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本题共10小题,共 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2 题
轻轻地打开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 jué 别时收获“好好儿活”的勇气;莫怀戚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百草园中的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还有那些可爱的水藻把终年.'zhù 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语文,你如婉转柔美的歌声;语文,你如精美隽永的书法;语文,你如旖旎恬静的风景画。
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
花团锦簇 恬静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jué 别 zhù 蓄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一般而言,身体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平时是否认真锻炼。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个办法很有创意,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绵绵细雨一连下了好几天,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潮乎乎的,各种细菌油然而生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杨绛的学生这样评价她:无事,绝不惹事,有事,绝不怕事。
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犯错呢?
明天参观自然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爷爷今年六十岁生日,小明写了一幅对联为爷爷祝寿,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少年当有凌云志 不负男儿身七尺 B.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C.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D.花甲岁福如东海 耳顺年寿比南山
下列对句中运用的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绿茵茵的草地,踩在上面软软的,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味儿,置身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比喻)
B.多一份宽容,我们的生活会多一份阳光;多一份宽容,我们的生活中会多一些朋友;多一的份宽容,我们在生活中会得到更多的尊重。(排比)
C.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反复)
D.秋天的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拟人)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济南的冬天》——散文——老舍——《老舍全集》
《金色花》——诗歌——泰戈尔——印度
《观沧海》——乐府诗——曹操——三国
《春》——散文——朱自清—— 《朱自清全集》
名著阅读(4分)
朝花夕拾》原名《 》,是_______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经历与体验的一部作品,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 集,全书_______篇。
古诗文默写。(每空 1分,共5分。)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二、阅读理解 (共4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4 题。(本题共4小题,共14分。
奶奶的星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吗 ”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 是秋风 是落叶划过屋檐 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 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一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了……
②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
小眼睛瞪着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
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吗
③奶奶越发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④“等不到哪会儿呀 ”我问。
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 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 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儿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 ”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 ”“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 ”过了一会儿我又问:“您干吗等不到那会儿呀 ”
⑦“老了,还不死 ”
⑧“死了就怎么了 ”
⑨“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⑩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地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就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奶奶不见了,我扒着窗台喊她,四处都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乎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星。
“怎么呢 ”
“人死了,就变成一颗星星。”
“干吗变成星星呀 ”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这感受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每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摩哪一颗星星是奶奶……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文中写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琐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加点词语的理解(2分)
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段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标题能否改为“奶奶” 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8 题。(本题共4小题,共12分。 )
青瓦邀雨来
①北方乡下,随处可见一幢幢低矮的瓦房,白色的墙、黑色的门、青色的瓦,组成一幅古色古香的画。青色低调含蓄、温和中正,当青瓦遇到白墙,简直就是最佳搭配。
②每到春分之际,如果雨不见踪影,乡下人就开始盼雨,恨不得做上一桌好饭邀请春雨的到来。伸长脖子,凝望对面人家的屋瓦,盼望雨水的来临。天色已暗,月光照在青瓦上,凝成一层薄霜。关上门,熄了灯,心里仍然放不下,兀坐在土炕上侧耳倾听瓦上的声音。是的,他们在等待一场雨,一场贵如油的雨。
③当春雨姗姗来迟,滴在瓦片上,滴滴答答地作响,大约再没有一种声音,会让人如此欢喜。老人拄着拐杖,逢人就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孩子们不顾大人的责骂,一股脑儿跑进院子里准备淋个透,女人们忙着在瓦檐下放水桶,多接一些雨水洗衣裳。
④有时候,春雨如同一位久违的老朋友,不期而至,还带着花香款款走来,桃花、杏花、梨花、樱花的香气落在瓦面上,留下丝丝香痕。暗夜独入梦,高枕听雨声。这一夜,西窗下,漫时光,思绪轻摇着淡淡的微光,悄悄荡漾起白色的浪花,那是青瓦和花雨带来的沉醉,如清泉缓缓流入心田。
⑤夏天,雨说来就来。独自在家午睡时,白雨忽然而至,豆大的雨滴砸在瓦上,犹如落入玉盘的大珠小珠。暴雨如注,雨声变得铿锵有力,像一群人在黄土高坡上擂出的鼓点,急促而雄壮。风起云涌间,密集的雨丝顺着风的方向斜斜地飘落,由远而近,由重而轻,发出蚕吃桑叶般的“沙沙”声,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此刻,普普通通的青瓦,摇身一变,成了雨中最美妙的乐器,飞流的雨声和着击瓦之声,便是无与伦比的合奏弦乐。
⑥到了秋天,则七晴六雨,秋雨绵绵,藏着无尽的落寂和愁绪,青瓦不拒,张开怀抱迎接秋雨的到来。灰色的天,青色的瓦,透明的雨,屋子里空,荡荡的,世界变得安静,只剩下心跳和雨丝的声就音。在这潮湿的季节,大概没有比雨落青瓦更让人心安的声音了。
⑦宁在于心,静在于形,雨天读书宁静致远。 椅一张、茶一杯、书一本,坐在瓦檐下,茶水冒着 热气,与烟雨混在一起,分不清彼此。时光随着翻动的书页悄然流逝,有那么一瞬间,感觉身处陌生国度;又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身处世界中心。
⑧离家在外,一场阴雨浇灭了旅途的热情,透过窗户看对面人家的屋顶,也是一色青瓦铺就,雨水将瓦面洗刷得一尘不染,将我的思绪重新拉回到故乡的小院,白墙青瓦、古槐苍苍、炊烟袅袅。
⑨人生多不足百载,即使步履不停,也无法走遍天涯海角;不如停下脚步,看云、赏花、听雨。那些或稀疏、或密集、或零落的雨,乘着云朵而来,带着花香而至,只为有一刻能与青瓦邂逅,合奏出浅静诗意的乐章。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春雨、夏雨、秋雨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文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4分)
当春雨姗姗来迟,滴在瓦片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豆大的雨滴砸在瓦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5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19-20题。(本题共2小题,共5分。 )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关于这首曲是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这首曲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作者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元曲,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元曲用有限的字句塑造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请你说说这种不协调的用意?(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1-25题。(本题共 5小题,共14 分。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是 (朝代)临川王 (姓名)组织编写的一部 志人小说集。(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君在不 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车引之 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方入门不顾 /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4 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的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 请回忆一下,并以“那一刻,我感受到了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内容 要真实;
③情感丰富,语言流畅;
④不少于500字。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答案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25分)
1.cù t I an(2分,每空1分)
2.诀别 贮蓄 (2分,每空1分)
3 4 5 6 7 8 19
D B C D A C B
9.《旧事重提》鲁迅散文集 10(每空1分 )
10.(5分,每空1分)
山岛竦峙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共14分)
11.奶奶哄“我”睡觉;“我”给奶奶踩背;“我”误把奶奶出门当成奶奶离世;奶奶给“我”讲关于人死后变成星星的故事。(4分)
12.写出了“我”为奶奶踩腰和背的时间很长,认为奶奶的腰和背总是踩不完,表现出了“我”为奶奶踩腰和背时的不耐烦。(2分)
13.环境描写。渲染了夏夜温馨、舒适的气氛,烘托了“我”有奶奶陪伴时内心的惬意、轻松,以及“我”认
识到死亡并不可怕后的放松,知道人死后会变成星星照亮他人后内心的温暖。 (4分)
14.不能。“奶奶的星星”暗示奶奶离世,更能表现出“我”对奶奶的怀念之情,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新颖独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换成“奶奶”则体现不出此效果。(4分)
(二)(共13分)
15.春雨:姗姗来迟、稀稀疏疏、花香袭人。夏雨:说来就来,急促雄壮。秋雨:绵绵不断,让人心安。
16(1)“滴”指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突出表现了春雨稀稀疏疏的特点,表现了世界的安静和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砸”的本意是用沉重的东西对准物体撞击,这里表现了夏雨急促雄壮的特点。
17.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青瓦比作“乐器”,把雨声合着击瓦之声比作“合奏弦乐”,形象生动地表现
了夏雨急促雄壮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夏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8.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诗意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三)(共5分)
20. 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3分)
(四)(共14分)
(三)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20-24题。(14分)
21.南朝宋(1分) 刘义庆(1分,有写错字的不给分)
22. ⑴期:约定。 ⑵不:同“否”,不在。 ⑶引:拉、牵拉。 ⑷顾:回头看。(每个1分,共4分)
23. ⑴过了正午(朋友)仍没有到达,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2分。重点词“至”“舍”“去”没翻译准确及省略成分没写出来要酌情扣分)
⑵简直不是人啊!和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2分。重点词“期”“委”翻译不准确,要酌情扣分)
24.元方是一个聪明睿智、知书明理、落落大方的人(孩子)(2分)。
25.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2分,意对即可)
三.作文(50分)
26.参照中考作文批改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