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
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习近平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该理论的贡献在于( )
①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成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②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③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④拓展了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对此相关解读正确的有( )
①农民在人身上不再依附于地主 ②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会比奴隶高些
③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封建制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西藏的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记载:墨竹工卡县有一名叫次仁贡布的农奴,他的祖父曾向色拉寺借了50 克(一克合14 公斤)粮食,祖父、父亲和他三代人还利息达77 年,总共付利息粮3 000 多克,可领主说他仍欠粮10 万克。对此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
①货币地租是封建农奴受剥削的主要方式 ②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决定了农奴的命运
③高利贷是封建农奴受剥削的重要方式 ④劳役地租是封建农奴受剥削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从“天人相与”的神学目的论出发,汉代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的命题。他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是奉天之命来统治人世的,人民应该绝对服从他们,凡是君主喜欢的事,老百姓应该无条件去做。对“君权神授”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君主专制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B. 封建国家加强对人民的思想统治
C. 封建国家不重视国家暴力机关统治 D. 封建道德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
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这句话表明(  )
①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会采取一定的缓和措施
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而人类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却成了一种救命手段,用以激活因危机而周期性地瘫痪的经济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②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
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列宁曾如此评价《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  )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阐明了无产阶级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方向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④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 )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指出:“在文明时代,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这种文明制度使野蛮时代每一以简单方式犯下的罪恶,都采取了复杂的、暧昧的、两面的、虚伪的存在形式”。该论断( )
A.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B.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C.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真实面目 D.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10.罗伯特·欧文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批判、否定资本主义,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来达到建设共产主义的目的,因此他拒绝一切革命行动。这样一来,他的计划就永远只可能设想依靠统治阶级里的某位天才改革家来推行,而不是依靠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去实现。可见,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①没有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个根源 ②未能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③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 ④未能真正认识到无产阶级自身的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表明
A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B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C .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D .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12.1920年前后,李大钊、毛泽东等先进分子经过摸索逐步划清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转向了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湘江评论》等报刊纷纷刊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新气象。这种新气象意味着马克思主义( )
①成功实现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已经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自觉追求
③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指明了新方向 ④在中国进入了全面系统的传播阶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夜,开国元勋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诞生(  )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进行“第二次结合”,是因为( )
①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
②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向我们党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红色文化主题游——“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示意图重走“进京赶考之路”,是追忆也是洗礼,其意义在于(   )
①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的开启 ②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
③了解生产关系的根本性改变 ④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从1956年到1966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10年,其间虽然经历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布局的。这说明(   )
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④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至此,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意味着(   )
①我国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我国社会性质及社会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改变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④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届三中全会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举措、释放什么信号,成为人们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的重要依据。下图呈现了部分三中全会及其研究的议题。
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不停顿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历次三中全会都把总体部署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作为研究的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中国式现代化是长期复杂而又宏伟壮阔的伟大进程,深化改革开放则是推动这一进程最重要的动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之所以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是因为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败的关键一招②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磅礴力量④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物质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
二、主观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6分,共计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高一(1)班政治学习小组开展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研究性学习,小明在互联网上搜集到了下列图片:
请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12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都以失败告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中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2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述,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深刻阐述了坚持改革开放对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意义,展示了党中央的深谋远虑、责任担当和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鼓舞了全国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士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它的具体内涵有:革故鼎新的超越精神、披荆斩棘的革命精神、敢闯敢试的攻坚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直面难题的担当精神以及只争朝夕的追赶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理解。(16分)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
政治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C B D D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A C D A A A B
二、主观题
①《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石,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十月革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④二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⑤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一度遭遇曲折,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并未改变。
22.(1)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2)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4)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5)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6)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3.①改革开放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未来的发展也要依靠改革开放。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④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⑤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⑥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