,在1889年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上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大发展,
实现了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曲折
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吗?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两个必然”: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绝不会”: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前提: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成熟。
发展的前进性
过程的曲折性
1.从空想到科学
2.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
3.从一国到多国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十月革命
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