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迁安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不同生产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衡量所处社会形态的重要依据。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和城市的出现,是封建社会生产发展的结果
②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的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
③生产资料完全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是奴隶社会独有的生产关系
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人们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实行按劳分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为个体劳动提供了客观可能性。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劳动,逐步由集中转为分散,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因而生产工具、牲畜、土地等的所有权,也在逐步缩小范围。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根据以上表述,下列推导正确的有( )
①生产力提高→社会分工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出现
②社会分工发展→土地逐步归家庭私有→生产工具、牲畜归家庭私有
③生产力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出现→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劳动盛行
④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出现→土地逐步归家庭私有→原始社会解体、私有制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25年2月,《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突破100亿元。这场票房神话的本质是“传统文化重构+电影工业+社交传播”三股力量的叠加。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通常被认为生活在商朝时期,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列符合商朝历史背景的是( )
①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
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主占有奴隶大部分劳动成果
④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4.宋代的司马光认为,农民无论怎样痛苦,总不改业,因为他们不知道在种田以外,还有什么路可走。假如你是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农民,选择哪条出路最有可能彻底改变自身命运( )
A.前往沿海城市谋生,进入工厂成为产业工人
B.学习先进生产技术,通过提高产量改善生活
C.加入革命武装力量,团结起来参与土地革命
D.接受封建地主剥削,维持封建传统农耕生产
5.2024年11月,张家港东山村遗址第一次揭示出崧泽文化晚期高等级大墓、红烧土祭祀广场、大型墓葬与小型墓葬实施分区埋葬等重要遗迹。考古专家认为,此次考古新发现再次实证了东山村遗址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存在高于一般聚落且稳定的政治实体。由此推断,这个时期( )
①人类已经摆脱蒙昧野蛮迈入文明时代
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③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来管理祭祀活动
④已有明显的贫富分化,出现社会分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济宁市某高中社团“溯源社”策划拍摄了一期以“社会制度演进”为主题的短视频,生动呈现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生产状态。下列场景展示正确的有( )
①原始社会:人们一起外出采集和狩猎,回来后按贡献的大小分配劳动产品
②奴隶社会:奴隶劳作一整天后,将劳动工具和部分劳动成果带回自己家中
③封建社会:农民在租种的土地上劳作完,继续耕种自己家贫瘠的小块田地
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5年5月16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l,美国在三大评级机构中彻底告别“3A时代”,全球金融市场随之剧烈震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随着社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信用维度的集中爆发。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相对过剩是导致其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加剧了政府的信用危机
③美国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美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马克思曾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这表明( )
①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一切剥削的总根源
②资产阶级采取的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只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体现
④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阶级矛盾越容易得到缓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社会主义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指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纷纷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
②描述了自己心目中人人劳动的理想社会
③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④主张阶级调和,把希望寄托于富翁贵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在管理工厂的过程中,欧文看到了工人阶级生活的悲惨状况,他同情工人并尽自己所能改善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1824年,欧文出资在美国买下一块移民区,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实验无法持续下去,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孤岛很快湮没在了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代表( )
①欧文强调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社会变革
②欧文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并进行揭露和批判
③欧文发现了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④欧文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并进行实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后,海涅立即写诗表示声援、“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重的诅咒——我们织,我们织!”海涅的这首《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反映的是阶级觉醒的战斗呼喊。该诗涉及的历史事件( )
①只是工人阶级寻求改善劳动条件的阶级斗争
②反映了工人阶级将斗争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
④体现了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 )
①剩余价值的来源
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④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3.19世纪上半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已呈现泾渭分明的两极对垒,出现激烈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已表露出建立一个普遍富裕的新社会的政治夙愿。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工人的自发斗争和有组织的抗争均未成功。这说明( )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②无产阶级的政治夙愿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石
③无产阶级由于自身局限难以在阶级斗争中改变被压迫地位取得胜利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4.《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之作,也是多数中国人最熟悉的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从延安时期开始,《共产党宣言》就成了党员干部的必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这是因为《共产党宣言》( )
①首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②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为理想奋斗
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首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了社会发展的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东欧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受苏联影响和本国革命形势推动,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家也通过自身的革命斗争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
①反映出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必然面临曲折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发展
③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其广泛传播 ④极大冲击了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机,中国共产党正走在时代前列,科学社会主义正焕发强大生机活力。以下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
②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科学社会主义只有与中国共产党相结合才能焕发活力
④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革命家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五四运动(  )
①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够彻底
③为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电视剧《觉醒年代》以正确的党史观艺术化地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②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④为近代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指明了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因为(  )
①马列主义科学真理中没有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方案
②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俄国经验不完全适用于中国
③中国共产党结合国情,探索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④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才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和各种各样的尝试,但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这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就内部而言,这是因为( )
①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
③没有得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农民阶级的支持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七十多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是国家的重生,是民族的觉醒。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中国共产党( )
①领导中国人民先后经历了大革命、抗日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阶段
②以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群众路线为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③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④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某校组织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进行专题学习,某班同学围绕此次的专题学习展开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所属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用“铲地基”和“起房子”的形象比喻,表达了创建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想。所谓“铲地基”就是废除旧中国的封建制度、官僚资本主义制度,“起房子”就是建立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以下对这一比喻理解正确的是( )
①“铲地基”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铲地基”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起房子”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起房子”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下列对这个过渡时期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其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实现“一化三改”
②因其任务艰巨而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③这一过渡期有其历史必然性
④其实质依然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科学地指明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②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的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③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的条件手段
④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历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以对新形势下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为基础,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对中共八大认识正确的是( )
①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②提出尽快把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③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
④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人民日报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这样写道。党的八大(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确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指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分析正确的有( )
①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②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③党的八大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④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从1956年到1966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10年,其间虽然经历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社会主义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伟大实践,难免经历各种曲折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已经被消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篇,下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篇。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上篇和下篇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上篇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为下篇指明了发展方向
B.上篇虽经历严重曲折,但为下篇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C.上下两篇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D.上下两篇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2.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石油实现全部自给,研制成功“两弹一星”……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基于( )
①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②我国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③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④实现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3.对下面四幅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土地改革彻底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农业合作化的完成使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意味着我国农村改革取得突破
④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4.伟大的祖国经历75载风雨,从现代化的迟到国到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某校高一学生以”从‘一穷二白’到‘当惊世界殊’“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下列探究活动内容和成果分享与主题相吻合的是( )
活动内容 成果分享
① 观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视频影像 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 调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③ 观看党的自我革命的相关视频资料 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提高斗争本领
④ 梳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5.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1956年4月25日和5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先后两次作《论十大关系》讲话。不久,他便南下考察,先后到达广州、长沙和武汉。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考察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并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豪迈雄壮的气势传递出作者自信乐观的精神,其理由有( )
①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
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③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解决当时中国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具体方案
④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是中国连续发掘时间最长、清理遗迹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古遗址。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千米。殷墟遗迹主要包括城墙基址、大灰沟、道路、夯土建筑基址、地穴和半地穴居住址、灰坑窖穴、水井、祭祀遗存、手工业作坊遗址、王陵区、家族墓地和车马坑等。殷墟王陵的突出特点是盛行人牲人殉制度。殷墟甲骨文有大量的杀祭文字记载,伴随着一次战争胜利,就是一次大规模人祭,宰杀俘虏以供奉祖先和天神。根据有关资料记载,王陵前一次祭祀人数达400多人。祭祀坑分三种,方坑集中人头,长坑集中身体,还有少数不规则坑。上世纪八十年代,王陵区即发现人殉和人牲近3000多人。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分析殷墟遗迹所处时代生产关系的特点。
(2)有人认为,残暴血腥的奴隶社会代替无阶级的原始社会是历史的退步。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加以评析。
37.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的“两个发现”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的历史意义。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出生的那个年代,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已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中国成为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C D D C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A C B B D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A B A A C D C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A C B D
36.(1)殷墟遗迹所处时代是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2)说法错误。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不是看这个社会是否存在剥削和压迫,主要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原始社会虽然人们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无阶级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奴隶制社会,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的状态,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37.(1)(1)“两个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意义:
①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8.①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探索,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证实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中,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