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同江市多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同江市多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同江市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10 分)
八年级小鹏同学编辑了文化纪念长廊的序言,请你帮助他完善以下内容。
浩hàn历史长河,积淀多少英雄故事;泱泱中华大地,孕育多少灵秀人物。革命战争年代,他们坚忍卓绝,百折不挠,留下勇争先锋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时代,他们白手起家、任劳任怨,挥洒艰苦奋斗的创业激情;在新征程上,他们牢记使命,躬耕不辍,奏响zhèn聋发聩的时代强音。这些事迹,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穿过时间的长路,我们经过了 ;透过历史深邃的眼眸,我们读懂了 ;拥抱历史宽厚的肩膀,我们听到了 ,当历史与语文相遇,我们悟已往,知来者。通过语文的学习,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
1.请用正楷将序言中所缺的文字正确书写在下面的括号中(4 分,每空 2 分)。
浩hàn( ) zhèn( )聋发聩
2.为了方便朗读,请为序言中的加点字正确注音(4 分,每空2 分)。
不辍( ) 镌( )刻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你修改过来,并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6 分,每小题 3 分)
4. 杭州名胜古迹众多,是古今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小语看到湖边的亚运宣传标语,饶有兴致地写起了对联,请你顺着小语的思路选出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西湖潋滟,看炎黄子孙迎亚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钱塘奔腾,观华夏儿女创奇迹 B.千年灵隐,四栏花药静风幡
C.断桥绵延,待中华健儿续传奇 D.苏堤连绵,赏绿杨阴里春色
5. 下列语句横线处填入的一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①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矛头指向文人墨客。
②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
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
④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
⑤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
A.④①③⑤② B.⑤②①③④
C.④⑤②①③ D.⑤②③①④
三、名句名篇默写(10 分,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6. 填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崔颢在《黄鹤楼》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明丽的景象。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笔墨描绘奇美壮丽塞外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三峡》中的“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诗中,借故乡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四、名著阅读(6 分,每空 2 分)
7. 八学年开展红色经典阅读分享活动,在阅读成果展示环节,同学们对名著中人物和情节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内容呈现 阅读任务
名著人物我知道 A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是一个无所不读的读者,是一个哲学和历史的深入研究者,是一个雄辩的演说家,是一个记忆力很强而且很专心的人,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注:作品《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的战略家。 (1)这段文字A是______________
名著情节我熟悉 整个旅程都是步行的,有些是世界上最难通行的小道,大多数无法通行车辆轱辘,还有亚洲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河流。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2)这段文字中的“旅程”指的是__________。
名著方法我总结 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 (3)请从内容、写法、语言等角度任选其一,给这段文字做批注。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14 分)
8. 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诚信》个性化邮票,请你简述其主要构图要素和寓意。(4 分)
9. 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一句你搜集到的名言。(2 分)
10. 古人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信的好品行,学校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与人交往中做到明礼诚信,请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做到的?(3 分)
11. 校刊上的“创建诚信学校大家谈”栏目急需稿件,你作为小记者要选取采访对象并对其进行采访,请你选取采访对象并设计一个采访问题。(3 分)
采访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建设诚信学校”为主题班会马上结束了,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活动结束语,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号召力。(2分)
六、诗歌鉴赏(8 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3.对杜甫《春望》一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作者当时被叛军掳至长安。
B.首联抓住了“破”和“深”两个形容词,描绘了城池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景象。
C.颈联中“抵万金”运用借代的手法,写出家书难得的现实,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战争早日平息的迫切心情。
D.全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5分)
七、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答谢中书书
[南朝齐梁]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游斜川并序①(节选)
[东晋]陶渊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②,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③,鲂④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⑤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旁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⑥,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⑦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注释】①这是诗人陶渊明所写的诗《游斜川》的序文,写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诗人当时年己五十岁。斜川:地名,位置不详。②邻曲:邻居。③曾城:山名,在庐山北。“曾”同“层”。④訪(fáng):鱼名。⑤南阜:南山,指庐山。⑥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⑦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
1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 分,每空 1 分)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 (2)有爱嘉名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 分,每句 2 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17.山水无言,而美在字里行间。请选择你喜欢的欣赏角度,从甲、乙两文中各挑选一个句子,共赏自然山川之美景。(3 分)
18.都是写山水风景,(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3 分)
现代文阅读(14 分)
亭亭山上松
①在海岛上居住的日子里,总觉时光慢,山间岁月长。只要一得空闲,我常沿着曲折幽静的山路,在青翠的丛林里转悠,轻嗅着空气中飘荡的松香气息,心灵如被芳菲之气淘洗过一般,感到清爽又舒展。
②平日里一背书就喉咙发涩,像含着枚铁钉似的,而走在山中,我脑中不时灵光一闪,竟突来兴致,高声诵起诗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③教我读诗的人叫李浩林,消瘦的脸。头发浓密微卷,写得一手好字,还会吹笛子,上课时总是把背挺得直直的。他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城里优渥的待遇,来到海岛上教书。
④海岛上的小学校环境简陋。两排破旧的房舍就是教室。有的老师受不了岛上的寂寞,待上一年半载就调走了,他却执意留下来。有一回语文课上,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高山陡崖上,斜逸出一株松树。让我们看图写一段话,同学们嬉笑着说,这树漫山都是,有啥可讲的嘛。
⑤李老师缓缓回答:可别小瞧了它,这是一棵会思考的松树。一粒种子被一阵风或是一只鸟,携落在危崖石壁间。寒风不惧,冷雨不侵,它铆劲地长,努力思考,如何才能长成一株坚劲的、挺拔的、傲然独立于山巅石隙处的松,值得我们学习。“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李老师开始领着我们朗读起来,读得那样好,那样富有激情,我不觉心潮澎湃。
⑥那以后一进入林中,我会留心地看,一棵棵松树直立挺拔,虬枝横展,坚劲而独立。
⑦海岛的冬天寒风吹彻,因而一到深秋,老师便组织我们去山上捡松塔,冬天烧来取暖,又是实践课又能为御寒做准备,还免去了给家里增添负担,一举多得。正走着,一位同学忽停下脚步,惊叫道:“那是什么?”我望过去,一堆乱松枝中半掩着个灰扑扑的麻袋,走近细瞧,袋口捆扎处有斑斑黑红色的血迹,散发出难闻的腐臭味。
⑧那年正热播侦探剧,我一下子想到了电视剧里的情节。抑制住狂跳的心脏,我伸开手臂把同学们挡在后面,说:“大家先别动!不要破坏现场,别害怕,我回去找老师来!同学们虽极不情愿,又想不出别的办法,几个女同学更是小声啜泣起来。
⑨那天随同我和李老师一起返回的,还有两名警察。现场被一条红绳拦起,将围看的人挡在外面。我离得远远的,吓得半捂住眼,有人在窃窃议论着,空气顿时凝重起来。麻袋解开,里面裹着一头猪。警察转身对大伙说,看情况是猪染上瘟病而亡,被主人抛到了山上。散了吧!
⑩第二天早晨,我一进班,屋里炸开了锅。同学们爆笑起来:“瞧,咱们的“大侦探”来了!”笑浪一阵阵地涌来,如水花四处迸溅,简直要把房顶冲翻了。我的脸由白转红,又变成茄子紫,头垂了又垂。待李老师拎着包走进来迈到讲台上,站定,他们仍大笑不停。我被挤到墙边,手足无措。
李老师挥挥手说:“别闹了,快回位坐好。今天咱们发糖,谁的表现好,糖也就分得多。”李老师从包里掏出糖来,红红绿绿的水果糖堆在桌上。糖很快分完了,却没有我的。正讪然间,忽听老师喊到我,犹疑地走上台,我领到了三颗并不常见的珍贵的大白兔奶糖。
同学们惊异地睁大眼睛。李老师的目光在人群中扫来扫去,严肃地说:今天受奖励的这位同学,在遇事时表现得 、 、 ,真是好样儿的!
少顷,教室里响起繁乱如雨点般的掌声。我愣住了。就像个将要沉入幽深湖底的人,忽被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托起。我暗松一口气,眼中浮起一层薄雾,脸上闪起了笑,而后,又挺直了背。
寒冬过后,和暖的春风徐徐吹来,我又漫步在山林中。
耳畔再度响起了笛声,由远及近,我仿佛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倚松而立,又与松树融为一体。在那一瞬间,我仿佛又听见那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吟诵。
19.选文写了李老师哪几件值得称赞的事?请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4 分,每空 2 分)
时间 情节
毕业后 留在海岛工作
语文课上 ①
深秋时节 组织我们捡松塔
第二天早晨 ②
解释第①段中加点字“淘洗”的含义是什么?(2 分)
21.“我暗松一口气,眼中浮起一层薄雾,脸上闪起了笑,而后,又挺直了背。这句话写出我怎样的心理变化?(3 分)
22.根据文章推测,李老师会怎样评价我的表现?尝试将 段中李老师的话补充完整。(3 分)
23.结合全文,说说松树与李老师有哪些共同特点?(2 分)
九、作文(40分)
24. 文题:请以“珍藏在心底的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25. 文题:
隐居东皋,是王绩的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的选择:弃医从文,是鲁迅的选择;将一生奉献给寂寞的实验室,是居里夫人的选择……在你的生活中,又遇见过怎样的选择呢?你又是如何做出选择的?这些选择带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以“______,是我的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一、基础知识综合
1.瀚;振
2.chuò;juān
3.通过语文的学习,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或:语文的学习,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
二、选择题
4.C 5.A
三、名句名篇默写
6.(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
四、名著阅读
7.(1)毛泽东
(2)长征
(3)示例一(内容角度):通过描写红军摘野杏补时间、不碰私人果园果子、照价付钱等细节,体现了红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
示例二(写法角度):运用对比手法,将 “摘野杏” 的急切与 “不碰私人果园” 的克制对比,突出红军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示例三(语言角度):“一阵大风卷过一般”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红军集合迅速、行动整齐的特点,语言简洁而有画面感。
五、语言表达
8.示例:构图要素:邮票主体为 “诚信” 二字,背景可能搭配印章、卷轴、握手等元素(结合常见诚信邮票设计)。寓意:“诚信” 二字点明主题,印章象征承诺与权威,卷轴体现传统文化传承,握手代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整体寓意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际交往、社会发展的基石。
9.示例: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10.示例:学习上,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不作弊,如实向老师和家长反馈学习情况;与人交往中,答应别人的事尽力做到,若无法完成及时说明原因,不隐瞒、不推诿;生活中,拾到他人财物主动归还,真诚待人,不欺骗同学和长辈。
11.示例:采访对象:学校校长
采访问题:校长您好,请问学校在推进 “诚信校园” 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规划?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诚信?
12.示例:同学们,诚信是立身之本,是校园之魂。今天的班会让我们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愿我们从点滴做起,言行一致、坚守诚信,让诚信之花绽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共同打造诚信、和谐的美好校园!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六、诗歌鉴赏
13.C
1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鸟人格化,赋予花 “溅泪”、鸟 “惊心” 的情感。原本赏心悦目的花和鸟,在诗人眼中因 “感时”“恨别” 而带上了悲伤的色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残破、亲人离散的悲痛与忧思。
七、文言文阅读
15.(1)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
(2)美好
16.(1)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的深水之鱼争相跃出水面。
(2)悲伤时光匆匆流逝,惋惜我的年华不再停留。
17. 示例:甲文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从视觉角度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画面简洁明快,尽显山川的巍峨秀丽;乙文 “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捕捉夕阳下鱼儿跃动、水鸥翻飞的动态场景,展现了斜川景色的生机与灵动。
18. 相同点: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山川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不同点:甲文除了赞美美景,还流露出作者归隐山林、沉醉自然的愉悦,以及与古往今来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乙文在赞美斜川风物的同时,还蕴含着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八、现代文阅读
19.①画松树、讲松树精神,领读诗句 ②用发糖的方式奖励 “我”,肯定 “我” 的表现
20.“淘洗” 指松香气息净化了 “我” 的心灵,去除了内心的浮躁,让心灵变得清爽、宁静、舒展。
21.从被同学嘲笑后的羞愧、窘迫、紧张,到得到老师奖励和肯定后的释然、感动、自豪,最后重拾自信、挺直腰杆的心理变化。
22.示例:冷静沉着、勇敢负责、有担当
23.①坚劲挺拔、傲然独立:松树生长在危崖石壁间,不畏寒风冷雨;李老师放弃城里优渥待遇,坚守海岛教书,不随波逐流。②默默奉献:松树提供松塔供取暖,点缀山林;李老师扎根海岛教育,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成长。③有气节、有风骨:松树象征坚韧不屈的品格;李老师正直善良,用智慧保护学生自尊心,传递正能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