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八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八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9月杨村八中语文学科第一次月练习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2.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1-4小题,每小题2分,5-11小题,每小题3分(共29分)
1.(本题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娉婷(pīng) 冠冕(guàn) 彬彬有礼 (bīn) 忸怩作态(ní)
B.鲜妍(yán) 旁骛(wù) 自吹自擂(léi) 间不容发(jiān)
C.宽宥(yǒu) 麾下(huī) 不足为据(jù) 李代桃僵(jiāng)
D.豢养(huàn) 箴言(zhēn) 矫揉造作(jiāo) 根深蒂固(dì)
2.(本题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嘉兴到延安……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______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______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始终是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最______的精神财富。
A.见识 装载 宝贵 B.见识 承载 贵重
C.见证 装载 贵重 D.见证 承载 宝贵
3.(本题2分)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意志和愿望。③在这场正义之战中,志愿军将士前仆后继,舍生忘死,19.7万余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昭示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④广大志愿军将士以愈战愈勇的旺盛斗志和高昂士气,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气魄,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A.①句 B.②句 C.③句 D.④句
4.(本题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庆祝天津设卫筑城620周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天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书。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序中称赞道:“从五大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风貌建筑群,到古文化街的传统街巷和历史风貌□从一宫历史文化街区的异国建筑风情,到海河两岸近代工业遗存的历史印记,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彰显了天津的城市魅力,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遗产□
A.“ ” , 。” B.“ ” ; ”。
C.《 》 , ”。 D.《 》 ; 。”
5.(本题3分)下面对《行路难》(其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诗以抒情开篇,渐而过渡到叙事。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不能食”“心茫然”,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表现出极大的郁闷之情。
C.黄河不可渡,太行不能登,隐喻仕途的艰难,表现出无限的惆怅之意。
D.最后两句,言乘风破浪、云帆渡海,又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
(本题9分)阅读《拥抱5G—A商用时代》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拥抱5G—A商用时代
赵东
①2019年5G技术进入商用阶段以来,全球5G用户已突破15亿,5G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通信技术更新迭代和新终端新业态不断涌现,5G—Advanced(5G—A或5.5G)应运而生。它引入通道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新技术,可使网络性能提升10倍,满足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推进5G—A建设,不断激活发展潜能。
②从技术应用上来讲,对生产端而言,5G—A的连接能力大幅扩展,并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全新空间。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运用5G—A的配电器和空开保护,加上无人机和机器人,实现了发电设备的自动化巡检、故障快速隔离和恢复供电,与上年同期相比,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从而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③对消费者而言,5G—A可以促进沉浸式业务、家庭带宽业务体验升级,助力智慧家庭、智慧文旅等方面的发展。网络带宽升级,可为用户收看4K/8K高清视频等提供技术支撑,促进裸眼3D、扩展现实等沉浸式业务的规模化应用,使消费者享受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体验。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
④中国正在加速推进5G—A商用建设。中国移动宣布今年将在超过300个城市部署5G—A商用网络,目前已公布首批100个商用城市名单。中国联通打造的基于5G—A的超高清浅压缩编码制播系统,创造了制播领域全球最高上行码率纪录。中国电信也在多个省市完成了三载波聚合(3CC)百站规模部署,并在钢铁、矿山、医疗等行业探索落地5G—A关键技术。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设备商,在2023年10月发布了全球首个5G—A全系列商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原生万兆、原生绿色、原生智能三大创新技术支撑5G—A商用发展。
⑤5G—A是5G演进到6G的关键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去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审议通过《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展示了对6G的愿景和共识。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近70%的重叠。因此,发展5G—A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今年,全球有望实现5G—A的规模化商业应用,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的世界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选自《人民日报》,原文有删改)
6.(3分)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5G—A引入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新技术,可使网络性能提升10倍,满足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
B.对生产端而言,5G—A的连接能力大幅扩展,并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全新空间。
C.5G—A可以促进沉浸式业务、家庭带宽业务体验升级,助力智慧家庭、智慧文旅等方面的发展。
D.今年,全球实现了5G—A的规模化商业应用,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的世界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7.(3分)下列对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SG—A的运用对生产端而言,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的特点。
B.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5G—A实现了发电设备的自动化巡检、节能环保的特点。
C.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了5G—A实现了发电设备的自动化巡检、节能环保的特点。
D.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5G—A的运用对生产端而言,大福提升了生产效率的特点。
8.(3分)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5G—A技术,按照逻辑顺序加以说明。
B.文章第②③段分别从消费端和生产端两方面介绍了5G—A技术运用的优势
C.第⑤然段加点的“近”字,表示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D.5G—A不仅是对5G的发展,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所以5G—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题9分)阅读《醉翁亭记》,回答小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3分)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 泉香而酒洌 (清)
B.云归而岩穴暝 (昏暗) 佳木秀而繁阴 (秀美)
C.野芳发而幽香 (花) 宴酣之乐 (尽兴地喝酒)
D.觥筹交错 (酒筹) 树林阴翳 (遮盖)
10.(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山肴野蔌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名之者谁 D.杂然而前陈者
11.(3分)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后层层推近,于“峰回路转”处推出主景——醉翁亭。
B.第②段作者主要抓住数个时间节点,生动地写出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景物的特点。
C.第③段“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简笔勾勒出醉翁之态,可谓醉在其中,乐在其中。
D.课文“乐”是表象,“醉”是根本,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来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古诗文默写(共6分)
12.(本题6分)在下面横线上,用课文原句填空。
(1)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4)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有“此事古难全”的慨叹,“此事”指的是“ , ”。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共7分)
(本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②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⑤。
(选文有删改)
【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②尼:阻止。③趣:促。④勖(xù):勉励。⑤置:停。
13.(2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及东炮台陷 及:
(2)弹丸咸集于西炮台 咸:
14.(2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15.(3分)选文中的钱金玉有哪些宝贵的品质?请分条概括。
四、文学作品阅读(共15分)
槐花飘香
①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②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③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④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⑤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⑥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 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⑦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背靠着吃饭的那棵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⑧槐花香,香在田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 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伯父一身白褂,一如那芬芳的槐花,在田间守着日子,清净、笃定,仿佛农人的田间,就是槐花的田间。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
⑨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心生动容。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申琳,有删改)
16.(3分)请概括作者围绕“槐花香”回忆了哪三个方面的往事。
17.(4分)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
18.(4分)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中写父亲与孩子背靠槐树吃槐花蒸菜有何作用。
19.(4分)文章结尾,槐花香令作者“心生动容”,说说这里包含作者哪些情感。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共13分)
(本题5分)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滨海新区某校九年一班的学生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浓厚的读书氛围,交流有效的读书方法,分享有创意的读书心得。
读书情况调查小组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感受到了全社会读书学习的热情。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三年我国成年国民阅读率统计
项目年限 图书阅读率 报纸阅读率 期刊阅读率 数字化读物阅读率 综合阅读率
2021年 59.7% 24.6% 18.4% 79.6% 81.6%
2022年 59.8% 23.5% 17.7% 80.1% 81.8%
2023年 59.9% 23.1% 17.5% 80.3% 81.9%
【材料二】
党员干部读书所产生的“风成于上,俗化于下”的强烈示范效应,“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书单,在社交媒体上刚一传开,立即引发高度关注。党员干部成为引领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
【材料三】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和引领下,“书香校园”建设扎实推进。《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等相继出台,打造时时可读、处处可读的校园阅读环境。走廊图书馆、流动图书车、走廊读吧、班级图书角等在校园里随处可见、随手可触,确保孩子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涵养品格。
【材料四】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他再次提起“阅读”,希望国图“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极大激发了全国图书馆界改进和创新服务的热情,越来越多读者走进图书馆。
20.(2分)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21.(3分)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概括近几年我国阅读氛围日益浓厚的表现。
22.(本题5分)填空
(1)艾青,原名 ,曾用笔名克阿等,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的长诗为《 》,该诗感情真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长诗《 》《 》,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 ”的歌手。
23.(本题3分)
艾青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主要的意象是“大堰河”,在诗中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的深深的① 之情,这一时期他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一个高峰,代表诗作《我爱这土地》,主要意象是“土地”,大多抒发的是对土地的忧伤和热爱之情。艾青诗作的另一个高峰是1978年,代表作是③ ,主要意象是“光”,表达了对光的赞美和歌颂。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显现出“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六、作文(共50分)
24.在成长的航程上,明亮的灯塔总会为我们引航。这明亮的灯塔,或许是不惧挑战的勇气,给我们力量;或许是无私的关爱,给我们温暖;或许是隽永的美文,给我们启迪……生活中,那珍藏在心中的记忆,那真挚的情谊,那值得感悟的道理,那梦想与追求……都可以化作引航的灯塔,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
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内…………○…………装…………○…………订…………○…………线…………○……………………○…………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试卷第1页,共3页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D D D A D A B B A D
病树前头万木春
露从今夜白
人迹板桥霜
先天下之忧而忧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到,等到。
全,都。
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
①刚毅果敢;②忠于职守;③忠贞爱国;④英勇无畏,不怕牺牲;⑤与士卒同甘共苦。(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香在枝头,香在嘴里,香在田间。
17.示例一: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伙伴们采槐花的熟练,表现出小伙伴们收获槐花时的快乐,表达了大家对槐花的喜爱。
示例二:比喻,将槐花比作雪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落下时的多、美,衬托出小伙伴们收获槐花时的快乐,表达了大家对槐花的喜爱。
写父亲与孩子们背靠槐树吃槐花蒸菜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人吃槐花蒸菜时的享受和满足,表现出槐花蒸菜的美味,侧面表现母亲手艺的高超,照应了上文等待吃槐花蒸菜的期盼。与下文写一家人再吃槐花蒸菜相呼应,表达了家人对槐花的喜爱。
19.对槐花绽放的美丽的喜爱,对槐花香(美味)的喜爱;对亲情的温馨的感动,对农人(父辈)的勤劳赞美,对过去诗意(慢节奏)生活的怀念,对现在仍能嗅到槐花香的感动与知足。
20.近三年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数字化读书阅读率、综合阅读率稳步增长,报纸阅读率、期刊阅读率有所下降。
21.(1)党员干部成为引领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2)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和引领下,“书香校园”建设扎实推进。(3)越来越多读者走进图书馆。
22. 蒋正涵 大堰河——我的保姆 向太阳 火把 太阳与火把
23. 挚爱和怀念 《光的赞歌》 诗中有画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