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鄱阳一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某地博物馆拟运用数字技术为观众献上一场沉浸式体验展,在文明曙光之原始社会时期展厅,观众会看到( )
①人们手持刀叉铁棒追赶猎物 ②人们给圈养的牛羊等投喂草料
③人们聚集在一起平分捕到的猎物 ④氏族首领单独决策处理内部事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叶家庙遗址位于孝感市孝南区朋兴乡叶家庙村和七份村之间,是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时期遗址。距今约5000年。城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有城垣、壕沟、城门等遗址,还发现了碳化稻米和粟,是鄂东北最早遗址,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此可推断,叶家庙遗址所处的时代( )
①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和最低阶段
②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使用的工具为简单打制的石器
③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④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城市开始出现贫富分化加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封建法律中,历来有“触讳”的规定。皇帝的名字、宗庙名、父、祖名都要避讳,否则就是犯罪。唐律中明文规定,“上书、奏事犯了宗庙的讳,要杖八十;其名字犯讳者,徒三年”。上述现象反映了( )
①严苛的封建律法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②等级制度根源于地主阶级控制着大部分土地
③地主阶级传播封建道德,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④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和创立者,马克思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但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的,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
④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本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奥斯卡·阿美林格在1932年2月召开的国会委员会上描述了经济大萧条时美国民众的生活状况:一个芝加哥餐馆老板杀了3000只羊,把它们抛到了峡谷里,因为用船运一只羊要1.1美元,而卖一只羊还得不到1美元。他已养不起这些羊了,又不能让它们挨饿。这折射出美国这个时期( )
①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 ②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③无法解决自身存在的基本矛盾 ④生产超过需求,出现绝对过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法郎吉”社会构想,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欧文进行“新和谐公社”实验。这些探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没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
B.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和依靠力量
C.没有提出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方案
D.没有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和认可
7.之所以说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主要是因为十月革命( )
A.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等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到了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一现象( )
①表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
②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因时而变、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
③说明所有国家都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④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一直在努力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现代化道路。在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叩开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大门,但没能救中国;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改良帝制、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也没能救中国。这是因为( )
①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顺应社会发展进程
④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近代中国,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在封建专制统治和列强侵略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 )
①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③向全世界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④摆脱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关于五四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④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
①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 ②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给中国人民指明的出路是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进而转入社会主义。这表明( )
①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互相衔接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民族复兴展示了现实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下列说法符合这一过渡时期的是 ( )
①1949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1953年,党提出“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③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④1958年,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以“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这一认识与愿景为出发点,党的八大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改革精神,概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次会议最重要的贡献是( )
①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新规定
②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认识到科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同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
①是中国革命和建设阶段毛泽东个人智慧的结晶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④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寻求自身解放的唯一道路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面。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材料二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材料三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房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煤,我们家里没有煤了。”“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开采的煤太多了”。这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庭的场景。烧不起煤居然是因为开采的煤太多了,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直至今天,资本主义依然无法消除类似的人间悲剧。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哪种社会形态?(6分)
(2)简要概括材料三中所体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并运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知识,说明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12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统治整个西方世界。随着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矛盾也逐渐显露,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日益高涨,在这期间,马克思、恩格斯为指导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创作了《共产党宣言》,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简要回答: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百年来,党和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奋斗。但是,他们的努力都失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至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逻辑清晰;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总字数在250字左右。(10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