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七周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七周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6 届上学期高三第十周考试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高炉炼铁 B.侯氏制碱 C.湿法炼铜 D.蜡烛燃烧
2.下列关于离子检验叙述正确的是
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一定含,不含
B.某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
C.某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
D.某溶液与浓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再停止加热
B.焰色反应时,铂丝需用稀硫酸洗净,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分液操作时,应使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更换烧杯后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4.工业上制备相关物质,涉及的反应原理及部分流程较为合理的是
A.制纯碱:饱和食盐水 B.制取镁:海水溶液
C.制溴:浓缩海水含的空气HBr溶液
D.制碘:干海带浸出液碘水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B.将氢氧化铁放入盐酸中:
C.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D.被醋酸溶液溶解:
6.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Na2O是淡黄色固体,而Na2O2是白色固体 B.上述转化中含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C.反应③④表明Na2CO3不能转化为NaOH或NaHCO3 D.反应⑤中Na2O2只做氧化剂
7.从单质到盐存在如下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A.若单质为碳,生成的盐一定为难溶盐 B.若单质为硫,物质X一定为碱
C.若单质为钠,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强碱 D.若单质为铜,能够实现上述物质间的转化
8.下列化合物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①CO ② ③ ④
A.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①②③④ B.与水作用后溶液呈酸性:②③
C.与水反应释放:④ D.常态下呈现颜色:①②③④
9.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
A.硫化钠溶液久置变浑浊:2S2-+O2+4H+=2S↓+2H2O
B.用金属钠除去甲苯中的微量水:2Na+2H2O=2NaOH+H2↑
C.将KMnO4溶液滴入MnSO4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2+3Mn2++2H2O=5MnO2↓+4H+
D.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制漂白粉:Cl2+Ca(OH)2=Ca2++Cl-+ClO-+H2O
10.能满足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关系,且推理成立的是
单质X氧化物1氧化物2酸(或碱)盐
A.X可为铝,盐的水溶液可能显酸性 B.X可为硫,氧化物1可使品红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X可为钠,氧化物2可与水反应生成H2
D.X可为碳,盐的热稳定性和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
11.部分含Na或含Cu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d可以用来检验还原性糖 B.加热时,a与硫单质反应均生成f
C.若b能与反应生成,则1 mol b中所含离子数为4
D.b与稀硫酸溶液反应,可以得到红色固体和蓝色溶液
12.化学品在人们生活中用途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酸铝可用作净水剂B.纯碱可用作医用抗酸剂C.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D.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13.氢化钠()可在野外作生氢剂,已知遇水蒸气剧烈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氢气,选用下图实验装置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B→E→D B.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氢气
C.判断钠是否剩余,可取B中固体加水检验D.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D中的水蒸气进入到B装置中
14.下列有关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未用完的钠需放回原试剂瓶 B.火灾现场有活泼金属钠时需用干燥的沙土来灭火
C.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D.将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迅速反应,产生红色固体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 本题共4小题,共58分。请按要求作答)
15.有一含NaCl、和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和的质量,来确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实验步骤:
①按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检查并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称取样品,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浓硫酸的洗气瓶C的质量和装碱石灰的U形管D的质量。
③打开弹簧夹、,关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 。
④关闭弹簧夹、,打开,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⑤打开弹簧夹,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拆下装置,再次称量洗气瓶C的质量和U形管D的质量。
(2)关于该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加热反应之后不鼓入空气,会分别导致、、NaCl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 、 、 (填“偏大”、“偏小”、“不影响”)。
②E处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碱石灰,其作用是 ,如果实验中没有该装置,则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不影响”)。
③若样品质量为w g,反应后C、D装置增加的质量分别为、,则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w、、的代数式表示)
16.Ⅰ.NaCl在生活中常用于调味和保存食物,工业上可用于玻璃、肥皂和陶瓷等生产,医学上可用于生理盐水等,现用NaCl完成如图所示转化:
(1)物质A常温下的颜色为 ,将物质A溶解在水中,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单质X的化学式为 ,物质C转化为物质D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可以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向物质D与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某小组欲探究其原因,进行如图所示实验: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且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②③中溶液红色均不褪去。
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物质D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 (填化学式)。
Ⅱ.利用氯元素价类二维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氯物质的性质。图中①~⑩均含氯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5)③的化学式为 。
(6)比较等浓度的⑥和⑦溶液的酸性强弱 (填“可以”或“不可以”)用pH试纸分别测定。
(7)工业制漂白粉是将①通入 中(填名称)制成的,漂白粉放置时间长了就会失效,写出漂白粉失效的化学方程式 , 。
17.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某些反应的产物及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现象:A ,B ,C ,反应②现象: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 反应③ ;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④ ; 反应⑥ 。
18.I.如图所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a.铝粉放在耐高温托盘内(防止硬质玻璃管炸裂),不考虑的升华。
b.装置①常用来实验室制备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③中盛放的试剂是 (填名称),作用是 。
(2)写出装置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中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颜色的变化为 ,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4)写出装置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钠、氯及其化合物有如图转化关系,淡黄色物质M可在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常被用作供氧剂,N常用来杀菌消毒。请按要求填空:
(5)淡黄色物质M常用于呼吸面具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 ② 。
(6)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C C B C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C B C D
15.(1) 除去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 偏小 偏小 偏大 防止空气中的和水蒸气进入D中影响测定结果 偏大
16.(1) 黄绿色 先变红后褪色
(2) O2
(3)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2Na2O2+ 2H2O = 4NaOH + O2
(4)H2O2 (5)ClO2 (6)不可以
(7)石灰乳 Ca(ClO)2+ CO2 +H2O = CaCO3+ 2HClO
17.(1) Na Al Fe 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产生
(2)
(3)
18.(1) 浓硫酸 干燥氯气
(2)
(3) 先变红后褪色 生成白色沉淀
(4)
(5)
(6)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