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分课时学案课题 3.2.3代数式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上册学习 目标 1.掌握用字母表示多位数的方法,熟记去括号法则与同类项定义 2.能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求整式的和与差) 3.感受整式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培养严谨的运算习惯重点 1. 整式加减的核心运算步骤 —— 正确运用去括号法则(含系数、负号的处理)与合并同类项法则; 2. 用字母表示多位数的方法,这是开展整式加减与数字规律探究的基础; 3. 能运用整式加减解决 “求两个整式的和 / 差” 及简单数字规律验证问题。难点 1. 去括号时的符号处理,尤其是括号前为负号或括号前含系数时,易出现漏变号、漏乘项的错误; 2. 理解 “代数推理验证规律的普遍性”,即从 “具体两位数 / 三位数的规律” 过渡到 “任意两位数 / 三位数均成立” 的抽象推导过程,突破 “具体运算” 到 “符号化推理” 的思维障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用字母表示不同位数的加法 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1)任意写一个两位数; (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 (3)求这两个数的和。 再写几个两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这些和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 例 1:取两位数25,交换后为_______,和为___________________; 例 2:取两位数34,交换后为_______,和为__________________; 例 3:取两位数16,交换后为_______,和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规律: 如果用 , 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 。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得到的数是 这两个数相加: 。 根据运算结果,你能解决上面的问题吗? 回答: 拓展 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 (1)一个四位数,千位数字为a,百位数字为b,十位数字为c,个位数字为d(a为 1-9 整数,b,c,d为 0-9 整数); (2)将这个四位数的 “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交换” 后得到的新四位数。 回答:新知讲解 2.用字母表示不同位数的减法:尝试·思考 两个数相减后的结果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三位数都成立吗? 回答: 3.思考·交流 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整式的什么运算?说一说你是如何运算的,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拓展题 2 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设个位数字为(为 0-8 整数),用含的式子表示这个两位数,并化简。 解析: 易错点:勿漏 “十位数字的权重”,直接写成(错误,会变成 “两个数字的和” 而非 “两位数”)。课堂练习 1.计算: (1) 与 的和;(2) 与 y的差。 2.去括号并整理符号(无需合并同类项): (1); (2)。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认为自己解决的最好的问题是什么? 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体会?请你和同学分享交流。 3.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课后作业 基础练习 1.下列去括号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各组单项式中,属于同类项的是( ) A. 与 B. 与 C. 与 D. 与 3.判断下列去括号是否正确,若错误请改正: (1); (2)。 4.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 (2)。 能力提升 5. 计算整式的结果是( ) A. B. C. D. 6.若与是同类项,求的值,并合并这两个同类项。 7.已知整式,,求: (1); (2)。 拓展练习 8.任意写一个四位数(千位数字≠个位数字),交换它的千位与个位数字得到新四位数,计算这两个四位数的差。请用代数推理说明:这个差一定是 999 的倍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3.2.3代数式01教学目标02新知导入03新知讲解04新知探究05课堂小结06作业布置01教学目标掌握用字母表示多位数的方法,熟记去括号法则与同类项定义01感受整式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培养严谨的运算习惯03能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求整式的和与差)0202新知导入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1)任意写一个两位数;(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3)求这两个数的和。再写几个两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这些和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02新知导入 例 1:取两位数25,交换后为52,和为25 + 52 = 77; 例 2:取两位数34,交换后为43,和为34 + 43 = 77; 例 3:取两位数16,交换后为61,和为16 + 61 = 77。观察这些和(77等),发现和是 11 的倍数,且和等于 “原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的 11 倍”。如果用 , 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 。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得到的数是 这两个数相加:根据运算结果,你能解决上面的问题吗?因为a、b是任意符合条件的整数,所以11(a + b)表明:两个数的和是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的 11 倍,且对任意两位数都成立。03新知讲解拓展. 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1)一个四位数,千位数字为a,百位数字为b,十位数字为c,个位数字为d(a为 1~9 整数,b,c,d为 0~9 整数);(2)将这个四位数的 “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交换” 后得到的新四位数。03新知讲解解析:(1)四位数的数位权重:千位为、百位为、十位为、个位为,因此式子为:;(2)交换十位与个位后,十位为、个位为,其他数位不变,式子为:。易错点:勿混淆 “十位” 与 “个位” 的权重(十位是倍,个位是倍)。03新知讲解两个数相减后的结果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三位数都成立吗?尝试·思考03新知讲解解析:用字母表示三位数:设任意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的整数),十位数字为b(的整数),个位数字为c(的整数)。则原三位数可表示为:;交换百位与个位数字后,新三位数可表示为:。计算两数的差计算原数与新数的差:(100a + 10b + c) - (100c + 10b + a)= 100a + 10b + c - 100c - 10b - a=(100a - a) + (10b - 10b) + (c - 100c)=99a - 99c =99(a - c)03新知讲解03新知讲解两个数相减后的结果是的倍数(或 “结果等于原数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差的99倍”),且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三位数都成立。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整式的什么运算?说一说你是如何运算的,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思考·交流同类项概念: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与系数无关)。合并同类项时,仅需将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如)04新知探究拓展: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设个位数字为(为 0-8 整数),用含的式子表示这个两位数,并化简。解析:①确定十位数字 —— 十位数字比个位大,故十位数字为;②表示两位数 —— 十位权重为,因此式子为;③化简 —— 去括号得,合并同类项得。易错点:勿漏 “十位数字的权重”,直接写成(错误,会变成 “两个数字的和” 而非 “两位数”)。04新知探究1.计算:(1) 与 的和;(2) 与 y的差。04新知探究解:(1)(2)04新知探究2.去括号并整理符号(无需合并同类项):(1);(2)。04新知探究易错点:(1)漏乘括号内某一项(如漏乘);(2)多层括号时 “跳步去括号” 导致符号错误(1)括号前有系数,需将乘括号内每一项(注意符号):;(2)多层括号从内到外去: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① 去小括号:(注意,);② 去中括号(括号前是 “”,括号内每一项变号):。04新知探究05课堂小结代数式核心运算步骤: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去括号法则a)括号前是 “+”,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符号不变;b)括号前是 “-”,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符号都要改变。用字母表示数如两位数表示为10a + b,通过代数推理验证规律的普遍性,如 “两位数交换数字求和的规律对任意两位数成立”。基础练习1.下列去括号运算正确的是( )A.B.C.D.【关联知识点:去括号法则(系数乘每一项 + 符号判断)。】2.下列各组单项式中,属于同类项的是( )A. 与 B. 与 C. 与 D. 与06作业布置CB3.判断下列去括号是否正确,若错误请改正:(1);(2)。06作业布置解析:(1)错误:去第二个括号时,括号前是 “”,应变为;改正:;(2)正确:去第一个括号()、第二个括号(,)均符合法则。4.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1);(2)。06作业布置易错点:勿将与视为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但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同:中是 2 次,中是 1 次)。解析:(1)识别同类项 —与(项),与(项),(常数项)②合并系数(2)①识别同类项 ——、与(项),与(项)②合并系数 (注意项系数和为,可省略)。06作业布置能力提升5. 计算整式的结果是( )A. B. C. D.【易错点:合并同类项时系数计算错误(如误算为)。关联知识点:整式加法(去括号 + 合并同类项)。】6.若与是同类项,求的值,并合并这两个同类项。【易错点:混淆 “同类项的定义”(仅看字母,不看指数),误判或。】06作业布置A解析:①:根据同类项定义求—— 同类项 “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的指数:;的指数:,故;②:合并同类项 —— 系数相加,字母和指数不变:。06作业布置7.已知整式,,求:(1);(2)。解析:(1)①列算式 ——;②去括号 ——;③合并同类项 ——;06作业布置(2)①先化简括号内——;②列算式;③去括号(括号前是 “”,各项变号)——;④合并同类项 ——。易错点:(1)漏乘括号内每一项(如漏乘);(2)漏给 “” 变号(误写成)。06作业布置拓展练习8.任意写一个四位数(千位数字≠个位数字),交换它的千位与个位数字得到新四位数,计算这两个四位数的差。请用代数推理说明:这个差一定是 999 的倍数。06作业布置易错点:四位数的千位权重是,勿误写为(如将原数写成,导致后续推导错误)。解析:①设四位数 ——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为 1-9 整数,为 0-9 整数);原数:;新数:;②计算差(原数 - 新数)——;③化简 ——;④结论 —— 差为,是整数,故差一定是 999 的倍数。06作业布置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2.3整式的加减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上册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三单元课题 整式的加减 课时 3.2.3课标要求 本节课需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 “数与代数” 领域的要求,具体包括:引导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整式加减的核心运算(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能运用整式加减解决简单的数字规律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通过代数推理验证规律的普遍性,体会 “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 的数学思想,提升运算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方程、不等式及函数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整式的加减” 的第三课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前学生已学习代数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概念,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聚焦整式的核心运算 —— 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通过 “两位数 / 三位数数字交换运算” 的实际情境,将抽象的整式加减与具体数字规律结合,降低学习难度;同时,本节课内容是后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乘法及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既是对小学阶段具体数字运算的拓展,也是初中代数运算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体现了教材 “从具体到抽象、从运算到应用” 的编排逻辑。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小学阶段用字母表示数、简单代数式书写的基础,以及有理数的运算能力,但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对 “数位权重”(如十位为 10 倍、百位为 100 倍)的代数表示理解不深,易混淆多位数的字母表达;二是去括号时易忽略符号变化(尤其是括号前为负号或含系数时),合并同类项时易误判同类项(如混淆a2b与ab2;三是从 “具体数字规律” 过渡到 “代数推理验证” 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学生对具象的数字运算兴趣较高,可通过实例探究引导其逐步建立抽象思维。教学目标 掌握用字母表示多位数的方法,熟记去括号法则与同类项定义 能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求整式的和与差) 感受整式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培养严谨的运算习惯教学重点 1. 整式加减的核心运算步骤 —— 正确运用去括号法则(含系数、负号的处理)与合并同类项法则; 2. 用字母表示多位数的方法,这是开展整式加减与数字规律探究的基础; 3. 能运用整式加减解决 “求两个整式的和 / 差” 及简单数字规律验证问题。教学难点 1. 去括号时的符号处理,尤其是括号前为负号或括号前含系数时,易出现漏变号、漏乘项的错误; 2. 理解 “代数推理验证规律的普遍性”,即从 “具体两位数 / 三位数的规律” 过渡到 “任意两位数 / 三位数均成立” 的抽象推导过程,突破 “具体运算” 到 “符号化推理” 的思维障碍。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上,采用 “情境引领 + 启发探究” 的组合模式:以 “两位数交换数字求和 / 三位数交换数字求差” 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设问“这些和 / 差有什么规律?对任意数成立吗?”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结合例题示范(如整式和差运算步骤)突破重难点,同时利用小组讨论解决 “运算步骤梳理”“规律验证思路” 等问题,强化理解。学法上,指导学生采用 “自主探究 + 合作交流 + 练习巩固” 的方式:先通过自主写数、计算验证数字规律,初步感知整式运算的意义;再通过合作交流总结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易错点;最后通过分层练习(基础运算、规律验证)巩固知识,结合错题反思(如符号错误、同类项误判)提升运算准确性,逐步养成 “先理思路、再算步骤” 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教学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依标靠本,独立研学 1.用字母表示不同位数的加法 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1)任意写一个两位数; (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 (3)求这两个数的和。 再写几个两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这些和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 教师举例验证: 例 1:取两位数25,交换后为52,和为25 + 52 = 77; 例 2:取两位数34,交换后为43,和为34 + 43 = 77; 例 3:取两位数16,交换后为61,和为16 + 61 = 77。 总结规律:观察这些和(77等),发现和是 11 的倍数,且和等于 “原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的 11 倍”。 如果用 , 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 。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得到的数是 这两个数相加: 。 根据运算结果,你能解决上面的问题吗? 因为a、b是任意符合条件的整数,所以11(a + b)表明:两个数的和是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的 11 倍,且对任意两位数都成立。 两位数:十位数字为、个位为,表示为(十位的“权重”是,个位是)。 三位数:百位、十位、个位,表示为(百位权重,十位,个位)。这是后续代数运算的基础。 拓展 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 (1)一个四位数,千位数字为a,百位数字为b,十位数字为c,个位数字为d(a为 1-9 整数,b,c,d为 0-9 整数); (2)将这个四位数的 “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交换” 后得到的新四位数。 解析 (1)四位数的数位权重:千位为、百位为、十位为、个位为,因此式子为:; (2)交换十位与个位后,十位为、个位为,其他数位不变,式子为:。 易错点:勿混淆 “十位” 与 “个位” 的权重(十位是倍,个位是倍)。 通过列举 25 与 52、34 与 43 等两位数交换求和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再用字母a、b表示两位数的十位与个位数字,带领学生推导两数和的代数表达式并验证规律普遍性,同时讲解四位数的拓展题。 按照 “写两位数→交换数字→求和” 的步骤操作,重复实例后思考规律,跟随教师推导过程理解用字母表示两位数的方法,尝试完成四位数表示的拓展题。 从具体数字运算实例入手,降低抽象代数知识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初步体会 “从特殊到一般” 的推理过程,理解数位权重与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环节二:新知讲解 2.用字母表示不同位数的减法 尝试·思考 两个数相减后的结果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三位数都成立吗? 解析: 用字母表示三位数:设任意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的整数),十位数字为b(的整数),个位数字为c(的整数)。则原三位数可表示为:;交换百位与个位数字后,新三位数可表示为:。 计算两数的差计算原数与新数的差: (100a + 10b + c) - (100c + 10b + a) = 100a + 10b + c - 100c - 10b - a =(100a - a) + (10b - 10b) + (c - 100c) =99a - 99c =99(a - c) 总结规律从结果 可知:两个数相减后的结果是99的倍数。由于a、b、c是任意符合条件的数字(a、c为的整数,b为的整数),推导过程对所有三位数通用,因此规律对任意一个三位数都成立。最终结论:两个数相减后的结果是的倍数(或 “结果等于原数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差的99倍”),且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三位数都成立。 引导学生设三位数的百位、十位、个位数字为a、b、c,带领学生写出原数与交换百位、个位后的新数,逐步推导两数差的运算过程,总结 “差是 99 的倍数” 的规律并验证普遍性。 按要求写三位数、交换百位与个位数字求差,跟随教师的推导思路理解整式减法的运用,思考规律对任意三位数是否成立。 延续数字规律探究的情境,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多位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推导中感知整式减法的运算逻辑,强化代数推理意识。环节三:延申探究 3.思考·交流 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整式的什么运算?说一说你是如何运算的,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概念: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与系数无关)。合并同类项时,仅需将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如) 拓展题 2 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设个位数字为(为 0-8 整数),用含的式子表示这个两位数,并化简。 解析: ①确定十位数字 —— 十位数字比个位大,故十位数字为; ②表示两位数 —— 十位权重为,因此式子为; ③化简 —— 去括号得,合并同类项得。 易错点:勿漏 “十位数字的权重”,直接写成(错误,会变成 “两个数字的和” 而非 “两位数”)。 组织学生交流 “两位数加法、三位数减法” 涉及的整式运算类型,引导学生总结整式加减 “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的步骤,讲解同类项概念及合并方法,结合拓展题指导学生用字母表示特定两位数。 与同伴交流运算类型和方法,讨论并梳理整式加减步骤,理解同类项定义,尝试完成 “十位数字比个位大 2 的两位数表示” 的拓展题。 明确整式加减的核心运算流程,通过拓展题深化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帮助学生区分同类项,突破 “漏乘十位权重” 等易错点。环节四:巩固内化,拓展延伸 1.计算: (1) 与 的和;(2) 与 y的差。 解: (1) (2) 2.去括号并整理符号(无需合并同类项): (1); (2)。 解析 (1)括号前有系数,需将乘括号内每一项(注意符号):; (2)多层括号从内到外去: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① 去小括号:(注意,); ② 去中括号(括号前是 “”,括号内每一项变号):。 易错点:(1)漏乘括号内某一项(如漏乘);(2)多层括号时 “跳步去括号” 导致符号错误 出示整式和差计算、去括号练习题目,示范规范运算步骤,强调去括号时符号与系数的处理要点,提醒易错点。 独立完成整式和差计算与去括号练习,对照教师示范的步骤检查自身过程,纠正符号错误、漏乘项等问题。 通过实战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整式加减的完整流程,强化规范运算习惯,针对性解决 “去括号符号错误”“合并同类项失误” 等核心问题。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掌握整式加减的核心运算步骤: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牢记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 “+”,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符号不变; 括号前是 “-”,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符号都要改变。 能熟练进行整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解决 “求两个整式的和 / 差” 等问题。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如两位数表示为10a + b),通过代数推理验证规律的普遍性(如 “两位数交换数字求和的规律对任意两位数成立”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要点与数学思想方法,梳理核心内容。 分享本节课学习收获,总结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相关知识点及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炼数学思想,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板书设计 一、用字母表示多位数(数位权重) 两位数:十位、个位→(十位权重10,个位权重1) 三位数:百位、十位、个位→(百位权重100) 四位数(拓展):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二、数字规律探究(整式加减应用) 两位数交换数字求和 例:25+52=77,34+43=77 推导: 规律:和是11的倍数(十位与个位数字和的11倍) 三位数交换百位与个位求差 推导: 规律:差是99的倍数(百位与个位数字差的99倍) 三、整式加减核心法则 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去括号,各项符号不变(如) 括号前是“-”:去括号,各项符号都变(如) 含系数:系数乘括号内每一项(如 ) 合并同类项 定义: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如 与 ) 法则:系数相加,字母及指数不变(如 ) 帮助学生直观梳理知识脉络,强化对法则本质与易错点的理解,助力课堂互动与课后复习。作业设计 基础练习 1.下列去括号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各组单项式中,属于同类项的是( ) A. 与 B. 与 C. 与 D. 与 3.判断下列去括号是否正确,若错误请改正: (1); (2)。 4.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 (2)。 能力提升 5. 计算整式的结果是( ) A. B. C. D. 6.若与是同类项,求的值,并合并这两个同类项。 7.已知整式,,求: (1); (2)。 拓展练习 8.任意写一个四位数(千位数字≠个位数字),交换它的千位与个位数字得到新四位数,计算这两个四位数的差。请用代数推理说明:这个差一定是 999 的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七年级上册整式加减的核心课时,以落实“数与代数”领域课标要求为目标,教学亮点突出:通过“两位数交换数字求和”“三位数交换数字求差”的具象情境,契合“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有效降低符号运算难度;针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高频易错点,以例题示范、易错点标注等形式精准突破重难点,教学环节从独立研学、新知讲解到巩固延伸逻辑连贯,作业设计分层分明兼顾不同学生需求。但也存在预设不足:部分抽象思维较弱的学生可能在代数推理环节遇阻,课堂小组讨论问题深度不足、对生成性问题应对准备不充分,例题练习围绕“数位交换”展开导致变式多样性欠缺,且对学生运算习惯的强化训练可能因进度忽视。后续需通过设计“阶梯式问题”、加强个别辅导突破认知难点,优化讨论议题并预设疑问提升互动深度,增加生活实际应用题与错题辨析丰富练习形式,严格规范运算步骤并引导建立错题本培养习惯,未来教学中需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思维过程,进一步优化教学以助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核心数学素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3整式的加减.pptx 3.2.3整式的加减——学案 .docx 3.2.3整式的加减——教案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