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济 南 的 冬 天
老 舍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通俗易懂、朴实无华、诙谐幽默、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儿
(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赶集》《断魂枪》,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25 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
1924年,应邀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
1929年,动身回国,因路费不足,在新加坡留了半年。
1930年,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授,并定居济南。
1931年,创作了《济南的冬天》。
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略有改动。老舍于1930年前后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本文是老舍于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虽系节选,但仍能独立成篇。
背景链接
字词积累
济:我们要和济( )南人民同舟共济( )。
澄:澄( )清水容易澄( )清问题难。
看:看( )门的师傅喜欢看( )书。
着:你这着( )真髙,让他干着( )急,又无从着 ( )手,心里老是悬着( )。


dèng
chéng
kān
kàn
zhāo
zháo
zhuó
zhe
响亮: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与上文“响晴”意义相近。
温晴:天气温暖、晴朗。
出奇:特别、不寻常。
安适:安静而舒适。
慈善:原指仁慈、善良,有同情心,本课指温和,合人心意。
贮蓄:储存积蓄。
空灵:本课指清亮,透明。
语速:
语调:
语气:
情感:
初读感知
听朗读,标段序,纠字音,思考:
较慢
柔和
亲切
喜爱
1.分别用一个词概括济南和济南
冬天天气的特征。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济南:宝地
天气:温晴


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山水,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文中是如何引出“温晴”这一特点的?
北平
伦敦
热带
大风
无大风
多雾
响晴、无重雾
毒日
无毒日
温晴
对比
济南
研读第一段,思考答题:
研读第一段,思考:
2.本段写 。作者以自己的 感受,
通过与 、 、 的 ,写济南 、
、 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 ”,
赞誉它是个“ ”。这是贯串全文的 ,其中
“ ”是个关键词,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
联系的。
济南冬天的天气
亲身
北平
伦敦
热带
对比
无风声
无重雾
无毒日
温晴
宝地
主线
温晴
3.品味本段语句,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3.品味第一段,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济南“赞美”之情的语句。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济 南 的 冬 天
老 舍
第二课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
根据第2-5段的描述,给每幅画面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并概括出每一副画面的特点。
冬日的山
摇篮安睡图
雪后小山图
山村卧雪图
空灵水晶图
冬日的水
1.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拟人,将山水人格化,“睡着”“唤醒”赋予山水人的动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城的暖和、安适,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
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赞美之情。
朗读第2段,思考:
过渡段,承上启下。以“有山有水”引领,下文转入对济南
冬天山水的描写。
根据自己的理解,标出课文第三段的重音和停连,反复诵读。
小山 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 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全安静不动地 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 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 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
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 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
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 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小山 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 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全安静不动地 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 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 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
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 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
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 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V
Λ
Λ
Λ
Λ
Λ
V
V

V
V
V
Λ
Λ
V







V




V










这句话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把“ ”
比作“ ”,把“ ” 比作“ ”,用
“ ”“ ”等词将 人格化,赋予“ ”人
的 、 和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山像人一样
有爱心,以及济南 的地形特点,突出了济南冬天阳光
朗照下的小山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 的喜爱之情。
赏析: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比喻
拟人
济南
婴儿
这一圈小山
小摇篮
四面环山
可爱
可爱
小山
小山
放在
情态
动作
语言

2、济南冬天的山、水各有什么特征?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3)
薄雪覆盖下的山(4)
城外的远山(5)
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可爱
秀气

淡雅

绿
主旨把握
济 南 的 冬 天
老 舍
第三课时
作者如何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
赏析语句:
1.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2.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
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
拟人,将”薄雪“人格化,”害了羞”将”薄雪“写得情态可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后夕晖的美丽。
画横线的句子和前面“ “相呼应。
“卧“字运用 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
情态,表现出济南冬天安适、舒适的特点。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
运用比喻(暗喻),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
比拟
安适地睡着
比拟: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作用:印象鲜明,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拟人
物→人
拟物
人→物
物→物
类型
拓展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郑文光《火刑》
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孙犁《荷花淀》
比喻,拟人
比喻、拟人
拟人
拟物
拟物
小组探究:
1、文章是按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的,试简要分析。
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先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对比,突出“温晴”的特征,赞誉济南是个“宝地”;然后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小组探究:本文的标题是“济南的冬天”,可是全文的
结束语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者这样写矛盾吗?
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
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作者正是要写出冬季济南景物的特色。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
抒发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赞美之情。
写作小贴士
先对描写对象做整体描述,给予读者总体的印象;
再按照对象的不同特点细致描写,使读者了解描写对象的具体特质;
最后总结前文,抒发感情。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细致观察
角度多样
运用修辞手法
情景交融
请你回想自己家乡的冬天有怎样的特点,仿写作文,字数500字左右。
写作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