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卷A(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卷A(含答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卷A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地球的模型是( )。
A.圆形 B.球形 C.方形 D.三角形
2.地球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和( )组成。
A.泥土 B.地皮 C.地壳 D.地面
3.如果想研究关于地球运动的问题,我选择( )模型最好。
A.地球结构模型 B.海陆分布模型 C.自转模型 D.地球气候模型
4.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照射地球时,被光照到的地方模拟的是( )。
A.白天 B.黑夜 C.日出 D.都有可能
5.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
A.年 B.月 C.天 D.时
6.下列各种假说中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A.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B.地球不动,太阳自转
C.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D.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7.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
A.太阳绕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太阳自转
8.改进地球模型时,穿金属丝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从南极穿入,北极穿出 B.从下面穿入,上面穿出
C.从北极穿入,南极穿出 D.随意穿,没要求
9.下列四个节日中,正午影子最长的是( )。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10.古人用圭表观察的是( )。
A.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B.正午时分,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C.一天中,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
D.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
11.在划分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正午能见到阳光,楼间距应该根据( )时楼影的长度进行计算。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2.四季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且地轴倾斜角度不变
C.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 D.太阳黑子
二、填空题
13.地球的结构由 、 、 以及 组成。
14.地球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运动叫地球 。同时,地球还在 。
15.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 ,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 。
16.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 。 的北京比 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17.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同一地方, 时昼最长、夜最短, 时夜最长、昼最短, 、 时昼夜平分。
三、判断题
18.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
19.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
20.当我国是白天时,美国却是黑夜。 ( )
21.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平均半径为6000多千米。( )
22.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 )
23.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 )
24.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北半球总是比赤道的温度低。( )
25.当太阳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冬季,另外半球就是夏季。( )
26.在地球仪上,地球的两极是白色的,说明那里是冰川。( )
27.古代科学不发达,古人对地球全貌的了解有“天圆地方”之说,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
四、连线题
28.连线题
将地球分成南北两半的圆周线 纬线
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 南回归线
北半球的一条纬线 赤道
南半球的一条纬线 北回归线
五、简答题
29.小明今年去了两次海南岛,一次是和爸爸一块去的,他发现他影子朝南;一次是和妈妈一块去的,他发现他的影子朝北。那么小明和爸爸、妈妈去海南岛的时间可能是哪个季节?
说一说气候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简要说一说地球上的四季是怎么形成的?
六、实验题
摆的研究。小明设计了“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并展开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15秒钟摆动的次数记录
摆 摆绳长度 摆动幅度 摆锤重量 三次实验数据(单位: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号摆 10厘米 40° 30克 20 20 21
2号摆 30厘米 40° 30克 13 20 14
3号摆 30厘米 40° 60克 14 13 13
4号摆 30厘米 60° 60克 13 13 13
32.3号摆和4号摆研究的是摆动快慢与 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应该保持不变的是 和 。
33.2号摆和3号摆研究表明摆的快慢与 无关。由于记录员粗心,上表中2号摆填错了一个数据,你认为第 次的数据是错误的,请你填一个可能的数据: 。
34. 号摆和 号摆研究的是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请结合实验经历,回答问题。
35.图中用一支蜡烛模拟 ,用个小地球仪绕蜡烛 转(填“顺时针”或“逆时针”),展示地球在公转。
36.当地球转到①位置时,我们北半球是 季;当地球转到③位置时,我们北半球是 季。
37.根据这个实验得知,由于地球的公转从而形成了 。
38.我们在研究地球运动时,常常采用 实验的方法。
A.对比 B.析因 C.模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卷A》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C B C C A B
题号 11 12
答案 D B
1.B
【详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略扁的球体。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地球的模型是球形。
2.C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所以地球的构造由外而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3.C
【详解】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了解和探索客观世界的最有力、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想研究关于地球运动的问题,我选择自转模型最好。
4.A
【详解】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照射地球时,被光照到的地方模拟的是白天,没被光照到的地方模拟的是黑夜。
5.C
【详解】远古时间文明落后,人们根据太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作一息为一天。这种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就形成了人们用来衡量时间,因此便出现了天的时间单位,而且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6.B
【详解】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球不动,太阳自转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7.C
【详解】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8.C
【详解】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地球仪。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它是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改进地球模型时,穿金属丝操作方法正确的是从北极穿入,南极穿出。
9.A
【详解】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春节距离冬至日最近,所以正午影子最长的是。
10.B
【详解】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圭表分为“圭”和“表”两部分,圭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
11.D
【详解】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所以要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冬至日的楼影来计算,此时楼房影子最长。
12.B
【详解】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地球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与地球公转与地轴倾斜有关。
13. 地核 地幔 地壳 大气层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所以地球的构造由外而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除了地球内部结构外,外部还有大气层将地球包围,保护着地球。
14. 公转 自转
【详解】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中太阳是唯一发光的恒星,地球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转,这个运动叫地球公转。同时,地球还在自转。
15. 不透明 白昼 黑夜
【详解】我们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16. 不同 东边 西边
【详解】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所以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17. 夏至 冬至 春分 秋分
【详解】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同一地方,夏至时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时夜最长、昼最短,春分、秋分时昼夜平分。
18.×
【详解】略
19.√
【详解】四季形成的原因,是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始终倾斜,导致太阳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形成该地区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与地球自转没有关系,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0.√
【详解】中国和美国在地球的两头,当中国被太阳照到的时候,美国就正好被遮光了 。
21.√
【详解】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22.√
【详解】略
23.×
【详解】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和公转方向一致,是自西向东的。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是自东向西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4.×
【详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且角度不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的变化,所以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当太阳照射北回归线时,此时北半球吸收热量多。
25.×
【详解】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当太阳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外半球就是冬季。
26.√
【详解】地球仪上的颜色:蓝色是海洋(包括所有水域)、绿色是平原、黄色是高原、白色是冰川,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山脉,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地球仪上的颜色,要求学生掌握在地球仪上,地球的两极是白色的,说明那里是冰川。
27.√
【详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要探究宇宙的意义,体会科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天圆地方”说的盛行期,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就提出过浑天说的思想,他认为天包着地,就像蛋壳包着蛋黄一样,大地就是浮在水面或气体上的个球球在断的绕个轴转动总一个球。
28.
【详解】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赤道是南半球、北半球的分界线,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南回归线是太阳在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最远位置,大约在南纬23°26′,与纬度线平行。南回归线是南半球的一条纬线。北回归线,是太阳光线能够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大约在北纬23°26′的地方。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一条纬线。
29.和爸爸是夏季,和妈妈可能是冬季。
【详解】夏季,小明的影子会朝南;在冬季,他的影子会朝北。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
30.气候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例如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水稻。气候会影响和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交通、建筑等状况。例如在高原山地气候区,人们兴建交通线路和各种住宅时就要考虑如何克服冻土带来的麻烦。
【详解】略
3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详解】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因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北极星处在假想地轴的延长线上。地轴是倾斜的,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32. 摆动幅度 摆绳长度 摆锤重量 33. 摆锤重量 二 13 34. 1 2 摆绳长度越短,摆速越快
【分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32.对比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3号摆和4号摆唯一的变量是摆动幅度,所以其他条件比如摆绳长度、摆锤重量都要保持不变;
33.对比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2号摆和3号摆唯一的变量是摆锤重量,所以其他条件比如摆绳长度、摆动幅度都要保持不变;摆锤重量不影响摆速,所以第二次实验数据错误,可能是13或者14次;
34.对比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就是摆绳长度,应该选择1号摆和2号摆。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35. 太阳 逆时针 36. 夏 冬 37.四季 38.C
【分析】四季形成的原因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35.图中用一支蜡烛模拟太阳,用个小地球仪围绕蜡烛逆时针转,表示地球在公转。
36.当地球转到①位置时,我们北半球是夏季;当地球转到③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
37.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38.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我们在研究地球运动时,常常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