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象山县塔山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宁波象山县塔山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塔山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语文答案
活动准备
【任务一】
贮 罕 2.A A 3.B 4.拙见改为高见
寻找友情
【任务一】
范爱农;藤野先生;寿镜吾先生;阿长
示例一:阿长,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尽管她有许多旧社会的陋习和缺点,粗俗、迷信,爱切切察察,但她的身上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勤劳、善良、淳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小鲁迅买来《山海经》。所以我选择阿长成为我的朋友。
示例二:寿镜吾,鲁迅十一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先生读书,认为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是很慈祥的老师。他在教学上有自己的原则和方法,虽然有些古板,但对学生要求严格却不严厉。鲁迅在他的私塾中接受了启蒙教育,对于这样一位有学问、有原则的师长,我会选择他成为我的朋友。
示例三:藤野先生,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他对鲁迅关爱有加,认真地帮鲁迅修改讲义,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鲁迅对藤野先生充满敬意和感激。对于这样一位真诚、专注和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我会选择他成为我的朋友。
(答案不限,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任务二】
(1)应傍战场开;
回乐峰前沙似雪;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从标题看,本诗题目为“送沈子归江东”,意为送沈子福回江东,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结合诗句“唯有相思似春色”,可见本诗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从意象看,首句出现“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传统,“柳”与“留”谐音,有挽留之意。本诗前两句描绘了渡头送别情形,借杨柳这一现成之景烘托送别气氛,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从手法来看,诗歌前两句,诗人借景抒情,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已稀,艄公摇着船桨渐行渐远,只剩下诗人站在那里目送友人的远去。诗人借行客稀疏的渡口景象烘托冷清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后两句诗人借助想象,将自己对友人的相思比作无边无际的春色,希望自己的思念之情像这无所不在的春色一般,伴着友人归去。
探讨友情
【任务一】
用坏了,破旧;传授的知识;了解;A
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1)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
我希望将车马、轻软的皮衣都拿出来,与朋友们共同享用,即使用坏了也不遗憾。
朗读设计:“心”“知我”重读 (重读之处能够表情达意即可);
朗读语气:坚定、郑重的语气
(4)重诺守信;恪守原则
【任务二】
B
"搭子社交”效率较高,在垂直细分区域达到精准陪伴;"搭子社交”也是寻求新鲜感的一种方式;搭子式的友情不必进行深度交往,成为了一种“实用性”的情谊
小慧同学,你好!“MBTI理论”测试是为了帮助我们对自己正确定位,我们有了这种标签并不意味着我们被局限在标签里,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标签去社交,让我们获得很多机会去和他人友好相处,与他人相处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颗真诚的心,过分的亲昵也不是维持友情的正确方式。
记录友情
【任务一】
③“我”有了后妈伙伴改歌词嘲笑,大华是唯一不唱的人。
④大华教“我”仰泳,我们第一次开口说话。
⑤大华因母亲到来跳入护城河,“我”大喊他的名字之后他向“我”游来。
(1)通过描写动作和神态上的细节,写出了大华想开口说话又碍于自尊心不好意思,感到着急和尴尬的心理。
(2)“忍不住”是受不了、禁不住的意思,写出了“我”在连续三声呼唤没有得到大华回应的情况下,担心、难过、悲伤的心理。
3.概括了文章主要事件,“护城河"见证了少年时期“我”和大华的友情;同时这一标题形式新颖,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示例:人的一生中真正的朋友不多,甚至没有几个,但是只要是真正的朋友,就会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全力以赴帮助,这样的朋友人生中有一个就足够了。就像文中的“我”和大华一样,虽然童年因年幼无知而互相伤害,但大华却能在“我”遭遇不幸时谅解“我”,包容“我”。后来我们敞开心怀成为了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谊。
【任务二】
参照中考标准塔山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 7 页。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作家老舍曾说:“一个人的生命,我认为是一半儿活在朋友中的。”友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701班同学计划举行“共话友情 ”班会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活动任务,一起寻找友情,探讨友情,记录友情。
一、书写(3 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活动准备(8 分)
【任务一】701班的同学正在准备活动的主持稿,下面是主持人小语写的一段主持稿,请你根据要求帮他完善内容。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当说起“朋友”一词时,我们的内心霎时涌起一股暖流。高兴时,朋友可以与你分享快乐;失落时,朋友能帮你 zhù ▲ 蓄力量。朋友是一束阳光,温柔地照在你的身上;朋友是一首歌曲,悠悠地为你唱响心中的思念。拥有这样的朋友,便能安抚我们受伤的心灵。有了朋友,我们的心就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与朋友携手前行,方能在人迹hǎn ▲ 至处遇见美不胜收的风景!
C.同学们,你希望拥有什么样的朋友呢?欢迎发表拙见。
1.根据拼音写出对应汉字。(2 分)
(1)zhù ▲ 蓄 (2)人迹 hǎn ▲ 至
2.给两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2 分)
(1)霎时(A .shà B .chà) (2)着落(A .zhuó B .zháo)
3.下列成语中的“胜”与“美不胜收” 中“胜”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 (2 分)
A .名胜古迹 B .不可胜数 C .出奇制胜 D .人定胜天
4.上文 C 处画横线句子中有一个词语运用不当,请找出并改正。(2 分)
▲ 改为 ▲
三、寻找友情(20 分)
【任务一】于名著中寻找
1.根据以下提示写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名称。(4 分)
(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 )
(2)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竞会忘记戴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 ▲ )
(3)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 ▲ )
(4)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7页
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 )
2.如果你要与《朝花夕拾》中的人物成为好友, 以上人物中你会与谁做朋友呢?请你结合整本书内容说明理由。(3 分)

【任务二】于古诗中寻找
1.依据阅读策略,整理古诗文。(10 分)
策略 诗句 收获
看标题 (1)遥怜故园菊, ▲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标题常点明时间/地点,概括事件,蕴含情感。
抓意象 (2) ▲ , 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 ▲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古人常借助意象“月”和“雁”来表达思亲思乡。
明手法 (4) ▲ , ▲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对比衬托,抒发离人愁思。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 ▲ 。 (曹操《观沧海》) 虚实结合,彰显博大胸襟。
总结:依据阅读策略,重新思考并整理古诗文,让我有了新的收获。 正如孔子所说:“(6) ▲ , ▲ 。” (《<论语>十二章》 )只有学思结合,才能求得真知。
2.应用阅读策略,解读课外古诗。(3 分)
送沈子归江东
【唐】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 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罟师:渔人。罟,读 gǔ , 渔网。
(1)请运用以上读诗策略(至少两种),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 ▲ 。(3 分)
四、探讨友情(24 分)
【任务一】探讨古人交友之道
【甲】
(1)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 —《论语》
【乙】
蔡磷,吴县人。重诺责① , 敦②风义③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无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其子愕然不受, 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④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niǎn)⑤ 而致之。
— —《清稗类钞·敬信》
【注】 ①诺责:诺言和责任。 ②敦:重视。 ③风义:情谊。 ④券:凭证。 ⑤辇: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 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7页
1 .请根据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4 分)
原文语句 方法指导 举例说明 解释加点字
敝之而无憾 字义推导法 “ 敝”字左边像败巾之形,右边像手拿棍子把巾打破了。整个字形像是手拿着棒去击打巾。 (1) ▲
传不习乎 词类活用法 在文言句中,动词往往可以活用为名词 (2) ▲
而翁知我 课内迁移法 “人不知而不愠”选自《论语十二章》 (3) ▲
卒辇而致之 字典查询法 A .送达;送到。B .表达(情意等)。C .招引。 D .集中(力量、意志等) (4) ▲ (只填选项)
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3 .品读材料关键语句,你觉得古人交友的原则是什么?请完善表格的内容。(8 分)
选材 关键语句 品读方法 品读释义 “真友”的原则
【甲】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原文翻译 (1) ▲ 忠诚守信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2) ▲ 懂得分享
【丙】 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重音朗读 (3)朗读设计: ▲ 朗读语气: ▲ (4) ▲
【任务二】探究交友之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最近“I 人和 E 人”、“搭子社交”等的网络热词在人们日常社交中广泛流传,请你根据以下要求完成研学任务。
材料一:
I 人和 E 人这种标签,你赞成吗?
①MBTI 是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 ·布里格斯 ·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 ·库克 ·布里格斯,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
②其中外倾和内倾是最基本的维度, 网络上将这两种类型的人群成为 I 人和 E 人,I 人指性格内敛,E 人指性格外向,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I 人享受独处,E 人更愿意通过社交吸取能量。很多人根据不同的场合来给自己贴上不同的标签。我们需要 I 人和 E 人这种标签吗?
③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我们有了这种标签并不意味着我们被局限在标签里,反而是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第3页,共7页
对自己的正确定位。I 人和 E 人其中还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获得能量的方式不同。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人,会产生回答的心理压力,甚至是影响心理健康。但要注意的是,我们不可能一直待在一个标签下,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标签去社交是人类生活必备的技能。也正是因为这种明确的标签,才让我们获得很多机会去和他人友好相处的机会。
(选自微信公众号“半个朋友” ,2023-10-17)
材料二:
年轻人为什么热衷于找“搭子 ”?
图 2:“搭子 ”的概念 图 3:女性男性寻找偏爱的搭子类型和需求差异
①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1335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以下是部分网友的留言:
②“我喜欢打羽毛球、乒乓球,但是我的同事年纪都比较大,玩不到一起去,也不爱运动,所以我在网上找了几个运动‘搭子 ’。 ”80 后公务员彭涛表示,与“搭子 ”之间也没有固定见面的时间,“平时如果大家都有空就一起出来玩 ”。
③刘雨萌觉得年轻人热衷于找“搭子 ”是因为在生活当中与自己完全契合的人比较少。 “生活当中,能够找到人随时随地一起做某件事很难。 因此,如果可以随时找到‘搭子 ’,满足自己当下的兴趣需求,效率会比较高。 ”
④北京某高校研究生苏泽霖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很大,大家会想从别人那儿获得一点儿新鲜感。“我觉得当你和身边人的相处模式固定化了之后,可能偶尔会想要遇见不一样的人,听听不一样的故事。 ”
⑤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进行深度交往,因为深度交往劳心费力,不同于密友之间对生活事无巨细的关心、也摆脱了建立亲密关系过程中的反复试探,搭子式的友情构成了一种门槛很低又不失温度的“实用性 ”情谊。
(选自“极目新闻”2023-06-01 ,有删改)
材料三: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第4页,共7页
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 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心相交,静行致远。
(选自星云大师、刘长乐《修好这颗心》)
“君子之交淡若水 ”,因为淡所以不腻,才能持久。“与朋友交,久而敬之 ”,敬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不过“狎而敬之 ”是很难的。最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
(选自梁实秋《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
1.“ 自我定位”是友好社交至关重要的前提,它能够促进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有关“MBTI 理论”和“搭子社交” 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 .很多人根据不同的场合给自己贴上不同的标签,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被局限在标签里。
B .我们对自己要正确定位,I 人和 E 人的区别就是获得能量的方式不同。
C .年轻人热衷于找“搭子” ,可能是因为在生活当中与自己完全契合的人比较少。
D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进行深度交往,因为深度交往劳心费力。
2 .《2023 搭子社交调研报告显示》超过 72.6%的参与者表示有自己的“搭子” ,请根据材料
二,归纳“搭子社交”成功火出圈的原因。(3 分)

3 .最近“MBTI 理论”测试在班级风靡一时,小慧同学做完测试给自己贴上了“I 人”标签,总是情绪低落,抱怨 自己交不到亲密的朋友。如果你是她的同学,请结合材料一、三,劝慰小慧同学走出低谷,建立健康的交友观。(要求语言得体、语句通顺,字数 120 字左右)(5 分)

五、记录友情(65 分)
【活动一】完成阅读任务,学习“写人记事 ”的写作方法。
少年护城河
肖复兴
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华曾经是“死对头 ”。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华是私生子,一直跟着小姑过,生母在山西,偶尔会来北京看看他,但谁都没有见过他爸爸,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
②当时,学校里流行唱一首《我是一个黑孩子》的歌,我给改了词儿:“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 ”这里黑孩子的“黑 ”找不着主儿即“私生子 ”的意思,我故意唱给大华听,很快就传开了,全院的孩子见到大华,都唱这句词儿。
③我和大华唯一一次动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学之后。因为被老师留下训话,出校门时天已经黑了。从学校到我们大院,要经过一条胡同,胡同里有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 ”的大石碑。由于胡同里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经过那块石碑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蹿出一个人影,饿虎扑食一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通拳头如雨,打得我鼻肿眼青,鼻子流出了血。等我从地上爬起来,人影早没有了。但我知道除了大华,不会有别人。
④我们两人之间的仇,因为一句歌词,也因为这一场架,算是打上了一个死结。从那以后,我们彼此再也不说话,
⑤没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父亲给我找了个后妈。一下子,全院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原来跟着我一起冲着大华唱“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 ”的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第5页,共7页
孩子们,开始齐刷刷地对我唱起他们新改编的歌谣:“ 小白菜呀,地里黄哟;有个孩子,没有娘哟…… ”
⑥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这一发现,让我有些吃惊,心里有些愧疚。
⑦我很想和他说话,不提过去的事,只是聊聊乒乓球,说说刚刚夺得世界冠军的庄则栋就好。好几次,碰到一起了,却还是开不了 口。A 擦肩而过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我猜得出,他也开不了这口。或许,只要我们两人谁先开口,一下子就冰释前嫌了。小时候的脸皮就是那样的薄。
⑧直到我上了中学,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队,由于他比我高两年级,老师指派他教我总也学不规范的仰泳动作,我们才第一次开口说话。这一说话,就像开了闸的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从当时的游泳健将穆祥雄,到毛主席畅游长江。过去那点儿过节,就像沙子被水冲得无影无踪,我们一下子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童年的心思,有时就是这样窄小如韭菜叶,有时又是这样没心没肺,把什么都抛到脑后。只是,我们都小心翼翼的,谁也不去碰过去的事,谁也不去提私生子或后妈这令人厌烦的词眼儿。
⑨大华上高一那年春天,他的生母从山西赶来,要带着他回山西。那天放学回家,刚看见他的生母,他扭头就跑,一直跑到护城河边。他的生母,还有大院好多人都跑了过去,却只看见河边上大华的书包和一双白力士鞋,不见他的人影。大家沿河喊他的名字,一直喊到了晚上,也没有见他的人影。大华的生母一下子就哭了起来,大家也都以为大华是投河自尽了。
⑩我不信。我知道大华的水性很好,他要是真的想不开,也不会选择投水。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我在河边站了很久,突然,我憋足了一口气,双手在嘴边围成一个喇叭,冲着河水大喊了一声:“ 大华! ”没有任何反应。我又喊了第二声:“ 大华! ”只有我自己的回声。心里悄悄想,事不过三,我再喊一声,大华,你可一定得出来呀!B 我第三声大华落了地,依然没有回应,一下子透心凉,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忍不住哇哇地哭了。就在这时候,河水有了“哗哗 ”的响声,一个人影已经游到了河中心,笔直地向我游来。我一眼看出来,是大华!
我知道,我们的友情,从这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一直到现在,只要我们彼此谁有点儿什么事情,不用开口,就像真的有什么心灵感应,有仙人指路一样,保证对方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面前。我们两人都相信,这不是什么神奇,是真实的存在。这个真实就是友情。罗曼 · 罗兰曾经讲过,人的一辈子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朋友,但真正的朋友,一个就足够。
1 .[写人离不开记事]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发生在“我”和大华之间的五件事,根据提示用简洁语言概括。(3 分)
结仇:①我改歌词嘲讽大华是“私生子” 。②我被大华打得鼻青脸肿,我俩不再说话。
缓和:③ ▲
和解:④ ▲
友情:⑤ ▲
2 .[写人记事要关注细节]仔细观察,好的文章总在细微之处见匠心。请按要求赏析文中划线 AB 句。(6 分)
(1)擦肩而过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赏析)

(2)我第三声大华落了地,依然没有回应,一下子透心凉,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忍不住哇哇地哭了。(从用词的角度赏析)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第6页,共7页
3 .[标题能传情达意]好的标题能为文章添彩增色。请分析本文标题《少年护城河》的作用。 (3分)

4 .[写人记事要抓住情感]文中“我”与大华成为了真正的朋友,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对“人的一辈子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朋友,但真正的朋友,一个就足够。”这句话的理解。(3分)

【任务二】通过本次活动,你掌握写人记事的方法了吗?请围绕以下情境,完成写作任务。(50 分)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 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 但,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 也许竟是你的童心老爸 也许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 或许,你沉入音乐海洋便“沉醉不知归路 ” 请围绕“最好的朋友 ”这一话题展开习作。
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不少于 500 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第7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