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二课时)(课件 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2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二课时)(课件 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饮料名称(体积均为500mL) 含糖质量/g
可口可乐 52.6
维他命水 22.5
茶π 40
雪碧 43
某品牌绿茶 17
营养快线 30
冰糖雪梨 55
体积为500mL(即质量为5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蔗糖?
4.2 生活中的水溶液
(第二课时)
探索活动
1.取一只烧杯,盛入20mL的水,取1药匙蔗糖放入烧杯,用玻璃棒充分搅拌,观察到的现象有 。
2.继续不断加入蔗糖并充分搅拌,观察到的现象有 。
蔗糖全部溶解在水中
一部分蔗糖不溶解
从实验可知,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的蔗糖是有限度的。更多的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很多物质能够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那么,物质的溶解性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
探索活动
1.提出问题。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2.建立猜想。
(1)固体物质溶解性可能与溶质的种类有关;(2)固体物质溶解性可能与溶剂的种类有关;(3)固体物质溶解性可能与温度有关。
3.设计方案。
根据不同的猜想,设计不同的验证方案。
控制变量法
探索活动
请参考上述方案,设计出另外两个猜想的验证方案。
4.进行实验。
根据验证方案,开展小组活动。
1
溶质的种类
溶剂的种类、温度
物质的溶解性
控制溶剂种类、温度不变,改变溶质种类,比较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溶质的多少。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食盐、蔗糖和氢氧化钙各1g,再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加入三支试管中。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静置后观察到蔗糖、食盐全部溶解,氢氧化钙几乎不溶解,有很多固体剩余;说明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探索活动
5.得出结论。
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通过上述探究,我们知道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及溶质、溶剂的种类有关。
思考:蔗糖在水中溶解时用筷子搅拌是不是为了增强物质的溶解性?
不是。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速率不同,溶解性反映的是物质能完全溶解的数量的多少,而溶解速率是指物质溶解的快慢。搅拌的目的是为了加快蔗糖的溶解速率,而无法改变其溶解性。
我们知道,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如蔗糖和实验)的溶解性呢 说说你的方案。
探索活动
室温下(20℃左右),在盛有5mL水的试管中加入1.5g食盐,充分振荡至食盐全部溶解后,用电子天平称取5份食盐(每份0.1g),逐份加入并充分使之充分振荡,直到溶液中刚好出现极少量无法溶解的固体。
若要比较食盐和蔗糖的溶解性强弱,可以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将食盐换成蔗糖,如有必要可以增加蔗糖的份数。
实验发现,5mL水在溶解了1.5g食盐后还能继续溶解食盐,而当溶解了1.8g左右的食盐后,再加入食盐就不能再继续溶解了。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思考:
(1)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a.观察,若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溶质,则为饱和溶液。
b.若溶液中无未溶解的溶质,加入少量该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一点都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2)向不能再溶解蔗糖的溶液中,加入食盐仍可以溶解,该溶液是不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或者不饱和都是对确定的溶质而言的,所以该溶液是蔗糖的饱和溶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如何使蔗糖溶液中未溶解的蔗糖全部溶解?
对蔗糖溶液加热
在蔗糖溶液中加溶剂(水)
蔗糖饱和溶液
蔗糖饱和溶液
蔗糖不饱和溶液
蔗糖不饱和溶液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增加溶剂
蒸发溶剂
蔗糖饱和溶液
蔗糖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
①改变温度:
②改变溶剂
质量:
③改变溶质
质量:
思考与讨论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相互转化吗?转化的方法有哪些?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一般情况下:
在室温下,10克蔗糖在10克水中全部溶解,且还未达到饱和,0.2克熟石灰在10克水中不能完全溶解。说明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同的,蔗糖比熟石灰易溶解的多。
我们可以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1001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溶解度来定量表示该物质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溶解度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性越强。
思考: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其中36g表示什么含义呢
在20℃时,36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达到饱和状态。)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2)20℃时,2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g。
(3)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1)40℃时,11克硝酸铵溶解在水中达到饱和,所以4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11g。
(4) t℃时,把1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t℃时,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10。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溶解度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往往是不同的,没有特别说明时,一般指在水中的溶解度。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举例 氯化银、碳酸 钙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氯化钠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和温度存在怎样的关系?
溶解度
不同温度下物质溶解度表示的方法
列表法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一般情况下:
特殊情况(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降低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
气体的溶解度受什么因素影响?
实例1:打开可乐瓶塞,
可乐喷出。
实例2:夏天时,鱼儿经常露出水面呼吸。
气体溶解度受压强和温度影响。
①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②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思考与讨论
2.当水中氧气不足时,鱼儿会把头露出水面呼吸,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炎热的夏天,而寒冷的冬季极少出现这样的现象。你能给出科学的解释吗
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夏天温度高,气体的溶解度小,水中溶解的氧气少,鱼儿需把头露出水面呼吸;冬天时温度低,水中溶解的氧气多,能满足水中鱼儿的呼吸。
当堂练习
1.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控制合理的是( )
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
⑤溶剂种类;⑥是否搅拌
A.①② B.①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B
2.下列有关溶液(溶剂为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某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
D
4. 80℃时把15.8g硝酸钾溶解于50g水中形成溶液。根据下表
计算说明:
①此溶液是否饱和?
②欲使其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可采取哪些方法?
温度/℃ 0 20 40 60 80 9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02
①不饱和
②加入68.7g硝酸钾;蒸发40.65g水;降温至20℃。
3.有60℃时A物质的溶液100g,若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时,有4gA的晶体析出(不含结晶水),再蒸发掉10g水时,又有6gA的晶体析出,求6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60g
5.在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50g,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中加入0.7g该物质,另一份蒸发掉5g水,结果两份溶液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那么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多少克?
14g
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