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二中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二语文阶段练习(一)试卷
考查目标
1.基础知识:落实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三单元中相关基础知识。
2.古诗文默写与阅读: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默写。能积累掌握文言词语,理解基本内容与思想内涵。
3.现代文阅读: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提取信息,辨识信息,理清思路,概括内容,借助材料加深认识,得出结论。阅读记叙文能够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分析语句,品味语言和手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试卷和答题纸,共16页;其中试卷12页,答题纸4页。全卷共四大题,23道小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3.在试卷指定位置和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准确填写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
一、基础·运用(共26分)
学校展开了“身边的文化遗产”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请用正楷字书写标题:“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活动。
在第一个栏目“触摸故宫特展”中,小语同学准备了以下讲解内容,请阅读文字,完成小题。
堪比《清明上河图》的千古画作
《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为北宋宫廷画家,18岁时得徽宗亲授,其后不到半年就以《千里江山图》进献。画史文献没有王希孟的任何记载,《千里江山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该图长达11.9米,呈现出一幅江山壮阔之景,山峰重峦叠 ① (嶂/障),江水烟波浩渺。山水之间有屋舍村落、桥梁渡口、寺观塔刹、楼阁轩榭等,给人营造出一种 ② (潇/萧)洒超逸的氛围。此外,还描绘有众多人物活动,有行旅、幽居、捕鱼、观瀑、游玩等,无不惟妙惟肖。
跨时空艺术对话:人在画中游
《清明上河图3.0》展演通过挖掘原作的艺术神韵、文化内涵与历史风貌,融合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动感影像等多种高科技互动艺术,自出心裁构筑出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观众翘首以待,期待可以通过高清动态的长卷,研究舟船楼宇的精妙结构,看清每个画中人物的细微表情;还可以走进孙羊店沉浸剧场,在360度的全息虚拟空间中看到窗外的街市风物,听到宋人茶余饭后的闲谈与吟唱;甚至在4D动感的虹桥球幕影院“坐”上大船,感受汴河的繁忙日常,欣赏两岸的绮丽风光,沉醉在汴京的热闹与梦幻里。徜徉在这古典艺术的世界里,让人不得不赞叹古今文化的魅力,想要将这美妙的体验镌刻在记忆中。
2. 小语同学对文段中两个加点字的读音,以及横线处的字形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做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翘”在这里是“向上昂起”的意思,应读“qiào”。
B. “镌”在这里是“雕刻”的意思,应读“juàn”。
C. ①应选为“嶂”,意思为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D. ②应选为“萧”,意思为自然大方的举止和风貌。
3. 为下面这则新闻材料添加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青在线北京9月24日电 故宫博物院自9月24日起,对陈列《千里江山图》的午门正殿展厅实行发号分时参观措施。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发号方式为每天免费发放16个时段的号码,每半小时放行该时段的150名观众进入午门正殿展厅,发号地点在“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入口。此外,凭号参观仅限午门正殿展厅,参观东西雁翅楼展厅则无需领取号码。
A. 千里江山浩荡,少年天才峥嵘 B. 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展出
C. 故宫博物院实行发号分时参观 D. 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特展”实行发号分时参观
4. 下列关于这则材料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青在线北京9月24日电”是本则新闻的电头部分。
B. 文中画线句是本则新闻的导语。
C. 文中短语“发号方式”和“午门正殿展厅”属于同一短语类型
D. 这是一则语言生动形象的新闻特写。
第二项栏目是集体参与“行走北京中轴线”活动,要求同学们按照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多处建筑遗产(天坛、正阳门、天安门广场、景山、万宁桥、鼓钟楼等)路线参观并分享感受。请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探寻古都之魅力
一条线,擘画了700多年。照着商周的模样、秦汉的形状,比着魏晋的风格【甲】唐宋的风韵,蘸着辽金的遗墨,从中国的元代起笔【乙】跨过元朝近百年的金戈铁马,纵贯明朝270多年的斑斓岁月,穿越清朝入关后260多年的风云际会,一路纵笔如戈;记录下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瞬间,附庸风雅过革故鼎新、救亡图存的篇章;挥如椽之笔书写新中国的历史,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豪迈,传承千年文脉,说明人民意志,擘画出新时代的文化风采。这条线,就是纵贯南北、联接古今的北京中轴线。
5. 同学们发现文段中画线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修改。
6. 在文段【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一项( )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甲】、【乙】;
7. 参观后,学校将这副书法作品展示在校门口,下列对其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用笔粗重饱满,雄健有力,与中轴线的厚重文化契合。
B. 五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尽显王者庄严之象。
C. 单字墨浓笔畅,潇洒飘逸,笔画灵动尽在其中。
D. 作品布局匀称,章法平和,观之韵味十足。
8.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轴线是北京城的灵魂和脊梁,我在景山万春亭上,屏息敛声观赏着城市的美景,感受着中轴线的雄伟壮观。
B. 站在万宁桥上,我感慨良多:古人设计的智慧固然令人佩服,今人殚精竭虑想要恢复古桥神韵,重现盛世景象,不更值得赞赏吗?
C. 古老的正阳门就像一双历史的眼睛,静静看着身旁前门街区锐不可当的变迁,守候着北京传统城市空间的突破和新生。
D. 广场上游人络绎不绝。天安门讲述着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见证了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因而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
9. 请判断下列文学常识依次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自然山水的美总是引起文人墨客的无限的情思,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让人流连忘返。 ① 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景物的特点;南朝梁代的文学家 ② 在《与朱元思书》中绘制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号 ③ 的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将自己的个人情怀与月色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A. ①北魏 ②吴均 ③东坡居士
B. ①南朝齐梁 ②陶弘景 ③青莲居士
C. ①北魏 ②陶弘景 ③东坡居士
D. ①南朝齐梁 ②吴均 ③青莲居士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一)默写(每空2分,共16分)
10. 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黄鹤楼》)
(2)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黄鹤楼》)
(3)“美”来源于风景,品悟于心灵。自然之景,或清新,如陶弘景笔下的山水“①_____,清流见底。两岸石壁,②______”;或唯美,如王绩笔下的山色“树树皆秋色,③______”;或独特,如苏轼笔下的月色“④______,水中藻、荇交横”。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4)请你写出两句带有“落日”意象古诗文:__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二)(共10分)
阅读《使至塞上》,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1. 诗歌颔联中,作者以“征蓬”和“归雁”照应首联中的“_______”一词,抒发诗人轻车简从深入边塞慰问边关将士时的_______情感。
12.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是写水上日落,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借落日景色抒发内心情感的。
(三)(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绝 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滔滔不绝
B. 不以疾也 深恶痛疾 积劳成疾
C. 春冬之时 欲界之仙都 呼之欲出
D. 沉鳞竞跃 负势竞上 群芳竞艳
14.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理解:此句从侧面写出了三峡的山高峻巍峨,以及狭窄的特点。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理解:此句以船行朝发夕至、日行千里的迅疾,侧面衬托出长江流水之迅急。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风飞行,也没有这么快。
理解: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以作者乘着飞奔的马、御风飞行来体现行进速度快,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15. 阅读链接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链接材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两则材料描写了各具特色的山。三峡的群山巍峨高峻、①_____(特点),链接材料中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则是有高耸入云、“②_____”的特点。从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作者③_____的情感。
三、名著阅读(共8分)
《红星照耀中国》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6. 请选择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本书在早期出版时以《西行漫记》命名。
B. 本书介绍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追溯他们的成长经历,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C. 本书搜集到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描述了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
D. 作者在书中记录了自己在西北根据地实地考察以及随红军长征的见闻,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带有自己强烈的主观色彩。
17. 学校开展“坚定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活动,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内容,说说名著中某一(类)人物带给你的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启示。(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是文学大国,也是植物王国,千姿百态的植物给中国文学带来无与伦比的魅力和美感。
古代文人墨客吟诗作词,总是喜欢用生活中的草木表达情感、传递思想。一部中国文学史,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部植物文学书写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大量的植物描写足以表明:古人钟情草木、乐于拥抱自然,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价值追求。中国历代诗歌中,出现较多的植物有兰、荷、柳、松、竹、桂、桑、桃、桐、茶、苔、菊、梅、茅等。文人借植物抒发情感,例如,王维在《相思》诗中用红豆象征相思,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更以红豆刻画深沉的思念之情。经文人创作并广为流传后,植物便有了精神层面的内涵,如豆蔻花成为成语“豆蔻年华”的来源,梅兰竹菊则象征君子风度。
材料二
中国很早就用植物入药。《神农本草经》是后世公认的现存最早药物学专著,全书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医学论述药物学的专著,全书共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计有1094种。如今,我们依然在利用植物治疗疾病,屠呦呦团队从千年前的中医药典籍中受到启发,发现了可抗疟的青蒿素,全球数亿人因此受益。
植物既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_______________。植物的自然形态、色彩和芬芳能够舒缓情绪、唤起人们积极的情绪反应。花朵的绚丽色彩可以让人产生愉悦感,植物的迷人香气可以使人镇静放松、提振精神。这些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人们建立更加乐观的心态。
图1 室外绿色空间使用时间与疲劳程度的关系
材料三
对世界来说,中国植物意味着什么?
中国是世界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也是稻作文明的发源地。两千年前,水稻东传日本;一千年前,水稻栽培技术传至菲律宾。如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从亚洲、美洲再到非洲、欧洲,解决了数以千万计人口的吃饭问题。水稻已跋山涉水走进了113个国家的田间,覆盖地球三分之一的大陆。
茶源自中国,享誉世界。这片来自东方的神奇树叶,伴着清越的驼铃声穿越戈壁,在汹涌的波涛中漂洋过海,丰富了世界各地的饮食与文化。茶叶的贸易催生出茶马古道、海上茶路等与丝绸之路齐名的贸易商道。茶从中国向世界的传播,是中外文化交融互鉴的缩影。
18.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多国民众吃饭问题的解决有贡献。
B. 《神农本草经》证明中国是最早用植物入药的国家。
C. 茶叶贸易架起了中外文化交融互鉴桥梁。
D. 在中国文人的笔下,植物具有了精神内涵。
19. 根据材料二的文字内容和图1的信息,在横线上填入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
A. 植物可以消除人们的所有不良情绪。
B. 通过增加室外绿色空间使用时间,发现躯体疲劳缓解程度比脑力疲劳慢。
C. 帮助人们调节情绪和缓解疲劳。
D. 通过绚丽色彩来镇静放松。
20.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植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每空限8字以内)
阅读《浒湾》,完成下面小题。
浒湾
①从浒湾镇古河埠的石阶数起,每一块石阶都是明清雕刻的书版,镌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岂止这些码头的石阶,踏入浒湾古镇的街道,幽深闾巷的每一块条石,建筑物上的每一片青瓦、每一块墙砖,都是浒湾曾经的雕版,铺展和堆摞着他们印制的匠心。
②我在古镇的小巷里遭遇到一个石拱门,上书四字“藻丽嫏嬛(láng huán)”,此门竟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然,与它一起保护的是“浒湾书坊建筑群”。“藻丽嫏嬛”是什么意思?弄得这小镇一派儒雅神秘。“嫏嬛”指的是天帝藏书之所,“藻丽”指的是华丽的文词。也就是,这地方,这浒湾,是天上珍藏仙书美文的神境。难怪了!
③多么美好的形容,不就是一些印书的作坊吗?据说还有一个被损毁的石拱门,上刻“籍著中华”四字,这也就明白了,原来,这里刻印的书籍,就是在赓续中华文脉,记录民族智慧。
④房子已老,但街巷未废,烟火尚盛;人虽已逝,但书籍仍在,雕版亦存。在中国印刷博物馆浒湾书铺街分馆,我看到了许多宋、明、清时代的雕版,也看到了各种雕刻和印制的工具。那些雕版精致,每一块不仅仅是印刷的木版,更是精美的艺术品。不久前,浒湾古镇书铺街的居民左新模,翻修老宅天井时,意外发现了十二块清代的木刻雕版。而这条街上的洪寿云家珍藏的三块清代印花木刻雕版,和徐冬荣家的一块两截木刻雕版,也被相继发现。左新模家的十二块印刷雕版,藏在他家的天井木梁上,雕版有《易经》《康熙字典》《礼记》《诗经》等内容。想必主人当年是太喜欢这些雕版和它的内容,才藏之梁上。它们作为家族事业曾经荣耀的见证,作为传家宝,被悄悄保存下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
⑤浒湾的兴盛得益于它临抚河水利之便,得益于它曾是才子之乡,有众多的文化人特别是士人的加持。人们识书识字,识书的价值、书的流通环节,以及复杂的雕刻、印刷、装订工艺,这是文化鼎盛时期的一个标志。浒湾港口在当时以水运为主的时代,千帆林立,书籍成山,墨香弥漫,灯火通明。浒湾被称为“小上海”“不夜城”足有几百年。赣东小镇浒湾成为全国的出版印刷中心之一,与武汉、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齐享盛名。
⑥当今水运衰微,浒湾码头看不出当年繁盛的景象,但抚河边仍有三个古码头、四个明清古漕仓遗址,让人们想象曾经的辉煌。如今,阳光下的街石依旧锃亮如银器,这种醉人的光泽是时间的磨痕与包浆。车辙像是遥远岁月细流的凹槽,里面盛满了独轮车负重艰难转动的吱呀声,牵引着人们的思绪飞回到耀眼年代的巅峰盛况:一个个的山房,一个个的客栈,一条条的排门商铺,印刷、批发、转运,代表着中华智慧的纸书典籍就此从这个赣东小镇出发,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
⑦古镇里,有的建筑正在加紧修复,里面的石板、木料、砖瓦,多是古旧之物,以达到整旧如旧。有的文保单位里,住着人家,大多是老人。这些房屋虽然采光普遍不好,甚至有些阴暗,有些杂乱,但院子里依然阳光明亮。街边,小孩坐在古老的山房门槛上晒着太阳,玩着游戏,炊烟正在小巷里氤氲,卖油面的店铺里挤满了食客。打盹的老头,晾衣的老妪,奔跑的小狗,人们悠闲地洗衣、聊天、买卖。偶尔会从深宅大院里冲出一棵老樟树,犹如古镇精魂,守护着这里的人们。
⑧在古镇,行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多少有些穿越感。但生活就是这样,和谐于古老和现代的交融中,这就是金溪众多古村镇的现实,也是浒湾的现实。徜徉在车辙深深的石板路上,真不知今夕何夕。在金溪县境内,总共保存有格局完整的古村落一百二十八个,其中国保单位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七个,中国传统村落四十二个,省级传统村落三十一个,保留明清古建筑多达一万多栋,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它被称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而浒湾名列其中,且格外耀眼。
⑨京兆世家、两仪堂、三让堂、善成堂、文盛堂、大文堂、敦仁堂、红杏山房、渔古山房、旧学山房、漱石山房,有些字体如“漱石山房”故意变形,更多则敦厚朴素。这些曾经响当当的堂号,传播和保存了我们中华文化的焮(xìn)天火种,承续了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⑩书铺街的东口,有一“洗墨池”遗址,池边曾有乾隆壬寅年所立“聚墨”石碑,字体遒劲豪迈。墨池约一亩,相传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手迹。虽石碑无存,但浒湾人蘸尽四海之墨、印尽天下之书的自豪与雄心仍在古镇萦绕飞扬,久不能去。聚墨也许说的是一种罕见的宝玉,但形容浒湾也很贴切,它不仅仅是浩瀚墨卷、皇皇典藏的出版之地,也是光颜巍巍、威神无极的文化圣地。
天上有嫏嬛,地上有浒湾。
(取材于陈应松同名文章)
21. 本文写作者游历浒湾镇的见闻和感受。阅读文章,填写下面的表格。
所至 小巷石拱门 中国印刷博物馆浒湾书铺街分馆 码头 街巷 ①____
所见 “藻丽嫏嬛” ②______各种工具 古码头、古漕仓 人、院子、店铺、山房、堂号等 墨池、石碑
所感 文化氛围浓厚,人们的生活③______
22.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天上有嫏嬛,地上有浒湾”的理解。
北京二中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二语文阶段练习(一)试卷
考查目标
1.基础知识:落实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三单元中相关基础知识。
2.古诗文默写与阅读: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默写。能积累掌握文言词语,理解基本内容与思想内涵。
3.现代文阅读: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提取信息,辨识信息,理清思路,概括内容,借助材料加深认识,得出结论。阅读记叙文能够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分析语句,品味语言和手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试卷和答题纸,共16页;其中试卷12页,答题纸4页。全卷共四大题,23道小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3.在试卷指定位置和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准确填写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
一、基础·运用(共26分)
【1~8题答案】
【答案】1. “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活动 2. C 3. D 4. D
5. 将“说明”改为“表达”(或:将“说明”改为“彰显”) 6. D 7. B 8. C
【9题答案】
【答案】A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一)默写(每空2分,共16分)
【10题答案】
【答案】 ①.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②. 白云千载空悠悠 ③. 高峰入云 ④. 五色交辉 ⑤. 山山唯落晖 ⑥. 庭下如积水空明 ⑦. 大漠孤烟直 ⑧. 长河落日圆
(二)(共10分)
【11~12题答案】
【答案】11. ①. 单车 ②. 漂泊无依、孤寂落寞
12. 示例: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黄河之上的落日与广阔大漠、直立孤烟构成雄浑壮阔的图景。诗人借这宏大壮丽的日落风光,抒发对边塞奇景的惊叹赞美,以及出使边塞时的开阔心境与对使命的庄重感。
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日落西山,暮色笼罩江面,烟波浩渺模糊了乡关。诗人借这凄迷苍茫的日落之景,将时间紧迫感与迷茫感结合,抒发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找不到归途的惆怅忧愁。
(三)(共12分)
【13~15题答案】
【答案】13. D 14. C
15. ①. 连绵不断 ②. 纤丽奇峭 ③. 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与惊叹
三、名著阅读(共8分)
【16~17题答案】
【答案】16. D 17. 示例:红军战士让我深受触动。他们在长征途中,即便衣着单薄、粮草匮乏,面对湍急的金沙江、冰封的夹金山,仍怀揣“北上抗日、解放人民”的信念奋勇前行。这启示我,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只要坚定理想,就能克服一切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难。
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12分)
【18~20题答案】
【答案】18. B 19. C
20. ①. 中国文学 ②. 医疗健康 ③. 中国与世界交流
【21~23题答案】
【答案】21. ①. 书铺街东口/“洗墨池”遗址 ②. 雕版 ③. 悠闲
22. 示例:“林立”“成山”“弥漫”“通明”,以船多、书多、墨香飘散、灯火明亮写出码头热闹繁盛、出版印刷业繁荣辉煌,表现作者对文化鼎盛时期的浒湾的赞叹。
23. 示例:“嫏嬛”是天帝藏书之所,“浒湾”像天上珍藏仙书美文的神境,是中国古代的出版印刷中心。“浒湾”文化底蕴丰厚,极具文化价值,传播保存中华文化火种、承续文化基因,在作者心中有极高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