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一年级
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5月8日10时12分,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距离着陆后嫦娥六号探测器最近的行星是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土星
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将要发射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 B.降落在我国境内的嫦娥六号探测器
C.在环月轨道飞行的嫦娥六号探测器 D.已经降落在月球表面上的探测车
3.月球上没有大气的原因是
A.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较近 B.月球的质量和体积较小
C.月球上没有太阳辐射 D.月球上昼夜温差较大
2024年9月,杭州西湖边上新增了一批太阳能座椅,这些座椅不光好看,而且还能免费给手机充电。右图为太阳能座椅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太阳能座椅利用的太阳辐射
A.能量来自太阳耀斑的爆发 B.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波段
C.是地球所有能源的能量来源 D.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到地球
5.目前工业所使用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归根结底是来自
A.太阳能 B.地球内能 C.核能 D.潮汐能
当地时间2024年4月30日早上,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附近的鲁昂火山大规模喷发,喷出的烟柱高达1.9万米。如图为“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
A.地壳 B.岩石圈 C.下地幔 D.上地幔
7.火山灰弥漫空中,会导致该地区的
A.①增加 B.②减少 C.③增加 D.④不变
8.随着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减碳目标的实现会导致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减弱
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但不规则 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由坚硬岩石组成
10. 岩石圈是指
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②位于软流层以上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④包括水圈的全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某校地理实践小组查阅资料,绘制了某地地层剖面图,如下图。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示意该地质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繁盛物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地层
A.记录了46亿年的地球历史 B.自上而下形成的年代渐早
C.自下而上反映完整生物进化史 D.反映出不同宙的地层特点
12.图中地层反映的环境特征是
A.甲层——气候冷干,植被稀少 B.乙层——哺乳动物最为繁盛
C.丙层——海洋生物保持繁盛 D.丁层——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
地质历史上的元古宙(距今25亿年—5.41亿年)时期,低等原核生物——蓝细菌大爆发。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细菌需要移动到表层来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图示意在安徽宿州发现的元古宙的叠层石。完成下面小题。
13.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下列生物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鱼类-哺乳动物-恐龙 B.原核生物-三叶虫-鱼类-两栖动物
C.原核生物-无脊椎动物-鸟类-恐龙 D.原核生物-三叶虫-恐龙-两栖动物
14.下列地质事件中,与叠层石的形成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A.三叶虫空前繁盛 B.联合古陆解体
C.被子植物出现 D.重要的成矿期
15.科学家能通过研究叠层石或其他地层化石,来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是因为
A.不同演化阶段由于沉积环境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地层
B.不同时代的地层一定不会出现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C.一个地方的地层自上而下按照时间排序越来越新
D.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的生物化石
下表为低层大气组成表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大气垂直分层图
干洁空气 甲 生物体内蛋白质组成成分
乙 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
丙 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丁 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杂质 作为成云致雨的凝结核
16.近百年来,对全球气温上升起主要作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7.水汽和杂质主要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8.随着海拔的升高
A.气温降低 B.气压升高 C.气温升高 D.气压降低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甲、乙两地的大气状况是
A.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B.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C.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D.乙地气压高于甲地
20.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乙处的气压低于丁处的气压
C.近地面气温的变化不会影响甲、乙之间的风向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产生图中环流的根本原因
2025年4月16日到17日发生强度较大的地磁暴,引发这次地磁暴的太阳活动是暗条消失。暗条消失是太阳表面一种低温高密度太阳大气快速向外扩散的现象,通常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暗条消失时可能进一步引发日冕物质抛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21.下列太阳活动现象与暗条消失现象出现在同一层的是
①黑子 ②耀斑 ③日珥 ④日冕物质抛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受此次太阳活动的影响,地球
A.太阳风变强劲 B.世界各地气温均升高
C.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D.导航设备的定位误差增大
2021年11月6日,一则点赞风雨无阻的气象人的短视频火了。视频中,气象员无论风霜雨雪,都要保证探空气球每天早上和晚上的7:15准时携带探空仪升起(如图),上升到约30km高空后自行爆裂。探空仪可以直接探测大气各层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值并实时传回。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23.假设在下列各地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是
A.哈尔滨(45°N) B.北京(40°N)
C.重庆(30°N) D.海口(20°N)
24.正常情况下,探空气球顺利升空后记录的温度变化情况是
A.一直升高 B.持续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5.下列有关探空气球爆裂时所在大气层的状况,可信的是
A.杂质较多 B.水汽含量大 C.利于高空飞行 D.雨雪等天气多发
读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面小题。
26.下列关于图中四点气压高低的比较,正确的是
A.③>④>①>② B.③>②>①>④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27.下列关于该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C.近地面风由③地吹向②地
D.风由①地吹向②地
28.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滨海地区的海陆风
2021年11月21日18时51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震中)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多地民众通过手机等提前接收到了ICL地震预警系统发出的地震预警。下图示意地震发生时重庆市和成都市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30.ICL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
A.纵波的波速快于横波 B.横波的波速快于纵波
C.横波仅在固体中传播 D.纵波可在气体中传播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填空每空2分。
31.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要求(12分)
材料一 2019年11月15日05时12分在印度尼西亚马鲁古海北部(北纬1.51度,东经126.44度)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50km。这是早些时候发生7.2级地震的余震,可能会给震中附近岛屿居民带来较强的震感,但是影响较此前弱很多,也没有引起海啸(海洋巨浪)。
材料二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的传播示意图。
(1)图中A、B所表示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分别是 、 。他们之间的圈层是 。地震波F波为 (填“横波”或“纵波”)。
(2)如果地震引发海啸,地球的哪些外部圈层会受到什么影响?(4分)
32.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大气和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是 层(填字母),该层大气温度变化的特点是: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 ,其升温的直接热源是 。
(2)B层的名称为 ,气温变化的成因是在22-27km的高度范围内存在 层。
(3)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请简述其原因。(4分)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
B
) (
A
)
(1)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A、B两处中, 处更适宜布局火力发电厂。
(2)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 (白天/黑夜),假若图示环流为山谷风,若此时为夜晚,则甲为 (山谷/山坡)。
(3)请在答题卡上绘出该地区的该热力环流图。(2分)
(4)若在湖边大规模修建城市,试分析该行为对湖陆风强度的影响。(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D A D B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D A C A D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A D C D A D D A
31
(1)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幔 纵波
(2)生物圈:破坏沿海森林、农田;改变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扰动海洋生态系统等。
水圈:海洋受海啸影响产生扰动、改变近岸水体密度等。
32
(1)A 降低 地面辐射
(2)平流层 臭氧层
(3)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升温较快;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较冷。
33
(1)乙 B
(2)白天 山谷
(3)环流为顺时针
(4)白天使湖陆风变强,夜晚使湖陆风变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