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古老的亚非大陆,是世界上早期国家的发祥地。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他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他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据此判断,此时代的特点是( )
①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文字发明和应用
②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产生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互助,平均分配产品
④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显著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其中,《惘农(其一)》中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该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由此可知( )
①封建社会存在君主专制和等级森严特征
②封建社会存在严重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③封建社会农民存在十分悲惨的生存状态
④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和发展中解析了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劳动个体化的趋势促进了私有制的普遍化,私有制的发展使得社会分裂为阶级,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又产生了国家。由此可见( )
①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是阶级产生的前提
②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用于调和阶级矛盾的工具
③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结果
④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明了阶级与国家的产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这说明(  )
①资本主义有其历史进步性
②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③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在当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④看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当代表现多样,如失业率上升,金融市场动荡,企业破产增多,消费萎缩,债务危机爆发,通货膨胀加剧,贫富差距拉大等。下列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不足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能通过制度自身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
③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阶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④经济危机频繁发生表明资本主义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17世纪初,康帕内拉结合意大利劳动者劳动强度大、地位低、收入少的实际,在《太阳城》中写道,“公社制度使大家都成为富人,同时又都是穷人;他们都是富人,因为大家共同占有一切;他们都是穷人,因为每个人都没有任何私有财产”。这表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科学地预见了未来社会的某些特征
②表达了改变不公平分配的强烈愿望
③看到了无产阶级解放人类的历史主动性
④对未来社会的设计是基于对现实的批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对一位马列学院的学员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毛泽东强调多读《共产党宣言》,因为它( )
①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经典著作
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③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④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5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共产党宣言》( )
①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第一次设计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
④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机,中国共产党正走在时代前列,科学社会主义正焕发出强大生机和生命力,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④俄国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的发展——不断地和现有资本的增殖这个有限的目的发生冲突,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最深刻、最隐秘的原因。由此,马克思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只是种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合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总根源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阶级矛盾对立的必然结果
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被新的生产方式所取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3年美国经济面临三大汽车生产商工人罢工、政府停摆等多重危机,第四季度的GDP增长至少会下降一个百分点,经济可能在年内陷入衰退。媒体认为美国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潭不能自拔。下列对媒体观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罢工是无产阶级与资本家斗争的最高形式
②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经济衰退、工人失业等是经济危机的重要表现
④美国一方面生产过剩严重,另一方面工人收入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已经看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表明( )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②随着阶级斗争的激化,资产阶级会主动放弃统治地位
③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化,决定着资本主义终将灭亡
④资本主义即将被社会主义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下面一段材料是300年前一群英国农民给国王的上诉书:
这个有权有势的约翰·波米尔用欺骗、暴力占有您的苦难臣民——我们的牧场,这些土地是我们世代所拥有的。他把这些牧场和其他土地用篱笆围上,作为自己所有。约翰·波米尔为了圈占我们的土地,不惜将我们投入监狱,毒打、致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难保全。
由此可以看出( )
①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②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掠夺获取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④资本主义企业获取了大量土地和货币作为资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中国共产党将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这是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指导各国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科学
③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能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④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具体的指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从这一历程来看(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并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④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5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②“五四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
③政治制度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下表为1912—1928年中国主要政治势力的治国实践简表。
政治势力 实践方案 存续时间 结果特征
南京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共和制 3个月 约法被撕毁,政权旁落
北洋军阀政府 军事独裁+立宪幌子 16年 内战频发,主权严重丧失
广州国民政府 联俄容共+反帝主张 2年 因右派叛变中途夭折
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等著作研究,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救亡图存”与“制度转型”的双重困境,促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主要原因是( )
①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实践均未能突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结构
②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的统治实践证明,照搬西方模式无法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③国际帝国主义对中国各资产阶级政权的支持,本质上是维护其在华特权的体现
④马克思主义传入后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新道路提供了科学理论与阶级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首词写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所见的景色及由此发出的感慨。透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悟到( )
A.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从此有了主心骨
B.经过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D.崭新课题没有现成答案,我国的社会主义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9.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没有任何冲突和矛盾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借鉴苏联经验
④我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大量财富。以下对这些财富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制度确立——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②宝贵经验——总结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③理论准备——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物质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中指出,在经济落后、生产不发达、缺乏生产资料和资金的中国广大农村,必须先有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这是基于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发展实际而作出的新探索,是一条与苏联农业发展不同的路径。这表明( )
①先进行集体化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机械化
②党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
③发展农业合作社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不足问题
④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新形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感叹:“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哪能有今天?”这一感叹说明( )
A.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步成为了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C.我国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D.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3.2024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上册在全国发行。该书记述了中国共产党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历史。该书的出版发行,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可收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上册的是( )
①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②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④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们真正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①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为新的历史时期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物质基础
③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毛泽东在《书记动手,全党办社》的按语中写道,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得下泪。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六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由于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下列选项能证明我国能独立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是( )
①打赢脱贫攻坚战,整体消除绝对贫困
②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③社会主义建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④合作社是我国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某校以“从深圳发展看改革开放”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对应活动内容,成果分享正确的是( )
①活动内容:梳理深圳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活动形式:观看纪录片 成果分享: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 ②活动内容:制作深圳改革开放大事件时间轴活动形式:查阅资料 成果分享:改革开放是党的全部实践的主题
③活动内容:探析深圳改革开放精神的生成动因活动形式:人物访谈 成果分享:改革开放精神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④活动内容:探寻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制度的变迁活动形式:社会调查 成果分享:制度创新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2025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7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它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中国以自身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
③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改革开放实现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阅读下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中美两国GDP规模在200年间始终存在负相关关系
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触底回升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使中国经济获得了更强劲动力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出现拐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9.纵观46年改革开放历程,我国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走出一条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迈向富强的崭新道路。材料表明( )
①百折不挠的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就了中国经济奇迹
③改革开放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下图为我国改革开放部分重大事件示意图,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1978年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②我国对外开放步履铿锵,使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
③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④我国的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在中国设立租界驻扎军队、攫取领事裁决权、内河航运权以及控制中国海关等特权。中国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
材料二 1949年毛泽东同志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指出我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两大历史任务,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实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的影响。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1.60万亿元。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7%,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3.2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稳居世界第二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作出了中国贡献,深刻印证了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材料三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果说当年的改革是“增量改革”,绝大多数人都能从中受益,那么,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更多的是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并存。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结合材料及教材P34到P35的知识,回答问题。
(1)“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改革开放的意义”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改革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的理解。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史明理:筚路蓝缕恒向前进。
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从近代中国的艰辛探索到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再到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在历史中感受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知史爱国,书写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篇章。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的知识,结合图片内容,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②语言规范,合乎逻辑;③字数250字左右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C C B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B B A D D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A D B B A B C C
31.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历史影响: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2.(1)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我们必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因此,改革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
33.①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