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雷州一中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1-21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一中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1-21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雷州一中集团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该钟表的整点时间与该元素的质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9:00对应的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B.8: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O2-
C.11:00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D.2:00与12:00对应的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同
2.下面是一些危险化学品标识图。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其包装箱上应张贴的是
A. B. C. D.
3.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 B.榨取果汁 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
4.实验小组按图1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图2表示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随着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M点时导管口冒出的气泡是氧气
B.在图2的N点时刻,导管口无气泡放出
C.P点得到的固体属于纯净物
D.氧气还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锑、铈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铈属于金属元素 B.铈的元素符号是Ce
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D.铈原子的质子数为58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D.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7.下列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湿衣服被晾干——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C.6000氧气能被压缩装入40L的钢瓶中——分 子间有间隔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8.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碳酸氢铵、铁 B.洁净的空气、水银
C.矿泉水、煤 D.冰水混合物、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9.绚丽多彩的世界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波义耳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B.闵恩泽研究石油化工催化剂
C.徐光宪研究稀土分离技术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10.下列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可能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选项 意外情况 可能原因分析
A 添加酒精时,引起失火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发现试管破裂 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药品后,胶帽被腐蚀 胶头滴管倒置
D 细口瓶的标签被腐蚀 倒液时,贴标签的一面没有朝向手心
A.A B.B C.C D.D
11.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液体加热
C.检查气密性 D.液体读数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给定的条件下能一步转化S燃SO3
B.用水能鉴别 MnO2和KMnO4两种固体
C.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听到尖锐爆鸣声,说明气体较纯
D.铜粉中混有少量炭粉,可以在空气中充分灼烧除去
13.用“”和“”分别代表氢气分子和氮气分子,它们在高温、高压、有催化剂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前后共涉及到四种分子
C.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氮气的分子个数比是
D.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14.兴趣小组进行“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再探究。用滤纸代替手帕做实验,按实验编号①-⑤分别配制无水酒精与水体积比为①2:1、②1:1、③2:3、④1:2、⑤1:3 五种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浸泡滤纸。用下图1所示装置展开滤纸测定酒精燃烧时滤纸的温度,所得数据绘制成图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在接近20s时,温度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滤纸燃烧
B.除了实验①,其他实验均成功
C.用编号②的酒精溶液实验时,展开或抖动滤纸可成功完成本实验
D.对比图2 曲线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达到一定的浓度
15.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甲图装置的气衡性,并用传感器测量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图像记录如乙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20s时, 瓶内压强减少
B.20s后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C.由0~2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的操作是向外拉注射器活塞
D.由20~8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移动注射器活塞后,立刻松手
二、填空与简答
1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5分)
(1)甲、乙、丙的集气瓶中都预先加入少量水,但其目的各不相同,装置甲中加少量水的目的是 。
(2)图乙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3)写出丙实验中的实验现象: 。
(4)丁实验中可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说明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
17.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碘是一种卤族元素,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碘在医疗、化学、材料等领域有一席之地。
“智力元素”——碘。碘是维持甲状腺功能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微量元素,碘元素的缺乏会对智力造成巨大的影响。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烹饪时,待食物煮熟后加入碘盐。
小卫星电推器的理想燃料——碘。天仪卫星已完成世界首例碘电推进器的首次成功飞行。其工作原理:加热固态碘使其升华成气体,然后在高速电子的轰击下使其变成碘离子与自由电子,接着碘离子被加速至排气口排出,成功推动目标向前。碘的价格低廉、产量丰富、储存方便,因此是离子推进器的高效推进剂。
(1)结合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 ,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碘离子,写出碘离子的符号: 。
(2)食用加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 (填“原子”“分子”或“元素”)。烹饪食物时,由加入碘盐的时机推测,碘盐的化学性质是 。
(3)从微观角度分析加热固态碘使其升华为气体的原因: 。
18.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通过海水晒盐能获得食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寒假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走访、实验模拟等形式,就“从海水到餐桌上的盐”展开了项目式学习。(13分)
活动一 了解海水成分
物质 每海水约含该物质的质量
[查阅资料]
(1)上表为同学们查阅的某地海水中主要物质的含量,海水中的氯元素和钠元素主要以 形式存在,该海水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图为同学们查阅的、和的溶解度曲线。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点表示的含义是 。
[分析交流]
(3)试分析该海水 (填“是”或“不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理由是 。
(4)在之间, (“能”或“不能”)配制相同浓度的氯化镁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5)将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填“”“”“”或“不确定”)。
活动二 走访参观
同学们参观了某沿海地区对海水综合利用的场馆,了解到将海水淡化制得食盐的部分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部分过程和产物略),据图回答问题。
[交流心得]
(6)将海水蒸发淡化的过程属于 变化,淡化后的海水属于软水,其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如图所示为膜分离法淡化海水。右侧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从而得到淡水,其原理和 (填实验操作名称)操作相似。在加压的过程中,右侧海水中溶质的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
19.将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13分)
(1)世间万物都是由 、 、 等极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分子与原子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在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中能不能再分。
(2)1869年,化学家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排列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现在广泛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核内 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成的。
(3)原子内,质子数= (选填“中子数”或“电子数”),原子的种类主要是由其 决定的(选填“质子数”或“中子数”)。
(4)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不均匀。按质量计算,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其次是 、 、 钙等。
(5)天然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 ;由 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三、实验题
2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8分)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时,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序号)。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填字母序号)。
(6)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固体增氧剂(可与水反应产生氧气),饮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了简易供氧器,如图所示,图中的G装置与图中的 (填字母序号)装置作用类似。
(7)如图,该装置常被称为“多功能瓶”,可以用来收集气体,利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若收集氧气,气体从 (填“a”或“b”)端通入
2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10分)
(一)发生装置
(1)根据试剂选择发生装置。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我们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文字表达式为 ,选择该装置的依据是 。
(2)选择收集装置。
①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时,在水下用玻璃片的 (填“光滑”或“磨砂”)面盖住集气瓶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②为了完成探究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实验,可选择 (填字母)装置收集氧气。
(二)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3)图1是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选择汞进行实验能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 。
(4)图2实验中的现象是 。
(5)利用图3装置和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体积分数,得到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
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表示 (填“温度”或“氧气体积分数”)变化趋势;CD段变化的原因是 。
雷州一中集团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C D B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B B D
16.(1)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2)/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氧气的浓度
17.(1) 53 得到 I-
(2) 元素 受热易分解
(3)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18.(1) 离子
(2) /硫酸镁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 不是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大于该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叙述合理即可)
(4)不能
(5)不确定
(6) 物理 减小
(7) 过滤 不变 变大
19.(1) 分子 原子 离子 化学
(2) 门捷列夫 质子数
(3) 电子数 质子数
(4) 氧/氧元素/O 硅/硅元素/Si 铝/铝元素/Al 铁/铁元素/Fe
(5) 混合物 一(或同等)
20.(1) 长颈漏斗 锥形瓶
(2)BC
(3)/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5)A、D
(6)B
(7)b
21.(1) A 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
(2)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磨砂 D
(3)加热时汞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是固体
(4)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5) 温度 打开弹簧夹后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导致氧气体积分数变大
22.(1) 质量 化学性质
(2) 复燃 0.2
(3) ① ③
(4)验证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是否改变
23.(1) 增强水的导电性 氢氧两种元素 化学
(2) 吸附水中悬浮的细小颗粒,加速沉降 引流 吸附 蒸馏
(3) 分解反应
(4)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