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五石之瓠》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五石之瓠》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五石之瓠
了解庄周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他生活贫困,但学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思想:清静无为、消极厌世的人生观、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i,用盒子装)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慢慢呼气之意)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和《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散文最突出的特色是对寓言的大量使用,一部《庄子》寓言占十分之九。
了解《庄子》
《庄子》
共33篇
庄周所作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内篇(7)
外篇(15)
杂篇(11)
时代背景
庄周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强烈的需要。彼时孟子正游说各国。墨家门徒遍及天下,齐国“稷下之学”也正当鼎盛,庄子却主动地选择了“无用”和贫困。
惠子
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做过梁惠王的相。(魏王:即梁惠王,又称魏惠王。)
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五石之瓠》选自《庄子·逍遥游》
“石”,shí,现在读dàn,计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十升为一斗。公制一石等于十斗。
“瓠”,植物名。葫芦科葫芦属。
“五石之瓠”,可容五石的大葫芦。
释 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贻:赠送。 双宾句 树:名作动,种植。 成:成长,长大。 兼语句
实:名作动,收获果实(葫芦),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
坚:形作名,坚固的程度。自举:宾前,即“举自”,拿起自己
以为:把……当作。 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
呺然:内种空虚而宽大的样子。为:连词,表原因,因为。掊:击破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植养大,结出果实能容下五石的东西。用它来盛水,它的坚硬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把它剖开来做成瓢,瓢却大得无处可容。(这个葫芦)不是不大,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打破了它。”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固:副词,实在,确实。
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 状语后置句
龟:同“皲”,皮肤冻裂。
有…者:固定结构,有一个…的人。
洴澼:在水中漂洗。 絖:同“纩”,丝棉絮。
以…为:把…作为。
请买其方百金:省略句
鬻:卖。
庄子说:“你确实在使用大的东西方面笨拙啊!有个善于调制防止手冻裂药物的宋人,他家世世代代把漂洗丝絮作为营生。有个客人听说了这种药物,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于是聚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获得百金,请允许我把药方卖给他吧!’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以说吴王:省略句
难:发难,即发兵侵略,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将:动词,率领军队。
水:名作状,在水上。
一:同样的。
或以封:省略句
这个客人得到药方,就去取悦吴王。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带领军队。在冬天,和越人水战(因为用了这药,兵士可免于冻裂之患),结果大败越军,(吴王)就割地封赏他。能让手不冻裂,药方是同样的,有人借此得到了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不同的缘故啊。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①虑:用绳结缀。
②以为:把……制成。
③大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④而:表顺承。
⑤而:表转折,却。
⑥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心被蓬草塞闭,比喻见识浅陋,不通达的见识。
蓬心:比喻知识浅薄,不能通达事理。后亦常作自喻浅陋的谦词。
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系着当作大樽而在江湖之上浮游,反而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
1.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
惠子:五石之瓠
庄子:不龟手之药
2.在“大瓠之种”这个故事中,面对五石之瓠,惠子和庄子的做法分别是什么?试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分析。
①惠子做法:其坚不能自举;
则瓠落无所容;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②庄子的做法: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3. “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对待“不龟手之药”的?
宋人使用“不龟手之药”来“洴澼絖”“鬻技百金”;
客凭借“不龟手之药”而“大败越人”被吴王“裂地而封”。
宋人和惠子只看到世俗的小利,看不到背后的“大用”。
客和庄子都能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但是“客”的眼光再高,也只是对事物功利价值的追求;而庄子“浮乎江湖”的想象,则超越功利价值,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
4.“宋人”和惠子有何相同点?“客”和庄子有何相同点及不同点?
5.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这是有关什么话题的争论?
(1)惠子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巨大的葫芦,不能盛水浆,不能以为瓢,在对事物的改造与使用上一无用处,而且占地方,碍手碍脚。
庄子从审美主义的角度:它超越了某些世俗观念,大葫芦既没有被劈开,也没有被当成粗笨的器皿,在他眼里,大瓠可以用来泛舟江湖,诗意人生。他不仅保全了大瓠,还发挥了“大用”,很显然庄子达到一种“诗意的栖居” 的境界。
(2)小大之辩 / 无用有用之争
庄子善用寓言说理,如何理解本文的寓意?
选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一“大”一“小”两个故事。“大故事”是“五石之弧”的故事,“小故事”是“不龟手之药”的故事。
“小故事”的寓意可理解为: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因此,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在“大故事”中,庄子则运用了“小故事”中蕴含的方法论,借如何处置“五石之弧”,说明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家哲学。
在这个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实用主义不断盛行,人们总会习惯于问:“这有什么用?”于是,有用的宽敞马路取代无用的狭窄胡同,有用的经济书籍取代无用的哲学书刊。人们对“有用”趋之若鹜,却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要重视“无用”的价值,就要破除当前危害最大的急功近利的心态,让传统文化、审美文学还原人的纯真,带给人静谧与美好,成为人们在高速发展时代中的定海神针。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庄子
大意:有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却收效甚微;有人看似在做“无用”之功却流芳后世,引为大用。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周国平评《红楼梦》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但是愈精炼愈好。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
在身处黑暗社会,人生无路可走之时,找到了他自己生命的精神之路——逍遥游,就是“浮乎江湖”, “于何无有之乡,广莫之野” 彷徨,逍遥,达到身心悠游,物我合一的自由境界。庄子不走世人寻常路,另辟蹊径,追求精神上的自我解脱与自我超越,这也是为后世人找到了另一条通往精神自由境界的大道。
面对看似同样的人生绝境,不同的人生态度会书写出截然不同的人生篇章。屈原面对绝境选择的是怀沙自沉,完全被悲苦所击败而毁名丧生;庄子选择的却是以瓠为樽,逍遥自在地“浮于江湖”。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唯一不对诸侯说话而对平常人说话的人。别人都在对诸侯大谈政治,大谈“治国、治人”之道的时候,庄子则告诉我们如何自救与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与清净,如何在丑恶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自尊自爱,不为时势左右而无所适从,丧失本性,以及如何在“无逃乎天地之间”的险恶中“游刃有余”地养生,以尽天年。简单地说,其他诸子谈的大都是政治、伦理,是社会问题,而庄子谈的是人生、人性、人心,是个人问题。他的哲学,是人生哲学。
后世影响
陶渊明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二十首·其五》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大辩不言
辩也者,有不辨也。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自然
自然界
顺应自然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理解性默写
(1)惠子认为大葫芦大而无用,一是不能盛水,二是因为“ , ”
(2)对于“不龟手之药”,不同的人“所用之异”:一种是“ ”;一种是“ ”。
(3)庄子认为惠子“拙于用大”,“ , ”这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4)《逍遥游(节选)》中庄子认为惠子的评价是“ ”和“ ”。
剖之以为瓢 则瓠落无所容
或以封
或不免于洴澼絖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