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西华师大巴附中高2025-2026学年10月月考试卷高一政治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1953年12月,毛泽东同志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事件给中国带来的根本变化是( )
A.中国人民站起来并实现了当家作主
B.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C.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D.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
2.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逐步实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阶段被称为( )
A.民主革命 B.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自此,我国顺利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这一过渡,是历史的必然,下列选项能体现其历史必然性的是( )
①社会主义私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被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急转直下,很不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从考古遗物来分析,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生活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当时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他们要随时提防猛兽的袭击。所以,他们少则十几个人、多则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 )
①人们只有通过共同劳动才能解决生存问题
②部落联盟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最基本单位
③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但生产力低下
④在生产生活中人们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生产牛奶的农场主或资本家将大量的牛奶倒掉,而另一边贫困的老百姓却买不起牛奶喝。这种生产过剩是( )
A.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绝对过剩
B.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相对过剩
C.导致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的根本原因
D.通过资本家和农场主减产就能解决的过剩
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开启了伟大的新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②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不断创造历史伟业
④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受各种因素的影响,2024年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速远低于预期,年增长仅1.6%,而通胀率却再次升至5.4%。美国通胀率创40年来新高,民众苦不堪言。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总根源是( )
A.多年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冲击 B.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 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8.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时,对以下观点进行辨析,其中正确的是( )
A.自此工人阶级成为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B.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任务
C.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D.使得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9.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关于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准确表达是( )
A.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 B.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农业国
10.“人性天生就是贪婪的,就具有私有的意识,这种私有观念不会消失,所以私有制会以不同形式继续存在,物质满足后就会转向精神,完全去私有是不可能的。”这段话没有看到( )
A.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
B.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C.私有观念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D.私有观念是永恒存在的,具有普遍性
11.马克思在《贫困的哲学》中指出:“当他们还在探寻科学和只是创立体系的时候,当他们的斗争才开始的时候,他们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破坏的一面。但是一旦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诸多有益的理论借鉴
③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探寻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实(róu,通肉)。”描绘的是( )
A.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状况 B.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C.奴隶们艰苦劳作的状况 D.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状况
13.著名作家萧伯纳有一次碰到一个大腹便便的资本家,这个资本家见萧伯纳很瘦,便取笑说:“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世界正在闹饥荒。”萧伯纳则反唇相讥:“一见到你,我就知道闹饥荒的原因。”萧伯纳的话形象地揭示了( )
①资本家是被雇佣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养肥的
②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巨大
③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赤裸裸的
④资本主义社会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4.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要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他曾试图说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接受他变革社会的方案,但得到的是无情的嘲弄。他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F很快湮没在了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没有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公社”的按需分配制度超越了其历史发展阶段
④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共产党宣言》是由两个年轻人用一个多月时间在布鲁塞尔一间小小的“白天鹅咖啡馆”写就的,是“天才”和“能手”通力合作的结晶。但从大历史背景看,《宣言》更是由19世纪中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这个大时代写就的,是时代风云的回声,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由此可以推断( )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完全是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智慧的成果
②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历史的研究
③阐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终极目的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17.美洲的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使大量黄金和白银流入西方殖民者手中。这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是( )
A.提供了大批有人身自由能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
B.使农民失去土地,没有生产资料,加速其发展
C.获得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大量的货币财富
D.使新兴资产阶级推翻封建政权,为其发展扫清障碍
18.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宜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对此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没有本质的区别
B.共产党是没有任何利益追求的政党
C.共产党人代表无产阶级共同的利益
D.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是为人民服务
19.“无论是圣西门、傅立叶或罗伯特·欧文,都根本没有想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作为两个在经济上对立的阶级……更没有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在牵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前提是( )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进步的思想家善于理论总结
20.新中国成立初期,手工业者是劳动者与私有者的结合体,在生产、设备、技术、规模、经营上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的节奏和进程。若不进行经济改组,手工业者极易走向破产或资本主义道路,进而影响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改变这一现状,党中央决定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可见,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①能改变手工业分散、落后的状态
②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③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④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在封建制国家,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实施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劳役地租
④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已经普遍使用机器大生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这一观点(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y
②阐述了开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必要性
③指明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原因
④表明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
23.2024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纪念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B.标志着中国进入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C.标志着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飞跃
24.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生产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
③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④生产社会化缩小了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在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商业和城市日益繁荣。这表明( )
①奴隶制社会存在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②城市的设立是人类社会形态更迭的根本原因
③奴隶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与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主观题(2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文瀚阁是中国国家版本馆的标志性建筑和,点晴之笔,坐落在台基之上,借鉴敦煌莫高窟九层楼的神韵,让建筑如殿堂般典雅庄重,似礼器般谦逊仁和。2022年8月,主题展览“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在阁内举行。此次展览旨在通过经典著作、手稿手迹等形式,展现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
小明同学在参观该主题展览时产生了以下疑问,请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为其释疑解惑。
◆展柜里,小明同学看到了出版于不同年份的《纯粹理性批判》《乌托邦》《原富》《新社会观》等理论书籍。讲解员说,这些书籍告诉了我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1)疑惑一: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有哪些 (3分)
◆展览上,小明同学看到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经典篇章。讲解员说,这些经典篇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疑惑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3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央视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
第一集《千年局变》,时间跨度:1840年-1911年。本集展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面对西方列强侵略欺凌,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复兴之路艰难起步、曲折前进、充满艰辛的历程。
第二集《峥嵘岁月》,时间跨度:1912年-1949年。本集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历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结合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僮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而主要的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济中的典型形式。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集中占有土地和奴隶,是凉山奴隶制剥削的主要形式。基于人身占有和隶属关系的无偿劳役,是奴隶主的主要剥削手段,奴隶都要自备耕牛、农具为奴隶主进行耕种,同时全年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还要为奴隶主服劳役,生活苦不堪言。
结合材料,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分析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在生产关系上有哪些变化。(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