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1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上1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九上1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这篇文章是张岱在约50岁时回顾35岁时晚上去湖心亭看雪的事件。文章第一段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西湖盛大的雪景,第二段以错落互见的手法记叙了与金陵客的相遇。
文章用语简洁凝练,生动传神,营造了一个至纯至静的境界,带给读者不一样的美感。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结合注释、查阅资料自读、疏通文言文的能力,但对作品的背景缺乏了解,文章用词的精准体会不到位,需要补充资料,引导精读细品,赏析作者精妙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设想:
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特点,本课的学习可设置三个环节:一、【见自然】初读见雪。读文章,精读品析,欣赏作者笔下雪景的美丽;二、【见众生】再读见“痴”。再读文章,抓住关键词,结合背景,读懂时代的众生相;三、【见自我】三读见“客”。结合背景,读出句子的言外之意,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语言运用: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思维能力:整体感知,把握作者情感。
审美创造:品味语句内涵,体会本文白描的手法,感受审美意境。
教学重难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味语句内涵,体会本文白描的手法,感受审美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积累词汇,疏通文义,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见自然】初读见雪
1.检查预习,纠音正字,读出韵味。
节奏:缓慢;语气:平静
2.听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描绘雪景的语句。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3.学生朗读描绘雪景的语句,并分析写出了雪景怎样的特点?
预设: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个句子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雪景的安静。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凇:冰晶。
——这个句子运用白描的修辞手法,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雪景的纯净、无边。
赏析“与”:
对比朗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缓慢、拖沓)
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轻快、干脆)
用“与”将天空、云朵、山川粘连起来,表现所见浑然一体,洁白一片。
“一”,全; “一”:一道;一个;一片;影子:表明模糊不清
运用“空中视角”写出了天地万物融于雪景之中,显得异常微小。也表明作者沉浸在壮美的雪景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
4.配乐齐读,体会雪景至纯至静的美好意境。
【见众生】再读见“痴”
1.作者看到了如此壮观的雪景,但他的行为却被舟子称为?请默读课文,用一个字概括,并说说原因。
预设:
“痴”:傻,不合常理,行为古怪。舟子无法理解张岱寒夜独自看雪的行为。
追问:那么张岱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呢?对舟子的评价他会如何应对呢?
补充资料: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张岱《陶庵梦艺》
译文:没有痴迷爱好的人,很难真正亲近,因为他对万事都少一份深情。
寒夜看雪时,张岱35岁,正“痴迷”于一种独特,拒绝流俗,所以他避开白天的热闹,夜晚独自去赏雪,体现他的高雅脱俗。(虽然有舟子陪同,但不是同道中人,所以“形同虚设”)由此可知张岱以“痴”为傲。“痴”,贬义褒用,作者意在借舟子之口表达他的自赏之意。
请齐读舟子的话,后面加上张岱听后的感叹词。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哈哈(呵呵)(指导朗读,强调“喃喃”)
2.无独有偶,雪夜遇同道之人,会是怎样的场景呢?请读相关语句。
PPT呈现: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朗读指导:“大喜”重读,“焉得”重读,读出惊讶;“更”读升调,读出敬意。
追问:“两人”“见余大喜”,那张岱呢?
应该也是又惊又喜,这样的写作手法叫“错落互见”。
错落互见:一种表现手法,是以此含彼,一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
他们相见恨晚。于是“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虽然不胜酒量,也是痛快畅饮。
3.文人墨客,高雅风趣,岂止他们,古已有之。
PPT呈现: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还有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以独赏美景为傲;苏轼《记承天诗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 由此我们发现,“痴”迷美景,追求独特别致,是那个时代文人雅士的共同追求。请齐读第2小节,感受那个时代的众生相。
【见真我】三读见“客”
1.寒夜赏雪,张岱35岁,那时的张岱正如他在《自为墓志铭》中所写的: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张岱《自为墓志铭》
后来的张岱经历山河易主,反清复明,50岁隐居山中,创作此篇。此时已是物是人非,回顾曾经半夜欣赏的雪景,奇异的相遇,他的心境又是如何的呢?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到一个词体现作者的这种心境?
预设:客(独在异乡为异客)
2.结合上下文,分析“客”的内涵。
预设:
金陵人,家在金陵,身在杭州,视为客。
张岱,家在绍兴,身在杭州,视为客。
张岱,清朝民众,写为“崇祯五年”,前朝遗民,视为客。
清江宁府,仍称金陵,故国留都,视为客。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
经历世事沧桑变化的张岱多年以后回顾曾经追求的风雅闲情,没有炫耀,也没有落寞,有的只是平静地阐述——“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请再齐读课文,读出文章的意境。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