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博雅班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博雅班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第一次限时训练
语文试题
(总分100分
用时10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3分)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经典的新闻作品也会带我们重回历史现场。《消息二则》
中,人民解放军c「()枯拉朽的气势令人震撼:《飞天凌空》中,吕伟高难度的动作
让人眼花Iⅰá。()乱:《一着惊海天》中,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画面镌刻史册:《国
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中长鸣的警钟振聋发聩,启示我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这些新闻
作品以文字为镜,映照出时代的脉搏,让我们在铭记与思考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2分)
(1)镌刻
(2)振聋发聩
2.根据语境,写出下列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1)cui()枯拉朽
(2)眼花1io()乱
3.古诗默写。(6分)
(1)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4)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5)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阅读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片
段,完成4一一6题。(3分):“
①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②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
进步与反功的生死敏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而战,为而战,为而
战。③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年、对话还是对抗、共嬴还是零和的抉择。④中国人民
坚定站在历史止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第①句中加点词不畏强暴是
(填写短语类型).。,(1分)
5.请将下列三个选项填入第②句空格中(只填序号)。(1分)
A.人类正义
B.国家生存
C.民族复兴
6.请提取第③句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描线上.(1分)
二、阅读(共10小题,计37分)
【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计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一9题。
分)
学校“每周新闻”编辑部准备编辑一期A1专版,现已瘦渠以下新闻材料,请你一起
完成住务。
【材料一:消息】
救育部发布两项指南
助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
①本报北京5月14日电(记者丁雅诵)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
《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有指南(2025年版)》(以下简称《教育指南》)和《中小学生
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八年版)》(以下简称《使用指南》)。此次发布西项指南
是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进一步落实培春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创新人才的重
要举措。
②《教育指南》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人工智能通识救育体系,该休系以素养培育
为核心,通过螺旋式课程设计实现从认知启蒙到剑新实践的素养发展:小学阶段注重兴趣
培养与基础认知,初中阶段强化技术原理与基础应用,高中阶段注重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
通过“课程重构、资源融通、评价创新、师资赋能”的联动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局
部试点转向全域覆盖。
③《使用指南》紧密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场景,明确各学段使
用规范,确保技术安全、合理、有效地捕助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推动教育管理智
能化,同时严守数据安全、伦理道德底线。
(摘自《人民日报》2025年5月15日第06版,有删改)
【材料二:新闻评论】
“慢教育”慎用“快AI”
①两份指南应需而动、应势而生。一方面,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人工智能通识教
育体系,为不同学段的A!使用划出成长边界:小学阶段禁止学生独自使用开放式内容生
成功能:初中阶段可适度探索生.成内容的逻辑性分析:高中阶段允许结合技术原理开展探
究性学习。这种分阶段式的规范,既没有一刀切禁止A|,也没有放任其无序生长,而是
引导学生与A!正确地打交道,让A!真正成为学习的助手而非替身。
②另一方面,进一步拧紧责任链条,雅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中,小学牧育散学深度融合。
《使用指南》不仅给学生制定了使用红线,更是给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和教师等立下
了规矩。警如,教师不得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替代性教学主体,应避免直接使用A!生
成内容评价学生:严禁将个人信息、考试试题等敏感数据输入A!工具,防止数据泄露与
隐私侵害…明确各方责任,促进多方协同.方能让教育在技术赋能下走得更稳。
③教有是慢功夫,容不得偷懒,更不宜急躁。从更长远的视角看,推行人工智能进中
小学,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意味着传统的教育体系必将迎来深刻变革。在此
时机,给A!使用划红线,并非给教育套上枷锁,而是为构建安全高效、公平普惠的人工
智能教有新生态保驾护航,亦为学生的成长筑牢坚实护栏。
(摘自“大洋网”,2025年5月14日,有删改)
【材料三:新闻评论】
写作业不可让!“代劳”,这个禁区划得及时
①5月12日,教育部发布《教育指南》和《使用指南》,以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
全学段教育。《使用指南》提出,禁止学生直接复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作业或考试答
案,限制在创造性任务中滥用人工智能。
②在A!技术对作业有所“渗入”的今天,出台这一规定,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
③过度依顿生成式人工智能,必然的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使用A!技术的过程
中,尽管用户可以和AI进行“合作”,比如给AI下发指令、要求A!做出修缮,但这种
“合作”是浅性的、若即若离的,并没有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A!拿到题目后的“代劳”
行为,给用户造成了极大的便捷感、成就感,很容易诱导学生形成惯性和舒适区。一些学
生遭遇难题,求助A,问题很快迎刃而解,这种“获得感”,也会使其形成“妈妈再也
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的错觉。凡此种种,学生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中,就会如“温水煮
青蛙”那般失去应有的警惕和预防能力,长此以往,独立思考能力从何而来?学生不断向
深远境界开掘的动力如何保持?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八年级第一次限时训练语文试题答案
1.(2分)(1)juan
(2)zhèn
2.(2分)(1)摧
(2)缭
3.(6分)(1)徙倚欲何依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征蓬出汉塞
(4)
云生结海楼
(5)几处早莺争暖树
(6)绿杨阴里白沙堤
4.(1分)动宾短语
5.(1分)BCA
6.(1分)人类面临抉择
7.(2分)D
8.(3分)采访建议:围绕“两项指南在学校的落地措施”展开,结合材料中
“分阶段教学”“AI使用规范”等要点,提问需具体且具可操作性。
采访问题:(1)针对《教育指南》中“小学、初中、高中分阶段开展AI教育”
的要求,我校将如何设计各学段的AI课程内容?
(2)依据《使用指南》中“禁止学生用AI代做作业”的规定,学
校计划采取哪些措施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
9.(4分)(1)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
(2)强调分阶段规范AI使用,呼吁多方协同构建安全高效的AI教育生态。
(3)家长、学生、教育从业者
(4)警示过度依赖AI的危害,呼吁守住“禁止AI代劳作业”的底线,保护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10.(5分)①我与陈寅恪先生通信,陈寅恪先生推荐我到北大任教:
②陈寅恪先生用卖书的方式接受胡适之先生的资助:
③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教学有方;
④自尊自强;
⑤心胸宽广。
11.(3分)①从侧面体现了先生的渊博学识:②表现了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和人
品方面对我的影响之深:③表达了作者对陈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④增强文章
的真实性。
12.(6分)
(1)(3分)“享受”一词反复出现,并且追加“无法比拟”的定语,写出回忆
起当时的感受,我仍然陶醉在老师的课堂中,感情更强烈地表现出我对老师上课
的认可度之高,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陈寅恪先生的敬仰和敬佩。
(2)(3分)“甚至”写出这位学生“说难听话”比“因误会而专门攻击”更过
分,“从没有”是说先生自始至终都不会以牙还牙,从而更能体现出陈寅恪先生
的尊重他人和高风亮节。
13.(4分)我认为可以编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通过回忆,叙述难忘的人
与事,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抒发景仰之情。本文通过回忆我与陈寅恪先生交
往的点滴往事,表现了我对陈先生学术上的崇敬、为人上的敬佩和先生离世的怀
念,对再无先生可以请教的遗憾和悲痛之情。本文与第二单元的文章都属于回忆
性散文,文体相符;也都表达了对所写人物的怀念之情,主题相通。所以可放到
这一单元。
14.(4分)⑥③①②
15.(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