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月 迹23*(部编版)五年级上课前导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这首诗描写的是孩子们眼中的月亮,“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好的比喻。在孩子们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好。今天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眼中的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吧。1.快速通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把它画下来,并尝试初步自主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给课文划分段落,总结段意。初读课文我会读qiǎo léi léi cháng é jí dù cí 悄然 累累 嫦 娥 嫉妒 陶瓷悄然 累累 嫦 娥 嫉妒 陶瓷悄悄 静悄悄多音字悄例句小丽悄( qiǎo )无声息地走到我身边跟我说了几句悄( qiāo )悄话。( qiǎo )悄声 悄然无声( qiāo )辨析表示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行动)不让人知道时,读qiāo;表示寂静无声时,读qiǎo。劳累 受累累( léi )果实累累 累赘( lèi )表示“疲乏,过劳”“使疲劳”时,读lèi;表示“连缀或捆”时,读léi;表示“重叠,堆积”“连累”时,读lěi。辨析累计 日积月累( lěi )奶奶因为长期劳累(lèi)过度而积累(lěi)成疾,她很担心自己会成为家庭的累(léi)赘。例句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请给课文划分段落,总结段意。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整体感知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中秋月夜,孩子们在庭院中、小河里寻找月迹。默读课文,找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月亮的足迹:中堂赏月院中寻月河边寻月①画一画:圈画出课文中你觉得有趣的词语或句子。②写一写:把读后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③读一读: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按要求独立阅读,再小组讨论:作者是怎么写月亮升起来了的?你有什么感受?品读课文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着奶奶说故事。文章开头交代了时间——中秋,所以才有了盼月亮这件事情,为以后的事情发展做铺垫。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奶奶说:“月亮进来了!”进来的月亮是什么样子呢?“溜进来、长了腿、爬”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月亮出现时是那么悄无声息,月亮动态变化时的顽皮可爱,语言充满童趣。写出了孩子眼里的月亮是十分有趣的,表现了儿童奇妙的想象力。中堂赏月这是对月亮动态的描写,是月亮升起时形状的变化。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慢慢儿形象地写出了月亮逐渐移动,爬出镜子的动态美。我们都跑了出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静态描写。说明月光像玉一样润泽,像银一样灿烂。院中寻月满满的玉玉的银银的写月亮的满圆。我们在院子里找到了月亮。“满满的”“玉玉的,银银的”。多次运用叠词,写出了月亮恬静、柔美的特点。既有形象,又有色彩。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这是静态描写,表现出夜晚的恬静、柔美。用叠词描述非常符合孩子的语气,感觉非常的亲切可爱,使语言充满童趣,富有韵味。同时衬出了月光的朦胧美,也为下文做铺垫。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院中的桂树和月亮上的桂树让“我们”感觉自己就在月亮里,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感觉到了在月亮上的体验,很美妙。将月亮与身边景物融为一体,创造了梦幻般的场景,给人以美的感受,表现了孩子们丰富奇妙的想象力。读一读,找一找:奶奶说,月亮里面已经有人了,那是谁呢?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用“银铺的”“玉砌的”这两个词,来表示月亮的美,同时暗指嫦娥很美。这一段是心理描写,表现出孩子纯真的童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去找它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院门。写出月亮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在院里任何地方找到月亮,表现了我们的惊喜,自然引出下文。这里的月亮不单单只代表月亮,也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孩子们寻月,实际上是追寻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月亮是每个人的”实际上在告诉我们:不停地追求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追寻到美好的事物,都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院门外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河边寻月“我们”在河里找到了月亮。读一读,找一找:“我们”出院,找到月亮了吗?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我们”还在哪里找到了月亮?“我们”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寻找月亮的过程让我们知道,只要你愿意寻找,月亮就会有很多很多。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什么生活哲理?“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就无处不在,希望就无处不在。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暗示人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说明只要善于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生活中的美。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属于我们。通过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童趣。寻月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哪些变化?中堂赏月院中寻月河边寻月高兴→失望羡慕→嫉妒→争执→好奇惊喜→满足失望惊奇满足期待合作探究“觉得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觉得不满足”。“觉得满足”寻找月亮,其实也是在寻找梦想和希望。孩子们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了,满足了。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结合课文原文结尾,作者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一次寻月,月亮带给大家如此新奇、有趣的感受,作者在表达上有哪些秘诀呢?作者通过静态的描写和动态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月亮的美妙。月亮的不同形态课堂练习一、“面面相觑”中“觑”的意思是( )A.瞧;看 B.偷窥 C.仔细瞄准 D.把眼睛眯成一条细缝二、选一句古诗来描述“我们都看着天上”,这一场景( )A.举头望明月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家家乞巧望秋月 D.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三、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序号)A.比喻 B.拟人 C.设问(1)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 又亏了。( )(2)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吗?是的。 ( )(3)平静的湖面像一块明亮的大镜子。 ( )AAB C A 课堂总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同学们,我们刚才在不断寻找月亮的过程中,找到了我们每个人心中小小的圆圆的月亮,当我们心有一轮明月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拥有了无限广阔的天空。课后作业1.观察月亮,说一说你观察到的月亮的轨迹。2.搜寻关于月亮的资料,并制作一张手抄报。3.积累两首关于月亮或者中秋节的古诗词。月迹中堂赏月河边寻月院中寻月板书设计月亮无处不在/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 月迹【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课文的作者贾平凹描写了幼年时候,中秋节时从盼月到寻月再到议月的过程。文章的重点在“寻月”中,作者用儿童视角介绍了中秋时分对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等,表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告诉人们,只有想方设法去努力追求,才能得到的道理。【学情分析】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孩子们寻月踪迹,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诵读,真切地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教学目标】1.认识“嫦、娥”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2.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教学难点】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这首诗描写的是孩子们眼中的月亮,“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好的比喻。在孩子们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好。今天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眼中的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吧。2.板书课题,读题(设计意图:由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课题开始质疑,通过理解题目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要求:(1)快速通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把它画下来,并尝试初步自主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给课文划分段落,总结段意。1.自学字词。悄然 累累 袅袅 嫦娥 嫉妒 陶瓷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指导读音。教师引导:谁说一说你最想提醒大家读准字音的生字新词或者在识字方法的注意事项。预设1:“瓷”“嫉”可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读准字音。预设2:“悄没声儿”中的“悄”是个多音字和“悄然无声”的“悄”是一个意思,意思是“寂静无声”应该读qiǎo。读qiāo时可组词“悄悄话”。点拨:(1)“嫉妒”和“忌妒”的词意相同,但字音不同,“嫉”读jí,“忌”读jì。(2)“悄”是多音字,有qiǎo和qiāo两个读音。注意课文中“悄没声儿”的“没”读mo。出示句子,检查学生运用情况。辨析:表示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行动)不让人知道时,读qiāo;表示寂静无声时,读qiǎo。例句:小丽悄( qiǎo )无声息地走到我身边跟我说了几句悄( qiāo )悄话。预设:①qiǎo ②qiāo“累”是多音字,有léi、lěi和lèi三个读音。读léi时,可组词“累累、硕果累累、果实累累”;读lěi时,可组词“积累、长年累月”;读lèi时,可组词“劳累、疲累”。出示句子,检查学生运用情况。例句:奶奶因为长期劳累(lèi)过度而积累(lěi)成疾,她很担心自己会成为家庭的累(léi)赘。预设:①léi ②lěi ③lèi2.整体感知(1)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请给课文划分段落,总结段意。预设1: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中秋月夜,孩子们在庭院中、小河里寻找月迹。预设2: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3.默读课文,找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预设:月亮的足迹:中堂赏月—院中寻月一河边寻月教师归纳总结:所以,“中堂—院中一河边”是孩子们寻月的足迹,也是作者写作的顺序。(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三、 精读课文,品味“月迹”学习提示:按要求独立阅读,再小组讨论:作者是怎么写月亮升起来了的?你有什么感受?①画一画:圈画出课文中你觉得有趣的词语或句子。②写一写:把读后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③读一读: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一)中堂赏月1.课件出示: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着奶奶说故事。师引导:文章开头交代了时间——中秋,所以才有了盼月亮这件事情,为以后的事情发展做铺垫。奶奶说:“月亮进来了!”进来的月亮是什么样子呢?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①引导想象:这段话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表感受)预设: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这句话中的“溜”让我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明明知道“我们”在盼着它,却偏偏不让“我们”看见似的,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爬”表明月亮一点点升起,越过一个个竹帘格儿,就像是长了腿会爬一样。②引导发现:作者用“长了腿”“爬”等词语,写出了月亮动态变化时的顽皮可爱,表现了儿童奇妙的想象力。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好描写月亮有趣、好玩的句子吗?预设1:“溜进来、长了腿、爬”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月亮出现时是那么悄无声息,月亮动态变化时的顽皮可爱,语言充满童趣。预设2:“溜”“爬”表明月亮一点点升起,越过一个个横格,就像是长了腿会爬一样,作者用一个“爬”字,写出孩子眼里的月亮是十分有趣的,表现了儿童奇妙的想象力。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预设:慢慢儿形象地写出了月亮逐渐移动,爬出镜子的动态美。2.提示:设身处地,带着人物的心情来读,就能读好句子。(二)院中寻月课件出示:我们都跑了出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1.引导想象:这段话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表感受)预设:我们在院子里找到了月亮。“满满的”“玉玉的,银银的”。多次运用叠词,写出了月亮恬静、柔美的特点。既有形象,又有色彩。点拨:“满满”写月亮的圆;“玉玉的、银银的” 写月光明亮如玉般温润,如银般灿烂,这些是写月亮静态时的恬静柔美。预设:这是静态描写,表现出夜晚的恬静、柔美。用叠词描述非常符合孩子的语气,感觉非常的亲切可爱,使语言充满童趣,富有韵味。同时衬出了月光的朦胧美,也为下文做铺垫。2.朗读指导:通过对比朗读月亮动态、静态描写的语句,引导学生感受月亮动态变化时的顽皮可爱和静态时的恬静柔美。3.课件出示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点拨: 院中的桂树和月亮上的桂树让“我们”感觉自己就在月亮里,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感觉到了在月亮上的体验,很美妙。将月亮与身边景物融为一体,创造了梦幻般的场景,给人以美的感受,表现了孩子们丰富奇妙的想象力。4.读一读,找一找:奶奶说,月亮里面已经有人了,那是谁呢?点拨: 用“银铺的”“玉砌的”这两个词,来表示月亮的美,同时暗指嫦娥很美。这一段是心理描写,表现出孩子纯真的童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课件出示: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①引导想象:谁来说一说自己对月亮上的月宫、桂树、嫦娥有过哪些神奇的想象?②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吗?③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小结:通过描写孩子们争夺月亮,体现了他们的天真和童心,也表明了对月亮的喜爱。④奶奶为什么说:月亮是每个人的?预设:这里的月亮不单单只代表月亮,也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孩子们寻月,实际上是追寻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月亮是每个人的”实际上在告诉我们:不停地追求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追寻到美好的事物,都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⑤我们在哪里找到月亮?预设:写出月亮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在院里任何地方找到月亮,表现了我们的惊喜,自然引出下文。5.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边引导学生品味,边指导朗读。(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交流感悟,借助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月亮动态时的顽皮可爱与静态时的恬静柔美;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发展路程,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三)河边寻月读一读,找一找:“我们”出院,找到月亮了吗?预设:“我们”在河里找到了月亮。“我们”还在哪里找到了月亮?你怎么理解“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课件出示: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预设1:妹妹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寻找月亮的过程让我们知道,只要你愿意寻找,月亮就会有很多很多。预设2:“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就无处不在,希望就无处不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圈画关键词理清寻月踪迹,为进一步感悟作者描写想象的奇特做铺垫。)四、质疑问难,探究“月迹”1.为什么说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预设:暗示人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小结: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属于我们。通过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童趣。2.寻月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哪些变化?预设:中堂赏月:高兴→失望院中寻月:羡慕→嫉妒→争执→好奇河边寻月:惊喜→满足期待——失望——惊奇——满足3.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结合课文原文结尾,作者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预设:“觉得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觉得不满足”。预设:“觉得满足”寻找月亮,其实也是在寻找梦想和希望。孩子们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了,满足了。4.一次寻月,月亮带给大家如此新奇、有趣的感受,作者在表达上有哪些秘诀呢?预设:作者通过静态的描写和动态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月亮的美妙。5.作者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预设: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而美留在心中也是有痕迹的。同学们,我们刚才在不断寻找的过程中,找到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小小的圆圆的月亮,当我们心有一轮明月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拥有了无限广阔的天空。五、拓展延伸,巩固积累1.读与月有关的古诗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2.观察月亮的不同形态。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课堂总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同学们,我们刚才在不断寻找月亮的过程中,找到了我们每个人心中小小的圆圆的月亮,当我们心有一轮明月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拥有了无限广阔的天空。2.布置作业(1) 观察月亮,说一说你观察到的月亮的轨迹。(2)搜寻关于月亮的资料,并制作一张手抄报。(3)积累两首关于月亮或者中秋节的古诗词。(设计意图:作者通过寻月踪迹,引导学生借助重点词句,理清寻月踪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人人都能享有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 月迹(作业设计)一、多音字组词。悄qiǎo( ) qiāo( )累léi( ) lěi( ) lèi( )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倏忽(shū) 颤动(chàn) 袅袅(liǎo) B.铁锨(xiān) 嫉妒(jì) 玉砌(qì)C.盈余(yíng) 屏气(bǐng) 缠绕(chán) D.掬沙(jū) 清晰(xī) 粗糙(zāo)2.“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的含义是( )A.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B.月亮有很多,不必着急,随时可以得到。C.生活中不是缺少发现而是缺少美,我们要珍惜所拥有的美好事物。三、读句子,填写恰当的叠词。1. 奶奶说:“它走了,它是_____________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2. 满院子的白光,是_________ 的,_________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3.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_______ 的桂树,_______的枝,___________ 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____________ 的骨朵儿了。4.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____________ 地悄没声地溜进来。5. 河水的________ ,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四、用恰当的四字词语代替句中的划线部分。1.我们你看我,我看你,互相望着,都不说话,倏然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 )2.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高一声低一声地呼喊 :“月亮在这儿!” ( )3.我们有了月亮,那没有边际,十分辽阔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五、按要求写句子。1.三妹说:“月亮是属于我的了!”(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月迹(节选)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 )你愿意,它( )有了哩。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粗糙——( ) 柔和——( ) 光辉——( )2.“无边无际”形容________,仿写这样ABAC结构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文中画线的句子选合适的关联词。( )A.只要……就…… B.如果……就…… C.只有……才……4.为什么说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最后一句很美,请你写一个同样精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参加“探索月亮奥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一个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写出含“月”字的两个以上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写出有关“月”的完整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 悄然 悄悄 累赘 长年累月 劳累二、1.C 2.A三、1. 匆匆 2. 玉玉 银银 3. 粗粗 疏疏 疏疏 累累 4. 款款 5. 细细四、1.面面相觑 2.大呼小叫 3.无边无际五、三妹说,月亮是属于她的了! 2. 风儿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六、1.细致 强硬 暗淡 2.范围极为广阔 自由自在 毛手毛脚 十全十美3.A 4.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喻成了印章。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是说“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是天空的主人。 5.十五的月亮不像一个洁白的大圆盘吗?6.(1)示例: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蟾宫折桂 (2)示例:日积月累;闭月羞花 (3)示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3《月迹》作业设计(1课时)(含答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3《月迹》教案(1课时).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3《月迹》课件(1课时)共28张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