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
高二年级 化学
本试卷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Mg 2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H2O B.氨水 C.BaSO4 D.KOH
2.已知,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3.反应2SO2+O2 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A.0.1s B.2.5s C.5s D.10s
4.在体积都为1L,c(H+)都为0.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投入0.65 g锌粒,则下列
图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B.C.D.
5.下列事实能证明是弱酸的是
①溶液中通入气体,减小
②常温下,溶液中:
③溶液可以使石蕊溶液变红
④相同温度下,溶液的导电能力比溶液弱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在两个密闭的锥形瓶中,0.05g形状相同的镁条(过量)分别与的盐酸和醋酸反应,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虚线代表的是盐酸与镁条反应时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B.溶液完全中和上述两种酸溶液,盐酸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更大
C.反应中醋酸的电离被促进,两种溶液最终产生的氢气总量基本相等
D.任意相同时间段内,盐酸与Mg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均快于醋酸与Mg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7.对反应(P为中间产物),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快慢取决于步骤②
B.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均可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
C.使用催化剂后,可明显提高N的平衡产率
D.由图可知,相同条件下稳定性:
8.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下列说法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有几个
①体系的密度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相等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 ⑥
⑦体系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2 B.3 C.4 D.5
9.Ni可活化C2H6放出CH4,其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活化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恒容条件下,充入Ne使体系压强增大,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该反应的决速步是:中间体1→中间体2
C.Ni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0.一定条件下,向密闭恒容容器中加入1.0mol/LX,发生反应:,反应到8min时达到平衡,在14min时改变温度,16min时建立新平衡,X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0-8min,用Z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0.1mol/(L·min)
B.14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降低温度
C.8min时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0.8
D.16min时的正反应速率比8min时的正反应速率大
11.已知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在水溶液中呈绿色或蓝绿色。
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用溶液进行下列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②中被还原
C.若向④中加入硫酸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D.对比②和④,可知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增大
B.,压缩容器体积,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浅
C.,该反应在高温条件下更易自发进行
D.,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大
13.下列实验设计恰当的是
A.准确测量中和反应反应热 B.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测生成的速率 D.探究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14.氨分解制氢是一种极具前景的便携式制氢方法,不同压强下氨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
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断开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
键与键放出的能量之和
B.氢气和氮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说明氨
分解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400K时,对应氨的平衡转化率大于,
是因为此情况下,对应的平衡常数比的大
D.生产条件可选择高温、适当压强和加入催化剂
15.用和合成的原理如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低温下可自发进行
B.平衡常数:
C.反应速率:
D.c点时,向容器中再充入等物质的量的和,再次达到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不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6分)
醋酸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用途。
(1)室温下,冰醋酸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
①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c(CH3COOH)最大的是 (填字母,下同),最大的是 ,CH3COOH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
②若使B点对应的溶液中,c(CH3COO-)增大、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H2O b.加NaOH固体 c.加入浓硫酸 d.加Mg条
③C点溶液与B点溶液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变 b. 不变
(2)室温下,电离常数如下:
酸 HF CH3COOH HClO
电离常数(Ka) 6.3×10-4 1.75×10-5 4.0×10-8
①HF的电离方程式是 。
②三种弱酸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③结合电离常数计算,NaClO+HF=HClO+NaF进行的平衡常数K 。
17.(16分)
某同学在课外资料中获悉:在锌和稀硫酸的反应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会影响反应的快慢。为此,该同学进行了探究。
注:不考虑产生的热量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步骤】
i.在规格相同的A、B试管中分别放入大小相近、数量相同的锌粒,用仪器a吸入等量的溶液,如图甲所示,塞紧橡胶塞;
ii.将两个仪器a中的溶液同时挤入试管后,立即开启数据采集;
iii.约后,停止采集数据,电脑显示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该实验前,应先 。
(2)仪器a的名称为 。
(3)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和 。
(4)图乙中:
①点对应的实验中,内,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点对应的实验中,试管中溶液所含的阴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
(5)由分析可得出结论:在锌和稀硫酸的反应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图乙中,表示试管A中反应的曲线为 (填“I”或“II”)。
18.(23分)
一种以为碳源制备可再生能源甲醇的工艺涉及反应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1)反应Ⅲ:的 kJ/mol,
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为 (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
(2)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CO和2.2 mol H2,
发生反应Ⅲ:,实验测得平衡时CO的转化率随温度、
压强(单位:kPa)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压强: (填“<”、“=”或“>”)。
②M点H2的平衡转化率为 (保留3位有效数字);
M点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③恒温恒压下,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填选项字母)。
A.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B.
C.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利用CO2和H2还可以合成重要的储氢物HCOOH:,
已知某种催化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决定总反应速率步骤的反应方程式为 。
(4)氢气催化还原作为一种高效环保脱硝技术备受关注。高温下氢气还原NO反应的速率方程为,k为速率常数。在一定温度下改变体系中各物质浓度,测定结果如下表。
组号
1 0.10 0.10 r
2 0.10 0.20 2r
3 0.20 0.10 4r
4 0.05 0.30 ?
表中第4组的反应速率为 。(用含r的式子表示)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月考考试
高二年级 化学学科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A C C A C C B B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C B B D D
二、非选择题
1.A
【详解】A.H2O只有一部分发生电离,所以H2O为弱电解质,故A选;
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不选;
C.BaSO4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发生完全电离,所以BaSO4是强电解质,故C不选;
D.KOH是强电解质,故D不选;
故选:A。
2.C
【详解】A.为的电离,是吸热过程,①是其逆过程,可得;②为强碱的稀溶液与强酸的稀溶液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③属于中和反应,放热,④是电离过程,吸热,则、,B错误;
C.③-②得④,,即,C正确;
D.③-②得④,,即,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 L-1 s-1,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SO3)=2v(O2)= 0.08mol·L-1·s-1,这段时间内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根据0.08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5s,故选:C。
4.A
【详解】醋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常温下,盐酸的浓度为0.01mol/L,而醋酸的浓度要明显大于0.01mol/L;因此二者体积均为1L时,对于盐酸而言0.65g锌显然是过量的,因此二者在与锌反应时,最终醋酸生成的氢气会更多;盐酸与醋酸初始c(H+)相等,由于醋酸弱电离的原因,导致其相比于盐酸,氢离子浓度下降的更慢即c(H+)变化的更为缓慢;又因为氢离子浓度越大时,酸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越快,因此反应开始后,醋酸生成氢气的速率要比盐酸更快;
A.通过分析可知,盐酸浓度仅为0.01mol/L,醋酸浓度明显大于0.01mol/L,体积均为1L时,二者均与0.65g锌反应,醋酸会以更快的反应速率生成更多的氢气,故A图符合;
B.通过分析可知,由于醋酸是弱酸,溶液中存在醋酸的电离平衡,这就导致其与锌发生反应时,相比于盐酸,氢离子浓度下降的较慢,那么pH变化的也就更为平缓,故B图不符;
C.通过分析可知,由于反应开始后盐酸中氢离子浓度下降较快,导致其氢离子浓度相比于醋酸更低,因此在与锌反应时反应速率更低,故C图不符;
D.通过分析可知,由于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的电离平衡,使得其氢离子浓度下降的更为缓慢,故D图不符;
答案选A;
5.C
【详解】①通入 (强酸)导致 减小,说明 存在电离平衡(勒夏特列原理),证明HA为弱酸;
② ,说明 未完全电离,是弱酸;
③石蕊变红仅说明溶液呈酸性,无法区分强弱酸;
④导电能力弱于同浓度HCl,说明HA电离程度低,是弱酸。
综上所述①、②、④均正确,C正确;
答案选C。
6.C
【详解】A.盐酸和醋酸浓度和体积相同,因为醋酸为弱酸不完全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盐酸,与镁反应时生成气体速率较慢,故初始时压强增大的速率慢于盐酸,因此实线表示盐酸与镁条反应时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错误;
B.两种酸都是一元酸且物质的量相同,1mol/LNaOH溶液完全中和上述两种酸溶液,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一样大,B错误;
C.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电离出的H+和镁条不断反应,促进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进行,由于醋酸和盐酸的浓度体积均相同,两份溶液最终产生的氢气总量基本相等,C正确;
D.通过比较图中曲线的斜率来比较两种酸与Mg反应的速率,从图中可知,100s后的一段时间内,醋酸曲线的斜率大于盐酸,说明此时醋酸与Mg反应的速率大于盐酸与Mg反应的速率,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在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分两步:M→P(步骤①,活化能E1)和P→N(步骤②,活化能E2)。反应快慢取决于活化能更大的慢步骤,由图可知步骤①的活化能E1大于步骤②的E2,故反应快慢取决于步骤①,A错误;
B.使用催化剂可降低活化能,使更多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升高温度能增加分子能量,使更多分子达到活化能以上,二者均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B正确;
C.催化剂仅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因此N的平衡产率不变,C错误;
D.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由图可知能量:P>M>N,故稳定性:N>M>P,D错误;
故选B。
8.B
【详解】①密度是否变化取决于总物质的体积和总质量的变化,固定容积体积不变,质量不变,密度为恒值,不能用来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①错误;
②不传热的固定容积中,温度为变量,当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时,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②正确;
③各组分的浓度相等,无法判断各组分的浓度是否继续变化,则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③错误;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正确;
⑤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反应速率始终满足v(A):v(B)=m:n,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⑤错误;
⑥表示的是正逆反应速率,且满足化学计量数关系,说明达到平衡状态,⑥正确;
⑦m、n、p、q不确定,无法判断体系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否为变量,则无法判断平衡状态,⑦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恒容充入稀有气体,参加反应气体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
B.决速步是活化能最大步,即能量差值最大,反应速率最慢,为中间体2→中间体3,B错误;
C.Ni参与反应并生成NiCH2,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C错误;
D.由图像可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
故答案选D。
10.D
【详解】A.由图可知,8min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0-8min,用X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0.1 mol/(L·min),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用Z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0.1 mol/(L·min) ×=0.05 mol/(L·min),A错误;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由图可知,改变温度后X的浓度增大,所以14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不可能是降低温度,B错误;
C.由图可知,8min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由方程式可知,平衡时,Y、Z的浓度分别为(1.0mol/L-0.2mol/L)= 0.8mol/L 、(1.0mol/L-0.2mol/L) ×= 0.4mol/L ,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6.4,C错误;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由图可知,14min改变条件的瞬间,X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后增大,说明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或增大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升高温度或增大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均加快,所以16min时的正反应速率比8min时的正反应速率大,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①在溶液中滴加的硫酸,增大,平衡逆移,增大,溶液橙色加深;③在溶液中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减小,平衡正移,减小、增大,溶液变黄,A正确;
B.②在酸性溶液中滴加,被氧化为,而被还原为,减小,增大,溶液变为绿色,B正确;
C.④是含有的碱性溶液,未被氧化,该溶液中滴加硫酸至过量,溶液为酸性,增大,将氧化,本身被还原为,使溶液变为绿色,C错误;
D.②在酸性溶液中滴加,溶液变为绿色,氧化,④在碱性溶液中滴加,溶液未变为绿色,未被氧化,可以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D正确;
故选C。
12.B
【详解】A.加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正向移动,减小的程度比的小,增大,A正确;
B.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缩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但的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变深,B错误;
C.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时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该反应在高温条件下更易自发进行,C正确;
D.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
故选B。
13.B
【详解】A.银质搅拌器、纯铜杯盖都是导热性好的材料,会使体系热量散失,导致测定的反应热的值不准,A错误;
B.实验只设置了温度这一个变量,故可以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B正确;
C.图示装置中反应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不能测生成的速率,C错误;
D.探究对分解速率的影响,需要让H2O2的浓度保持相同,且对应阴离子种类也要相同,D错误;
故选B。
14.D
【详解】A.氨分解反应为2NH3(g) N2(g)+3H2(g),由图像知温度升高氨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正反应吸热ΔH>0。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则断开6mol N-H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3mol H-H键与1mol N≡N键放出的能量之和,故A错误;
B.该反应中N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1:3,比值均是恒量,N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反应不一定平衡,故B错误;
C.平衡常数K仅与温度有关,400K时温度相同,p1和p4的K相等,故C错误;
D.正反应吸热,高温可提高转化率,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所以生产条件可选择高温、适当压强和加入催化剂,故D正确;
选D。
15.D
【详解】A.由图可知,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正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根据,可知该反应低温自发进行,A正确;
B.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所以,B正确;
C.根据图像可知a、c两点各组分的浓度分别相同,但c点的温度高于a点,所以c点的反应速率高于a点,,C正确;
D.c点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向容器中再充入等物质的量的和,根据等效平衡原理,再次达到平衡时,相当于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的体积分数变小,D错误;
故答案选:D。
16.(1) A B C bd a
(2) HF>CH3COOH>HClO 经计算该反应的K≈1.6×104接近于105,说明该反应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较大
【详解】(1)①加水量越多c(CH3COOH)越小,c(CH3COOH)最大的是A;醋酸是弱电解质,随着醋酸的稀释,醋酸电离程度越大,根据导电能力图可知,导电能力强的点是氢离子浓度大的点,氢离子浓度最大的是B;醋酸是弱电解质,随着醋酸的稀释,醋酸电离程度越大,根据图片知,醋酸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点;
②a.加H2O则c(CH3COO-)、c(H+)都减小;
b.加NaOH固体中和氢离子则醋酸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CH3COO-)增大、c(H+)减小;
c.加入浓硫酸,醋酸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则c(CH3COO-)减小、c(H+)增大;
d.加Mg条消耗氢离子则醋酸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CH3COO-)增大、c(H+)减小;
故选bd;
③a.=,温度不变,不变;
b. ,C点更小,则C点的 更大;
故选a;
(2)①HF是弱酸,电离方程式是HFH+ + F-;
②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则三种弱酸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F>CH3COOH>HClO;
③该反应NaClO + HF = HClO + NaF的平衡常数为:,可知该反应进行的程度较大。
17.(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胶头滴管
(3)
(4) 和
(5) II
【详解】(1)本实验中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有气体生成,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在进行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2)仪器a的名称为:胶头滴管,常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3)试管B中锌会先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之后锌再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4)①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气压的变化量来表示。0~t1s内,气压从104 kPa变为112kPa,变化量为112 kPa -104 kPa =8 kPa,所以反应速率为;
②试管B中发生了锌与硫酸铜、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它们的阴离子都是,溶液中水也会电离出少量的OH-,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阴离子为、OH-;
(5)①试管A中没有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比试管B慢,气压上升慢,所以表示试管A中反应的曲线为 Ⅱ;
18.(1) -90.0 低温
(2) > 54.5% CD
(3)CO2 +H =HCOO 或CO2 +2H =HCOO +H
(4)0.75r
【详解】(1)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Ⅰ-反应Ⅱ =反应Ⅲ,则反应ΔH=(- 49.0kJ/mol) - (+ 41.0kJ/mol) =-90.0kJ/mol;该反应是熵减的放热反应,低温条件下反应ΔH—TΔS<0,能自发进行;
(2)①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增大,由图可知,温度一定是=时p1条件下一氧化碳转化率大于p2条件下一氧化碳转化率,则压强p1大于p2;
②由图可知,M点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为60%,则由方程式可知,平衡时一氧化碳、氢气、甲醇的物质的量为1 mol-1 mol×60%=0.4mol、2.2mol-1 mol×60%×2=1mol、1 mol×60%=0.64mol,则氢气的转化率为×100%≈54.5%,平衡常数Kp==;
③A.恒温恒压下,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则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错误;
B.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相等,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中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则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相等,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恒温恒压下反应中容器体积减小,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正确;
故选CD;
(3)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慢反应是反应的决速步,由图可知,反应CO2 +2H =HCOO +H 的活化能最大,反应速率最慢,则决定总反应速率步骤的反应方程式为CO2 +H =HCOO 或CO2 +2H =HCOO +H ;
(4)由第1组和第3组实验可得:==()x,解得x=2;由第1组和第3组实验可得:==()y,解得y=1;由第1组实验可得:速率常数k==103r,则第4组实验的反应速率为(103r×0.052×0.3) =0.75r。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