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射洪中学初2023级九年级上期第一次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卷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骈进(pián) 教诲(huǐ) 制裁(cái) 雾淞沆砀(sōng)B.瞥见(piě) 佝偻(lóu) 赃物(zāng) 强聒不舍(guō)C.亵渎(xiè) 箱箧(qiè) 禅师(cán) 心无旁鹜(wù)D.惊骇(hài) 恪守(kè) 觥筹(gōng) 自吹自擂(léi)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那飞舞的雪花,像无数幼小而不可名状的生命在茫茫的夜空中颤动沉浮荡漾。B.逆境中的他始终没有放弃努力,仍满怀信心,期待着峰回路转的那一天。C.秋天,金桂飘香,果园里硕果飘香,远远望去一片金黄,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D.现在一些媒体为了制造一些所谓“独家新闻”,故意断章取义,散播“负能量”。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自然资源。B.小强和小刚参加学校乒乓球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他终于夺得冠军,为班级赢得了荣誉。C.刘慈欣的《三体》是一本好书,它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D.“天宫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第一个自主研究、建造和设计的目标飞行器。阅读下面句段,完成第4~5小题①无数的城市历史告诉我们,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②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③厮杀声依然回荡不已的古罗马角斗场,蛛网般交织的威尼斯水巷,清冽蔚蓝的多瑙河,清秋远村旷野平芜的圆明园废墟,横亘万里烽火连绵的长城……④城市是复杂的,可是往往也如此简单。⑤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就蜿蜒在城市的每一方土地、每一片草坪、每一道天际轮廓线……4.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复杂” “简单” “交织” “平芜”均为形容词。 B.“回荡不已” “清冽蔚蓝” “生命与性格” “历史与记忆”均为并列短语。C.“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是一个单句,主干是:文明开始。D.“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此句为转折关系。 5.本段文字正确语序应为( )(3分)A. ②④③⑤① B. ②④⑤③① C. ①③⑤②④ D.③①⑤②④6.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3分)A.齐白石在《鸣蝉抱叶》画中题了两句诗:“鸣蝉抱秋叶,及地有余声。”B.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C.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D.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醉翁亭记》通过对醉翁亭周围的秀丽风光的描写和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寄情山水的心境以及简政爱民、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B.《敬业与乐业》一文,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首先在开头直接提出总论点,接着分别从“要有业”“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论证总论点,最后再总结人类合理的生活应敬业和乐业,再次强调中心论点。C.《湖心亭看雪》用白描手法,用简练单纯的文字,按照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次序,不加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了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D.苏轼《水调歌头》中借用乘风归去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与亲人团圆的渴望,对摆脱人生困境向往意味悠长,富有想象力,充满浪漫气息。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我国古代授予官职叫“拜”,选拔官职叫“擢”,调动官职叫“迁”(降职曰“左迁”),贬官或流放叫“谪”,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B.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湖心亭看雪》中“崇祯五年”、《水调歌头》中“丙辰中秋”等都使用了年号纪年法。C.“更”为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打鼓报告初更开始,晚上八时左右。D.古时称呼人的方式多样,《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刘二十八”是以排序相称,“兼怀子由”中“子由”是苏辙的字,“莫说相公痴”中“相公”是旧时对士人的尊称。9.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诗文中空缺的内容。(8分)(1)戍鼓断人行, ▲ 。(杜甫《月夜忆舍弟》)(2)山水之乐, ▲ 。(欧阳修《醉翁亭记》)(3)云横秦岭家何在?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汉文有道恩犹薄,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来写自己离开家乡之久的诗句是 ▲ , ▲ 。(6)苏轼《水调歌头》中“ ▲ , ▲ 。”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7)《商山早行》中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旅人早行的名句是 ▲ , ▲ 。10.学校初三(八)班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邀请你参加。(6分)活动一:谈内涵结合下面资料,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理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希望内蒙古的同志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却不畏寒冷,耐力超强,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担负着转牧场、踏坚冰、战疆场等重任,只要接受指令,就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任何恶劣气候和环境都阻挡不住它的步伐。(1)“自强不息”的内涵是: ▲ (2分)活动二:集故事班级分小组开展“讲述中国古代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的比赛活动,你的小组已经收集了两个故事,请你再补充两个。(2分)(2)故事一:祖逖闻鸡起舞 故事二:范仲淹断齑画粥故事三: ▲ 故事四: ▲活动三:做演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那么,我们青年一代该怎样做才能不辜负这份希望呢?班级将围绕“自强不息”组织一次演讲活动。请你为你的小组确定两个演讲主题。(2分)例如:志当存高远(3)主题一: ▲ 主题二: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①,凭高酹酒②,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③烟柳,曲江④池馆,应待人来。【注释】①筑:古击弦乐器,演奏时,以左手握持,右手以竹尺击弦发音。 ②酹(lèi)酒: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 ③灞(bà)桥:在长安(今西安市)东面的灞水之上,为唐人送别之处。 ④曲江:曲江池,位于长安(今西安市)南郊,曾是唐时极为富丽的优美园林。1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开篇两句分别描写了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凸显了边地雄浑、悲壮的景致特征。B.“悲歌击筑”一句,以荆轲刺秦、易水送别的典故隐含了作者对收复中原无望,国家前路茫然的悲观失望情绪。C.“应待人来”中“应”字强调了肯定的语气,全句虽未直接点明战争战事,但词人坚定的信念却溢于言表。D.词人月夜登高望远,内心的激情奔腾激荡,借所见所闻写出心中的忧思,体现了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1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甲】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余自钱塘移守胶西,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而其东则庐山,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北俯潍水,慨然太息。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洒,瀹②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注]①醨:淡酒。②瀹:烹煮。13. 下列对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B.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C.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D.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14.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适,到达,与后文“予弟子由,适在济南”中“适”意思不同。B. 登,这里指庄稼成熟,与成语“五谷丰登”中的“登”意思相同。C. 之,充当代词,与《马说》“策之不以其道”中的“之”用法不同。D. 名,用作动词,命名,与《狼》“一狼洞其中”中的“洞”用法相同。1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甲文叙写了苏轼从杭州到密州任职、修整园圃、打扫庭院、修葺高台、酿酒等生活场景。B. 甲文结尾交代作者亲自为超然台命名的缘由,照应前文“吾安往而不乐”超然外物的观点。C. 乙文描写滁人之游和太守之宴;以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展现太守的自信与得意。D. 甲、乙两文都以“乐”贯穿全文,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怡然自得的情怀。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3分)▲(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分)▲三、现代文阅读 (共26分)(一)论说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最简便的修养是读书梁实秋①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简,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 ②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钞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板、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③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是“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太平御览》采集群书1600余种,分为55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纵不说粗制滥造,至少是种类繁多,接触的方面甚广。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 ④那么读什么书呢 这就要看各人的兴趣和需要。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的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道地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的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 ⑤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 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⑥当然,改变气质不一定要靠读书。例如,艺术家就另有一种修为。“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成连言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偕往,至蓬莱山,留伯牙宿,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澒洞崩坼之声,山林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成,成连刺船迎之而返。伯牙之琴,遂妙天下。”这一段记载,写音乐家之被自然改变气质,虽然神秘,不是不可理解的。禅宗教外别传。根本不立文字,靠了顿悟即能明心见性。这究竟是生有异禀的人之超绝的成就。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选自《新华日报》2021.3.12 ,有改动)1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最简便的修养是读书。B.第②段“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中的“完全”一词过于绝对,过度夸大了“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不符合客观事实。C.第③段写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主要因为这是宋太宗的工作需要而必须要读的书籍。D.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要改变气质,提升修养的最佳的方式是勤读书、多读书、早读书,如果读书晚了不如不读书。18.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3分)▲19.文中第③和第④段能否调换顺序 为什么?(4分)▲20.结合选文,联系自身体验,说说青少年应该读怎样的书 培养了你怎样的修养?(3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船 歌林希①有九条河穿过我居住的城市,我自幼和船结下了不解之缘,且那时河道上并没有几处桥梁;荒凉的渡口,古旧的木船,还有那沉默的船老大,反而使人们能于喧嚣的市声中得到一点乡思的温暖。②而且,每年我都要沿河道乘船逆水而上,到远处的乡间去看望故土亲人。这时,无论是闲坐在低矮的船舱里,或是漫步在湿滑的船板上,乡间两岸的静谧、河中流水的浪波、缓缓前行的木船正如从琴弦上滑出的一个音符,这时我才听到,船正在唱着一支它自己的歌。③船歌不是纤夫沉重的步音,船歌也不是船老大的喝唱,人们错把船夫的号子当作船歌,其实那只是船歌在人们心间唤起的回声。④船歌是在船头被分开的流水,船歌是在船尾波动的浪,船歌是木船两侧永远的涟漪,船歌是行进的船。⑤船歌起始的音符总是充满着怀旧的忧伤,因为,每一次启航,便首先是一次离别,在船板和大地连接在一起的日子里,船板上飘溢着泥土的芬芳和人群的温暖,在船与大地共同分享忧愁与欢乐的日子里,存在显得坚实。⑥只是,船有自己的梦,那时系结在岸边石桩上的缆绳在随着流水的节奏摇晃,未来在召唤,河上的风雨、航程上每一处湍急的水流、水下的礁石和岸边的浅滩,都在向船发出召唤:岸边的平静与闲适不属于你,属于你的岁月里只有航行。⑦所以,船总是唱着自己的命运驶进风风雨雨,船为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只有前进和方向。一副木桨、一根撑竿和一只舵,还有船夫沉重的脚步,还有船夫古侗色的肩膀。前进,是一场搏斗,风的阻挡、水的逆流,只有在河道上拼搏过的人才会知道,原来一条河竟似一座山峰,航行比攀登更艰难,每一寸航程都考验着你的毅力、你的理想。风似一面墙壁,水流是横刀立马的莽汉,只有船行进着,它为自己的行进付出了一切,它以自己付出的一切塑造着自己的形象。⑧有谁听到过船的呐喊?电闪雷鸣,风,撕着船帆,河道上唯一的光明,只是船家一双寻觅方向的眼睛。浪劈打着船头,船板发出了咯咯的音响。那几乎使人会联想到咬牙切齿的仇恨,联想到惊天动地的吼叫。我看到过,我看到过船似是一匹猛兽,咬紧牙关,它至死不肯在磨难面前低头。对于猛兽来说,失败便是受伤被擒,而对于船说来,失败就是沉没。⑨搏击的船,唱着搏击的歌,在这搏击的歌声中,我比船还要亢奋,尽管属于我们的已经有了千次万次的胜利,但是唯有那毁灭的失败,却一次也不应该属于我们。在旁观的人看来,搏击真是无比的壮烈与豪迈,而对于正在搏击中的船、船家和每一位水手来说,搏击中度过的时间,都是一片阴郁。⑩船,唱着,唱着它自己谱写的歌。 你感知到船歌中浸润的泪水吗?我感知到,并且看到船的泪水;我感知到,而且看到过流泪的船。 不是在风暴中,不是在航程的坎坷中,不是在远航的劳顿中,我看到船的泪水滴落在枯裂的船体下面,那时它长久地扣翻在沙岸上,风与阳光撕裂了它的肌肤,它离开了河道,永远永远地失去了航行的日子,尽管河里还是帆影绰绰,尽管水上依然波浪回荡,只有它被搁弃在沙滩上,那河里的帆、天上的云和水上的浪,对于它都变成了一种嘲讽与奚落。这时我看到已被阳光烤焦的船板上,正从一道一道裂缝间向外涌出泪水,那是船的泪水,是它生命的泪水,更是怀念航行、怀念搏击的泪水啊! 有九条河穿过我居住的城市,今天,河面上早筑起了足够市民通行的桥梁,昔日的渡口处,已连接进带状的沿河公路,水面正有游艇以它彩色的旗帜召唤游人;只是,船歌还在河水上回荡,还残留在缓缓的水流和安详的涟漪上,船歌依然吟唱着,吟唱在我的心头。在无声的船歌里,我重温昔日辉煌的梦和美丽的向往。 船,唱着,永远在我的心间吟唱。(选自散文集《照见两如初》)2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开头写与船结下了不解之缘,感受到乡思温暖,自然引出下文对船歌以及家乡有关往事的回忆。B.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你”指的是船,这句写船不追求平静和闲适,向往梦在远方,行在路上。C. 文章运用拟人手法来写船,借船之歌唱来赞美像船一样的人们,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D.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将景、情、理融为一体。22. 第⑦段中,作者为何说船在“塑造着自己的形象”?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23. 本文在写“船歌”时又写了“船泪水”,请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24. 请通观全文,探究“船歌”丰富的内涵。(4分)▲四、整本书阅读(6分)25.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名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的赏析,下列选项中未能准确揭示其艺术手法与情感内涵的一项是( )(3分)A. 诗人以“雪”和“寒冷”作为核心意象,既实写严酷的自然环境,又虚指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深重民族危机与压抑的社会氛围。B.“封锁”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寒威之烈,同时也暗示了外部势力(日军)对中国的围困与压迫。C.诗句在诗中多次复沓出现,形成一唱三叹的旋律,强化了悲愤、苍凉的情感基调,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抒彩。D.此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北方冬季严寒气候的担忧,体现了其对底层民众疾苦的人道主义关怀,与政治时局关联不大。26.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3分)①太阳啊,你这不朽的哲人,/你把快乐带给人间,/即使最不幸的看见你,/也在心里感受你的安慰。②我看见一个闪光的东西/它像太阳一样鼓舞我的心,/在天边带着沉重的轰响,/带着暴风雨似的狂啸,/隆隆滚辗而来......③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④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以上诗句的作者是中国现当代诗人 ,(1分)1933年他第一次用这个名字发表的长诗是《 》。(2分)五、写作。(共60分)27.仔细阅读下面任务,完成作文。任务一: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他人的欣赏如暖流滋润心田,让人获得奋进的力量;我们也要学会欣赏他人,欣赏他人会在自己心中播下善与爱的种子,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才会内心有光,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 (2)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1.答案:D 解析:A教诲(huì) 雾凇沆砀 B 瞥见(piē) C 禅师(chán)心无旁骛2.答案:C 解析:“富丽堂皇”可形容建筑物,不能形容景象3.C(A.否定不当。去掉“不得” B. 指代不明。“他”指小强还是小刚? D.自主研究、建造和设计语序不合理)4.C(A项“复杂”“简单”“平芜”是形容词,“交织”是动词;B项“回荡不已”是动补短语;D.项句子为并列关系。)5. A6.B(将顿号改为逗号。)7.答案:C 解析: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8、答案:B 解析:“丙辰中秋”是天干地支纪年法。9、 答案:边秋一雁声;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雪拥蓝关马不前;湘水无情吊岂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10.(1)“自强不息”的内涵是:有理想抱负,有责任担当,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2分,意近即可。)(2)示例:勾践卧薪尝胆 宋濂寒冬抄书 匡衡借光读书(各1分)(3)示例:勇做时代弄潮儿 不屈不挠争上游(各1分)11. B(“悲歌击筑”表现了词人誓死夺取胜利的决心。)1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3分)①下片抒发了词人期待宋军胜利归来,决心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1分)②拟人(移情于景)。词人付以南山月、灞桥柳、曲江馆人的心态与情感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2分) ②想象(虚写)。诗人于南宋亭上, 放眼远望,想象长安城外灞桥两岸的烟 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利归来。(2分)(答出一种手法即可)13. ( B )(3分)14. ( C )(3分) 15.( B )(3分)16. (1)(我)在这里住了一年,面容更加丰润,原先的白发,也日渐转黑。(2)那位容颜苍老、白发斑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的太守。。)17.A (B.符合客观事实。C.写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主要是论证读书有益处。D.与第④段“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这一说法不相符合)18.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3分)运用道理论证(引用)和对比论证,(1分)引用黄山谷的名言,并将读书人与不读书之人进行对比,(1分)有力地论证了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这一观点。(1分)19.文中第③和第④段能否调换顺序 为什么?(4分)不能。(1分)第③段主要论述书的价值以及我们读书应该加以抉择;(1分)第④段主要阐述我们应该读什么书。(1分)两段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因而不能调换顺序。(1分)20.结合选文,联系自身体验,说说青少年应该读怎样的书 培养了你怎样的修养?(3分)示例一:我认为应该多读优秀经典国学。(1分)比如我读《论语》,从中明白了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中懂得善与反思,处世上要宽以待人。(2分);示例二:我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1分)比如我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保尔身上,我懂得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信念。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勇敢,更加自信。(2分)21. C22. ①船在航行中不断与风浪搏斗,面对逆流和险阻,它用前进的姿态、顽强的毅力,塑造出坚韧不屈、勇往直前的形象。②这种形象不仅是船本身的象征,③更代表着一种拼搏奋斗的精神。23. ①“船歌”是船在航行时唱出的生命之歌,象征着拼搏与奋进;②而“船的泪水”是船被废弃后对昔日航行的怀念,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眷恋。③二者一昂扬一哀伤,共同展现了船对航行使命的执着追求,使船的形象更加丰满、深刻。24. ①船歌是船在航行中谱写的歌,体现了船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积极拼搏的精神;②船歌也是作者对过去与船相关生活的怀念,承载着作者的乡思和对故土亲人的思念;③船歌象征着人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像船一样,面对困难不退缩,坚持理想,不断前行;④船歌还代表着一种对过去的辉煌和美好向往的留恋,即使时代变迁,依然在心中吟唱。四、25、D26、答案: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三语文 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学生).docx 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