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静海一中2025-2026第一学期高一政治(10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72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5分)两部分,含3分卷面分,满分100分。
知 识 与 技 能 学习能力(学法)
内容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筛选题 关键环节试题
分数 46分 51分 18分 15分
第Ⅰ卷 基础题(共72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年6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公布,在南宁市境内发现了17处史前洞穴遗址、1个化石点和2处大石铲遗址,采集到穿孔石器、砍砸器、石锤、石片、石砧等石器以及动物化石等新石器时代遗物。下列符合该时期社会状况的(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已分工 ④人们共同劳动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对人类社会形态演进顺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C.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封建社会 D.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3.人类社会发展是有一定内在规律的。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人类社会也发生了大的变革。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4.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逐渐产生。私有制产生的标志是( )
A.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B.生产工具归家庭私有
C.牲畜开始归家庭私有 D.劳动产品成为家庭私有财产
5.考古学家在河南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约9000年的碳化稻米、骨笛、刻符龟甲和陶器等。这些发现表明当时( )
A.人们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 B.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和手工业
C.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加剧 D.阶级和国家开始形成
6.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在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支配下,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形成和更替。下面排序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是( )
①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②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③十家竞吃三分利,一寡独吞千万财
④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
A.③②①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7.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 )
A.铁器被广泛应用 B.统治阶级的产生
C.封建土地所有制 D.机器大工业出现
8.民谣是一定时期历史的反映,明朝时期流传一首歌谣,“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造成这首民谣中反映的社会现状的根本原因是( )
A.森严的等级制度 B.封建土地所有制
C.残酷的地租剥削 D.封建的君主专制
9.2024年以来全球工人罢工持续上演:2月,德国公共交通工人罢工;3月,英国某企业的仓库工人罢工;5月,美国马里兰州某品牌商店员工罢工;6月,韩国某汽车公司工人罢工……资本主义国家的罢工事件反映了( )
A.工人阶级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 B.经济危机以工人罢工运动为基本特征
C.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10.虽全球市场动荡,但美国Top10大富豪在2024年财富增加了3650亿美元,相当于每天净赚约10亿美元,而许多普通人却在为收支平衡而挣扎。这一现象( )
①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证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③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将发生因需求不足而导致的经济危机
④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大量商品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大量工人失业,生活无着。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不足
12.“父耕原上田,子劚(zhú)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聂夷中《田家》。诗中反映的百姓生存现状的根源是(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B.封建迷信思想的散布
C.封建官僚等级制度的建立 D.封建土地所有制
13.2024年12月,欧洲汽车公司大众劳资冲突升级,九家大众汽车工厂及零部件工厂的工人进行为期两小时的罢工,导致装配线停工。大众工会代表称,大众汽车集团落后于中国车企是大众汽车集团高层那些百万富翁们的错误,管理层却给工人减薪使其“背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方式的改变极大激化了阶级和社会矛盾
②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③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冲突的总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正赶上史湘云拿着薛家的螃蟹请客,刘姥姥算了一笔账,认为这一顿的钱够庄户人家过一年了。在第五十三回,乌进孝交租的时候给贾府送上了一份礼单,上面写着: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贾珍说,真真是别叫过年了。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导致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
②森严的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③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并可以自主地劳动
④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②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提出了改造社会的具体路径
③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④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理想是建立一种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制度,即“实业制度”。在他看来,实现这种理想的关键在于采取说服的办法。为此,圣西门把赚来的钱用于科学研究、结识教授虚心求教以及四处游历,最后失败告终。因为( )
①他没有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他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他的主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④他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与中国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相似……它是一种批判现实的思想力量,是人们的理想寄托,有助于推动人民改变现实不合理的社会”。这种描述最有可能是( )
A.空想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进化理论 D.启蒙思想
18.某学者谈道,作为一种思潮,一套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恩格斯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说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由此可见( )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局限由其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决定
③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
④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对资本主义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空想社会主义者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现象,并提出对未来社会的积极设想。卡贝在《伊加利亚旅行记》中设计了公有制社会的具体管理制度;魏特林提出用“和谐公社”取代雇佣劳动制度;布朗基主张通过密谋起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 )
①科学地预见了未来社会的某些特征
②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矛盾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
③主张通过典型示范来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④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十月革命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获得的胜利,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上由此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李大钊满怀激情地赞扬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十月革命( )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②宣告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③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下列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 )
①唯物史观 ②形而上学 ③唯心史观 ④剩余价值学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 )。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③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④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毛泽东同志指出,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强调的是( )
①只有超越马克思,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在实践中接续创新
③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努力在新征程上作出原创性贡献
④马克思主义为建设新时代伟大事业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把资本主义比作“一个四只脚的马”,其实力被不断削弱,“十月革命,砍掉了资本主义一只脚;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法西斯资本主义打倒了,法国内部最坏的东西垮台了,许多小皇帝也垮台了,小国家起了变化,都进步了,这又砍掉了资本主义一只脚”,剩下的资本主义比过去“更削弱了”。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砍脚推动社会主义由空想朝着实践转变
②又一次砍脚包含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
③两次砍脚印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④两次砍脚促成中华民族实现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和创立者,马克思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但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的,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理论基础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
④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本质,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关于《共产党宣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②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③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了“书香校园”建设推进会、“重读经典”系列活动,《共产党宣言》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多次入选推荐阅读目录。《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吹响了全球共产主义运动的号角,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由材料可知《共产党宣言》( )
①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激励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黑暗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走出了一条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可见,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救中国、发展中国是因为( )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掌握和动员了亿万人民群众
③社会主义实现由实践到理论的飞跃 ④社会主义在中国由空想变为科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社会主义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重重曲折中前行的。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遭受严重曲折到谋求振兴的演进历程。在这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在曲折中持续前进,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稳步迈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③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简答题:(共12分)
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洲火地岛上的居民将受赠的被子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每一个人。
材料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材料三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
材料四 经过75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
(1)结合材料,请分析上述四段材料分别描述的是什么社会形态 (4分)
结合材料,请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两大对立的阶级分别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请简要概括材料四所指的社会形态中生产关系有何特点 (4分)
第Ⅱ卷 提高题(共25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32.(9分)关键环节考核题 某班同学以表格形式重点比较了私有制确立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请你完成下列表格中的空白部分(①—③)。
社会形态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奴隶社会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①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封建社会 ②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的劳动。 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③
33.(16分)信息筛选题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当前距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17年,但其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仍旧动荡不安、冲突频发,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贸易摩擦风险显著,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然比较突出。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要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并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发展,在继续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通过经济结构性的改革,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逐渐由空想走向科学,由理论走向实践,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1)结合材料一,分析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8分)
(2)简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8分)
34.卷面分(3分)
静海一中2025-2026第一学期高一政治(10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答案
一、最佳答案选择题
1—5 BDBAB 6—10 DCBDD 11—15 ADCBB 16—20 CAACA 21—25 ACBCC
26—30CCBA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题,共12分)
31.(12分)(1)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4分)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4分)
(3)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4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32.(9分)①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3分)
②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3分)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3分)
33.(16分)(1)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8分)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②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③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④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