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黄河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黄河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济南黄河实验学校 2025-2026学年度 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阶段测试
本试题共4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按要求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一、(16分)
(一)阅读文段,完成1-3题(本题9分)
下面是小语同学观察初中校园景物时写的一段随笔。
秋光正好,微风不燥。秋日的校园因携手新学年而显得与他日截然不同。静谧的校园此时已色彩斑斓,绽放出咄咄逼人的光彩。在这里,银杏金黄,如镶上金边;枫叶锦簇,似火一般烂漫;天空蔚蓝,如水晶般澄澈……真是美不胜收。怀着对未来的企盼,同学们背起新书包,精神抖擞,笑着跑着,奔向教室。
1.朗读分享时,小语同学为文中加点字标注了拼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静谧(nì) B.锦簇(cù) C.烂漫(màn) D.澄澈(chéng)
2.文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截然不同 B.咄咄逼人 C.美不胜收 D.企盼
3.同学们纷纷在留言板上给小语同学的随笔留言,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秋天的校园,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有着自己别样的风情。
B.走进秋日的校园,一阵阵桂花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沁人心脾。
C.秋天的校园里到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和同学们活泼的身影。
D.春种秋收,我们在这里挥洒汗水,也在这里收获成长。
(二)阅读文段,完成4-5题(共7分)
4. 滚滚黄河奔涌而来,滋养着山东大地,孕育了齐鲁文化。根据语境仿写,将语段补充完整。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凝百川之雄伟,聚千流之恢宏,从巴颜喀拉山一路走来,奔腾怒啸,浩浩荡荡。我敬佩黄河的勇敢,路途曲折却总是勇往直前;我敬佩黄河的 (1)______ (1分),黄沙裹挟却从不抱怨;我敬佩黄河的无私,(2) (2分)。
5.下面是某学校对“十大杰出人物排行榜”的一个调查统计表,请结合相关数据,写出两条信息。
(4分)
答:
十大杰出人物排行榜
二、(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共21分)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①,便唱②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③,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④归。”众人即承响5而回。于是审之,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 》)
注释:①遽:惊慌。②唱:同“倡”,提议。③王:同“旺”。④将无:表示委婉的建议或者希望,可翻译为“还是……吧”⑤承响:应声。
6.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与儿女讲论文义 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B. 公欣然曰 非然也
C. 于是审之 日月之行
D. 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属于古今异义,文中泛指家里的小辈。
B. “撒盐空中差可拟”中的“差”与“千差万别”中的“差”意思相同。
C.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本书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D. “朝野”在文中指朝廷和民间,现借指某些国家中的政府方面和非政府方面。
8.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两个比喻各具特色,“撒盐空中”重形似,“柳絮因风起”重意蕴。
B. 【甲】文通过补充交代谢道韫身份,暗示了作者对她杰出才华的赞赏。
C. 【乙】文中加点的“徐”是慢的意思,表现出谢安在遇到风浪时迟疑不决的样子。
D.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展示了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9. 【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需要断句。(请选一项,不得多选)(2分)
既A风转急B浪猛C诸人皆喧D动不坐。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公徐云:“如此,将无归。”
11. 谢氏一族人才辈出,如谢安的次子谢琰、侄子谢玄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且都“才兼辩博”结合【甲)【乙】两则关于谢安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分析谢家儿女能够成才的原因。(4分)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13 题。(共 7分)
(
【乙】
吴松

道中二首(其二)
[宋]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

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 (
【甲】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注释:①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支流。
②江乡:江南水乡。③枫桥:桥名,在江苏城闾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作“封桥”,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名“枫桥”。
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两首诗都开篇点出诗人远离家乡,从诗中的“客路”“晓路”可以看出。
B.甲诗颔联写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乙诗通过描写暮春时的“细雨”“叶飘”“雁声”等,营造了凄凉、孤独的氛围。
两诗都写到诗人行程中的所见、所闻,融情于景,表达了思乡、羁旅之情。
13.【甲】【乙】两首诗的尾联在艺术手法和流露的情感上有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三)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8分)
诗文内容 情感/哲理
意象 花 (1)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2)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对好友赴任路途险远的关切与同情
(3)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常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
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4) 。(李白《峨眉山月歌》) 对故乡、故人的依依不舍
(5) ,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 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蕴含着浓郁的乡愁
水 枯藤老树昏鸦,(6)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温馨安详的场景更勾起内心的孤独凄凉
《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7)______________。 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
三、名著阅读(7分)
15.(1)(3分)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________》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如《__________》,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批判了当时日本所谓的爱国青年,更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又如《________》,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
(2)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1分)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脖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以及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 》里。
(3)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两个人物不能入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3分)
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四、(31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8题。(共12分)
材料一:
①City walk(译为“城市漫步”),作为一种旅游方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当时,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环境,希望通过步行感受城市的魅力。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重视,城市漫步逐渐发展为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它是一种深度体验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等随意和无目的的旅游方式。人们可以在城市里或随意漫步或探寻一些特色的景观路线,也可以在讲述员的带领下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其特点鲜明,以步行为主,将车辆交通减少到最低限度,将空间重点放在行人活动和社区互动上;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步行街区购物、美食探索、文化体验等。
②在我国,城市漫步近年来也受到关注和追捧。许多城市推出了一系列的城市漫步线路和活动,建设了越来越多的步行道和步行街区,为游客提供更多的行走空间和休闲体验。
(整理自《城市漫步,能治愈所有不开心》)
材料二:
①一种以时间紧、游览景点多、花费少为特点的高强度旅行方式被称作“特种兵式”旅行,这种旅行方式曾经火遍全网。2023年夏天,一种叫作City Walk,即“城市漫步”的旅行方式悄然兴起。如果说“特种兵式”旅行强调的是紧张和饱满,旅行者期待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游览更多的地方,进行饱和式景点打卡,完成高性价比且内容丰富的旅行计划,那么“城市漫步”的旅行观念和方式则与此有明显的不同。
②“City walk”是一种回归朴素的出游方式,以舒缓从容的姿态漫步城市,寻找城市的美好,欣赏每一处偶遇的风景。《2023年旅游数据规划》显示,75%的中国旅行者在规划旅行线路时会考虑以小众景点为主的路线。他们认为热门景点不仅人潮汹涌,还过于同质化,而小众景点依然保持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街角的咖啡店、热气腾腾的小饭馆、树影斑驳的老街巷……这些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记录了城市的发展脉络,蕴含着城市的独特气质,都可以成为“City walk”的沿途风景。人们用脚步建立起与城市的深度链接,可以发现近在咫尺的“诗与远方”。City walk人群画像特征也十分突出,年轻人占大多数。相关数据显示,性别方面,女性超过八成;城市等级分布方面,一线城市占42.77%,新一线城市28.11%。
③“City walk”强调随心所欲,用自己的感受来理解城市,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努力调整呼吸的节奏。这不仅是一种新兴的旅行方式,更是传承城市文化和记忆的新的“打开方式”。对城市新移民来说,这是建立城市认同的好办法。
④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风靡一时的“特种兵式旅游”,还是“City walk”,都是当代年轻人真实情绪与心境的反馈。当下年轻人的文旅活动,不单是玩耍与放松的过程,同样是自我发现与价值认同的表达。
⑤“City walk”的走红,为城市盘活文旅资源带来新机遇,也为城市管理提出新课题。只不过,如果不再关注沿途的脚步与风景,而是比拼拍了多少照、打卡多少店,或者研究怎样“割韭菜”,那么这样的城市漫步最多只能算是一门生意,很难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生活方式。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走街串巷,感受烟火气,在传统街区和老建筑中感受济南底蕴;漫步泉城路,欣赏悦目的城市风景,体验商业之都的时尚消费。City walk逐渐成为了济南旅游的新潮流。结合网红打卡、小众探秘、创意旅拍等元素,济南City walk在社交平台上的话题热度不断飙升。旅游业界人士表示:济南城市休闲体验和地标打卡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寻求精准狠的切入点,引发全民传播和全域流量。同时,整合核心资源和产品、包装打造精品游玩线路和主客同乐的节庆活动,营造多点地方特色和人情味,以诚待客,实现主客共享。
(摘编自网络)
16.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City walk始于20世纪60年代,如今许多城市推出了城市漫步线路和活动。
B.City walk时人们不再使用车辆交通,而是以步行方式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
C.从材料二可知,大多数中国旅行者在规划旅行线路时倾向于以小众景点为主的路线。
D.City walk和“特种兵式旅游”一样,都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旅游方式。
17.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从材料二的数据可知,一线城市里有物质基础的中青年女性是City walk的主力。
B.City walk是当代年轻人真实情绪与心境的反馈,有助于自我发现与价值认同。
C.“城市漫步”的前景最多算是一门生意,很难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或生活方式。
D.整合核心资源和产品、包装打造精品游玩线路就可以实现City walk“主客共享”。
18.下面这条济南“城市漫步”路线受到了大众广泛欢迎。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分析这条路线受欢迎的原因。(6分)
路线: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宽厚里、芙蓉街—百花洲街区、曲水亭街—大明湖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22题。(共19分)
母亲禅
①十一岁那年,我们家曾和一个邻居因一堵界墙的归属问题伤了和气。邻居是个新婚不久的青年,脾气暴躁,一心只想报复,就趁天儿黑偷偷爬上我们家屋顶,用干草将我家的烟囱堵上。
②母亲不知烟道被堵,点火做饭。屋里顿时浓烟滚滚,直呛得全家人咳嗽连天。
③父亲跑到院子里就发现了屋顶烟囱上的干草,马上想到定是邻居所为,便气不过,顺手抄起一捆干草要以牙还牙。
④母亲出来制止了父亲。她让父亲大大方方地搬梯子上房将堵在烟囱上的干草拿掉。次日又堵,又上房拿掉,如此反复几次,邻居大概也自感无趣,就停止了他的恶作剧。
⑤两个月后,邻居刚满月的儿子要剃头,求到了母亲。母亲打小跟做剃头匠的外公练就了一手绝活:专给过满月的婴儿剃头。那可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手艺,婴儿的头顶薄如葱皮,稍有不慎就会割破头皮。方圆几个村子,此绝活非母亲莫属。因为刚堵过我们家的烟囱,邻居青年自是没脸向母亲开口,就托了村上一个长辈先来打前站。没想到母亲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即刻放下手头的活计去了邻居家。事后,邻居小两口自是感动不已,专门提了一篮鸡蛋答谢母亲。自此,两家和好如初,再无争端。事后,母亲对我们全家人说:“烟道堵了不要紧,拿掉干草就是了,可人心要是堵了,那可是病啊!”
⑥还有一句口头禅常挂在母亲嘴边,就是“过日子怎么可以没有花呢”。
⑦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院子里有两棵硕大的石榴树。每年初夏,一簇簇火红的花朵竞相开放,满院飘香。石榴树是母亲嫁给父亲后的第二年春天,专门从娘家的园子里移栽过来的,而且是一棵酸石榴,一棵甜石榴。母亲说:“这日子本来就有酸有甜,但石榴花都是一样红红火火地开。”我这才恍然,原来母亲之所以从娘家特意移栽石榴树过来,除了美化院落,还有更深层的期许在里面。
⑧可是石榴花再好看,花期也只有一个月左右。母亲便在院子里的东墙根栽上了一排月季,最不可思议的是,母亲还特意在大门外的两边也栽上了十几株。父亲笑她:“我们这穷家穷院的,又不是啥气派的大门楼,不配栽花的。”母亲却说:“门,再怎么简陋也是门,这花开得久,万一有亲戚朋友来串门,偏偏遇到‘铁将军’(锁头),这时他们要是看到门口这些花开得正艳,兴许心里就不会太凉了,花把门,总比铁将军把门好多啦!”母亲的这个诠释,让我一下子想到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中的一段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⑨不识字的母亲不会进行汪先生那样有才气的表达,但她的善意与汪先生不谋而合。
⑩母亲爱花,几近痴迷,在她眼里可谓无处不花。平日里很多根本与花不搭边的东西,她也能别出心裁地叫出“花样”的名儿来。房顶上的炊烟,她说那是咱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熬小米粥,她说那是小米粒在锅里乐开了花。最有意思的一回是刚过门的大嫂第一次下厨蒸包子,大概是厨艺不精,一掀锅盖,包子褶居然全绽开了。大嫂臊得脸通红,这时母亲过来大声说:“这是包子开花,好兆头,新媳妇到咱家,包子全笑啦!”当时闻听此言,大嫂也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后来我终于明白,母亲那是心里有花。心里有花,眼睛就会望见美好;心里有花,就会使劲儿把庸常的日子过成花;心里有花,才得以让我们在芬芳里幸福地长大。
(选自《意林》,略有改动 )
19.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母亲禅”即母亲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深层含义是母亲为人处世奉行的准则。
B.本文运用第一人称叙事,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C.第⑧段中加点词“特意”,写出了母亲特地在大门外的两边栽上十几朵月季,想让来串门的亲戚和朋友不感到心凉,表现出母亲的善良。
D.第⑩段中的画线句通过母亲的语言描写,生动表现了母亲的勤劳朴实。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写出三方面即可)(6分)
你怎样理解文章第③段父亲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22.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第 段划线句的理解。(5分)
心里有花,眼睛就会望见美好;心里有花,就会使劲儿把庸常的日子过成花;心里有花,才得以让我们在芬芳里幸福地长大。
五、作文(60分)
23.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有一首很美好的小诗:“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他们很温暖,因为,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时间了。”
的确,世间万物,总能给你以温暖。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要求: (1)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前面的文章,否则扣分。
(3)卷面整洁,书写美观,不少于6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