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资源简介

”素养导向·创新设计·共享共研”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语文 三年级 第二学期 教育部组织 编写 (人民教 育出版社出 版) 第三单元
单元组 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 时 信 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古诗三首》 第 9 课
2 《纸的发明》 第 10 课
3 《赵州桥》 第 11 课
4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第 12 课
5 《中华传统节日》 综合性学习
6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二、单元分析
单 元 分 析 课 标 要 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中明确要求:“鼓励自主 阅读, 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能联系 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文化的 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语文。 ”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交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 段话写清楚的”。 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这个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人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都突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赵州桥》设置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第3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间几个自然段的写法。《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
学 情 分 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与有些节 白的风俗知道的不很清楚,对造纸术、赵州桥、《清明上河图》这些传 统文化知识了解很少,因此学习时,学生会有三定的好奇感,收集传统节 日资料,交流还是很有兴趣的,但要写出过节的过程,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年级上册已经单元目了解了“借助一个意思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只局限在内容上,对于表达方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序号 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 认识34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会写35个字,会写30个词语。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3 能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
4 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以适 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5 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6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学习、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根据“落实育人目标、夯实语文基础、促进融会贯通、发展创新思维”的作业宗旨,本单元的作业整体设计思路为:单元一体化作业设计,以活动性、实践性、任务性为主要特点,以任务链为单元作业主要形式,将作业设计、实施以及评价的过程与单元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形成整体。在作业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一体化作业设计分阶段实施,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落实完成,定时反馈交流,对学生作业实施情况给予过程性评价和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
东坡区作业设计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部编版 年级及册次:三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章节名称:(第9课古诗三首 元日)
第1课时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侯鑫敏、刘洁静、王群
使用 时段 作业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原创 或改 编 预 计 时 长 预估 难度 系数
课后 基 础 性 作 业 题目1: 选字填空 苏----书 屠 本 轼 瞳----曈 孔 胧 眼 解答:屠苏 书本 苏轼 瞳孔 曈昽 眼瞳 巩固生字词,辨析形近字,强化对汉字的准确书写与运用。 原创 5分钟 0.6
题目2:见缝插针 屠苏 桃符 新桃 我知道 是春联的前身。 (2)我知道元日指的是(填序号)(①正月十五②八月十五③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 屠苏是一种 。常在 (时间)喝 解答:(1)桃符 (2)③ (3)酒 元日 考查对古诗《元日》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记忆,加深对传统节日知识的掌握。 原创 6分钟 0.7
题目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元日》这首诗通过描写 、 、 、传统习俗来表现________ (节日)热闹欢快的景象。 (2)元日的作者是 代政治家、文学家 。 解答:(1)放爆竹 贴桃符 喝屠苏酒 元日 (2)宋 王安石 考查学生对古诗作者基本文学常识的掌握,巩固对作家朝代、身份的认知。 原创 5分钟 0.6
发 展 性 作 业 题目1:找出和图片中相对应的传统节日并连一连。 端午节 中秋节 元宵节 解答:图一是元宵节,图二是端午节,图三是中秋节。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图像的识别能力,加深对不同传统节日的区分与认知 改编 4分钟 0.6
题目2:观察下面这幅图,根据图意写出本课的两句诗,并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诗句: , 画面描绘: 。 解答: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画面描绘:新年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孩子们欢快地奔跑着,手中拿着鞭炮,点燃后,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那清脆的爆竹声仿佛在告别旧的一年。温暖的春风轻轻吹拂,人们纷纷拿出屠苏酒,互相举杯祝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到处都充满着喜庆祥和的过年氛围 。 检验学生对诗句与图像的对应理解能力,锻炼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深化对古诗的感悟 原创 8分钟 0.7
题目3:联系生活实际,完成下面的表格 节日时间节日名称节日习俗节日古诗
解答: 节日时间节日名称节日习俗节日古诗除夕十二月二十九/三十压岁钱、贴春联、点灯守岁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腊八节十二月初八泡腊八蒜、煮腊八粥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穿针乞巧、拜织女、斗巧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帮助学生梳理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强化对节日习俗、时间及对应古诗的记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培养知识整合与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原创 10分钟 0.74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部编版 年级及册次:三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章节名称:(第9课古诗三首 清明)
第1课时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侯鑫敏、刘洁静、王群
使用 时段 作业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原创 或改 编 预 计 时 长 预估 难度 系数
课后 基 础 性 作 业 题目1:我爱积累 1.春日踏青,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看着路上神色匆匆的行人,我不禁吟诵起:“清明时节( )纷纷,路上行人( )断魂。” 2. 周末去乡村游玩,看到路边问路的游客和热心指路的村民,这场景让我想起古诗里的句子:“借问( )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3. 语文课上,老师描述古人在清明这天,内心惆怅,冒雨赶路,对应诗句正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 电影里主人公在清明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喝点酒,向路边小孩打听,这不就是“( )?牧童遥指杏花村”所描绘的画面吗? 解答:1.雨 欲 2.酒家 杏花 3.路上行人欲断魂 4.借问酒家何处有 通过创设不同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运用《清明》诗句,巩固诗句背诵与理解,强化对古诗的准确记忆,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改编 5分钟 0.6
题目2:请从古诗里找到传统节日,并填写在后面的括号中。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解答:1.端午节 2.中秋节 3.清明节 4.春节 5.元宵节 6.重阳节 7.七夕节 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及与传统节日的联系,强化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记忆与认知 原创 5分钟 0.6
题目3:火眼金睛 纷( ) 份( ) 魂( ) 魄( ) 酒( ) 洒( ) 牧( ) 牡( ) 遥( ) 摇( ) 解答:1.纷飞 几份 2.灵魂 魄力 3.喝酒 洒水 4.牧童 牡丹 5.遥控 摇头晃脑 巩固学生对字词的准确书写与区分,夯实基础知识 改编 5分钟 0.6
发 展 性 作 业 题目1:请找出下列图片所体现的传统节日,在括号里填上相应节日的诗句。 诗句: , . 诗句: , . 诗句: , . 诗句: , . 解答:图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图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图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图四: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考查学生图文理解能力与诗句运用能力,提升对传统节日诗句的综合应用水平 原创 7分钟 0.6
题目2:妙笔生花 《清明》这首诗中,杜牧写了清明时候下雨,路上的行人看起来很哀伤。要是能和杜牧聊天,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可以讲讲你读这首诗的感受,或者对诗里写的内容有啥想法,把你心里想说的写清楚哦。 ------------------------ ------------------------ ------------------------ ------------------------ 解答:杜牧叔叔,读您的《清明》,我好像看到下雨的清明,行人带着愁容。您的诗让我知道清明要怀念亲人,我觉得很有意义,谢谢! 锻炼学生对古诗《清明》的理解与感悟能力,提升语言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加深对古诗情感内涵的体会,培养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 原创 8分钟 0.7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部编版 年级及册次:三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章节名称:(第9课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1课时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侯鑫敏、刘洁静、王群
使用 时段 作业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原创 或改 编 预 计 时 长 预估 难度 系数
课后 基 础 性 作 业 题目1: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dì jiā jié yì xiāng dēng gāo zhū yú chóng yáng 解答:兄弟 佳节 异乡 登高 茱萸 重庆 巩固学生对古诗中重点词语的字形与拼音的掌握,强化基础知识 原创 3分钟 0.5
题目2:我会辨一辨并组词 倍( ) 异( ) 遍( ) 陪( ) 导( ) 偏( ) 解答:加倍 异乡 遍布 陪伴 导游 偏心 加深学生对字形、字义的理解,提升组词能力。 原创 4分钟 0.6
题目3: 结合语境,找出词语的正确释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不一样的家乡 B.他乡 C.奇特的家乡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指家人 B.指诗人 C。指家乡的哥哥和弟弟们 解答:1.B 2.B 培养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促进对古诗内容的深入理解。 原创 4分钟 0.7
题目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描写了独自一人身在异乡,在---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山东”指----(地方)。 解答:1.宋 王维 2.异乡 登高插茱萸 对家乡亲人十分思念 3.指华山以东 考查学生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内容及特定词汇含义的掌握,巩固课文基础知识。 原创 4分钟 0.6
发 展 性 作 业 题目1:说一说,画一画。 在本课的三个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 展开想象,请为你最喜欢的一首诗画一幅画。 引导学生表达对传统节日的主观喜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画图发挥想象,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感知与创造力,提升综合素养。 原创 8分钟 0.7
题目2:博学多识。 积累其他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 -------------------------- -------------------------- -------------------------- -------------------------- 解答:1.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 王勃《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拓展学生对重阳节相关古诗的积累,丰富文化知识储备,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 原创 6分钟 0.7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 部编版 年级及册次:三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章节名称:第三单元第10课第一课时:《纸的发明》
第1课时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刘洁静 候鑫敏 王群
使用 时段 作业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原创 或改 编 预 计 时 长 预估 难度 系数
课后 基 础 性 作 业 一、词海拾贝: 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jīng yàn shè huì chuàng zào mǎn zú ōu zhōu láo lèi 解答: 经验 社会 创造 满足 欧洲 劳累 本题主要是从字词入手,帮助学生扫 清障碍,通过对易错读 音的辨析,让巩固学生对生字词读音的掌握。 原创 4分钟 0.9
二、判断对错。 1.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 ) 2.“记录”的“录 ”偏旁是“水” 。 ( ) 3.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 ) 4.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 ( ) 造纸术是东汉时期发明发的。 ( ) 解答:1.× 2.√ 3√ 4.× 5.× 本题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考研同学对不同语言表述的句子意思的理解。 改编 4分钟 0.7
三、根据句意选词填空。 改进 改变 1.小明这学期有了很大的( ) ,不再在课堂上开小差。 2.东汉时期,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 ( ) 了造纸术。 轻便 方便 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 ( ) 4.帛比竹片、木片 ( ) ,但是价钱太贵。 解答:1.改变 2.改进 3.方便 4.轻便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意思相近的词语。 生活无处不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改编 2分钟 0.7
发 展 性 作 业 一、我是绘画小达人: 查阅资料,收集生活之中各种类型的纸,并且给这些纸的家庭成员画一个思维导图,并选择一个详细介绍。 解答: 介绍对象:卫生纸 介绍词:卫生纸就像我们的“清洁小帮手”它软软的、能吸好多好多水,不仅可以帮我们擦干净小屁屁,擦去手上的脏东西,还能擦掉不小心洒出来的果汁! 用的时候呀,我们扯下够用的长度就好,不能像玩彩带一样哗啦啦扯出一大卷浪费哦!用完的卫生纸,要乖乖丢进垃圾桶或者冲进马桶(要看家里的卫生纸能不能冲马桶哦)。 而且呀,卫生纸是用大树变成的,我们要珍惜它,这样大树爷爷才不会伤心!让我们一起做节约用纸、爱护卫生纸的乖宝宝吧。 本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细心观察生活。学生思维导图介绍,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的语言表达能力。 原创 7分钟 0.7
我是解说人。 请根据课文内容填表,解说纸的发明历程。 解答: 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青铜器上,写在竹片、木片、帛上;西汉时代,人们懂得了麻来造纸;东汉时代,蔡伦在前人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 我是解说人这一活动能帮助学生厘清课文脉络。 改编 5分钟 0.7
古代科技追寻 坐上时光机,穿越回古代,追寻古代不同领域的重要科技成就。 古代科技收集单你还知道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他们分别是谁发明的?天马行空绘科技(画一画你喜欢的古代科技,也可以画一画你想发明的科技)
本题增强学生对中国科技发明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能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原创 10分钟 0.9
解答: 古代科技追寻单你还知道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他们分别是谁发明的?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对文化传播意义重大。 ②张衡是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设计和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在天文学领域贡献卓越。 ③李春在605 - 617年首创了在主拱图上设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桥,有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的,展现了高超的桥梁建造技术。 天马行空绘科技(画一画你喜欢的古代科技,也可以画一画你想发明的科技)
— 8—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 部编版 年级及册次:三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章节名称:第三单元第10课第2课时:《纸的发明》
第2课时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刘洁静 侯鑫敏 王群
使用 时段 作业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原创 或改 编 预 计 时 长 预估 难度 系数
课后 基 础 性 作 业 温故知新。 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早期人们尝试记录文字的载体?( ) A. 龟甲 B. 丝绸 C. 树叶 D. 青铜器 2. 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后,对不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影响了亚洲国家的文化发展。 B. 传入欧洲后加速了文艺复兴的进程。 C. 非洲直到近代才接触到造纸技术。 D. 对美洲文明没有任何作用。 3. 与竹简相比,纸张的优势不包括?() A. 书写更流畅 B. 制作工序更复杂 C. 便于携带和保存 D. 占用空间更小 4. 古代造纸术的出现,最直接推动了哪一领域的发展?( ) A. 农业生产 B. 军事战争 C. 文化传播 D. 建筑技术 解答:1.C 2.B 3.B 4.C 巩固本课的基础性以及拓展知识。 原创 4分钟 0.5
二、我慧答。 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了解造纸术能传承的原因。 解答:1.原料易取可量产:课文中提到“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这些原料在当时较为常见,容易获取,为大规模生产纸张提供了物质基础。 2.价格便宜受众广:“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由于原料成本低,使得生产出来的纸张价格亲民,能够被广大民众所接受,满足了社会各阶层对书写材料的需求。 3.轻便好用便保存:与之前的书写材料相比,如竹简过于笨重,帛价格昂贵且不易保存,而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出的纸“轻便好用,容易保存”,更便于人们书写、携带和保存信息,具有明显的优势。 明确课文主旨,知晓全文内容。 改编 5分钟 0.6
三、我慧夸。 相信你也被蔡伦的智慧所折服,请你为他来写一个颁奖词吧! 颁奖词: 解答:蔡伦,他用一张纸,承载起了人类的智慧与梦想;用一项发明,改写了历史的发展轨迹;用一生的执着,诠释了创新的力量与价值 。他的功绩,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为后世所敬仰与铭记 。 帮助同学深化了解蔡伦的贡献,并激发同学们向以蔡伦为代表的,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心学习。 改编 5分钟 0.8
发 展 性 作 业 纸上生花 请同学们用之前所收集的各类废纸,完成一份纸艺作品。 本题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类型的废纸并进行创作,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爱护环境,另一方面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原创 8 0.7
解答:
二、我慧读。 青檀纸:千年匠心的山水密码 在皖南泾县的崇山峻岭间,青檀树舒展着灰褐斑驳的枝干,它们根系深深扎入砂岩缝隙,在云雾缭绕中生长出坚韧的木质纤维。这些看似普通的树木,历经千年与匠人相遇,孕育出举世闻名的宣纸——青檀纸。 清晨的溪水还泛着薄雾,老匠人王伯已将收割的青檀树皮浸泡在特制的石灰水中。"这一步叫'浸皮',石灰要按树皮重量的七分之一配比,多一分太烈,少一分不足。"王伯说着,用竹棍轻轻搅动木盆,水面泛起细密的白沫。浸泡一周后,树皮被转移到山坡上的"蒸桶"里,熊熊木火持续八小时,将青檀纤维彻底软化。这个过程中,匠人要时刻观察火候,稍有不慎,纤维就会失去韧性。 造纸作坊里最震撼的工序当属"捞纸"。两位匠人各执竹帘一端,将其浸入装满纸浆的水槽。手腕轻抖间,竹帘划出优美的弧线,悬浮的纤维便均匀附着在帘面上。"这讲究眼疾手快,纸浆浓度、水流速度、捞取角度,差之毫厘就会厚薄不均。"年轻学徒小李专注地看着师傅示范,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 青檀纸的神奇不仅在于制作工艺。当水墨落在纸面,浓墨处黑如点漆,淡墨时清若云雾,晕染层次分明。故宫博物院修复师曾用青檀纸修补宋代古画,修复后的作品历经百年依然色彩鲜亮。这种独特的润墨性源于青檀纤维的特殊结构——细长且交织紧密,如同天然的吸水网络。 如今,现代化机器也能生产仿宣纸,但真正的青檀纸仍坚持古法制作。王伯的作坊里,晾晒纸张的竹竿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新制成的纸张散发着淡淡的草木清香。"机器能复制外形,却做不出山水间的灵气。"王伯抚摸着纸张,眼神里满是骄傲。每一张青檀纸都承载着皖南的山水灵气,以及匠人们代代相传的执着与热爱。 1. 选择题:青檀纸制作过程中,“蒸桶”工序的关键在于( ) A. 石灰配比 B. 观察火候 C. 控制浸泡时间 D. 调节水流速度 2. 填空题:青檀纸具有独特的润墨性,这是因为青檀纤维________且________,形成天然吸水网络。 解答: 1.B 2.细长,交织紧密。 通过对安徽宣纸的拓展阅读,学生对纸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名族自豪感。 原创 7分钟 0.74
— 8—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 部编版 年级及册次:三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章节名称:第三单元第11课第一课时:《赵州桥》
第 1 课时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刘洁静 候鑫敏 王群
使用 时段 作业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原创 或改 编 预 计 时 长 预估 难度 系数
课后 基 础 性 作 业 一、猛龙过江。 解答:shěng zhào jiàng shǐ xiàn shè qiě zhì lì chuàng 本题意在让学生夯实基础,掌握本科重点生字。 改编 3分钟 0.5
二、选词填空 坚固 牢固 赵州桥不但( ),而且美观。 我们要( )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解答:坚固 牢固 本题意在让学生辨析词语,在掌握词语意思的前提下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 改编 2分钟 0.5
按要求填空。 “举”用部首查字法应该查( )部,再差( )画。“举”在字典中的意思如下,请给下列句子中的“举”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 举止优雅 ( ) 举头望明月() 选举 一举一动 举世闻名 解答:② ① ④ ② ⑥ 通过让学生在句子或段落中选择词语的正确意思,引导他们学会从上下文提取信息,理解词语与语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语境分析和语言理解能力。 改编 5分钟 0.8
发 展 性 作 业 拓展小天地 除了赵州桥,你还知道我国偶那些著名的古桥呢?尝试收集资料。 桥名简述照片
解答:做参考。 桥名简述照片 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全长518米。它是我国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综合性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洛阳桥位于福建泉州的洛阳江上,是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始建于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桥长834米,宽7米,桥墩采用独特的船形结构,增加了稳定性,也使桥梁更加美观。
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并且在独立搜索的过程当中拓展知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收集自留哦啊的过程中感知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彩,提升民族自豪感。 原创 7分钟 0.8
二、巧手绘画。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你能根据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描述,再现雄伟壮观的赵州桥吗? 解答: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结构和表面图案,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原创 7分钟 0.8
题目3: 解答: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 部编版 年级及册次:三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章节名称:第三单元第11课第2课时:《赵州桥》
第 2 课时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刘洁静 候鑫敏 王群
使用 时段 作业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原创 或改 编 预 计 时 长 预估 难度 系数
课后 基 础 性 作 业 一、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选项。 1. 赵州桥去掉桥墩的这一创举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 减轻桥身重量 B. 增加泄洪能力 C. 便于雕刻装饰 D. 增强稳定性 2. 与赵州桥建造年代相近的古桥是( ) A. 宋代洛阳桥 B. 金代卢沟桥 C. 隋代永济桥 D. 唐代广济桥 3. 以下对赵州桥栏板雕刻艺术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龙纹图案体现了古代祥瑞文化 B. 雕刻技法属于圆雕艺术 C. 不同姿态的龙展现工匠高超技艺 D. 雕刻内容与桥的坚固美观主题呼应 解答:1.C 2.C 3.B 意在考查学生对《赵州桥》文本细节的掌握程度,促使学生精读课文,加深对赵州桥建造时间、特点、建造工艺等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 原创 5分钟 0.7
二、阅读理解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 文段中第___句起到了______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叫_____。 2. 仿照选段中“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描写一处精美的雕刻或绘画作品。 解答:1.一 承上启下 过渡句;2.寺庙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腾云驾雾的仙人,衣袂飘飘仿若御风而行;有的刻着憨态可掬的小沙弥,手持经卷虔诚诵经;还有的刻着形态各异的珍禽瑞兽,栩栩如生似要破壁而出。(本题答案不唯一,仅作参考) 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段落关键句,明确关键句在概括段落核心内容方面的作用,提升学生提炼文本主旨的能力。同时,强化结构认知:让学生理解关键句在段落中的引领或总结作用,掌握段落结构的组织方式,为写作时合理构建段落、清晰表达观点奠定基础 。 原创 5分钟 0.78
题目3: 解答:
发 展 性 作 业 我是小导游。 如果你是导游,请根据你对赵州桥的了解和插图,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观 智慧 宝贵 解答: 本题意在内化学生知识,将赵州桥相关知识转化为语言输出。同时提升表达,锻炼语言组织与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深化学生理解,通过情境体验感受古桥魅力,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改编 7分钟 0.7
我是小小设计者。 如今,赵州桥已不再作为交通要道使用,而是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2023年11月1日起,赵州桥景区免费向公众开放,景区有7D影院、萌宠乐园、仿古游船、幻装馆等多种业态,集旅游、购物、餐饮、观光为一体,营造了“文化+历史+旅游+购物”的新型文旅业态。你能设计更多的活动形式,让赵州桥被更多人看见吗? 解答:建设专题博物馆:在赵州桥附近建设桥梁专题博物馆,展示赵州桥的历史变迁、建造工艺、文化价值等,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让游客更深入了解赵州桥。(仅作参考) 让学生思考古代遗产在现代生活中如何焕发生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 原创 8分钟 0.8
穿越时空之“假如我是李春”。 假设你是赵州桥的设计者李春,以第一人称视角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讲述建造赵州桥时的构思、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过程,重点突出建筑智慧和创新之处。 解答: 假如我是李春 我站在洨河之畔,望着湍急的水流,决心建造一座前所未有的石桥。选弧形拱,可减水流冲击;设敞肩拱,既减重又增泄洪力。施工时,石料切割难、搭建不易,我带领工匠反复试验,用堆土法运送石料,搭木架辅助成型。看着赵州桥一天天成型,我满心骄傲,这桥定能历经岁月,福泽万民! 让学生深入理解赵州桥建造背后的故事,站在古人角度体会当时的建造场景,锻炼想象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增强对古代建筑文化的理解。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部编版 年级及册次:三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章节名称:(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
第 1 课时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侯鑫敏、刘洁静、王群
使用 时段 作业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原创 或改 编 预 计 时 长 预估 难度 系数
题目1:用“ √ ”选出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一乘 (shènɡ chénɡ)轿子 马笼头 (lónɡ lǒnɡ) 栏杆 (lān lán) 摊贩 (fàn fànɡ) 解答:1.shèng 2.lóng 3.lán 4.fàn 考查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读音的掌握,巩固识字能力 原创 3分钟 0.5
课后 基 础 性 作 业 题目2:我会读 张择端 汴京 小摊 摊贩 悠闲 一乘轿子 马笼头 拽住 惊扰 桥栏 解答:张择端:zhāng zé duān 汴京:biàn jīng 小摊:xiǎo tān 摊贩:tān fàn 悠闲:yōu xián 一乘轿子:yī shèng jiào zi 马笼头:mǎ lóng tóu 拽住:zhuài zhù 惊扰:jīng rǎo 桥栏:qiáo lán 帮助学生熟悉课文重点词语,强化朗读与记忆,为理解课文奠基。 改编 3分钟 0.5
题目3:请为清明上河图制作一个简介卡 作者: 画名: 尺寸: 画面内容: 画的意义: 解答: 作者:张择端 画名:《清明上河图》 尺寸:纵24.8厘米 ,横528.7厘米 画面内容: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描绘了大量人物、牲畜、交通工具、建筑、商铺等,展现了当时丰富的市井生活。 画的意义:它是北宋风俗画的杰出代表,为研究北宋城市经济、社会生活、建筑、交通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取关键信息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改编 8分钟 0.7
发 展 性 作 业 题目1:图中是湘绣的《清明上河图》,蚕丝线的绣制让这幅作品更加具有光泽度。在与湘绣的结合中,也让这幅作品更加具有灵魂。请你当一个小小解说员,为同学们介绍一下这幅图。 解答:同学们好!今天为大家介绍湘绣版《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原作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经典风俗画,生动描绘了汴京的城市风貌、市井生活,街道上的人群、建筑、车船都充满烟火气。而湘绣工匠运用蚕丝线进行绣制,丝线的光泽让画面更显华丽,细腻的针法更赋予作品灵魂——无论是街头商贩的忙碌,还是建筑的精巧细节,都通过湘绣工艺鲜活呈现,让经典画作以新的艺术形式焕发光彩!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画作内容及湘绣工艺的理解,提升综合素养与信息整合能力 原创 8分钟 0.7
题目2:展开想象,街市上还有哪些人在干什么?请你写下来。 解答:《清明上河图》的街市上,挑担的小贩边走边吆喝,筐里的蔬果新鲜诱人;杂耍艺人在街头舞动,吸引一群孩童欢笑围观;书生立于书摊前,专注翻阅古籍;铁匠铺里,铁匠挥锤打铁,火星飞溅;布庄老板娘笑容满面,招呼客人挑选新到的绚丽布料,一派繁忙热闹之景。 考查学生想象力与对课文场景的拓展能力,培养文字表达及细节描述能力 原创 7分钟 0.6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人教版 年级及册次:三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章节名称:(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第 一 课时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王群、侯鑫敏、刘洁静
使用 时段 作业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原创 或改 编 预 计 时 长 预估 难度 系数
课后 基 础 性 作 业 导语: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更是传统文化 的,每个节日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和萌虎 一起进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去探究 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一、我是传统节日百事通。 1.小苏童来分类 ①重阳节 ②儿童节 ③三八节 ④元宵节 ⑤中秋节 ⑥春节 ⑦劳动节 ⑧端午节 ⑨教师节 ⑩国庆节 解答:传统节日:①、④、⑤、⑥、⑧ 非传统节日:②、③、⑨、 ⑩ 采用分类的形式,对学生本单元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检验学生对传统节日和非传统节日的判断。 原创 3 0.5
2. 我能在新年日历上找到我国重要的传统节 日,并用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 它们分别是: 、 、 、 解答:答案不一,只要是传统节日的都行。 2题让学生自己在2025年的日历上找传统节日,并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题目开放, 答案不一,有利于学生个性展 示,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究学习。 原创 10 0.6
发 展 性 作 业 1、小苏童巧手如花 小苏童们合作制作节日宣传卡:要求写出宣传节日的名称、宣传主题口号、节日宣传思维导图(日期、习俗、和节日有关的诗句)、节日宣传词等。 解答:答案开放式,不唯一。 鼓励学生动手参与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原创 30 0.8
2、小苏童妙笔生花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想一想这个传统节日的习俗有哪些?自己家是怎样过这个节日的?或者在这个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把它写出来。写好后自己先修改,请同桌再修改,最后小组评价 解答:答案不统一。 注重培养学生提炼主体的能力。明确习作要求,通过关键词筛选重要的信息确定写作的大致范围。 改编 35 0.9
— 8—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 人教版 年级及册次:三年级下册三单元
作业涉及章节名称:(第三单元---园地三)
第 一 课时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王群、侯鑫敏、刘洁静
使用 时段 作业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原创 或改 编 预 计 时 长 预估 难度 系数
课后 基 础 性 作 业 对号入座把招牌送到相应的位置。 ( ) ( ) ( ) ( ) ( ) ( ) ①咖啡馆 ②阅览室 ③废品收购站 ④农贸市场 ⑤档案馆 ⑥税务局 二、才高八斗 1、文房四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雅人四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医四诊: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部分 综合性作业 的设计主要 引导学生在 生活中学语 文,感受人 文特色。引导学生意识到“处处留心”皆语文。 顺应课时目标,巩固识记文化常识。 原创 5 0.6
解答:一、④ ③ ⑤ ⑥ ② ① 1.笔墨纸砚 2.琴棋书画 3.望闻问切
发 展 性 作 业 一、我是合格小公民。 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标牌,它们代表着不同场所,有着不同的用处。你了解多少标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了解了解。创作一张标牌小报。 解答:这是开放式作业,答案多种多样。 借助生活中所看到的标牌了解生活常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原创 30 0.9
二、传统文化我知道 造纸术:剪碎或切断 浸 捣 捞 晒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我是传统文化宣传者,我不仅可以抓住主要流程介绍造纸术,还可以教大家剪纸呢,快来和我学吧! 折 画 剪 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此题为开放式题目,答案不统一,只要用到折、画、剪、贴着四个动词来写一个剪纸的过程都可以。 同时借助书本中造纸术制造过程让学生练习有序表达 ,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弘扬。 练习用一连串的动词来把剪纸的过程写清楚。 改编 10 0.8
二、小苏童妙笔生花。 1.读一读,仿写一段话。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 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 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①考场上,同学们个个埋头伏案: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 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图片,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任选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1、①.考场上,同学们个个埋头伏案:有的奋笔疾书,下笔如有神,有的闭目养神,好像正在回忆书上的内容,还有的抓耳挠腮,似乎一道也不会做。 ②.开放式答案,只要是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就行。 2、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只要围绕图的内容来写,第一句为中心句就行。 鼓励学生迁移阅读中习得的方法,真正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并尝试练习。 原创 20 0.9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