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一、基础与运用(30分)1. 赐(cì);辍(chuò);弥;漫(4分)2. D(3分)3. D(3分)4. ①百草丰茂;②晴空一鹤排云上;③小桥流水人家;④传不习乎;⑤铁马冰河入梦来;⑥归雁洛阳边;⑦河流大野犹嫌束;⑧山入潼关不解平;⑨非淡泊无以明志;⑩一个纯粹的人(每空1分,共10分)二、古诗文阅读(17分)5. A(3分)6. 示例一:甲诗借故园菊,抒发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示例二:乙诗借落花,抒发了诗人对时世凋零、人生飘零的感慨(4分)7. ①睡觉;②上前;③罢了;④咬;⑤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⑥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⑦有个富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和家狗混在一起喂养(12分)8.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②狼子野心;③示例: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5分)三、现代文阅读(33分)9. C(3分)10. 外婆用菜篮和木杈救被困瓦顶的阿灰;外婆端着饭盆,走家串户呼唤失踪的阿灰(4分)11. 示例:焦急、担忧;阿灰失踪了,外婆十分担心,急切地想找到它(4分)12. (1)通过父亲对阿灰的不满与外婆对阿灰的宠爱形成对比,突出外婆对阿灰的疼爱,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生活的清苦(3分);(2)阿灰坐入菜篮时“堂而皇之”“左右顾盼”的姿态,与县太爷坐轿子时的威严、得意神态相似,生动形象地写出阿灰的惬意与神气(4分)13. ①无比愧疚;②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思的精神;③示例:要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对待生命要充满善意,不能凭主观臆断对待它们(8分)14. B(3分)15. ①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的母亲,因儿子红孩儿被观音收走而怨恨孙悟空;②孙悟空请观音收服了红孩儿,铁扇公主因此怀恨在心,不愿借扇(4分)16. 情节上,吴承恩版“三调芭蕉扇”一波三折,更具吸引力;人物形象上,突出了孙悟空的执着、聪明和铁扇公主的倔强(4分)17. 示例:他不仅爱读书,还会做圈点批注、摘录和笔记,阅读方法更科学,能更好地从阅读中汲取知识(4分)18. 示例:阿姨,您好!幻想文学不是臆想,它能解放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像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就启发了科学家的发明。小新看课外书,还能培养阅读能力,您应该支持她(5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龙岩作为全国唯—一个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与“龙”有着深厚渊源。请 你参加“寻龙”文化之旅。【活动一:探寻“龙”之源】(10分)新罗县因龙岩洞名胜而更名龙岩县,龙岩洞因洞壁上的龙纹而得名。相传明代 福建提刑按察使司李由,见洞壁中有圆形小孔,圆满之意涌上,于是提笔大书“福” 字,取意福圆福满,赐( )福龙岩。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慕名龙岩山水,其中,吟诵不辍( )。四五十年前,龙岩洞一带硝烟mí( )màn( ), 那是水泥厂的烟囱源源喷涌出的灰雾,遮掩了半个龙岩城。这是城市发展付出的沉重代价。进入新时代,市区领导组织开展保护龙岩洞遗址的工作,开发龙岩洞景区,挖 掘龙岩经典文化,这为岩城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 请给加点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 4 分 )赐 ( ) 辍 ( ) mí( ) màn( )2 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 徘徊 B. 寻觅 C. 迁徙 D. 徜 徉3 关于以上资料,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古往今来”一词中,“古”“今”是一对反义词。B. “烟囱源源喷涌出的灰雾”中的“灰”不是形容词。C. “这是城市发展付出的沉重代价”中“这”是代词。D. “挖掘龙岩经典文化”一句中,“挖掘”是中性词。【活动二:传承“龙”文化】(10分)4. 请根据语境,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我们身居龙岩福地,尽享七县市美景。登连城冠豸山,领略“树木丛生, ① _ ” 的欣欣向荣;到上杭五龙湖,体会“ ② ,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明丽旷远;游 武平尧禄村,感受《天净沙 ·秋思》中“ ③ _”的温馨宁静。七年级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1 (共10页)岩山岩水,地灵人杰。明代名臣王源,学习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 ”,在家设立“省堂”;与海瑞齐名的清官 石应岳,常怀“夜阑卧听风吹雨, ⑤ ”的忧国之心;扬州画派代表人物之一 华品,以“新罗山人”自号,寄托“乡书何处达, ⑥ ”的乡思。吾辈青年,应持如谭嗣同《潼关》中“. ⑦ ; ⑧ ”的少年意气,应 怀如诸葛亮“. ⑨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恬淡宁静,应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做“一 个高尚的人, ⑩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 人民的人”。人与动植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共存于地球家园,命运息息相关。班级开展“人 与动植物”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 一 :体会人与植物的关系】(7分)【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乙】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苏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甲诗前两句写诗人回忆重阳节在故乡长安登高,却无人送酒的惆怅凄凉。B. 甲诗第二句化用典故,由重阳联想到饮酒、赏菊等与陶渊明有关的内容。C. 乙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全诗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凸显主题。D. 乙诗很短,刚开头即煞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更让人体味到深沉的感情。6. 甲乙两诗都借助植物抒发情感。请任选一首,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活动二:讲述人与动物的故事】(17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 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 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七年级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2 (共10页)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 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 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 日,主人昼寝厅事①,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 如前。乃伪睡以俟②,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③耶!(选编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厅事:住所的堂屋。②俟:等待。③贻患:留下祸患。7.阅读以上古文,根据提示完成下表。(12分)任务 词句 方法提示 作答解释加点字 (4分) ①主人昼寝厅事 成语推断:废寝忘食 ①_②犬阻之不使前也 课内迁移:狼不敢前 ②_③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课内迁移:止增笑耳 ③_④将啮其喉 字形推测 ④_用“/”断句 (2分) ⑤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更不止于野心矣。 根据句意和连词断 句(限断两处) ⑤句子翻译 (6分) ⑥目似瞑,意暇甚。 抓关键词“瞑”“暇” ⑥_⑦有富室偶得二小狼, 与家犬杂畜 注意省略句式,抓关 键词“畜” ⑦8. 甲文 ① (填写甲文原句)可以用来评价乙文二狼 ② (填写乙文中的成语)的行为。乙文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③ _ 。(5分)【活动三:记叙人与动物的相处】(26分)送走三只猫(节选)南帆①一只肥猫长长地打了一个呵欠,懒洋洋地从我的记忆之中踱了出来,鼓出的肚 皮隐隐地一颤一颤。②这只猫叫做阿灰,一身又滑又亮的灰皮毛。想不起它怎么来到我们家。二十世 纪六十年代,我们家居住在小巷一幢破旧的瓦房里,大小老少衣裳简陋,面有菜色, 只有少许的荤腥短暂地漂过清苦的日子。奇怪的是,阿灰居然在这种日子的皱折里 悄悄地长成了一只大肥猫。③阿灰是外婆的宠儿。外婆时常悄悄地挤出几文菜金,买回一些小鱼小虾喂养阿 灰。父亲偶尔会流露出不满的神色:饭桌上的人还吃不到鱼虾,怎么又来了一只猫 争食。外婆装聋作哑。阿灰分得清亲疏的脸色,它从来不会撒娇地蹭父亲的裤脚。④这是一只懒猫,大部分时间闭目养神,或者干脆盘成一团打起了呼噜。⑤午间的闷热消散之后,阿灰多半要从厨房出来溜达一圈,从事一些轻松的娱乐 ——譬如戏弄壁虎。它悠闲地坐在地板上,慢条斯理地拍打一只刚刚捕获的壁虎。壁虎弃掉了尾巴试图潜逃,阿灰对于这种诡计洞若观火。它的一个爪子按住活蹦乱 跳的尾巴,另一个爪子及时地把逃出了几步的壁虎一次又一次地拨回来,有条不紊 的操作让人想到炉灶前的大厨。奇怪的是,阿灰对于老鼠似乎缺乏应有的仇恨,它 生平仅仅擒获一只老鼠。⑥这一幢破旧瓦房的地板底下有一条大阴沟,众多老鼠穿梭往返。许多时候,老 鼠在朽烂的地板破口探头探脑,然后鬼鬼祟祟地钻出地面收罗一些食品。可是,阿 灰仿佛耗尽了攻击老鼠的兴致。它眯着眼坐在一缕阳光里,任由老鼠行色匆匆地窜 来窜去,安详的神情如同一个窥破了世情的智者。某次, 一只大老鼠竟然在不远的 地方停下来,目光炯炯地和它对视。这个挑衅仅仅让阿灰微微地动了动胡须,它甚 至懒得站起来。阿灰似乎不屑于再与地板底下那些神情诡异的家伙交手。阿灰大约 就是在这个时候仰起头来,开始想念明亮的天空和自由自在的呼吸。某一天下午, 它攀上一小段柱子,跃过一个横梁之间的空隙,转过屋檐来到了瓦顶之上。⑦可是,一个难堪的结局出其不意地出现了:阿灰不知该怎么回家。返回屋檐跃 七年级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4 (共10页)过横梁之间的空隙之后,阿灰愣住了——它不敢头朝下地沿着柱子滑下来。饥肠辘 辘的阿灰坐在瓦顶的边缘哀哀地叫着,长一声短一声。⑧我找来一架木梯子靠到了屋檐的边缘。阿灰观察了许久,颤巍巍地伸出一条前 腿试了几番又缩回去。我不耐烦地攀上梯子试图把它拎下来,阿灰竟然一侧身躲开 了。父亲愤愤地表示无须理它,这种笨猫丢了也罢。天渐渐地暗下来了,外婆心急 如焚。房前屋后转了几圈,她想出一个笨拙的办法:外婆用晒衣服的长长木杈挑起 一个菜篮伸到屋檐上,A 嘴里阿灰阿灰地叫着。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犹豫了一 会儿,阿灰竟然慢悠悠地跨入了菜篮。它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接近十斤的体重压 得菜篮一晃,外婆一个趔趄几乎扶持不住木杈。⑨阿灰善于归纳,它很快形成了习惯。酒饱饭足,鼓腹而游,瓦顶上云游一番归 来,阿灰就会坐到屋檐旁边千呼万唤,催促外婆备好菜篮。它堂而皇之地坐入菜篮 左右顾盼,惬意得如同坐上了轿子的县太爷。外婆不断地咒骂着,恶狠狠地发誓这 是最后一回,然而,阿灰的召唤总是让她一次又一次食言。⑩我记得阿灰失踪过一回。外婆端上它的饭盆走家串户,一边用筷子叮叮当当地 敲打着,B 一边阿灰阿灰地呼唤。这种老乞婆的形象让我们感到了脸红。可是,外婆 前所未有地强硬,根本不睬我们的劝阻。几天以后,阿灰不知从什么地方溜回来了, 浑身污迹,整整消瘦了一圈。它将脑袋埋在饭盆里狼吞虎咽了一阵,神情慢慢镇定 了下来。外婆坐在厨房的小椅子上, 一下一下地抚摸阿灰背上的皮毛,嘴里喃喃地 劝它不要出门,不要到布满了陷阱的危险世界四处乱串。它眯起眼睛静静地听着, 慢慢地打起了呼噜。 阿灰大约活了十来年,外婆送走了它。多年之后,外婆也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他们在那边仍然相依为命吗 9. 关于阿灰的行为特点,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阿灰大部分时间在闭目养神,显得非常慵懒。B. 阿灰喜欢戏弄壁虎,常常以此作为娱乐活动。C. 阿灰是家里的捕鼠高手,经常成功捕捉老鼠。D. 阿灰曾攀上瓦顶,但因无法回家而需要救助。七年级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5 (共10页)10. 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第②③幅漫画的情节。(4分)① ② ③ ④ 第①幅:外婆悄悄挤出钱买小鱼小虾喂养阿灰第②幅:第③幅:第④幅:外婆温柔地抚摸劝导丢失的阿灰11. 文中写到外婆对阿灰的两次呼唤,请你参照A 句的示例,为B 句进行朗读设计。 (4分)A: 嘴里阿灰阿灰地叫着。外婆的语气是温和亲切的,理由是外婆想鼓励阿灰,给它信心,让它有勇气跳 到篮子里。B: 一边阿灰阿灰地呼唤。外婆的语气是 的,理由是 o 12. 以下是小新的阅读批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助她释疑解惑。(7分)(1)批注1:第③段和第⑧段写父亲对阿灰的态度有何用意 请简要分析。 (3分)(2)批注2:“它堂而皇之地坐入菜篮左右顾盼,惬意得如同坐上了轿子的县太 爷。”此处把阿灰比作县太爷,贴切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七年级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6 (共10页)13. 小新和小罗就七上第五单元的篇目编排展开讨论,请补全对话。 ( 8 分 )小新:第五单元的现代文记叙了人与动物相处中发生的故事,体现“爱与善良” 的主题。小罗:郑振铎的《猫》写了养猫的三次经历,最终因为“我”的武断间接害死 了第三只猫,无法体现“爱与善良”,应该替换为《送走三只猫》这篇文章。小新:我不这么认为, 《猫》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因为冤枉害死第三只猫而感到 ① (2分),最终“永不养猫”,表现了作者② (2 分),是“爱与善良”的独特表达。小罗:通过学习《猫》和《送走三只猫》这两篇文章,我获得了以下启示:(4分)。 (写2点)书籍是人类记忆和想象的延伸,潜藏着无限的可能。请你参加“少年正是读书 时”阅读分享会,完成任务。【活动 一 :畅游想象世界】(20分)材料一:从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到《西游记》《聊斋志异》,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是一 个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民族。但随着世俗文化的不断冲击,社会各界越来越注重 实用,幻想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我们将曾经引以为傲的想象力亲手丢掉了。相较于国外幻想文学的主流地位,国内幻想文学发展阻力重重,由于幻想文学内 容中存在的未知方面,使得它无法被中国正统文学所接受,加上应试教育过于重视 成绩,循规蹈矩,唯“标准答案”是从,极大影响了孩子探索未来的兴趣,使他们 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融入民族骨血的传统思想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鼓励述 而不作,不鼓励创新见解;鼓励中庸之道,不鼓励竞争冒尖;鼓励稳妥可靠,不鼓 励异想天开……不可否认,这些思想与习惯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同时也束缚了 儿童想象力的形成。七年级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7 (共10页)而当学生对于幻想文学作品具有浓厚兴趣时,由于对幻想文学的审美鉴赏能力 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仅仅把它当作消遣娱乐的对象,并不 愿对作品进一步思考。且教师、家长又无法对青少年阅读幻想文学进行有效的指导。 这些均是造成中国青少年想象力不足的原因。青少年通过阅读幻想文学,能够解放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激发他们对于科技 的热情,从而衍生出创造力,促进科技创新。西蒙 · 莱克阅读了儒勒 ·凡尔纳的《海 底两万里》,将“鹦鹉螺”号带回了现实,把人类航海史带入了新的时代;罗伯特 哈金斯 · 戈达德因为阅读了威尔斯的《世界大战》,而一直幻想着星际旅行,最终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液态燃料火箭。材料二:“三调芭蕉扇”的情节是吴承恩在杂剧《西游记》的基础上通过想象 改编而成,下面表格是原作与改编版本的不同之处。不同之处 杂剧《西游记》 吴承恩《西游记》身份来历 铁扇公主原是天宫掌管风神 的祖师,因为醉酒与王母娘 娘相争,被贬下天宫。 ①铁扇特点 以铁铸成,重一千余斤,柄 长面阔。 唤作芭蕉扇,可用口诀变成杏叶大小, 也可以变成一丈二尺。拒绝缘由 孙悟空出言无礼,强行借扇。 ②灭火经过 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扇走后求 助观音,观音派风雨雷电神 浇灭山火。 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扇走后不愿放弃, 二调、三调芭蕉扇,最终借到芭蕉扇, 成功灭火。七年级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8 (共10页)材料三:以下是课外阅读调查问卷情况表。课外阅读调查问卷 姓名:小新 ●我只在老师要求时才读课外书 ( ) ●我非常喜欢读课外书( √) ●除了看那些容易读懂又有趣的书, 难懂的也会涉猎( √) ●阅读时在书上作圈点批注( ) ●阅读是浪费时间( ) 课外阅读调查问卷 姓名:小罗 ●我只在老师要求时才读课外书 ( ) ●我非常喜欢读课外书( √) ●除了看那些容易读懂又有趣的书, 难懂的也会涉猎( ) ●阅读时在书上作圈点批注、作摘录、 记笔记( √ ) 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14. 针对中国青少年想象力不足的原因,以下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 分 )A. 家长不重视、青少年自身的审美鉴赏水平低。B. 中国传统文化遏制了青少年想象力的发展。C. 幻想文学中的未知方面未被中国正统文学接受。D. 应试教育过于重视成绩,极大影响了青少年创造力。15. 阅读材料二的表格,补全横线处空缺的内容。(4分) ①②16. 吴承恩改编后的故事更加精彩,结合“灭火经过”这一不同之处,从情节和人 物形象两个角度简要分析。(4分)七年级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9 (共10页)17. 班级要评选“阅读榜样”,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根据材料三补全横线处的内容。 (4分)甲:小新和小罗两位同学都非常喜欢读课外书,不分上下,我不知道选谁。乙:我推选小新为“阅读榜样”,因为她不仅爱读书,有些难懂的书她也会涉 猎,她的阅读面更广。我:我推选小罗为“阅读榜样”,因为 o18. 小新酷爱看课外书,尤其是幻想文学,但妈妈不允许她看,认为看课外书影响 学习,幻想文学甚至会导致臆想,两人经常争执。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劝说小新的 妈妈。(5分)【活动二:回忆学习往事】(60分)19. 按要求完成写作。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经历让你印象深刻,虽时过境迁仍历历在目 围绕学习生活,选取一两件往事,以“我的依依往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运用细节描写,情感真挚;②书写正确、规范,不少于500字,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x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