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某地理老师在课堂带领学生开展“探索黄赤交角与地球公转”的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从冬至日到夏至日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持续加快 B.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持续变大C.北京昼长变幅大于上海 D.黄赤交角值会发生周期性变化2.若黄赤交角变为30°,则( )A.北极点极昼期太阳高度最大值增至60°B.热带和温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缩小C.地球公转周期会因黄赤交角增大而显著缩短D.郑州(34.5°N)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将超过83°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纪念大会于北京时间9时整开始,历时1小时26分钟。下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接受检阅时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纪念大会开始时,全球的昼夜情况接近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A.① B.② C.③ D.④4.图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正走向(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2025年8月,某科研团队沿南美洲(纬度范围为12°N~53°S)东部海岸线进行为期30天的考察,途中依次记录了由北向南甲、乙、丙三地的昼长与夜长,绘制了昼长与夜长差值(绝对值)表,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点 甲地 乙地 丙地昼长与夜长差值(绝对值) 53分钟 0小时 1小时20分钟5.甲、乙、丙三地纬度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丙、甲、乙 B.丙、乙、甲 C.甲、乙、丙 D.甲、丙、乙6.考察期间,与甲地相比,丙地( )A.昼长更长 B.地转偏向力更大C.自转线速度更大 D.正午太阳高度更大7.丙地考察记录当日,该地日落时的地方时为( )A.16:40 B.17:40 C.18:20 D.19:20某科研小组对山东某地的独特地貌进行考察,发现该地貌以寒武纪海相沉积地层为基础,峰顶部平坦开阔,峰顶四周峭壁如削,之下坡度逐渐平缓;峰顶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石灰岩构成,其下部由多层页岩构成,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组成该地貌的岩石( )A.具有层理构造 B.一定含有丰富煤炭C.具有片理构造 D.存在气孔流纹构造9.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地貌峰顶岩石经变质作用可转化为( )A.大理岩 B.砂岩 C.花岗岩 D.板岩10.该地貌形态形成的关键是( )①流水沉积 ②基岩差异性风化 ③坍塌 ④地壳差异性升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近年来,岛屿游热度渐高。图1所示为地中海上的某岛屿群,各岛上火山灰和火山岩遍布,阳光和黑沙滩使其成为著名旅游胜地。研究发现,3600年前该岛屿群曾为同一个圆形大岛。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甲、乙、丙、丁、戊表示四类岩石和岩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岛屿群位于(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12.形成岛上黑沙滩的岩石类型为图2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13.图1所示岛屿群从圆形大岛演化为岛屿群的主要地质过程可能是( )A.火山喷发——海面上升——岛屿中心被淹——高地出露B.地壳运动——岩层断裂——地垒下沉——低地被淹C.火山喷发——岛屿中心塌陷——海水注入——低地被淹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岛屿中心被淹——高地出露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和地层地质年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甲地为( )A.背斜山 B.向斜山 C.背斜谷 D.向斜谷15.在乙地适宜( )A.开挖隧道 B.开采地下水 C.开采油气资源 D.研究恐龙化石16.丙处断层( )①左侧岩体下降,右侧岩体上升 ②左侧岩体上升,右侧岩体下降③形成于S3之前 ④形成于S3之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综合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探究太阳辐射与气温变化对桥梁安全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对我国某河谷桥梁(30°N附近)桥墩四壁(如图a所示)进行了温度监测。图b示意该研究团队绘制的某日桥墩各壁面温度(①②③④曲线)与该日当地太阳辐射(日出、日落时刻太阳辐射为0)变化情况。(1)绘制图b时,当地昼长为 小时,当地的经度为 ,该日地球位于 (填“远日点”或“近日点”)附近。(2)图b中,①曲线对应图1中的 壁。调查发现,与其余三壁相比,该壁温度日均值在一年中为最低,请解释缘由 。(3)图b中,②、③曲线分别对应图1中的 壁、 壁,并从地球运动角度分析该桥墩这两壁面温度峰值出现时间差异的成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高原东南缘怒江上游流域横跨高山峡谷区,流域内构造活动活跃,发育有多组断裂带。下图示意怒江上游断裂带分布。(1)从内外力角度,简述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地貌的成因。(2)指出图中断裂带的主要走向,并说明其形成过程。(3)我国是基建大国,但怒江上却少有桥梁。试分析原因。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山地地质地貌剖面。该山地基岩主要是形成于中生代古老坚硬的花岗岩(垂直节理较为发育)和片麻岩(一种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在距今约200~300万年的第四纪冰期,该山地曾发育过多期山谷冰川;现今,该山地地表起伏不平,部分山体(如图中甲山峰)花岗岩出露。(1)指出图示山体在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2)判断图示山体所属构造地貌类型,并说明甲山峰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3)图示山体多悬崖峭壁,对此请作出合理解释。(4)图中断层附近多温泉出露,试说明缘由。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D C A B B A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C C B D17.(1) 10 105°E 近日点(2) 北 缘由:该桥墩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大部分时间出现在南方天空(全年太阳视运动轨迹偏南);北壁只能在夏季日出后、日落前短时间内接受到太阳直接辐射,因此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温度日均值最低。(3) 东 西 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太阳东升西落,)上午太阳位于东方(东南)天空,东壁优先接受太阳辐射,温度峰值出现较早(约正午前);下午太阳移至西方(西南)天空,西壁开始接受太阳辐射,温度峰值出现较晚(在午后)。18.(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挤压抬升强烈,形成高大山体;降水丰富,海拔高,高山冰川广布,地势落差大,流水、冰川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峡谷。(2)走向:多为西北—东南走向(或东南—西北走向)。形成过程:地质史上,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欧亚)板块碰撞挤压,构造活动强烈,地壳运动活跃;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作用力(压力、张力等)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时,岩层断裂,形成断裂带。(3)怒江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复杂;海拔高,地势起伏大,水流湍急,建设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遭到破坏后不易恢复;人口稀少,使用率低。19.(1)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顺序可颠倒)(2)构造地貌类型:断块山(或地垒山)。塑造过程:(地壳运动频繁,)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部分花岗岩经高温高压变质形成片麻岩;地壳挤压抬升,岩层发生断裂,相对上升的地块形成山体;受流水、冰川、风力等外力侵蚀作用,表层岩体被侵蚀掉,花岗岩出露。(表述合理即可)(3)该地地壳运动活跃,多断裂面,山体沿断裂面整体抬升,形成悬崖峭壁;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山体四周易发生垂直崩塌,形成陡崖;山体中部为坚硬的花岗岩,山体抬升后能够抵抗风化侵蚀,保持陡峭的形态,不容易坍塌成缓坡;冰川刨蚀,使谷壁变得更加陡直。(4)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地下水丰富;地壳运动活跃,地下热气易沿裂隙上涌,加热地下水,形成温泉;断层附近岩石破碎,温泉易沿裂隙上涌,出露地表。(表述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