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八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八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八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妈妈新买了一部新款折叠屏手机,虽然是新手机但待机时间却比较短,这是为什么呢?经过思考,小明认为手机的待机时间可能与屏的大小有关。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明所作的判断是科学探究中的哪个步骤(  )
A.问题 B.证据 C.解释 D.交流
2.如图所示,在条形磁铁和回形针之间插入哪个物体,回形针会掉落
A.玻璃板 B.铝片
C.铁片 D.塑料板片
3.做完“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装多少回形针”的实验,下列感悟不合理的是(  )
A.猜想和实验的结果往往差别很大,所以实验很重要
B.进行实验探究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
C.实验探究是科学家的事,与初中生无关
D.本实验的探究过程比得到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这个结果更有意义
4.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
B.吹奏时用的力越大,音调变高
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
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5.人眼看不见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视遥控利用紫外线传递信息 B.用紫外线照射人体总是有益的
C.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强度与温度有关 D.臭氧层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红外线
6.晴朗的中午,小华在操场的树下,看到地上有许多形状一样大小不同错落重叠的圆形光斑如图。以下关于“光斑”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光斑的形成属于小孔成像现象
C.光斑的大小跟缝隙离地面的高度有关 D.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相同
7.下列古诗文中的光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两岸绝壁一线天,瀑布彩虹舞山涧”,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B.“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利用光在镜面上反射形成的等大实像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圆缺”的月亮是因为光的反射
D.“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的产生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8.在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中,老师做了“水中的蜡烛”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支蜡烛必须都点燃才能实验成功
B.A、B两支蜡烛必须大小相等才能实验成功
C.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实验效果更好
D.水中的B蜡烛的火焰是A蜡烛的实像
9.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
A.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旋转 B.反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C.折射光线的方向不变 D.折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11.为拓展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小薇同学找来两个相同的水槽,一个装水,另一个不装水。她在两个水槽中央分别竖立一只相同的铅笔。当阳光斜照时,观察水槽底部铅笔的影子,会发现(  )
A.两槽中的影子长度相同
B.未装水的水槽中影子较长
C.装水的水槽中影子较长
D.装水的水槽中没有影子
12.如图所示,小明用鱼叉去叉所看到的鱼,老王则用手电筒去照亮所看到的鱼,有关两人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应叉“鱼”的下方,老王应对准“鱼”照
B.小明和老王都应对准“鱼”叉和照
C.小明和老王都应对准“鱼”的下方叉和照
D.小明应对准“鱼”叉,老王对“鱼”的下方照
13.物理老师在实验室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和解释,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
A.玻璃缸对光线的折射作用 B.光在混合液体中的传播路径不是直线
C.白糖水的密度不均匀,越深密度越大 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透镜90 cm移至120 cm的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图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透镜7 cm处,移动光屏,则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像 B.等大的像
C.缩小的像 D.正立的像
15.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C.将蜡烛形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很到清晰放大的像
二、填空题
16.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 产生的,该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能区分开“蝉”和“鸟”的叫声,是依据声音的 不同。
17.在两端开口的圆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并在皮膜的中央贴一块平面镜,将圆筒插入挡光板的圆孔中。当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射向镜面时,在激光笔后方的光屏上会呈现一个亮点。如图对着圆筒发出声音,你在光屏上看到现象是 ,说明了 。
18.如图将红、绿、 三种色光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用红色激光笔照射外层无色透明、内层绿色透明的双层气球,观察到绿色气球爆破,说明红光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穿过无色透明气球,绿色气球爆破说明光具有 。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19.如图所示,夜晚,小华通过可左右推拉的竖直窗户玻璃观察发光吊灯的像和自己的像。小华靠近玻璃窗观察,她像的大小 ,她与像之间的距离 。向右推动玻璃窗,吊灯像的位置 。(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0.如图所示,是一条鱼跃出水面,咬食荷花的画面,鱼在水中看到荷花,此时光从 斜射入 中时发生 现象,光速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鱼要准确的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所在的 位置(填“下方”、“上方”或“本身”)。
21.小明为辨别直径相同的两个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其操作正确的是 (选择“A”或“B”)。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22.如图,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 (实像/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楼房倒立缩小了,这种成像情况与 (照相机/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轻轻甩去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 (凸透镜/凹透镜)
23.
(1)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音叉弹开,这个现象说明 ,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使实验现象更容易被观察;
(2)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主要说明 ;若将实验地点换成月球表面,则 (甲/乙)不能顺利进行;
(3)如图丙,小明利用示波器来显示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发现音叉发出声音的 (音调/响度/音色/速度)明显在变化。
三、实验题
24.按要求填空。
(1)如图1是马路旁设有的噪声监测装置,某时刻显示35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 ,这数据反映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特性;
(2)如图2是马路上常见的禁止鸣笛的标志,该措施是在 控制噪声;
(3)如图3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能传递 。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4s接收到返回信号(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障碍物距汽车 m。
25.小阳与几位同学在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的大小经常在改变,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保持橡皮到墙壁之间的距离不变,把手电筒打开后放在距离橡皮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在墙壁上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光源到橡皮的距离L/cm 5 10 15 20 25
影子的长度II/cm 10 6 4.5 3.7 3.1
(1)分析数据后,小阳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橡皮时,影子的长度随之 ;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小阳根据资料以手电筒到橡皮的距离L为横坐标、影子的长度H为纵坐标,绘制了影子的长度H随手电筒到橡皮的距离L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手电筒到橡皮的距离L=17.5 cm,影子的长度H大约是 cm;
(3)小阳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发现:当手电筒距离橡皮较远时,影子的长度变小的越 (选填:“快”或“慢”)。
26.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狭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出射的光线。
(1)将光屏放在 (选填“亮处”或“暗处”),你会发现它上面呈现的彩色光带更清晰;
(2)如果彩色光带较亮,而你又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带的色彩,那么你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光屏与三枝镜间的距离
(3)若在棱镜与光屏之间放置一块绿色透明玻璃,则在光屏上应该观察到 (选填“与之前没有变化”、“只出现绿色光”或“没有绿色光”);
(4)一个长方形水槽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小明将一块平面镜斜插入水槽中,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或白纸上,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此时平面镜上方的水类似于 (填写光学元件名称),轻轻敲击水槽,使水面迅速地做微小振动,墙面上的彩色条纹将 (选填“消失”“不变”或“振动”)。
27.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实验仪器中有2mm和5mm的玻璃板可供实验。他应选择 (选填“2mm”或“5mm”)的玻璃板;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为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 (选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 ;在玻璃板后放蜡烛B,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 ;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28.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要在白纸板上同时观察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需要将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2)如图乙,将纸板F绕ON向后折,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 (存在/不存在);
(3)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F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 (上部/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
(4)若将纸板整体向后倾斜(如图丁),此时入射光线仍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法线 (选填“改变”、“不变”),反射光线 (选填字母序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5)实验中透过平面镜看到它的下面也有“白板和光路”,这种现象形成的原理 (是/不是)光的反射规律。
(6)实验探究过程中对于法线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法线是真实存在的一条光线
B.法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并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C.法线有助于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
29.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B两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
(1)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凸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图可知他选择的凸透镜为 (选填“A”或“B”),此时在光屏上的像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器件是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 ;
(3)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当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放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模糊了,①若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液体透镜注水后,成的像将 (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②若蜡烛不移动,在烛焰和液体透镜之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此实验说明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四、作图题
30.如图,画出物AB在平面镜中的像。
31.如下图2条射向凹透镜的光线,请完成光路图。
32.点发出一束光射向水面,一部分光经水面反射后射向A点,还有一部分光折射入水中射向B点,请完成反射和折射光路图。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C C D A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A B
16. 振动 空气 音色
17. 光斑变成一条曲线 声音具有能量
18. 蓝 可以 能量
19. 不变 变小 不变
20. 空气 水 折射 变小 上方
21. B 凸 可能
22. 虚像 照相机 凹透镜
23.(1) 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显示音叉的振动
(2)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乙
(3)响度
24.(1) 分贝 响度
(2)声源处
(3) 超 信息 6.8
25. 变小 4 慢
26.(1)暗处
(2)增大
(3)只出现绿色光
(4) 三棱镜 消失
27.(1) 确定虚像的位置 2mm
(2) 不点燃 A 黑暗
(3) 不变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虚像
28.(1)排除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2)存在
(3)下部
(4) 不变 C
(5)是
(6)B
29.(1) A 放大 投影仪
(2)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 靠近 凹透镜 近视
30.
31.
3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