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7荷叶·母亲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冰心
新课导入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纸船
——寄母亲
冰 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对母亲的爱和思念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在赏析画面的过程中理解作者的情感;
2品味精美的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
3比较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
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同时被称
为“世纪老人”。她的散文、诗歌大多讴歌童心与母爱,
小诗创作深受泰戈尔的影响。
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
《樱花赞》等。
创作内容: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
的根本出发点。
走近作者
蒂( ) 梗( ) 姊妹( )
亭亭( ) 徘徊( ) 遮蔽( )
心绪( ) 流转( ) 荫蔽( )
菡萏( ) 欹斜( )

ɡěnɡ
tínɡ
pái huái



zhuǎn
yīn
hàn dàn

字音字形
多音字
( )乘凉
( )千乘之国

chénɡ
shènɡ
( )荫蔽
( )荫庇

yīn
yìn
表“树荫”之意时,读yīn;其他情况一般读yìn。
蔽( )
敝( )
遮蔽


形近字
蒂( )
缔( )
谛( )
并蒂



凋敝
真谛
缔造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亭亭:形容人或花木美好。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欹斜:倾斜,歪斜。欹,倾斜。
词语集注
听读课文,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
荷叶护莲;
母爱;
女儿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初读感知
自读课文,仿照示例,完成下面表格。
现实环境 红莲与荷叶 “我”的心情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有些烦闷、仍是不适意
雷声作了、大雨愈下愈大
红莲被雨打得左右攲斜,大荷叶倾侧了来,覆盖在红莲上面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
红莲却不动摇了,荷叶勇敢慈怜
深深地受了感动
联想:心中的雨点来了
以花喻人: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
感激赞美:母亲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思考探究
1文章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说明“我”家对莲花有很深的感情,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我”惦记雨中的莲花,以花喻人,进而为揭示主题埋下伏笔。
文常积累
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插叙的作用:
1.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2.衬托人物品质。
3.为后文做铺垫。
4.突出文章的中心。
象征的作用:对具有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的描绘,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2文章多次写风雨及雨中的红莲,有什么作用?
运用象征手法,“荷叶”象征母亲深厚的爱,“红莲”象征孩子,以“荷叶护莲”象征母亲对孩子的爱与庇护。反复写雨势之大,突出了荷花的无助可怜和荷叶的勇敢慈怜,表现母亲的无私与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3“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心中的雨点”指人生路上的风雨、坎坷。
最后一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依恋和赞颂之情。
诵读感悟
自读《荷叶·母亲》,要求:
(1)选取喜欢的部分,在原文标注重音、停连符号,注明语气、节奏等。说明这样处理朗读的理由。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仍是 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1)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烘托了“我”烦闷的心情,为写大雨买下了伏笔、渲染了气氛,为后文写红莲之美、表达“感动”之情做了铺垫。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白莲的花瓣比作小船,生动形象地写出白莲花瓣被雨打落后飘零的状态。“只留”“小小”“几根”这些词语从形态、数量等角度,将白莲花瓣凋零后的惨状刻画得细腻而鲜活。
4本文语言清新典雅,请任选角度(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赏析下列语句。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他语句进行赏析。
(2)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照应前文的“烦闷”。心理描写,写“我”心情烦乱、无所适从。
“繁密”写出了雨势之猛;“攲斜”形象地写出了红莲在雨点的打击下东倒西歪、无处可躲的情态,为后文写荷叶在风雨中庇护红莲做铺垫。
“无法可想”:流露出怜惜和忧虑之情。
(3)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倾侧”“覆盖”等动词写荷叶对红莲的保护。荷叶保护红莲,正如母亲对儿女无私的关爱和无所畏惧的守护。此句为下文由物及人、歌颂母爱做铺垫。
写“我”看到勇敢的荷叶保护红莲后愉悦的心情,“我”的心情由“烦闷”到“不适意”,再到“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看表现了“我”对红莲的喜爱和对荷叶护莲的感动。
(4)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过度段,承上启下。引出“我”由荷叶引起的联想。
点明了文章主旨,深化了中心,把母亲比作荷叶,强调母亲能在我们 成长的路上为我们遮挡风雨,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爱恋和赞美之情。
相同点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思想内容
感情基调
艺术手法
构思角度
语言风格
人物形象
表达母爱
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热爱与亲昵
表现少女对母亲的依恋与感激
喜悦、温馨、明朗,带有儿童调皮的口吻
开篇深沉、压抑,结尾则变为明朗、高昂
象征手法、托物言情
缘情造景
触景生情
成年人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营造虚拟之境,表现动人的母爱和童真
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直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清新雅致
活泼、口语化
典雅、书面化
都表现了母亲的形象
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鲜活,而且有着鲜明的印度文化特色
母亲未正面出场,只是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
——
——
本文与《金色花》有哪些异同点?
拓展提升
这首散文诗通过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及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之情。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以《大海·父亲》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散文诗,表现父爱。400字以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