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提优小卷 (十一) 人口增长和分布2022年11月15日为世界80亿人口日。读图,完成1——4题。1.据图,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用的时间最短的是 ( )A.10——20亿 B.40——50亿C.50——60亿 D.70——80亿2.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为最高的国家是 ( )A.德国 B.中国 C.巴西 D.尼日利亚3.关于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B.1950年后人口增长速度减慢C.人口的增长与自然环境无关D.德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交通拥挤4.目前,世界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这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 )A.交通通畅 B.住房多且条件好C.老龄化严重 D.就业困难下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完成5——6题。5.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将分别达到 ( )A.100亿、99亿 B.100亿、90亿C.110亿、99亿 D.110亿、90亿6.有关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必定越小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D.地区的开放程度,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也有影响世界人口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空间上存在很大差异,如图为世界人口在不同纬度分布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题。7.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北半球中、高纬度B.北半球中、低纬度C.南半球中、高纬度D.南半球中、低纬度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称为人类大陆。下图为人类大陆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题。8.①②③④四地在图中都不位于人类大陆地区,主要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B.②——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C.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D.④——位于辽阔的海洋中9.(2024河北邯郸期末)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别很大,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各地理要素又相互影响和制约。请根据下面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探究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一 纬度位置与人口分布(1)读图可知,C地区人口稠密,A地区人口稀疏。试从纬度位置方面分析原因。探究二 海陆位置与人口分布(2)读图可知,D地区人口稠密,请选择符合此地的气候资料 (填“甲”或“乙”),并分析人口稠密的原因。探究三 地形差异与人口分布(3)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B 地区低温的原因,并分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汇总:(4)根据以上探究分析,选择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有 ( )①高纬度地区②中低纬度地区③气候适宜的沿海地区④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⑤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⑥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A.①③⑤ B.②④⑥C.②③⑤ D.①③⑥结论:(5)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纬度因素、 因素、地形因素。1~5 DDADB 6~8 DBC1. D 据图可知,世界人口从10到20亿,用了100年时间;从40到50 亿,用了12年时间;从50 到 60亿,用了12年时间;70到80亿,用了11年时间。故世界人口从70到80亿用时最短,故选 D。2. D据图可知,结合图例分析,非洲国家尼日利亚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最高,故选 D。3. A读图可知,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故A 正确。在195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慢,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快,故B 错误。人口的变化与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故C错误。德国出现人口负增长,不会造成交通拥挤,故D错误。4. D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交通堵塞、住房拥挤且条件差和就业困难等,D正确,AB错误;老龄化严重一般是由生育率下降,社会经济、医疗水平提高等综合因素造成的,C错误。故选 D。5. B 读图可知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约100亿,再减去发达国家人口数约10亿,即发展中国家人口数约为90亿。故选B。6. D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A错误;科技越发达,虽然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但对资源利用的深度越大,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B错误;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C错误。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区域资源调配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D正确。故选 D。7. B由图示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15°—45°间,即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B 正确,ACD错误。故选B。8. C读图分析,图中①③两地均位于极端干旱的热带沙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密度小,不位于人类大陆地区,A描述正确,C错误;②地位于刚果盆地,为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人口稀少,不位于人类大陆地区,B描述正确;④地位于辽阔的大西洋,不位于人类大陆地区,D描述正确。依据题意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9.答案:(1)C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终年温和湿润;A 地区位于高纬度,气候终年寒冷。(2)乙D 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靠近海洋,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气候适宜,人口稠密。(3)B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宜人类居住。(4)C(5)海陆解析:(1)从纬度位置分析,C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终年温和湿润,自然环境优越,人口稠密。A地区位于高纬度,气候终年寒冷,人口稀疏。(2)读图可知,D地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即太平洋,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候适宜,自然环境优越,人口稠密。所以应选乙图。甲图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人口稀少。(3)读图可知,B地区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空气稀薄,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人类居住。(4)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湿润的平原和盆地、临海地带,人口最为稠密。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人口稀疏。所以选择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②③⑤,故选 C。(5)由上题可知,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湿润的平原和盆地或临海地带人口最稠密。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还有海陆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