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长春外国语(南关、净月)学校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 21 道小题。共 4 页。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考试 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 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 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2 分)
(一)学完新闻单元后,小文打算写一个单元小结,作为课前5分钟素材积累念给大 家听 。请阅读他写下的文段,并帮助他解决遇到的难题 。(8分)
2025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6 周年。76 年的历史如同一幅画卷:1950 年的鸭绿江畔,英勇善
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向披靡;1982 年,印度新德里亚运会赛场上, 中国姑娘吕伟的凌空一跳博得了
观众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为 了那惊天一着, 中国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他们的历史功绩必将
.
① (镌 隽)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身处盛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② (名 铭)记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
杀,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对于任何试图篡改历史、淡化暴行的行为,我们要一致反对,共同维护历史
.
的公正。
1.文段中的两个加点字怎么读? 请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 ( ) ( 2 分)
A.zháo zuàn B.zhuó zuàn
C.zhuó cuàn D.zháo cuàn
2.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 请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2 分)
① ②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所向披靡 B.振聋发聩 C.殚精竭虑 D.惨绝人寰
4. 听完小文的单元小结 , 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小语: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看主体。
B.小南: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 , 即所谓的 “ 倒金字塔结构 ”。
C.小河: 如果说消息是 “报道新闻事件 ” ,那么新闻特写是 “ 描绘新闻事件 ”。
D.小文: 常见的新闻体裁有很多 , 除了消息和新闻特写 ,还有通讯、新闻评论等。
(二)“ 热点观察 ”版面聚焦社会热点事件,为同学们打开了解世界的窗户 。下面是 本版面新闻,请你和组员一起审阅 。(4 分)
新华社重庆 9 月 28 日电(李国利、占康) 在“第三届航天服技术论坛 ”开幕式上,中国载人航 天工程办公室面向社会首次公开中国登月服外观。目前,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全面启 动实施,计划在 2030 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猛介绍,登月服自 2020 年启动研制以来,聚焦复杂环境综合防护、 人服能力提升,以轻量化、小型化、高安全可靠为目标,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确立总体技术方案,为 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在现场看到,登月服主体散发出科技感十足的金属光泽,上下肢红色装饰带增强了视觉上的 力量感和修身效果。上肢装饰带设计成优雅飘逸的“飞天 ”飘带造型,下肢装饰带设计成火箭升空尾焰 造型,上下呼应,形成一飞冲天的势态。
【甲】 “服装总体借鉴了传统铠甲的形态,硬朗刚毅,彰显出征的庄严气魄和非凡勇气,传递中 华民族开拓进取、勇毅前行。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丁凌艳说。
5.请为新闻拟写一个 15 字以内的标题 。 ( 2 分)
6. 【 甲 】句有语病 ,请写出具体错误类型 ,并提出修改意见 。 ( 2 分 ,每空 1 分)
错误类型: ,修改意见: 。
(三) 古诗文默写( 10 分,每空 1 分)
7. 围绕优秀传统文化 , 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积累和感悟 ,请你根据提示填写诗词。
( 1) 树树皆秋色 , 。 ( 《野望》 王绩)
(2) 晴川历历汉阳树 , 。 ( 《黄鹤楼》 崔颢)
(3) ,来从楚国游 。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4) ,归雁入胡天 。 ( 《使至塞上》 王维)
(5) 几处早莺争暖树 , 。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诗歌可以绘山水 。 (6)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是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 中描绘的西
湖早春之景; (7) “ ,长河落 日 圆 ”是王维在《使至塞上》 中描绘的塞外壮阔风光。
诗歌可以蕴情怀 。 (8) “ 相顾无相识 , ”是王绩在《野望》 中流露出超然物外的隐逸
情怀;诗歌也可以诉衷情 。(9)“ ? ”是崔颢在《黄鹤楼》 中对故土无限思念。
二、阅读理解( 34 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 14 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8.解释下列句中词语的意思(4 分)
( 1) 略无阙处 阙:
(2) 虽乘奔御风 奔:
(3) 回清倒影 回清:
(4) 绝巘多生怪柏 绝巘:
9.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 .
B. 虽乘奔御风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 .
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D.不以疾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 .
10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2 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11 .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文章先写山 ,后写水 ,重点写水 ,而水以夏季为盛 ,故先写 “夏水 ”。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 “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与李白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有异曲同工之 妙。
D.结尾引用渔歌 , 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 ,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12.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 请说说理 由 。 ( 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 回答小题 。 (10 分)
人体细胞如何发“ 电报 ”
①“滴……滴滴…… ”,寂静的深夜里,情报人员在聚精会神地发报,把紧急军情传递给战友。 这种谍战片中的场景,也在我们的身体中发生——数以亿计的细胞,通过传递信号使构成人体的 60 万 亿个细胞团结一心。
②细胞们是如何“发报 ”的呢?
③细胞间传递的竟然也是电。不同于发报机发出的无线电波,这是一种微弱的可通过细胞膜传导 的生物电。早在 18 世纪,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就发现了生物电。但生物体产生电流的原理过了一百 多年才逐渐被科学家知晓。20 世纪 50 年代,英国生理学家霍奇金等人通过枪乌贼实验发现了静息电位。
霍奇金将直径为 0.1 毫米、内部充满海水的毛细玻璃管,纵向插入枪乌贼的巨大神经轴突,作为细胞内 电极,将另一电极置于浸泡细胞的海水中,通过电压钳在毛细玻璃管尖端和细胞外电极之间记录到约 60 毫伏的电位差,细胞内为负电位。霍奇金的发现为电生理的研究打下基础。
④过了20 多年,科学家才确认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的跨膜流动引起的。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 即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大,对其他离子通透性很 小。因此,钾离子会顺着浓度差向细胞外流动,从而形成一种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带正电荷的钾离子流 动会形成一种阻碍其流动的电场力,使电位差在负 60 毫伏左右达到平衡。
⑤当细胞受到刺激——其他细胞传来的电流,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就会开放。钠离子在细胞外的
浓度远高于细胞内,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通过通道流入细胞内,使细胞出现一次快速的电位波动。如果通
过仪器来观察,它就像一个尖峰,好比发报机传出的那一声短促的“滴 ”声。接下来,它可以传遍整个
.
细胞膜,再通过细胞间的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细胞。该电位因其接受刺激的大小而表现为不同的频率,即 产生每秒钟次数不等的电信号,形成一连串类似摩尔斯电码的“滴……滴滴……滴滴滴…… ”将信号不 断传递开去。
⑥并非所有细胞都具有发“ 电报 ”功能,比如血细胞、骨细胞、表皮细胞、毛发细胞都不会产生
生物电,也就无法发“ 电报 ”。人体中具有发报功能的是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它们是非常活跃
. .
的“情报员 ”,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机体的内外环境,忠实执行着“情报工作 ”。如果说神经细胞是消
. . . .
息灵通的“ 高级特工 ”,那么肌细胞和腺细胞这些“基层特工 ”除了收发情报还要执行任务,也就是收 到电信号再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引起肌肉运动和腺体分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心跳、呼吸、走路、说 话、思考问题和新陈代谢,等等。
⑦如果有机会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我们就知道它们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把它们紧紧团结在一起, 形成可以做出各种行为、执行各种功能的生命有机物的物质,就是肉眼看不见的永不消逝的电活动。
1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当细胞受到刺激 ,带负电荷的钠离子使细胞出现电位波动 ,它可以传遍整个细胞膜。
B.英国生理学家霍奇金等人通过枪乌贼实验 ,首次记录到细胞的跨膜电位 ,这个研究意义重大。 C.细胞间传递的电是一种微弱的可通过细胞膜传导的生物电 ,不同于发报机发出的无线电波 。 D.细胞是活生生的个体 ,把它们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是肉眼看不见的永不消逝的电活动。
14 .文章首段描写谍战片中发电报的场景 ,有什么作用? (4 分)
15 .选文第⑤段加着重号 “ 它 ”指什么? (2 分)
16 .分析选文第⑥段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好处 ,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 (2 分)
(三)名著阅读 。( 10 分)
17 .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 (4 分)
A 扭头向外察看,只见茶园门 口,人丛里夹杂着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再往门外一望,一眼看出:
便衣特务封锁了市场的所有通路。A 猛然见到甫志高守在门外,领着两个陌生人正要挤进茶园,A 知道 情况不好,便两手按住桌沿,低声地神色不变地说: “老李,马上通知转移,甫志高叛变了! ”……A 把茶碗推向一边,急速地交代着,“甫志高不认识你,你赶快走。通知区委、成岗、刘思扬……还有小 余,所有甫志高知道的人全都转移! ” A 丢开报纸,从拥挤不堪的人丛中站起来,仿佛一点也没有发 现危险似的,缓步向甫志高走去,“甫志高!你来了?这边坐吧! ”立刻,所有便衣特务的目光和注意 力,完全集中在突然从人丛中出现的 A 身上。李敬原从容地离开茶桌,和进出的人群一道,从旁门的几 个正全神注视着A 的特务身边走过, 出了茶馆。
选段文字出自小说《 》( 1 分) ,文中的 A 的名字是 ,( 1 分) 根据这段文字概括 A
的性格特点 ( 2 分)
18.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 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 这
场军事政变 ”是指( ) ( 2 分)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19.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 (4 分 ,每空 1 分)
片段一: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 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
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这时已是早晨两点过后,我真是精疲力尽了,但在他的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 倦的表示。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中来回踱着步,一忽儿坐着, 一忽儿躺着,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 。他的夫人也还没有睡 。忽然间,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 在蜡烛旁边僵萎的飞蛾欢呼起来 。这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 。淡淡苹果色的绿翼,还镶着一条 郁金香色和玫瑰色的柔软彩纹 。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
他们夫妇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萧然,设施简单,墙上只挂了地图 。 比这更差的,他也经历 过。他们夫妇的奢侈品基本上也就一顶蚊帐 。除此之外,他的生活和普通红军战士完全一样 。他 做了十年红军领导人, 曾无数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但他 自 己的个人的财产只不 过一卷铺盖,一些随身衣物——其中有两套还是棉布军装。
片段二: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他不知疲倦,他们说 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 。即使他还在当国 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 样简单 。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 匹 。他喜欢马。
片段三:
他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 。他身材不高但很结 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他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打仗时他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 受过伤。
以上片段选自美国记者埃德加 · 斯诺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片段一是对中国红军领导人( 1)
的描写; 片段二是对(2)_____________的描写 。他是土匪出身 ,在哥老会中的名
声遍及中国 ,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死在路上 ,也不愿意
离去; 片段三写的是中国红军领导人(3) 。他是一位(4)_______________的红军
将领。
三、综合性学习( 14 分)
小文想参加“ 礼赞偶像 ”征文活动,却对传记写作产生了困惑,请阅读下面材料,
总结经验,为小文支招。
20.(1)第一小组从“事件 ”的角度入手,结合课文《藤野先生》《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整理了如
下表格,请你帮忙补充完整。(每空 1 分,共 8 分)
人物 事件 特点
藤野先生 ① 认真负责、严谨治学
纠正解剖图 ⑤
② ⑥
鲁迅先生 听到笑话,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甚至咳嗽起来 ⑦
③ ⑧
④ 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2)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藤野先生》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通过选取(2) 展现 人物;《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将事件与(2) 紧密相连,使人物形象具有时代意义; 《美丽的颜色》在描述事件时引用 (3) ,增强文章真实性。(每空 1 分,共 3 分)
(3)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为其撰写一个人物小传。(50 字左右)(3 分)
藤野严九郎 南仁东 鲁迅
四、写作(50 分)
21.生活中,总有一缕芬芳让人难以忘怀 。对于鲁迅来说 ,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 对于 史铁生来说 ,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 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 对 于琦君来说 ,母亲酝酿的春酒 ,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深处 ,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 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 “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 ,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写出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长春外国语(南关、净月)学校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2 分)C
2.(2 分)镌 铭
3.(2 分)B
4.(2 分)B
5.(2 分)中国登月服首次公开亮相
6.(2 分,每空 1 分)缺少宾语 可在“勇敢前行 ”的后面加上“ 的精神 ”。 7.(共 10 分,每空 1 分)
(1)山山唯落晖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渡远荆门外
(4)征蓬出汉塞
(5)谁家新燕啄春泥
(6)浅草才能没马蹄
(8)大漠孤烟直
(9) 日暮乡关何处是 8.(共 4 分,每空 1 分)
(1)阙:通“缺 ”,空缺。
(2)奔:奔驰的快马。
(3)回旋的清波。
(4)极高的山峰。 9.(2 分)B
10.(2 分)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 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1.(2 分)B
12.(4 分,每点 2 分)示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②郦道元 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 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 闻名。
示例二:①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②因为三峡风景 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 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 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3.(2 分)A
本题考查辨析信息。
(解析)A.根据第⑤段中的“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通过通道流入细胞内,使细胞 出现一次快速的电位波动 ”可知,本项“带负电荷的钠离子使细胞出现电位波动 ” 有误。故选 A。
14.(4 分,每点 2 分)(1)通过描写谍战片中发电报的场景,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2)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人体细胞可以传递信号的原理及其表现形式。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作用。说明文首段常有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 读兴趣的作用。
本文首段从谍战片中发电报的场景写起,引出说明内容:人体细胞可以传递信号 的原理及其表现形式。描写谍战片中发电报的场景,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5. (2 分)电位波动
16. (4 分,每点 2 分)用“活跃 ”“监视 ”“忠实 ”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等细胞的作用,通俗易懂,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生动 形象的特点。
(解析)联系语境“它们是非常活跃的‘情报员 ’,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机体的 内外环境,忠实执行着‘情报工作 ’”可知,“活跃 ”“监视 ”“忠实 ”等词语 把“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 ”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联系前句“人体中 具有发报功能的是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 ”可知,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说明 这些细胞具有发报功能。拟人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
17. (共 4 分) 红岩(1 分) 许云峰(1 分)
机智果断、沉着冷静、富有责任感。(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人物识记及任务形象。
根据文段中“甫志高守在门外,领着两个陌生人正要挤进茶园 ”等可知,这段文 字出自小说《红岩》。《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 说,1961 年 12 月首版。《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 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 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 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根据选文中“‘请不要为我担心…… ’A 又补充一句:‘你走,从旁门出去!’…… ” “A 丢开报纸,从拥挤不堪的人丛中站起来,仿佛一点也没有发现危险似的,缓 步向甫志高走去,直到叛徒卑劣的目光对准了他时,A 才不慌不忙地高声招呼道:
‘甫志高!你来了?这边坐吧!’”等可知,这里是描写许云峰掩护战友的事件。 所以,A 是许云峰。
根据选文段“‘请不要为我担心…… ’A 又补充一句:‘你走,从旁门出去!’…… ” 可以看出许云峰为了掩护战友挺身而出,表现他是一个舍己为人、大义凛然、富 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
根据选文“A 把茶碗推向一边,急速地交代着:‘甫志高不认识你,你赶快走。 通知区委、成岗、刘思扬……还有小余,所有甫志高知道的人全都转移!’”可 以看出他反映迅速,分析透彻;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机智敏锐、具有超人的胆识和 卓越的领导艺术的人;
根据选文“A 丢开报纸,从拥挤不堪的人丛中站起来,仿佛一点也没有发现危险 似的,缓步向甫志高走去 ”可知,面对敌人、面对危险,他毫无畏惧;可以看出 他是一个沉着冷静、勇敢无畏的人。
18. (2 分)B
19. (共 4 分,每点 1 分)(1)毛泽东(2) 贺龙(3)朱德(4)很有才智,善于 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在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勇敢无畏。他非常关 心部下的生活和战斗情况,深受士兵们的尊敬和爱戴。(任意一点即可)
20. (共 8 分,每点 1 分)(1) ①添改讲义②关心解剖实习③带病坚持工作,并且多
做快做④将书包叠得方方正正,将捆书的线头剪得整整齐齐。⑤要求严格、循循善诱⑥充满
热情,真诚关心学生⑦爽朗率真、平易近人⑧舍己忘我,无私奉献
(2)(共 3 分,每点 1 分)①多个典型事件 ②时代背景 ③人物自己的话
(3)(3 分)示例:藤野严九郎: 日本杰出医学教育家,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授,主攻解剖学与病理学。 他治学严谨且毫无种族偏见,在鲁迅留学期间,不仅悉心批改讲义、纠正解剖图,还关切其学业与人生选择。其高尚师 者风范被鲁迅写入散文《藤野先生》,成为跨越国界的师生情谊典范,至今仍影响深远。
南仁东:我国著名天文学家、“ 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他放弃海外优渥条件归国,耗时 22 年踏遍西南山 野选址、攻克无数技术难关,带领团队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他以毕生心血奠基我国射电天文事业,被誉为 “天眼之父” ,用坚守诠释了科研工作者的报国情怀。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文学巨匠、思想家与革命家。早年赴日学医,后弃医从文,以笔为刃批判 社会现实。著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经典,开创现代白话文小说先河,其作品深刻剖析国民性,引领思想 启蒙,被誉为 “ 民族魂” ,影响至今深远。
21.作文示例(50 分)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有那样一种味道,油腻腻的,还伴有淡淡的油烟味,但其中的温馨也是无法忽视的,这 就是妈妈的味道,一种别样的芬芳。
小时候的我总喜欢缠着妈妈,把头埋进她的臂弯,晃来晃去,爱极了那股芬芳。
可随着岁月逝去,我已渐渐长大,似乎再也无法理解那股芬芳,不过就是油烟味嘛。我 是这样想,也就这样开始隔绝了它。
上初中以来,三点一线,没有时间再去念顾什么芬芳了。
好不容易盼来一个清闲的周末,老师难得一见的减轻了作业,我倒也乐在其中。晚饭后, 我耳朵里塞满了 Bigbang 那富有节奏性的音乐,妈妈则在一旁收拾着衣服。
“那个……女儿,要不要出去散散步? ”妈妈停下手中的动作,突然提议道。
我抬头,看了眼窗外,天空灰蒙蒙的,就好像不喜白云一样,乌云占据了天空,赫然一 副要下雨的样子,嘴里便含糊地拒绝: “外面马上要下雨了。 ”
妈妈一听,我有搭话,以为有希望,便兴冲冲地说:“带把雨伞就行了,以前你不是很 喜欢在雨中散步吗? ”
我有些烦躁,一口回绝了她:“那都是小时候了,我现在不喜欢那股味道了,而且最近
要期末考试,我要复习。 ”
这下妈妈终于没了声,我顿了一下,有些于心不忍,抬头看了眼她。妈妈蹲在那儿,手 中是我最喜欢的那件针织衫,她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就像小时候安慰痛哭的我一样。
鼻尖是那股芬芳,心里酸涩涩的,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这样对待妈妈了,我……真的排 斥那股芬芳吗?
一阵窸窸窣窣,妈妈把衣服放进衣柜,转过身去,又像想到了什么,停了下来,“不要…… 复习太晚了。 ”
就算是恶语相对,妈妈也不会放弃我的。我终于醒悟过来,那股芬芳原来一直都是我心 底里不愿接受的最爱,“妈妈……等下,拿上雨伞,我们走吧。 ”
妈妈显然有些惊喜: “呃,你……不是还要复习吗? ”
我笑了笑,挽住妈妈的手说: “复习以后也可以的,但今天的散步, 以后都不会有了。 ” 冷风中,雨依旧下着,只是乌云好像消散大半了,有的是留在记忆里的芬芳,油腻腻的,还 很温馨呢。
2.构思选材。这个题目适合写人记事,从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与事件,重在表现出这一对象 对自己产生的深远影响,以真实事件寄托真挚情感,写出真情实感。生活中有许多充满真情 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芬芳:父母的唠叨、老师的鼓励、朋友的友善……这些细节逐 渐沉淀为美好的记忆,让我们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对我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能够留在记忆 中成为一缕芬芳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还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 一句话等等。文体可以写成记叙文。在叙事中,也要写出自己的内心体验,心理描写不能少, 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最好是采用边记叙边抒情的方法,可以使用以小见大写法,注意 精心选材,使文章更具吸引力;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增强表现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