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积累与运用(30分)
1、校电视台将对学校近期开展的活动进行专题报道。请你以校电视台小记者的身份,整理,修订,编辑专栏稿件。有同学投稿了一则消息,你对新闻稿进行审查和编辑。(6分)
____________ 5月6日下午,校园里热闹非凡,别开生面的劳动周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在紧张复习的间隙,初三同学对教室进行大扫除,场面① 。他们分工明确,有的反复擦拭,让黑板huàn然一新;有的细心清扫,让地面和讲台一尘不染;还有的认真摆放,让课桌椅变得井然有xù……同学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食堂,大厨们开设了烹饪课堂,初二同学参与其中。他们学习和面、擀皮,包出像元宝一样的饺子;他们学习切菜、拍黄瓜,制作清爽可口的凉菜……同学们② ,做出了一道道美味佳肴。 初一同学则热情高涨地投入到种植劳动中。他们在生物老师的带领下,在校园实验田里施肥,除草,精心呵护幼苗。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学习生物知识,以劳增智。
请你为这则消息补写标题(不超过12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消息中带拼音的字形与加点字的字音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____    (2分)
A.因为形容的是“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所以写作“换然一新”。
B.因为形容的是“有条理有秩序的样子”,所以写作“井然有序”。
C.因为表示“参加”的意思,所以“参与”中的“与”读作“yù”。
D.因为表示“升高”的意思,所以“高涨”中的“涨”读作“zhǎng”。
(3)你修改完善文段,认为在横线处应当填入的成语是     (2分)
A.①水深火热 ②各司其职 B.①水深火热 ②各行其是
C.①热火朝天 ②各司其职 D.①热火朝天 ②各行其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我军终于在黎明时分将负隅顽抗的敌人全部歼灭。
B.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除了书本知识,什么都不会。
C.敌人的进攻锐不可当,我们就快支持不住了。
D.她十多年来生活在农村,忽然要面对电视采访,真有点不知所措。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市委宣传部决定,在国家公祭日前后,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主题。
B.有识之士认为,能否科学设计家庭作业是实现家校良性互动、家庭作业回归育人本位的重要条件之一。
C.精准扶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
D.广场舞为何在全国遍地开花?原因之一是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生活的意愿不断增强的结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的梦想,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梦想成真,而有些人的梦想却化为泡影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前者有着坚强的意志,能够将自己的梦想坚持到底□而后者则在追梦的道路上半途而废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认准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就不要轻易回头□
A.?,。 B.?;! C. ,:。 D.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6、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有“五律”和“七律”之分,每两句为一联,共计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我国古代用干支或皇帝的年号纪年。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元丰”和“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都是用皇帝的年号表示时间的。
C.《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明朝文学家,为文清拔,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诗亦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D.《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指书信,古代称“尺牍”或“信札”,是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7、默写诗歌(10分)
(1)《庭中有奇树》中“馨香盈怀袖, 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诗人对青春年华在寂寞中流逝的惋惜之情;
(2)崔颢《黄鹤楼》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神话传说落笔,吊古伤今,抒发内心的无限孤寂。
(3)刘桢《赠从弟》(其二)中“岂不罹凝寒? ______________”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4)王绩《野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孤苦无依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5)《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以动态的视角写出了由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6)《龟虽寿》中以神话传说为喻,写人的寿命有限,感叹生命苦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犹有竟时,_________________终为土灰。
8.阅读下面新闻,完成其后问题。
10月2日,2023中国 藁城首届宫灯产业博览会开幕。为期3天的博览会,5000多名客商前来选购采购宫灯及相关产品,现场交易额突破2亿元。3000多平方米的展区,200余家企业参展,汇集了宫灯全品类、全产业链及各种前瞻性产品。
“我们公司在博览会上新增了200多个客户,现场签了500万元订单。”王艳广说。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博览会结束没几天,20多位越南客商慕名来村里考察,在他们公司定制了价值300多万元的5万多个新款LED马灯。
在屯头村,受益的远不止王艳广一家。“今年宫灯销售旺季,比往年提前了近两个月。”白理伟介绍,早在10月份,村里大部分企业的订单就已经接满了,预计今年销量比去年增长10%以上。
概括上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著阅读(2分)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 ______ (人名), 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译文用了______ 这个书名。
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0-12题(共10分)
“路不平”的故事
①我和钱胜利同班。他三岁出麻疹,落下了小儿麻痹的后遗症。平时看不大出来,走路也大致跟正常人一样,但一旦跑起来,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毛病就会立刻显现。按说这样一来,他就会比平常人跑得慢,但实际的情形是,他反而跑得飞快,我们都赶不上他。
②那时候,我们刚上初中。有一天下晚自习,我和钱胜利,还有几个同楼的孩子,拿着泥巴去和旁边楼的孩子“战斗”,不料中计,我们掉头就跑。跑着跑着,大家发现,脚下高高低低的钱胜利居然已经跑到了最前面。这时候,不知道是谁,率先停下来指着他哈哈大笑,很快,“战友”们喊着他的名字,笑成一片。
③钱胜利停下脚步,看到有人开始一脚高一脚低地学他跑步,边学边捂着肚子大笑,他一下明白了,钱胜利冲口而出:“笑什么!是路不平!”我们笑得更欢了,这时候,“敌人”也跑下楼来,追上了我们。 他们也边笑边学:“笑什么!是路不平!”这时候,不知谁喊了一句:“别笑了,路不平同志该生气了!”
④大家于是笑得更欢了,只有钱胜利一个人,默默地离笑声越来越远,离队伍也越来越远。他走得很慢,仿佛前路真的一下子不平了起来。
⑤从此,钱胜利就得了个“路不平同志”的绰号。
⑥他那时候一定苦恼极了。有段时间,我们再去找他参加“战斗”,他找各种借口不出来;学校安排郊游,他让家长请假不参加。
⑦后来,他身上多了一个橡皮弹弓,几个磨得圆圆的小石子常被他放在口袋里。如果路上有人喊他“路不平同志”,他立刻怒目圆睁、子弹上膛一小小少年,拉弹弓的姿势里透着懊恼和不平。一时间,吓得我们这些曾经的“战友”也都不敢轻易开玩笑了。
⑧时间转眼到了初二下学期,学校要举行秋季运动会,要求每个人都要参加一个或多个项目,为班集体争取荣誉。我们都不敢问钱胜利报了什么项目。
⑨到了正式比赛的那天,谜底终于揭晓。他报的居然是一百米!
⑩当他站在起跑线上的时候,我们这些知道他绰号的人都忍不住在心里给他竖了一个大拇指他要参加的哪里是一场比赛,而是要让所有人看清楚他的身体缺陷!所以,他这是要对自己发起总攻,用缺陷去赢取胜利!
发令枪响了,只见他如弹弓般弹射出去,一脚高一脚低地冲在了最前面。然后,不出所料,他以压倒性的优势一直保持到最后!
整个操场都沸腾了!同学们高喊着:“钱胜利,加油!”奇怪的是,全场没有一个人喊他“路不平同志”。
从此,班级里再也没有人在公开场合喊过他“路不平同志”。
放学路上,笑容重新回到了他脸上。那笑容背后,是卸下的防备,是再得的松弛,更是巨大的和解:与自己、与我们。
他用自己的胜利重新赢回了“胜利”这个名字,曾经这是父母所赐,如今这已是他的自我命名!当然,他这是直面成长之路不平平的勇气打败了“路不平”的枷锁。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然而,人生的枷锁又往往是自己给自己的,能打破它的,也唯有自己。
多年后,尤其是遇到挫折、困境的时候,我总是能想起钱胜利站在起跑线上的样子。他像一个笔直的惊叹号站在我的记忆空间里,有弓弦拉满的紧绷,有放手一搏的胆气,更有顶天立地、不容置疑的尊严。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0.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 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 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3分)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①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②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③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④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⑤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⑥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⑦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⑧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⑨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⑩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13、请在选文第①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它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②③段是选文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赏析选文第 段“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一句中加点词语“凝固”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选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赏析(4分)
秋霁①寄远
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②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②平芜:平旷原野。
17、本诗写“烟”着一“横”字,《使至塞上》写“烟”着一“直”字。请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完成19—23题(共13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④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③闾里:乡里。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1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2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3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人莫识也    ③适见焉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写景之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4、以下两则作文题目任选其一。
(一)题目一: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
要求:
(1)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3)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600字。
(二)题目二: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有很多人相伴左右,许多事相伴左右……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感受吧!请你以“有你同行”为题目,完成一篇文章。
要求:
(1)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诗歌除外);
(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3)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600字。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
(1)示例:劳动周活动拉开帷幕(2)A(3)C
2、C 3、C 4、B 5、D 6、D
(1)路远莫致之(注意“致”的书写)(2)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3)松柏有本性 (4)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6)神龟虽寿 腾蛇乘雾
8、藁城首届宫灯产业博览会开幕,现场交易额突破2亿元。
9、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
二、阅读
(一)10、内容上:描写了钱胜利因被起绰号而苦恼,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如“我们再去找他参加‘战斗’,他找各种借口不出来;学校安排郊游,他让家长请假不参加”,展现了绰号对他心理造成的伤害,丰富了人物形象。结构上:为后文他参加运动会做铺垫,突出了他在经历心理挣扎后,勇敢突破自我的转变,使情节发展更合理。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钱胜利的起跑比作弹弓弹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钱胜利起跑时速度之快,如同弹弓弹射般迅猛。同时,“如弹弓般”的 比喻也呼应了前文钱胜利用弹弓捍卫自己尊严的情节,进一步突出了他直面缺陷、奋力拼搏的姿态,也体现了作者对他的赞叹。
12.钱胜利的父母给他取名“胜利”,但在成长过程中他因身体缺陷遭受嘲笑,名字仿佛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然而,他通过在运动会上的出色表现,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真正的胜利,重新赋予“胜利”这个名字积极的内涵。这意味着他不再因身体缺陷而被人轻视,而是凭借自身努力获得了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完成了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
(二)13、景物描写:“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
作用:交代时令,写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小女孩儿发高烧作铺垫;渲染恬静的气氛,烘托他愉快的心情;用雪景的美丽衬托了主人公善良高尚的品质。
14、交代他离开家外出打工的原因;交代他挣钱的不易,为下文他掏钱救助小女孩表现他的善良作铺垫,突出本文的主旨。
15、“凝固”是固定不变、停滞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他在看到自己救助的小女孩竟然是自己的女儿时,内心既意外又惊喜的样子。
16、①勤劳,由他外出努力打工可见;②有责任心,由他只给自己留极少生活费,其余都寄回家可见;③善良,由他帮助带小女孩看病的女人可见。
(三)17、示例:本诗中“横”字生动描绘出茫茫秋水之上水汽弥漫的景象,给人以苍凉之感;《使至塞上》中“直”字生动描绘出无风时边关狼烟浓浓地聚集向上的景象,刻画了大漠的空旷、辽阔。
18、示例:诗人的孤寂之情;对亲友的无限思念之情;诗人旷达、乐观的情怀。
译文:
雨后初晴我独自登上西楼欣赏风景,西楼上远方的风阵阵袭来。秋水上笼罩着薄薄的烟雾,稀稀疏疏的雨中映衬一轮斜阳。高树下有栖息的山鸟,整齐的草丛间虫儿飞舞。只有等待月明之时,与千里之外的你共同欣赏。
(四)19、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20、①想到 (2)不 (3)正巧
21、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2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23、①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②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
译文:【乙】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于是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人们不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