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试卷高二 化学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B C A B D B D A题号 11 12 13 14答案 B C D D1.D【详解】A.燃烧热的定义是1mol物质在25℃、101kPa下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如CO2、H2O液态等)时放出的热量,若“指定产物”未明确为稳定状态(如生成气态H2O),则不符合燃烧热定义,A错误;B.中和热是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 H2O时的反应热,B错误;C.反应热是化学反应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而焓变(ΔH)是恒压条件下的热量变化,二者仅在恒压条件下等同,但反应热可能包含其他条件(如恒容),因此不能笼统认为“反应热就是焓变”,C错误;D.简易量热计的结构包括内筒(盛反应液)、外壳(保护)、隔热层(减少热损失)、杯盖、温度计(测温度变化)和玻璃搅拌器(混合均匀),描述符合实际装置,D正确;故选D。2.B【详解】A.是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反应,所以,A选项错误;B.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B选项正确;C.两种反应物,增大一种反应物的用量可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其它条件相同,越大,NO的用量越多,反应正向进行程度越大,CO的平衡转化率越大,但是NO的转化率越小,C选项错误;D.其他条件相同,使用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D选项错误;故答案选B。3.B【详解】A.2 L 0.5 mol/L HF溶液中HF的物质的量为1mol,HF为弱电解质存在电解平衡,含有的数目小于,A错误;B.1 mol NH4Cl中有三条N-H共价键,1条配位键,共4条共价键,故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B正确;C.标准状况下22.4 L N2与足量H2充分反应是可逆反应,所得氨分子的数目小于,C错误;D.未标注体积无法计算,D错误;故选B。4.C【分析】对于一个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相同时间内,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详解】A.反应物A呈固态,浓度为定值,不能用来表示反应速率,A错误;B.化学反应速率不能表示某一瞬时或者时刻的速率,B错误;C.在此反应中,B、C、D都呈气态,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等于3∶2∶1,C正确;D.因为B、C的化学计量数不同,所以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不相同,D错误;故选C。5.A【详解】A.根据题图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但是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A项正确;B.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B项错误;C.根据题图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但不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体的物质,所以无法确定物质的稳定性,C项错误;D.根据题图可知,,断开所有反应物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所有生成物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D项错误;答案选A。6.B【详解】①C为固体,增加C固体的量,反应速率不变,①符合题意;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气体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②不符合题意;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氮气使体系压强增大,参与反应的体系中气体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③符合题意;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氮气使容器体积变大,相当于减小气体压强,反应速率减慢,④不符合题意;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7.D【详解】A.同一物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形成平衡的本质,A中未注明正、逆反应速率,故不能判断,A错误;B.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因此,反应前后气体密度不变,不能用于判断平衡状态,B错误;C.充入N2,平衡正向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N2的转化率减小,C错误;D.参加反应的变量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转化率,起始量相同时,H2的变量大,故H2转化率大于N2,D正确;答案选D。8.B【分析】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25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C的浓度瞬间变为0.50mol/L,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60 mol /L,A的浓度增大,反应逆向进行,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计量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x+y<z。【详解】A.由分析可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错误;B.反应逆向进行,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计量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x+y<z,B正确;C.平衡逆向移动,B的转化率降低了,C错误;D.平衡逆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减小了,D错误;故答案为:B。9.D【详解】A.化学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A错误;B.由信息知tlmin内消耗A物质的量为0.4mol,结合反应可知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0.8mol ,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为v(D)=0.4/t1mol(L·min)-1,B错误;C.因t2>t1,且tlmin和t2min末D的物质的量为0.8mol,可知tlmin时即达到平衡状态,故A的转化率为,C错误;D.结合C详解可知达到平衡时A(g)、B(g) 、C(g)、D(g)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L、0.1 mol/L、0.2 mol/L、0.4 mol/L,即平衡常数为,D正确;故选D。10.A【详解】A.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X→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B.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X→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X→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错误;D.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X→C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错误;故选A。11.B【详解】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图①表示在t0时刻ν正、ν逆 都增大,ν逆增大的多,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应该是升高温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导致,若是充入了一定量的NH3,则ν逆增大,ν正瞬间不变,这与图像不吻合,故A错误;B.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则根据图像可知:压强:P2>P1;温度:T1>T2;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C含量增大,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升高温度,C含量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故满足反应: ΔH<0,故B正确;C.该反应A是反应物,B和C为产物,正确方程式为:,故C错误;D.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表示Y的含量应该增大,但图象显示y轴数值减小,因此图④y轴不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故D错误;故答案选B。12.C【详解】甲烷燃烧是放热反应,△H小于0,故AB不正确;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热量,则1mol甲烷燃烧放出的热量是222.5kJ×4=890 kJ。答案选C。13.D【详解】H2(g)+S(s) H2S(g)的平衡常数K1=,S(s)+O2(g) SO2(g)的平衡常数K2=,反应H2(g)+SO2(g) O2(g)+H2S(g)的平衡常数K= =;答案选D。14.D水凝结成冰的过程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的,焓变ΔH<0、熵变ΔS<0。15.(1) CH4 890.3kJ mol-1(2)CO(g)+H2O(g)=CO2(g)+H2(g) H=-41.2kJ mol-1(3)N2H4(l)+O2=N2(g)+2H2O(g) H=-534kJ mol-1(4)567.2(5)能快速产生大量气体【详解】(1)在标准状况下,1.68L气态燃料M的物质的量为=0.075mol,质量为1.2g,则摩尔质量为=16g/mol,该有机物仅含C、H两种元素,则分子中只能含1个C原子,其余为H原子,从而得出分子式为CH4。1.2gM的物质的量为0.075mol,在常温常压下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66.77kJ的热量。M的分子式为CH4,该气体的燃烧热 H=-=-890.3kJ mol-1。(2)① ② ③ 依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②+③得,25℃、101kPa下,CO与水蒸气反应转化为H2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CO(g)+H2O(g)=CO2(g)+H2(g) H= H1- H2+ H3=(+241.8kJ mol-1)-(-110.5kJ mol-1)+(-393.5kJ mol-1)=-41.2kJ mol-1。(3)由右图可以得出,N2H4(l)与O2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O2=N2(g)+2H2O(g) H=-534kJ mol-1。(4)由图可得出以下热化学方程式:④N2(g)+2O2(g)=2NO2(g) H4=+66.4kJ mol-1⑤N2H4(l)+O2=N2(g)+2H2O(g) H5=-534kJ mol-1依据盖斯定律,将⑤-④×得,N2H4(l)+NO2(g)=N2(g)+2H2O(g) H= H5- H4=(-534kJ mol-1)-(+66.4kJ mol-1)×=-567.2kJ mol-1,则1molN2H4与足量NO2反应生成N2和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67.2kJ。(5)上述N2H4与NO2反应放热,且产物都为气体,则能够成功用于火箭推进器的原因:①反应释放大量的热;②能快速产生大量气体。【点睛】燃烧热都为负值。16.(1)金属导热快,热量损失多(2)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ΔH=—57.3kJ/mol(3) 4.0 ac(4) 无 偏小【分析】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时,为保证氢氧化钠完全反应,选用的稀硫酸应适当过量,测定过程中混合溶液要一次性快速加入,快速混合,测出混合后的最高温度。【详解】(1)由于铜是热的良导体,实验时会导致热量损失,所以不能用铜丝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故答案为:金属导热快,热量损失多;(2)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产生1 mol水放出的热量叫中和热,由离子方程式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ΔH=—57.3kJ/mol,故答案为: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ΔH=—57.3kJ/mol;(3)①由题给数据可知,四次实验的温度差分别为(30.3-26.1)℃=4.2℃、(31.0-27.2)℃=3.8℃、(29.8-25.9)℃=3.9℃、(30.4-26.3)℃=4.1℃,则所得温度差的平均值为=4.0℃,故答案为:4.0;②50mL0.50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50 mol/L×0.05 L=0.025 mol,30mL0.50 mol/L稀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50 mol/L×2×0.03 L=0.030 mol,则反应中稀硫酸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不足量,由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可知,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25 mol,放出的热量为80g×4.18×10—3kJ/(g·℃) ×4℃=1.3376kJ,则反应的反应热ΔH=—≈—53.5 kJ/mol,反应测得的中和热大于—57.3 kJ/mol,说明实验过程中热量有损失;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会使产生等量水,溶液温度升高偏低,放出热量少,导致测得反应热偏大,故符合题意;b.量取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使氢氧化钠的体积偏大,导致反应放出热量偏多,溶液温度升高偏高,测得中和热偏低,故不符合题意;c.分多次把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稀硫酸溶液的内筒中会使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偏多,导致溶液温度差偏小,测得反应热偏大,故符合题意;故选ac;(4)其他条件不变,若用氢氧化钾溶液代替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都是强碱,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和反应放出的热量都相等,所以用氢氧化钾溶液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对测定结果无影响;若用mol/L醋酸溶液代替0.50 mol/L稀硫酸溶液做实验,由于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电离时会吸收热量,导致反应放出热量偏低,测得的数值偏小,故答案为:无;偏小。17.(1) 3 0.03 mol/(L·min)(2) 0.3mol/L 60%(3)6.5(4)①③④(5)【详解】(1)由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有3mol二氧化硫发生了反应可知,生成了 3mol三氧化硫 ,二氧化硫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min),故答案为:0.03 mol/(L·min);(2)由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有3mol二氧化硫发生了反应可知,平衡时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浓度为=0.3mol/L,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100%=60%,故答案为:0.3mol/L;60%;(3)由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有3mol二氧化硫发生了反应可知,平衡时二氧化硫、氧气和三氧化硫的总物质的量为(5mol—3mol)+(3mol—3mol×)+ 3mol=6.5mol,故答案为:6.5;.(4)①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中容器内压强减小,则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正确;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相等,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错误;③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相等,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正确;④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正(SO3)=2v逆(O2) 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正确;⑤n(SO3):n(O2):n(SO2)=2:1:2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错误;故选①③④;(5)由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有3mol二氧化硫发生了反应可知,平衡时二氧化硫、氧气和三氧化硫的浓度为=0.2mol/L、=0.15mol/L、=0.3mol/L,反应2SO2(g)+O2(g) 2SO3(g)的平衡常数为K1==15,则该温度下,反应SO3(g) SO3(g)+O2(g)的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18.(1) 变深 甲中NaOH溶解放热,与浓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也放热,甲中溶液及A中气体温度升高,平衡向左移动,NO2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2) 变浅 NH4NO3溶解吸热,乙中溶液及B中气体温度降低,平衡向右移动,NO2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3) 黄 加入NaOH溶液,中和溶液中H+,c(H+)减小,平衡右移,c(CrO)增大,c(Cr2O)减小(4) 橙红 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中c(H+)增大,平衡左移,c(Cr2O)增大,c(CrO)减小(5) 正反应 逐渐变为无色【详解】(1)甲中浓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与浓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也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使甲中溶液温度升高,导致A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反应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故答案为:变深;甲中NaOH溶解放热,与浓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也放热,甲中溶液及A中气体温度升高,平衡向左移动,NO2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2)乙中加入硝酸铵固体,硝酸铵固体溶解吸收热量使乙中溶液的温度降低,导致B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故答案为:变浅;NH4NO3溶解吸热,乙中溶液及B中气体温度降低,平衡向右移动,NO2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3)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中和溶液中的氢离子,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铬酸根离子浓度增大、重铬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变为黄色,故答案为:黄;加入NaOH溶液,中和溶液中H+,c(H+)减小,平衡右移,c(CrO)增大,c(Cr2O)减小;(4)向加入NaOH溶液的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重铬酸根离子浓度增大、铬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变为橙红色,故答案为:橙红;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中c(H+)增大,平衡左移,c(Cr2O)增大,c(CrO)减小;(5)向原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钡溶液,钡离子与铬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铬酸钡沉淀,溶液中铬酸根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逐渐变为无色,故答案为:正反应;逐渐变为无色。I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i(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高二化学答题卡)(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试卷类型A【】B【】填涂样例: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禁止考生填涂)【】注意事项1、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方框,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2、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3、请按题号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在草稿纸和试题上的答案均无效。4、请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答题卡。姓 名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区域(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9 10 11 12 ) (13 14 ) (1 2 3 4 555) (5 6 7 8 )(第二部分填空题(共58分))(15.(每空2分,共12分)Ⅰ.(1)。。Ⅱ.(2)。Ⅲ.(3),(4)。(5)②。16.(每空2分共12分)(1)。(2)。(3)①;②;(4);;)(17.(每空2分,共14分)(1),。(2),。(3)。(4)(填序号)。(5)K=18.(每空2分,共20分)I.,。,。II.(3),。(4),。(5),。)(严禁超出矩形边框作答)I 化学 第2页 共2页 i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试卷高二 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 -12 H - 1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2mol水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反应热就是焓变D.简易量热计由内筒、外壳、隔热层、杯盖、温度计、玻璃搅拌器构成2.汽车尾气在稀土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反应实现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B.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C.其他条件相同,越大,的平衡转化率越大D.其他条件相同,使用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3.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L 0.5 mol/L HF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B.1 mol NH4Cl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C.标准状况下22.4 L N2与足量H2充分反应后,所得氨分子的数目为D.0.05 mol/L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4.反应,经 2 min 后,B 的浓度减少了 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A.用 A 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0.4 mol·L-1·min-1B.在 2 min 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 B 来表示是 0.3 mol·L-1·min-1C.分别用 B、C、D 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 3∶2∶1D.在这 2 min 内用 B 和 C 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相同的5.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某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 B.△H=E2-E1C.该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比生成物稳定D.该反应断开所有反应物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所有生成物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6.反应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①增加的量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使体系压强增大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使容器体积变大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7.某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一段时间后,混合气体密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平衡后再充入,达到新平衡时,的转化率变大D.若反应前充入的与物质的量相等,达平衡时的转化率比的高8.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25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至原来的一半,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60 mol /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x+yC.B的转化率升高 D.C的体积分数增大9.一定温度下,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2D(g) △H>0,容器中部分物质的含量见下表(t2>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时间/min n(A)/mol n(B)/mol n(C)/mol n(D)/mol0 1.2 0.6 0 0t1 0.8t2 0.2 0.8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都能使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增大B.tlmin内,D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v(D)=0.8/t1mol(L·min)-1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为66.7%D.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0.810.反应 (放热)分两步进行:①A (吸热), ②X→C(放热)。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 B.C. D.11.下列叙述与图对应的是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图①表示在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平衡逆向移动B.由图②可知,、满足反应: C.图③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D.对于反应 图④轴可以表示的百分含量12. 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g) + 4O2(g) =2CO2(g) + 4H2O(l) ΔH = +890 kJ·mol-1B.CH4(g) + 2O2(g) = CO2(g) +2H2O(l) ΔH = +890 kJ·mol-1C.CH4(g) + 2O2(g) = CO2(g) +2H2O(l) ΔH =-890 kJ·mol-1D.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 ΔH = -890 kJ·mol-113.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则反应的平衡常数是A. B. C. D.1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关于水凝结成冰的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ΔH>0,ΔS>0 B.ΔH>0,ΔS<0C.ΔH<0,ΔS>0 D.ΔH<0,ΔS<0二、填空题(共58分)15.(每空2分,共12分)Ⅰ.2023年7月12日,朱雀二号发射升空,它是世界首次将载荷送入轨道的、使用燃料M的新型火箭。已知在标准状况下,1.68L气态燃料M(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质量为1.2g,1.2gM在常温常压下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66.77kJ的热量。(1)M的分子式为 。该气体的燃烧热为 。(保留一位小数)Ⅱ.长征5号火箭发射时使用液氢和煤油作为燃料。H2可用CO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是目前大规模制取氢气的方法之一、已知:在25℃、101kPa下,① ②③(2)25℃、101kPa下,CO与水蒸气反应转化为H2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Ⅲ.火箭发射常用(肼)作燃料,与氧化剂NO2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3)请写出N2H4(l)与O2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4)1molN2H4与足量NO2反应生成N2和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5)上述N2H4与NO2反应能够成功用于火箭推进器的原因:①反应释放大量的热;② 。16.(每空2分,共12分)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H2SO4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不能用铜丝搅拌器代替吸璃搅拌器,原因是 。(2)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3)取50mLNaOH溶液和30mLH2SO4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 t2/℃ 温度差 (t2-t1)/℃H2SO4溶液 NaOH溶液 平均值1 26.2 26.0 26.1 30.32 27.0 27.4 27.2 31.03 25.9 25.9 25.9 29.84 26.4 26.2 26.3 30.4①表中所得温度差的平均值为 ℃。②上述实验结果为—53.5kJ·mol-1与—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H2SO4溶液的内筒中(4)其他条件不变,若用KOH代得NaOH做实验,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若用1.0mol·L-1醋酸溶液代替0.50 mol·L-1H2SO4溶液做实验,测定放出热量的数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提示:弱电解质的电离吸热)17.(每空2分,共14分)一定温度下,在10L密闭容器中加入5molSO2和3molO2,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有3molSO2发生了反应。(1)生成了 molSO3 ,10分钟内v(SO2)= 。(2)平衡时SO3的浓度是 ,SO2的转化率是 。(3)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mol。(4)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标志着该反应已达平衡。下列还可以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填序号)。①体系内压强不再改变 ②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④v正(SO3)=2v逆(O2)⑤n(SO3):n(O2):n(SO2)=2:1:2(5)该温度下,SO3(g) SO3(g)+O2(g)的平衡常数K= 。18.(每空2分,共20分)I.如图所示,烧瓶A、B中装有相同浓度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间止水夹K夹紧,烧杯甲中盛放100mL6mol·L-1的盐酸,烧杯乙中盛放100mL冷水,现向烧杯甲的溶液中放入25gNaOH固体,同时向烧杯乙中放入25gNH4NO3固体,搅拌使之溶解。已知:2NO2N2O4 ΔH <0。(1)A瓶中气体颜色 (填“变深”或“变浅”),理由是 。(2)B瓶中气体颜色 (填“变深”或“变浅”),理由是 。II.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与黄色的有下列平衡关系:。把重铬酸钾(K2Cr2O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呈橙色。(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4)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1)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则溶液呈 色,因为 。(5)向原溶液中逐滴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向 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溶液颜色将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详解)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docx (答题卡)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docx (试题)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 副本.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