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学校开展主题为“走进新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6 周年。76 年的历史犹如一幅画卷:1949 年的长江前线,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1982 年,新德里亚运赛场,中国姑娘吕伟的凌空一跳,让多少翘首以盼的华夏儿女欢欣鼓舞;2012 年, 浩瀚的渤海某海域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那惊天一着,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2017 年,国行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聋发聩 ,让一切罪恶灵魂无处遁形……①______ ,②_____ ,③_____,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通过阅读优秀的新闻作品,使我们了解世界,铭记历史,深刻感受其中体现的价值观、世界观。
1.在这段文字中加点字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所向披靡 B.锐不可当 C.浩瀚 D.震聋发聩
2.文中①②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内容,衔接最恰当的应该是( )(3 分)
A.①追思与缅怀 ②光荣与梦想 ③决心与信念
B.①光荣与梦想 ②决心与信念 ③追思与缅怀
C.①追思与缅怀 ②决心与信念 ③光荣与梦想
D.①光荣与梦想 ②追思与缅怀 ③决心与信念
3.画线的句子是个病句,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修改意见。(2 分)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们要加强学生礼仪教育,让讲文明懂礼貌的好风气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B. 朗读时一定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这样才能把作品的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
C. 运动会上,观众热烈的掌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参赛队员们越战越勇。
D. 以前您对我的帮助我一直铭记在心,这次您遇到困难了,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除标题外,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事件、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B.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C.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观沧海》《龟虽寿》选自于他的《步出夏门行》组诗。
D. 古代常以作者的字号或所处年号命名著作,如李白的《李太白全集》《白氏长庆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4 分)
北京时间 10 月 22 日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著名科学家指出,在未来20 年人类将可备份人类大脑包括所有记忆。62 岁的获奖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已经推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计算机相关发明,包括声音识别软件技术。他说:“我相信在未来 20 年里,我们的血液之中将有数千纳米机器人,为我们的身体进行治疗,改善我们的体能,甚至能备份大脑的所有内容,就像在电脑上备份文件一样。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备份每种思想、每种经历以及让我们成为个体的一切。”
6.任务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16个字以内)(2分)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任务二: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工人说,科技是时代进步的齿轮;农民说,科技是庄稼丰收的镰刀;________
8. 根据积累,填写句子。(8分)
(1)请将下表中的诗词句子补充完整。
类别 诗句 出处
情景交融 ①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借典舒怀 ②______,此地空余黄鹤楼。 ③______《黄鹤楼》
移情于物 ④______,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2)一草一木总关情,文人们与山川草木呼吸与共,举目之处皆风景,笔下生风皆言情。景物里潜藏着作者的情思:千古壮观的塞外风光⑤“______,______”(《使至塞上》)涤荡着王维的孤寂苦闷;田园牧歌的动态场景⑥“______,______”(《野望》)流露出王绩的怅然落寞。
阅读名著片段,完成9-10小题(8分)
①有一个少年是福建来的,一个是浙江来的,还有几个是江西和四川来的,但是大多数是陕西和甘肃本地人。有的已从少年先锋队“毕业”,虽然看上去还像孩子,却已当了几年红军了。有的参加红军是为了打日本,有两个是为了要逃脱奴役,三个是从国民党军队中逃过来的,但是他们大多数人参加红军是“因为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打地主和帝国主义”。
②他们有的那点纪律,似乎都是自觉遵守的。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
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1936年,埃德加·斯诺深入延安,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B. 毛泽东是一个精研文史哲的学者,也是一个极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的战略家。
C. 彭德怀大公无私,除了两套统一发放的红军军装,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D. 《红星照耀中国》特写了“强渡大黄河”和“过大草地”两个重要事件。
10. 选文第二段中“他们”指的是谁?“他们”有什么样的品质?这样的品质对“红星照耀中国”有什么意义?(4分)
二、阅读与鉴赏(37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5分)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①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此诗是诗人因事而被削职,离开汴京前往苏州定居,途径淮河所做。
11.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第一、二句所展示的画面(2分)
12.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简析。(3分)
(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下题。(13分)
【甲】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3.(3分)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日出至薄暮
B.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C.然未尝登泰山/康肃忿然曰
D.已至半山矣/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4.(2分)将【甲】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5.(3分)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汝 之 言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16.(3分)下列对【甲】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写山,以动为主,文势舒缓;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静中有动,秋水枯瘦凄清。
B.第③段中,“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
C.第④段写三峡的秋景,以其代表性的动物“猿”来表现,先直述其声凄异,再引渔歌为证,情景交融,渲染了秋天的凄凉萧瑟。
D.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巧妙,语言凝练生动,行文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收放有致,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17.(2分)通过对选文【乙】的阅读,从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0分)
中国女药学家居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①新华网北京10月5日电 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②据介绍,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多年来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2011年时,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曾将其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地发现了青蒿素这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个旨在表彰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的大奖,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
③而这次屠呦呦获奖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按惯例,揭晓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布会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举行。当地时间上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宣布了获奖者名单和获奖原因。
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葛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
⑤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痰治疗新方法、全球教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⑥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⑦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坎贝尔和大村智发明了阿维菌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今年的获奖者们均研究出了治疗“一些最具伤害性的寄生虫病的革命性疗法”,这两项获奖成果为每年数百万感染相关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新方式”,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无法估量。
18. 下列与这则新闻内容关联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项的女科学家是屠呦呦。
B.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C. 中国传统的中医博大精深,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D. 青蒿素可以治疗所有疾病,被全球称为“中国神药”。
19. 第③段“而这次屠呦呦获奖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中的“迄今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20. 文中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背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21. 人类治疗疟疾的过程是个不断取得突破的过程,联系上文,说说我们可以从这些杰出人物身上学到哪些科学精神。(3分)
(四)回忆性散文阅读。(9分)
母亲散记
——写在母亲去世三周年之际
洪鸿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母亲去世就三周年了。
三年来,母亲的音容笑貌无时无刻不在我眼前浮现。
今夜,星空凄清,我独坐异乡,隔着窗帘,看着窗外的一弯冷月。疲惫的我,在异乡孤独的日子里,常常翻阅生命里那些年代久远的记忆。记忆深处,最难舍难忘、最可悲可叹的是母亲坎坷人生的辛酸往事……
每当我想起在困顿的生活中挣扎了一辈子的母亲,想起如泉水般明澈照人心灵的母亲,想起夙愿未偿而过早逝去的母亲,我的眼泪总是禁不住簌簌而落……
母亲出生在安徽省太湖县江塘乡的一个小山村。母亲的名字是外公取的,外公年轻时是村里私塾的教书先生,他给母亲取名方美莲,希望母亲像莲花一样美丽高洁。
母亲是家里的长女,外公去世得早,母亲放弃了进私塾读“人之初”的机会,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在童年时代就下地干农活,放牛、打猪草、挖野菜、上山砍柴、挑河沙等重活累活她都抢着干。母亲是长女,那时我的三个姨妈和舅舅都还小,母亲要帮助外婆一起抚养弟弟妹妹。可以说,母亲的童年是在极度困苦、贫穷的岁月中度过的。
那年月,乡村里贫穷人家的女儿巴不得找个好婆家早一点嫁出去。母亲也不例外,十八岁那年,母亲便嫁给了父亲。父亲在小县城里生活,看上去要比乡村的家庭富有一些。其实不然。母亲说,她嫁给父亲时,连一床新被面都没有,更谈不上有新床睡觉了,虽然这样,但是母亲毫无怨言。那时人们都穷怕了,能求得温饱足矣。母亲之所以那么早就把自己嫁出去,完全是为了减轻外婆的生活负担。那年月,对于乡村的女孩来说,能嫁到城里是件很幸运的事情。从此,母亲跳出农门,到小县城里当了一名普通的手工业工人。
母亲的勤劳能干在街坊中是有目共睹的。为了赶时间不耽误上班,母亲几乎是每天凌晨四点钟起床,到西门河洗一家人的衣服,洗完衣服回家还得照顾我奶奶和我们兄妹起床,然后喂奶、做早餐。她吃完早餐就得赶紧到工厂上班,迟到了会被扣工钱。那时候他们工厂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为了多挣点儿工资,母亲每天都是拼死拼活地干。
那时候,母亲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每逢公休日,便到城外的山上去打柴火,一去就是一整天,天不亮就起床出发,晚上很晚才回家,她每次打回的柴火都够家里烧一个星期,这样一个星期就不用买柴火了。省下的钱就给我们买些必需的日常用品,偶尔也会买一点好菜为我们打牙祭。
为了让我们兄妹吃好,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母亲每次在吃饭时都是等我们兄妹几个吃好,放下碗筷后,才将剩下的饭菜选择性地吃掉。偶尔有一点好菜,她也要留着送给父亲。记得父亲曾经跟我们说:“我们这个家,要不是你妈妈撑着,早就散了。”
那一年,我小学升初中,因父亲被关进小黑屋停职反省,我虽然考县城初中成绩都合格,但就是没被录取。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焦虑不已,便带着我到县城找分管文教的殷干事。母亲流着泪对殷干事说:“是这样,我伢考初中,成绩都优良,就是因为他爸的问题,不能升学,想求您开恩帮帮忙!”
结果无论母亲怎样哀求,殷干事就是不答应让我升学。看到母亲很无助的样子,我攥紧自己的小拳头说:“妈,别求他了,大不了我不上学了,还怕以后讨不到饭吃!”
听了我的话,母亲痛不欲生,说:“不求他可以,但你不能不上学,妈就是讨饭也要供你上学。我们回去再想别的办法。”
这就是我的母亲啊,为了能让儿子上学,她受尽了委屈和精神上的创伤。每每想起这段往事,我总感觉我的心被深深的母爱包裹着,整个人都沉浸在母爱的温馨里。我当时默默地告诫自己:将来一定要有出息,以报答母亲的深恩!
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当我看到母亲为我操劳、为我憔悴,我的心就如刀绞一般,我听说“男儿十五立父志”,我已经13岁了,怎能再让母亲为我日夜操心呢?我当时萌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去挣钱,和母亲一同扛起家庭的重担!看着母亲疲惫的身影和被困顿生活折磨得早生的白发,我对母亲说:“妈,我不想念书了,我要去乡下挣工分养活自己!”
母亲转过身面朝我,双眼满是泪。那泪里包含了伤痛和愧疚,她伤痛的是自己的双肩扛不起家庭的重负,她愧疚的是未成年的儿子要到乡下去谋生,自己却无能为力。那一刻,我发现母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二十年后,在一个夕阳无限好的夏日,我背着行李,背着父母的牵挂和嘱咐,第一次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开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涯。
刚到北京不久,母亲便将电话打到我工作的报社,流着泪对我说:“伢呀,我和你爸都为你感到骄傲,你在外好好工作,有时间就回家看看。”
从母亲的话语里,我能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肠挂肚。
从那以后,我一直在北京工作,跟母亲很少见面了。偶尔也只是在电话中简短地问候一下。父亲去世后,母亲也曾来北京小住过几次,可她每次都是以住不习惯为借口,住上十天半个月就急着要回去。母亲说:“人老了,总是觉得在家乡好。只要你们在外面过得好,我就心满意足了。”其实,我知道,母亲是舍不下父亲。为了心中那份永远割舍不掉的情愫,她想守着葬在家乡的父亲,所以才不愿意远离家乡。
今夜,我坐在窗前追忆长眠在故乡土地上的您,在异乡为您泪湿衣襟。我祈求明月为我照着故乡,向您长眠的那片土地深情地说一声:“妈妈,我的母亲,三年了,我该回去看看您了!”
(有删改)
22. 通读全文,根据已有提示,按照文章顺序,依次概括出母亲所做的事。(3分)
(1)母亲幼时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帮外婆照顾弟弟妹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勤劳能干兼顾工作和家庭,公休日还会上山打柴火;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为了能让“我”上学,受尽了委屈和精神上的创伤;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母亲尽量不给“我”添麻烦,守着葬在家乡的父亲。
23. 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今夜,星空凄清,我独坐异乡,隔着窗帘,看着窗外的一弯冷月。(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
(2)记得父亲曾经跟我们说:“我们这个家,要不是你妈妈撑着,早就散了。”(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24. 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三、作文(50 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步入八年级,日益繁重的学业,也许让你烦恼沮丧,但也激发了你的斗志,磨砺了你的意志,让你更乐观、更坚强;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许让你倍感压力,但师长的关爱,朋友的鼓励,让你更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学习之余,各项体育活动或兴趣爱好,不仅调节了你的身心,也让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
请以“八年级,让我更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3分)D
2.(3 分) A
3.(2 分)“通过”和“使”,删去其一
4.(3分)B
5.(3分)A
6.(2 分)未来人类将备份大脑记忆
7.(2 分)医生说,科技是医学发展的良药。 战士说,科技是国防发展的武器。 8.(8分) ①.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②. 昔人已乘黄鹤去 ③. 崔颢 ④. 仍怜故乡水 ⑤.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⑥.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9.(3分)D
10.(4分)“他们”指的是红军战士。“他们”具有自觉遵守纪律、热爱人民、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品质。这些品质对于“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在于:这些品质是红军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阅读与鉴赏(37分)
11.(2分) 春日的天空,阴云低垂,挂在旷野之上,田野里绿草青青。偶尔幽香之花映入眼帘,整棵树都因此明亮美丽。
12. (3分)“晚泊孤舟古祠下”流露出诗人政治失意,独自一人的孤独与惆怅。“满川风雨看潮生”写诗人稳坐在古庙之中了,安闲自在,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表现了诗人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13.(3分)D
14.(2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15.(3分)汝 之 言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16.(3分)A
17.(2分)从两位老翁不服老克服种种困难爬上泰山的故事中,我们得到启示:只有秉持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才能战胜困难。
18.(3分) D
19.(2分) 不能。因为新闻语言要求准确性。“迄今为止”从时间上做了限制,准确表达出当前中国医学界获得的最高奖项是屠呦呦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
20. (2分)文章这样写可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贡献与付出的辛勤劳动,交代其获诺贝尔奖的原因,使读者对消息的了解更深刻和全面,增强可读性。
21.(3分) ①造福人类的精神;②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③团队合作的精神。
22. (3分) ①. 母亲早早出嫁减轻外婆的负担; ②. 母亲吃剩下的饭菜而把好的饭菜给“我们”兄妹和父亲吃; ③. “我”北漂后,母亲牵挂着“我”的生活和工作;
23. (4分)(1)这句话是环境描写,“星空凄清”“一弯冷月”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也衬托出作者伤感的心境,为下文回忆母亲生前的悲苦做了铺垫。
(2)示例:这句话是侧面描写,通过父亲的话语,从侧面表现了母亲为了“我们”这个家操持的辛苦,也表达了父亲对母亲的怜惜和感激之情。
24.(2分) 内容上,抒写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作文(50分)
25.(50分)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符合题意,有真情实感;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分项分等评分表
项 目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10分 一等(10~8分) 二等(7~5分) 三等(4~2分) 四等(1~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创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抄袭的,在第四等之内评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四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如套作、抄袭,则发展等级不给分。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材料丰富,论据充足;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三)未补全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