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广东高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茂名市广东高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8届高一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地 理
【答案】1.C 2.B
【解析】1.根据题意,该类地行星绕昏暗恒星运转,距地球仅40光年,该距离超越了太阳系的范围,属于银河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由材料“‘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判断,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温度过高,B正确,C错误;“水世界”表面被水覆盖面积大,A错误;该行星拥有大气层,D错误。故选B。
【答案】3.B 4.C 5.B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着陆后的嫦娥六号探测器位于月球上,距离其最近的行星是地球,B正确,D错误;太阳是恒星,A错误;月球是卫星,C错误。故选B。
4.属于天体的是在环月轨道运行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它克服了地球引力,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C正确;将要发射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降落在我国境内的嫦娥六号探测器都在地球表面,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AB错误;升空分离后的长征五号火箭推进器未进入绕行天体的轨道,会坠落回地球表面,不属于天体,D错误。故选C。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月球上没有大气的原因是月球的质量和体积较小,B正确;与月球和地球的距离远近无关,A错误;月球上有太阳辐射,C错误;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是月球上没有大气导致的结果,D错误。故选B。

【答案】6.A 7.C
【解析】6.图中可看出,短波受干扰,信号质量下降明显,体现了大气中电离层干扰明显,A正确。图中信息显示,磁场平静,卫星导航干扰不大,BC错误。图文信息未涉及太阳活动对降水的影响,D错误。故选A。
7.太阳活动周期是太阳活动强弱变化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科学家认为2024-2025为太阳活动高峰期。这意味着从这一年开始,我们大致处于一个新的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阶段。从2024年开始,加上11年,我们得到的是2035年。但由于太阳活动周期是一个平均值,并且存在一定的波动,因此我们不能精确地确定峰年的具体年份,但大致可以判断其落在2035~2036年这个范围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8.D 9.A
【解析】8.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B错误。地球上的能量来源还包括地热能、潮汐能等,并非全部来自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到地球,为地球提供光和热,C错误,D正确。故选D。
9.根据纬度可知,吉林长春和山西太原的纬度较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BC错误。四川成都和西藏拉萨二者相比,拉萨海拔较高,晴天更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多,A正确,D错误。故选A。
【答案】10.D 11.B
【解析】10.新疆哈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并非“常年高温”,A错误;政策支持属于社会经济因素,非自然条件,B错误;哈密位于盆地,海拔较低,但空气并不稀薄,C错误;哈密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丰富,利于太阳能发电,D正确。故选D。
11.25个太阳活动峰年耀斑与日冕物质抛射频繁发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活动,其中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日冕层,B正确;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AC错误;对流层属于地球大气层,D错误。故选B。
【答案】12.B
【解析】研究古鱼化石可以推断生物生存时代的地理环境,借助古生物学研究,利用测年技术,可以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地球生命发展的规律,并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故①③正确;化石形成时间遥远,无法根据化石判断地形的形成过程,故②错误;化石是每个阶段生物遗体的留存,因此无法确定地球的年龄,④错误。故选B。
【答案】13.D
【解析】被子植物在地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较晚,主要在白垩纪末期或新生代初期才开始繁盛,远晚于志留纪,A错误。爬行动物称霸的时代是中生代,特别是侏罗纪和白垩纪,这与志留纪相隔甚远,B错误。青藏高原的形成主要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有关,这一过程发生在新生代,同样远晚于志留纪,C错误。志留纪是古生代的第三个纪,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多种脊椎动物,如鱼类和某些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D正确。故选D。
【答案】14.C
【解析】气温的升高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题目中明确提到志留纪后期海平面出现下降,因此整个志留纪时期气温并非不断升高,A错误。同样,气温的降低可能导致海平面下降,但志留纪早期海平面是上升的,所以整个志留纪时期气温也并非不断降低,B错误。根据题目描述,志留纪早期海平面上升明显,这通常与气温的升高有关;而后期海平面出现下降,则可能与气温的降低有关。因此,可以推测志留纪时期的气温变化特点是先升后降,C正确,D错误。故选C。
【答案】15.C 16.A
【解析】15.据材料“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海拔4600m)的中新世地层(2303万—533万年前)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棕榈植物化石叶片”结合地质年代表可知,棕榈植物化石所在的中新世地层属于新生代。联合古陆开始解体是在中生代,A错误。三叶虫在海洋中畅游是在古生代,B错误。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已大量出现,C正确。蕨类植物在地表繁盛是在古生代,D错误。故选C。
16.棕榈树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多雨地区,说明棕榈树生长需要暖湿的环境。现在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在该地发现棕榈植物化石,表明中新世时期这里曾经温暖湿润,故青藏高原地区地质环境由过去的暖湿向现在的冷干演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17.A 18.D
【解析】17.根据所学知识,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时横波、纵波速度突然变大;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小。由右图可知,①处横波、纵波速度突然变大,为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A正确;②为地幔,③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小,为古登堡界面,④为地核,BCD错误。故选A。
18.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更有利于向莫霍面以下钻探,D正确;钻探难度与当地岩性等有关,A错误;板块边界地壳活跃,内部较稳定,大洋中并不确定位置,B错误;大洋与大陆的地幔厚度差异不大,C错误。故选D。
【答案】19.C 20.A 21.B
【解析】19.由题中图可知,C圈层为外部圈层中的水圈。地核物质密度最大,水圈物质密度不是最大的,A选项错误;水圈包括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等,并非仅由固体物质组成,B选项错误;水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运动,保证了水圈在空间上的连续性,且水体形态多样,在全球分布不均,因此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选项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圈层为大气圈,大气圈的厚度远大于水圈,D选项错误。故选C。
20.由材料可知,二氧化碳被注入地下3千米。图中D为岩石圈中的地壳,E为软流层上部,为上地幔顶部,深度较深,F为地幔,G为地核。地球内部圈层中,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3千米深度位于地壳。所以二氧化碳注入的深度位于D圈层,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21.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非相互独立,A错误;二氧化碳从大气圈(化工厂废气)进入岩石圈(地下参与原油增产并封存),说明大气圈物质能进入岩石圈,B正确;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对人类活动都有影响,并非只有岩石圈,C错误;生物圈与岩石圈存在关联,比如生物的生命活动会影响岩石圈等,D错误。故选B。
【答案】22.B
【解析】干洁大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各种杂质以后的混合气体,本身并不直接构成云,A错;凝结核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微粒,它们为水汽凝结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构成云的主要物质是水与凝结核,B正确;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对地球的气候有重要影响,氮气为大气主要组成部分,但两者均不直接构成云,C、D错。故选B。
【答案】23.C
【解析】高层大气位于对流层之上,距离地面较远,云层主要集中在对流层,A错;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虽然天气状况相对稳定,但水汽杂质少,云层并不多见,B错;臭氧层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但并非云层所在的位置,D错;对流层是大气层的最低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雹等主要发生在对流层,故“重庆云”位于大气的对流层,C正确。故选C。
【答案】24.B
【解析】平流层的气流水平运动最为明显,而非对流层,故A错误;对流层的高度确实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较高,高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较低,故B正确;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而非上升,故C错误;选项D,大气层稳定,多航天器的是高层大气,而非对流层,故D错误。故选B。
【答案】25.B 26.D
【解析】25.由材料探空气球“最高的升至45km高空”可知,探空气球上升过程中穿过了对流层和平流层,据所学可知,平流层大气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对流层大气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探空气球上升过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先降后升,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6.根据所学知识,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的密度逐渐减小,气压逐渐降低,使得探空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气球内的气压逐渐大于外界大气压,导致探空气球的体积会变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 27.A 28.C
【解析】
27.读图可知,10号阴、11号多云、12号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图中①为被大气削弱后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所以,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是因为①增强、④减弱,A正确。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弱,②减少;夜晚气温低,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弱,与③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28.为抵御农作物冻害,该地区农民通过在农田里燃放烟雾来保暖是为了增强大气逆辐射,图中①为被大气削弱后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29.C 30.B
【解析】29.人造烟雾防霜冻是利用大气逆辐射提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与湖陆风无关,A错误。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大气是散射原理,B错误。巴山谷地多夜雨与湖陆风都是热力环流的原理,C正确。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是因为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D错误。故选C。
30.白天吹湖风,是偏北风,说明湖泊在气象站的北侧;夜晚吹陆风,是偏南风,也说明湖泊在气象站的北侧,a处在湖泊东侧,b处在湖泊南侧,c处在湖泊西侧,d处在湖泊北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31.(1) 火星 距离
(2) 共面 近圆
(3) 陆地 海洋
(4) 甲地层较老,乙地层较新。三叶虫较简单低级,该化石与地层先沉积,故甲地层的岩石年龄较老。(或恐龙较复杂高级,该化石与地层后沉积,故乙地层的岩石年龄较新。)
【答案】32.(1) 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2) 白天
(3) ③ ②
(4) 白天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快,气温较高。夜晚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气温较低。
(5) 绿洲保密★启用前
2028届高一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
2025.10.18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
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请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
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墨水的签
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某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
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
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
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该行星上没有水
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C.该行星温度太低
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城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
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5月8日10时12分,顺利进入
环月轨道飞行。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
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距离着陆后嫦娥六号探测器最近的行星是()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土星
地理试卷第1页,共8页
保密★启用前
4.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将要发射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
B.降落在我国境内的嫦娥六号探测器
C.在环月轨道飞行的嫦娥六号探测器
D.分离后坠落的长征五号火箭推进器
5.月球上没有大气的原因是()
A.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较近
B.月球的质量和体积较小
C。月球上没有太阳辐射
D.月球上昼夜温差较大
太阳耀斑和太阳风等剧烈活动,影响地球磁层、大气电离层、卫星运行安全
以及人类健康,这种短时间空间环境变化称为空间天气。专家表示2024年到2025
年是太阳活动的高峰年,下图为2024年11月19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
布的耀斑空间天气指数预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空间天气指数
短波收听指数
信鸽飞行指数
北京卫星导航指数
3级不宜
1级适宜
1级适宜
未来24小时空闻天
未来24小时地
未来24小时空
气状况对短波有严
磁场总体平静,
间天气状况对
重千拢。
对蓓鹤飞行影
卫星导航干扰
响不大。
不大。
6.未来24小时,本次太阳活动对()
A.电离层干扰明显
B.卫星导航干扰明显
C。地球磁场影响大
D。北京的降水影响大
7。下次太阳活动周期的峰年可能是()
A.2028-2029年
B.2030-2031年
C.2035-2036年
D.2039一2040年
2024年9月,杭州西湖边上新增了一批太阳能座椅,这些座椅不光好看,而
且还能免费给手机充电。下图为太阳能座椅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太阳能座椅利用的太阳辐射()
A。能量来自太阳耀斑的爆发
B。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波段
C。是地球所有能源的能量来源
D.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到地球
地理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