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东营市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40分。1至8题每小题3分,9至12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5·东营)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A.牛奶 B.澄清石灰水 C.氧化镁 D.黄河水【答案】C【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牛奶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 澄清石灰水由氢氧化钙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氧化镁只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D、黄河水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2.(2025·东营)不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耐腐蚀性【答案】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都不需化学变化体现,都属于物理性质,耐腐蚀性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3.(2025·东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答案】A【知识点】元素的概念【解析】【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4.(2025·东营)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稀释浓硫酸B.塞紧橡皮塞C.移走蒸发皿D.点燃未验纯的氢气【答案】A【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稀释浓硫酸【解析】【解答】A、 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符合题意;B、 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 ,不符合题意;C、 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 ,不符合题意;D、氢气具有可燃性, 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未验纯氢气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浓硫酸稀释酸入水中分析;B、根据橡皮塞旋转塞入试管中分析;C、根据加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移取分析;D、根据氢气不纯点燃易发生爆炸分析。5.(2025·东营)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C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6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g D.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答案】C【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 该元素为碳元素,元素符号是C ,不符合题意;B、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6 ,不符合题意;C、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 ,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并非“g” ,符合题意;D、 该元素名称还“石”属于非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上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名称带“石”的为非金属元素;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分析。6.(2025·东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条件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活泼B.制取氧气的物质中必须含有氧元素C.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D.工厂废气直接排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答案】B【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化学性质;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 通常条件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通常条件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不符合题意;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制取氧气的物质中必须含有氧元素 ,符合题意;C、 实验室制氧气常用的方法有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而不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 ,不符合题意;D、 工厂废气中通常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以及粉尘等污染物,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C、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D、根据工厂废气的污染性分析。7.(2025·东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蒸馏法从海水中得到蒸馏水是化学变化B.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C.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细沙的作用是过滤D.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要节约用水【答案】A【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保护水资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解析】【解答】A、 蒸馏法从海水中得到蒸馏水,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 ,符合题意;B、 水的天然循环中,水通过蒸发(液态→气态)、降水(气态→液态或固态)、融化、凝固(固态与液态间转化)等三态变化实现循环 ,不符合题意;C、 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细沙可阻挡不溶性杂质,使液体通过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其作用是过滤 ,不符合题意;D、 地球总水量大,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比极少,因此要节约用水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B、根据水的天然循环是水状态的变化分析;C、根据自制净水器中细沙的过滤原理分析;D、根据水资源的分布分析。8.(2025·东营)化学改变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防止铁锈蚀的措施之一是将铁制成合金B.施用化肥是粮食增产的唯一办法C.可降解塑料能用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D.开辟防火隔离带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来熄灭山火【答案】B【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白色污染与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铁制成合金后,改变了内部结构,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纯铁更好,能防止铁锈蚀 ,不符合题意;B、粮食增产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施用化肥,还可以通过改良品种、合理密植、防治病虫害等方式实现增产,施用化肥并非是粮食增产的唯一办法 ,不符合题意;C、“白色污染”主要是由难降解的塑料垃圾造成的,可降解塑料能在自然环境中较快分解,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不符合题意;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开辟防火隔离带是将可燃物与火源隔开,撤离了可燃物,从而达到熄灭山火的目的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铁制成合金改变了内部结构可防锈分析;B、根据改良品种、合理密植等可使粮食增产分收入C、根据塑料垃圾造成白色污染分析;D、根据撤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9.(2025·东营)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认识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示1个氯气分子B.X的符号是CI-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图中物质只有氯化钠【答案】D【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由两个氯原子构成,表示1个氯气分子 ,不符合题意;B 、X是氯原子得一个电子形成的,为氯离子,符号是CI- ,不符合题意;C、 氯气由分子构成,钠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不符合题意;D、 图中存在钠原子聚集形成的钠、氯分子聚集形成的氯气以及钠离子和氯离子聚集形成的氯化钠 三种物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氯分子的构成分析;B、根据氯原子得电子形成氯离子及离子符号书写分析;C、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种类分析;D、根据图示中涉及三种物质分析。10.(2025·东营)在2025年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稀硫酸和氧化铜的反应”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向试管里加入稀硫酸时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B.试管夹从试管的上部套入,夹持在距试管口上部约处C.加热试管不需预热,试管口既不能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他人D.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答案】D【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 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时需加热,向试管里加入稀硫酸时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不符合题意;B、 试管夹从试管的下部套入,夹持在距试管口上部约处 ,不符合题意;C、 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加热试管需预热,试管口既不能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他人 ,不符合题意;D、 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取用要求及加热液体时药品用量分析;B、根据试管夹的使用方法分析;C、根据加热试管时要先均匀受热分析;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11.(2025·东营)牛磺酸(化学式C2H7NO3S)具有增强免疫力和抗疲劳的作用,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微酸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磺酸由14个原子构成 B.牛磺酸的水溶液pH>7C.牛磺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牛磺酸由五种元素组成【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 牛磺酸由牛磺酸分子构成,1个牛磺酸分子是由 14个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B、 牛磺酸的水溶液呈微酸性,pH<7 ,不符合题意;C、 牛磺酸中碳、氢、氮、氧、硫元素质量比为24:7:14:48:32,元素质量占比越大,质量分数越大,则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不符合题意;D、 牛磺酸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B、根据酸性溶液pH<7分析;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D、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12.(2025·东营)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制碱”的简单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灰乳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2B.试剂a中溶质的化学式为HCIC.①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对我国海水“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侯德榜【答案】C【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其中氢氧根为-1价,则金属元素(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不符合题意;B、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中,氢氧化镁与试剂a反应生成氯化镁,所以试剂a为盐酸,溶质的化学式为HCl ,不符合题意;C、 ①发生的是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的反应,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符合题意;D、 对我国海水“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侯德榜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B、根据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分析;C、根据“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D、根据侯德榜对“制碱”的贡献分析。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0分)13.(2025·东营)今年,东营市东营区某村羊肚菌喜获丰收。羊肚菌是一种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C、维生素B、铁、锌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有机物主要作用是调节肌体内化学反应的是____(选填字母序号)。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2)用碘液可检验羊肚菌中是否含有 (填物质名称)。(3)羊肚菌中的铁是指 (选填“原子”或“元素”),可辅助预防 (4)羊肚菌中的维生素C(化学式C。H&O)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能促进生长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高温油炸会导致食物中的维生素C变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选填字母序号)。A.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会引起夜盲症B.食用羊肚菌较好的方法之一是炖汤C.维生素C变质的微观解释是维生素C的分子被破坏了(5)羊肚菌干品易受潮霉变。请提出一种家庭保存羊肚菌干品的方法 【答案】(1)D(2)淀粉(3)元素;贫血(4)A(5)密封保存【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药品的保存【解析】【解答】(1)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维生素在人体内含量不多,但对维持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调节肌体内化学反应,选D。(2)淀粉具有遇碘液变蓝色的特性,所以可用碘液检验羊肚菌中是否含有淀粉。(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羊肚菌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铁会患贫血,所以羊肚菌中的铁可辅助预防贫血。(4)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时会引起坏血病,A错误;高温油炸会导致食物中的维生素C变质,炖汤的温度相对较低,能减少维生素C的变质,所以食用羊肚菌较好的方法之一是炖汤,B正确;维生素C变质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所以维生素C变质的微观解释是维生素C的分子被破坏了,C正确。故选A。(5)羊肚菌干品易受潮霉变,是因为水分和微生物的作用,家庭中可采用的方法有密封保存(隔绝空气和水分)、低温保存(如放入冰箱冷藏)、烘干保存(减少水分)等。【分析】(1)根据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分析;(2)根据淀粉具有遇碘液变蓝色的特性分析;(3)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分析;(4)根据维生素C对人体的作用及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分析;(5)根据羊肚菌干品易受潮霉变的原因确定其保存方法分析。14.(2025·东营)多角度分类研究化学反应,有助于我们利用反应原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请围绕“HCI+NaOH=NaCI+H2O”这一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①从物质类别角度看,该化学反应是 和 反应生成了盐和水: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③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用温度传感器测得该反应的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④该反应中HC、NaOH、NaCI、H2O间的质量比是 ⑤该反应和其他化学反应一样也有相应的反应条件。(2)依据中和反应原理,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____(选填字母序号)。A.服用碱性药物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B.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工业废水C.用氢氧化钠中和蒸馒头时过度发酵产生的酸D.海水稻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可改良碱性土壤E.涂抹食醋可中和蚂蚁叮咬后分泌的蚁酸,缓解瘙痒症状【答案】(1)酸;碱;H+和OH-结合生成 H2O;放出;36.5 : 40: 58.5 :18(2)C;E【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解析】【解答】 (1) ① HCl属于酸,NaOH属于碱,该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②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分子(H2O)。③ 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④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HCl、NaOH、NaCl、H2O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5、40、58.5、18,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所以质量比为36.5:40:58.5:18=73:80:117:36。(2)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碱性药物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缓解胃酸过多症状,A正确。熟石灰即氢氧化钙,是碱,能与酸性工业废水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处理酸性工业废水,B正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蒸馒头时过度发酵产生的酸,C错误。海水稻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属于酸,能与碱性土壤中的碱发生中和反应,从而改良碱性土壤,D正确。蚂蚁叮咬分泌的蚁酸属于酸,食醋也属于酸,酸与酸不能发生中和反应,不能缓解瘙痒症状,E错误。故选CE。【分析】(1)根据酸和碱反应的原理、反应放热的现象及方程式中可计算出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分析;(2)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的反应,食品中不能加入腐蚀性物质分析。15.(2025·东营)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方案(如图),请补充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① 实验目的: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锻炼实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过程: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与解释实验1 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铜丝、银丝无明显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 实验2 ③ 铜比银活泼实验结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④ 【答案】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即可);Fe+H2SO4=FeSO4+H2↑;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银白色”答成“黑灰色”,“由无色变为蓝色”答成“变为蓝色”都正确);铁>铜>银(或“Fe>Cu>Ag”)【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解析】【解答】 根据实验目的“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实验名称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1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实验2要验证铜比银活泼,可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由实验1可知铁的活动性大于氢,铜、银活动性小于氢,实验2可知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分析】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名称,由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由此可设计实验确定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16.(2025·东营)夏季来临,小东和小莹计划自制老冰棍(冰冻蔗糖水)。(1)小东想做“最甜老冰棍”。30℃时,他取100g水将250g蔗糖边搅拌边慢慢倒入水中,最后发现有不溶解的蔗糖,他得出结论:此时的溶液已是蔗糖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搅拌的作用是 (2)小东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溶解度如下表(数据进行了简化)。温度/C 0 10 20 40 60溶解度/g 180 190 200 240 290他在下图坐标系中画出了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图:用2B铅笔画图)。 根据此图,小东直观地看出蔗糖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选填“较大”或“较小”),并得出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 g蔗糖(取整数)。于是他继续加水并不断搅拌,直到蔗糖恰好全部溶解。(3)小莹品尝后感觉太甜了,她另取100g水和150g蔗糖混合、搅拌,蔗糖全部溶解。此时蔗糖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4)两人分别将配制的蔗糖溶液放入模具中冷冻。小东从冰箱中刚拿出冰棍时发现冒“白雾”,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 小莹品尝两种冰棍后感觉甜度区别不大,对小东的“最甜老冰棍”产生了疑问,于是问人工智能(A)“蔗糖溶液的甜度与其质量分数的关系”,她有了新的发现。同学们,你也来试试吧!【答案】(1)饱和;加速溶解(2);较大;215~225之间的整数即可(3)60%(4)空气中的水分子遇冷间隔变小凝结成小液滴【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 (1)30℃时,100g水加入250g蔗糖后有不溶解的蔗糖,说明该温度下100g水不能再溶解更多蔗糖,此时溶液是饱和溶液。搅拌可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扩散速率,起加快溶解速率的作用。(2)以温度为横坐标(0 - 60℃)、溶解度为纵坐标(180 - 290g),依据表格数据描点:(0,180)、(10,190)、(20,200)、(40,240)、(60,290),再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绘制出图像。观察溶解度曲线的陡峭程度,蔗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幅度大,因此受温度影响较大。20℃时蔗糖溶解度为200g,40℃时为240g,30℃介于两者之间,结合实际溶解度数据,得出3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215~225g蔗糖。(3) 取100g水和150g蔗糖混合、搅拌,蔗糖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为150g,溶剂质量为100g,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150g + 100g = 250g,此时蔗糖溶液的质量分数是。(4)小东从冰箱中刚拿出冰棍时发现冒“白雾”,该现象原因是冰棍温度低,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分子间间隔减小,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聚集形成“白雾”。【分析】(1)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解时搅拌可加速溶解分析;(2)根据题中所给数据描点绘制图像,由所给溶解度数值及蔗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推测30℃蔗糖的溶解度分析;(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4)根据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分析。17.(2025·东营)2025年2月28日,我国世界首个可载人长期驻留的深海实验室一—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在广州南沙开工建设。“冷泉”是指海底下的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地质结构或压力变化下,溢出海底进入海水的活动。当海底冷泉中的大量甲烷进入大气的时候会引起气候变暖,甚至引起生物灭绝。【资料1】冷泉生态系统:是海底黑暗世界里独特的生态系统。在深海2000米下(2~4℃C),生活着以化学物质(甲烷、硫化氢等)为食物的甲烷氧化菌等初级生产者,冰蠕虫等一级消费者,扁形虫等二级消费者。线虫类分解死亡生物。这些生物一旦离开了特定环境会立即死亡。【资料2】化能合成作用:在冷泉生态系统中,甲烷氧化菌等初级生产者以化学物质为能源进行化能合成来获取能量的生命过程。与光合作用有本质区别。(1)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石油和 都是宝贵的化石燃料。甲烷“溢出”海底的活动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这种活动可能引起的危害是 (2)甲烷充分燃烧时火焰呈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下图是甲烷不充分燃烧时的微观示意图:方框内X物质的化学式是 ,产生该物质会污染环境,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原因是 ,应将家用天然气炉火调成蓝色。(3)模仿生物学中的食物链,补全冷泉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甲烷氧化菌→ (4)冷泉生态系统中化能合成作用获取的能量与光合作用转化的能量的本质区别是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其实并非如此!【答案】(1)煤;物理;气候变暖,生物灭绝(2)CH4+2O2=点燃CO2+2H2O;CO;有毒(3)冰蠕虫→扁形虫(4)一种是化学物质,一种是太阳光【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甲烷“溢出”海底是气体从海底进入海水的过程,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由题干可知,海底冷泉中的大量甲烷进入大气会引起气候变暖,甚至引起生物灭绝,因此危害是引起气候变暖,甚至引起生物灭绝。(2)甲烷充分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条件为点燃,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观察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碳4、氢16、氧14,反应后:碳2、氢16、氧12,则2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X化学式为CO。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与氧气结合的能力,从而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缺氧,引发中毒。(3)食物链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捕食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甲烷氧化菌),然后是一级消费者(冰蠕虫),再是二级消费者(扁形虫)。因此补全的食物链为:甲烷氧化菌→冰蠕虫→扁形虫。(4) 冷泉生态系统中化能合成作用中,甲烷氧化菌等以化学物质(如甲烷、硫化氢)为能源获取能量;而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因此本质区别是 一种是化学物质,一种是太阳光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甲烷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分析;(2)根据甲烷充分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CO的毒性分析;(3)根据食物链的书写方法分析;(4)根据所给两种能量的来源分析。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3分)18.(2025·东营)含碳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成就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正确认识和利用二氧化碳对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碳的制取】一组 二组(1)表中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补齐一组中仪器与名称的连线。(2)组装一套便于添加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用到的仪器有 (选填字母序号)。常用的收集方法是 (选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若用G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部分与水发生反应。地球表面70%以上的区域被水覆盖,二氧化碳能对自然界的水产生多大影响呢?小亮借助数字化技术对此进行了定量探究(图1),收集数据如图2、图3所示。(3)由图2中 信息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信息可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有一定限度。由图3中 信息可知,二氧化碳部分与水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研究反思】(4)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在逐年升高。结合上述定量研究可以看出,这种变化对水体的直接危害是 ,为遏制这种现象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选填字母序号)。A.扩大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B.植树造林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D.科技创新,低碳生活【答案】(1)(2)ABE;向上;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证明已集满(3)二氧化碳浓度变大(合理即可);150秒后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变化;pH减小;H2O+CO2=H2CO3(4)使水体酸化;ABD【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 (1)观察一组仪器,根据常见仪器的形状和名称,将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等仪器与对应的名称正确连线。(2) 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需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要便于添加稀盐酸,需要用到长颈漏斗(可随时添加液体),还需要锥形瓶作为反应容器,双孔橡胶塞用于连接仪器,所以用到的仪器有ABE。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3)由图2中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的信息可知,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由图示中150秒后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变化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有一定限度。由图3中pH减小信息可知,二氧化碳部分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使pH减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O2=H2CO3 。(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对水体的直接危害是水体酸化。扩大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A可行。植树造林,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可行。目前能源仍是主要以化石燃料为主,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不现实,C不可行。科技创新,低碳生活,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D可行。故选:ABD。【分析】(1)根据所给各仪器的名称分析;(2)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由此确定所需仪器,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验满要将燃着木条放瓶口处检验分析;(3)根据图示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溶液pH的变化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4)根据二氧化碳产生的原因确定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可行措施分析。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19.(2025·东营)某钙片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兴趣小组为测定每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设计以下两种方案。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实验步骤数据收集 反应前:468.9g 反应后:465.6g 反应前:384.5g 反应后:384.7g(1)用方案 测量的数据计算,结果更贴近钙片中碳酸钙质量的真实值。(2)用你选择的方案计算每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一(2)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68.9g一465.6g=3.3g··设5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3.3g100/44=x/3.3gx=7.5g2每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7.5g/5=1.5g答:每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5g。【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 (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案一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二氧化碳会逸出,方案二反应在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被吸收,测量更准确,所以用方案一测量的数据计算,结果更贴近钙片中碳酸钙质量的真实值。 。【分析】(1)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有二氧化碳气体,敞口容器气体会逸散分析;(2)根据反应后装置内减少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利用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碳酸钙质量,由此计算钙片中碳酸钙质量分数分析。1 / 1山东省东营市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40分。1至8题每小题3分,9至12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5·东营)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A.牛奶 B.澄清石灰水 C.氧化镁 D.黄河水2.(2025·东营)不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耐腐蚀性3.(2025·东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4.(2025·东营)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稀释浓硫酸B.塞紧橡皮塞C.移走蒸发皿D.点燃未验纯的氢气5.(2025·东营)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C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6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g D.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6.(2025·东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条件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活泼B.制取氧气的物质中必须含有氧元素C.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D.工厂废气直接排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7.(2025·东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蒸馏法从海水中得到蒸馏水是化学变化B.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C.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细沙的作用是过滤D.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要节约用水8.(2025·东营)化学改变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防止铁锈蚀的措施之一是将铁制成合金B.施用化肥是粮食增产的唯一办法C.可降解塑料能用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D.开辟防火隔离带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来熄灭山火9.(2025·东营)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认识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示1个氯气分子B.X的符号是CI-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图中物质只有氯化钠10.(2025·东营)在2025年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稀硫酸和氧化铜的反应”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向试管里加入稀硫酸时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B.试管夹从试管的上部套入,夹持在距试管口上部约处C.加热试管不需预热,试管口既不能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他人D.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11.(2025·东营)牛磺酸(化学式C2H7NO3S)具有增强免疫力和抗疲劳的作用,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微酸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磺酸由14个原子构成 B.牛磺酸的水溶液pH>7C.牛磺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牛磺酸由五种元素组成12.(2025·东营)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制碱”的简单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灰乳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2B.试剂a中溶质的化学式为HCIC.①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对我国海水“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侯德榜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0分)13.(2025·东营)今年,东营市东营区某村羊肚菌喜获丰收。羊肚菌是一种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C、维生素B、铁、锌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有机物主要作用是调节肌体内化学反应的是____(选填字母序号)。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2)用碘液可检验羊肚菌中是否含有 (填物质名称)。(3)羊肚菌中的铁是指 (选填“原子”或“元素”),可辅助预防 (4)羊肚菌中的维生素C(化学式C。H&O)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能促进生长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高温油炸会导致食物中的维生素C变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选填字母序号)。A.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会引起夜盲症B.食用羊肚菌较好的方法之一是炖汤C.维生素C变质的微观解释是维生素C的分子被破坏了(5)羊肚菌干品易受潮霉变。请提出一种家庭保存羊肚菌干品的方法 14.(2025·东营)多角度分类研究化学反应,有助于我们利用反应原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请围绕“HCI+NaOH=NaCI+H2O”这一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①从物质类别角度看,该化学反应是 和 反应生成了盐和水: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③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用温度传感器测得该反应的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④该反应中HC、NaOH、NaCI、H2O间的质量比是 ⑤该反应和其他化学反应一样也有相应的反应条件。(2)依据中和反应原理,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____(选填字母序号)。A.服用碱性药物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B.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工业废水C.用氢氧化钠中和蒸馒头时过度发酵产生的酸D.海水稻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可改良碱性土壤E.涂抹食醋可中和蚂蚁叮咬后分泌的蚁酸,缓解瘙痒症状15.(2025·东营)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方案(如图),请补充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① 实验目的: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锻炼实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过程: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与解释实验1 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铜丝、银丝无明显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 实验2 ③ 铜比银活泼实验结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④ 16.(2025·东营)夏季来临,小东和小莹计划自制老冰棍(冰冻蔗糖水)。(1)小东想做“最甜老冰棍”。30℃时,他取100g水将250g蔗糖边搅拌边慢慢倒入水中,最后发现有不溶解的蔗糖,他得出结论:此时的溶液已是蔗糖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搅拌的作用是 (2)小东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溶解度如下表(数据进行了简化)。温度/C 0 10 20 40 60溶解度/g 180 190 200 240 290他在下图坐标系中画出了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图:用2B铅笔画图)。 根据此图,小东直观地看出蔗糖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选填“较大”或“较小”),并得出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 g蔗糖(取整数)。于是他继续加水并不断搅拌,直到蔗糖恰好全部溶解。(3)小莹品尝后感觉太甜了,她另取100g水和150g蔗糖混合、搅拌,蔗糖全部溶解。此时蔗糖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4)两人分别将配制的蔗糖溶液放入模具中冷冻。小东从冰箱中刚拿出冰棍时发现冒“白雾”,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 小莹品尝两种冰棍后感觉甜度区别不大,对小东的“最甜老冰棍”产生了疑问,于是问人工智能(A)“蔗糖溶液的甜度与其质量分数的关系”,她有了新的发现。同学们,你也来试试吧!17.(2025·东营)2025年2月28日,我国世界首个可载人长期驻留的深海实验室一—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在广州南沙开工建设。“冷泉”是指海底下的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地质结构或压力变化下,溢出海底进入海水的活动。当海底冷泉中的大量甲烷进入大气的时候会引起气候变暖,甚至引起生物灭绝。【资料1】冷泉生态系统:是海底黑暗世界里独特的生态系统。在深海2000米下(2~4℃C),生活着以化学物质(甲烷、硫化氢等)为食物的甲烷氧化菌等初级生产者,冰蠕虫等一级消费者,扁形虫等二级消费者。线虫类分解死亡生物。这些生物一旦离开了特定环境会立即死亡。【资料2】化能合成作用:在冷泉生态系统中,甲烷氧化菌等初级生产者以化学物质为能源进行化能合成来获取能量的生命过程。与光合作用有本质区别。(1)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石油和 都是宝贵的化石燃料。甲烷“溢出”海底的活动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这种活动可能引起的危害是 (2)甲烷充分燃烧时火焰呈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下图是甲烷不充分燃烧时的微观示意图:方框内X物质的化学式是 ,产生该物质会污染环境,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原因是 ,应将家用天然气炉火调成蓝色。(3)模仿生物学中的食物链,补全冷泉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甲烷氧化菌→ (4)冷泉生态系统中化能合成作用获取的能量与光合作用转化的能量的本质区别是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其实并非如此!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3分)18.(2025·东营)含碳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成就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正确认识和利用二氧化碳对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碳的制取】一组 二组(1)表中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补齐一组中仪器与名称的连线。(2)组装一套便于添加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用到的仪器有 (选填字母序号)。常用的收集方法是 (选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若用G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部分与水发生反应。地球表面70%以上的区域被水覆盖,二氧化碳能对自然界的水产生多大影响呢?小亮借助数字化技术对此进行了定量探究(图1),收集数据如图2、图3所示。(3)由图2中 信息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信息可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有一定限度。由图3中 信息可知,二氧化碳部分与水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研究反思】(4)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在逐年升高。结合上述定量研究可以看出,这种变化对水体的直接危害是 ,为遏制这种现象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选填字母序号)。A.扩大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B.植树造林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D.科技创新,低碳生活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19.(2025·东营)某钙片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兴趣小组为测定每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设计以下两种方案。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实验步骤数据收集 反应前:468.9g 反应后:465.6g 反应前:384.5g 反应后:384.7g(1)用方案 测量的数据计算,结果更贴近钙片中碳酸钙质量的真实值。(2)用你选择的方案计算每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牛奶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 澄清石灰水由氢氧化钙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氧化镁只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D、黄河水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2.【答案】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都不需化学变化体现,都属于物理性质,耐腐蚀性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3.【答案】A【知识点】元素的概念【解析】【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4.【答案】A【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稀释浓硫酸【解析】【解答】A、 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符合题意;B、 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 ,不符合题意;C、 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 ,不符合题意;D、氢气具有可燃性, 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未验纯氢气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浓硫酸稀释酸入水中分析;B、根据橡皮塞旋转塞入试管中分析;C、根据加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移取分析;D、根据氢气不纯点燃易发生爆炸分析。5.【答案】C【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 该元素为碳元素,元素符号是C ,不符合题意;B、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6 ,不符合题意;C、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 ,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并非“g” ,符合题意;D、 该元素名称还“石”属于非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上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名称带“石”的为非金属元素;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分析。6.【答案】B【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化学性质;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 通常条件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通常条件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不符合题意;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制取氧气的物质中必须含有氧元素 ,符合题意;C、 实验室制氧气常用的方法有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而不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 ,不符合题意;D、 工厂废气中通常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以及粉尘等污染物,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C、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D、根据工厂废气的污染性分析。7.【答案】A【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保护水资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解析】【解答】A、 蒸馏法从海水中得到蒸馏水,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 ,符合题意;B、 水的天然循环中,水通过蒸发(液态→气态)、降水(气态→液态或固态)、融化、凝固(固态与液态间转化)等三态变化实现循环 ,不符合题意;C、 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细沙可阻挡不溶性杂质,使液体通过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其作用是过滤 ,不符合题意;D、 地球总水量大,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比极少,因此要节约用水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B、根据水的天然循环是水状态的变化分析;C、根据自制净水器中细沙的过滤原理分析;D、根据水资源的分布分析。8.【答案】B【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白色污染与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铁制成合金后,改变了内部结构,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纯铁更好,能防止铁锈蚀 ,不符合题意;B、粮食增产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施用化肥,还可以通过改良品种、合理密植、防治病虫害等方式实现增产,施用化肥并非是粮食增产的唯一办法 ,不符合题意;C、“白色污染”主要是由难降解的塑料垃圾造成的,可降解塑料能在自然环境中较快分解,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不符合题意;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开辟防火隔离带是将可燃物与火源隔开,撤离了可燃物,从而达到熄灭山火的目的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铁制成合金改变了内部结构可防锈分析;B、根据改良品种、合理密植等可使粮食增产分收入C、根据塑料垃圾造成白色污染分析;D、根据撤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9.【答案】D【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由两个氯原子构成,表示1个氯气分子 ,不符合题意;B 、X是氯原子得一个电子形成的,为氯离子,符号是CI- ,不符合题意;C、 氯气由分子构成,钠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不符合题意;D、 图中存在钠原子聚集形成的钠、氯分子聚集形成的氯气以及钠离子和氯离子聚集形成的氯化钠 三种物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氯分子的构成分析;B、根据氯原子得电子形成氯离子及离子符号书写分析;C、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种类分析;D、根据图示中涉及三种物质分析。10.【答案】D【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 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时需加热,向试管里加入稀硫酸时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不符合题意;B、 试管夹从试管的下部套入,夹持在距试管口上部约处 ,不符合题意;C、 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加热试管需预热,试管口既不能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他人 ,不符合题意;D、 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取用要求及加热液体时药品用量分析;B、根据试管夹的使用方法分析;C、根据加热试管时要先均匀受热分析;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11.【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 牛磺酸由牛磺酸分子构成,1个牛磺酸分子是由 14个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B、 牛磺酸的水溶液呈微酸性,pH<7 ,不符合题意;C、 牛磺酸中碳、氢、氮、氧、硫元素质量比为24:7:14:48:32,元素质量占比越大,质量分数越大,则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不符合题意;D、 牛磺酸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B、根据酸性溶液pH<7分析;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D、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12.【答案】C【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其中氢氧根为-1价,则金属元素(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不符合题意;B、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中,氢氧化镁与试剂a反应生成氯化镁,所以试剂a为盐酸,溶质的化学式为HCl ,不符合题意;C、 ①发生的是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的反应,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符合题意;D、 对我国海水“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侯德榜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B、根据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分析;C、根据“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D、根据侯德榜对“制碱”的贡献分析。13.【答案】(1)D(2)淀粉(3)元素;贫血(4)A(5)密封保存【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药品的保存【解析】【解答】(1)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维生素在人体内含量不多,但对维持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调节肌体内化学反应,选D。(2)淀粉具有遇碘液变蓝色的特性,所以可用碘液检验羊肚菌中是否含有淀粉。(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羊肚菌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铁会患贫血,所以羊肚菌中的铁可辅助预防贫血。(4)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时会引起坏血病,A错误;高温油炸会导致食物中的维生素C变质,炖汤的温度相对较低,能减少维生素C的变质,所以食用羊肚菌较好的方法之一是炖汤,B正确;维生素C变质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所以维生素C变质的微观解释是维生素C的分子被破坏了,C正确。故选A。(5)羊肚菌干品易受潮霉变,是因为水分和微生物的作用,家庭中可采用的方法有密封保存(隔绝空气和水分)、低温保存(如放入冰箱冷藏)、烘干保存(减少水分)等。【分析】(1)根据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分析;(2)根据淀粉具有遇碘液变蓝色的特性分析;(3)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分析;(4)根据维生素C对人体的作用及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分析;(5)根据羊肚菌干品易受潮霉变的原因确定其保存方法分析。14.【答案】(1)酸;碱;H+和OH-结合生成 H2O;放出;36.5 : 40: 58.5 :18(2)C;E【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解析】【解答】 (1) ① HCl属于酸,NaOH属于碱,该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②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分子(H2O)。③ 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④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HCl、NaOH、NaCl、H2O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5、40、58.5、18,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所以质量比为36.5:40:58.5:18=73:80:117:36。(2)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碱性药物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缓解胃酸过多症状,A正确。熟石灰即氢氧化钙,是碱,能与酸性工业废水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处理酸性工业废水,B正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蒸馒头时过度发酵产生的酸,C错误。海水稻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属于酸,能与碱性土壤中的碱发生中和反应,从而改良碱性土壤,D正确。蚂蚁叮咬分泌的蚁酸属于酸,食醋也属于酸,酸与酸不能发生中和反应,不能缓解瘙痒症状,E错误。故选CE。【分析】(1)根据酸和碱反应的原理、反应放热的现象及方程式中可计算出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分析;(2)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的反应,食品中不能加入腐蚀性物质分析。15.【答案】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即可);Fe+H2SO4=FeSO4+H2↑;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银白色”答成“黑灰色”,“由无色变为蓝色”答成“变为蓝色”都正确);铁>铜>银(或“Fe>Cu>Ag”)【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解析】【解答】 根据实验目的“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实验名称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1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实验2要验证铜比银活泼,可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由实验1可知铁的活动性大于氢,铜、银活动性小于氢,实验2可知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分析】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名称,由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由此可设计实验确定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16.【答案】(1)饱和;加速溶解(2);较大;215~225之间的整数即可(3)60%(4)空气中的水分子遇冷间隔变小凝结成小液滴【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 (1)30℃时,100g水加入250g蔗糖后有不溶解的蔗糖,说明该温度下100g水不能再溶解更多蔗糖,此时溶液是饱和溶液。搅拌可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扩散速率,起加快溶解速率的作用。(2)以温度为横坐标(0 - 60℃)、溶解度为纵坐标(180 - 290g),依据表格数据描点:(0,180)、(10,190)、(20,200)、(40,240)、(60,290),再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绘制出图像。观察溶解度曲线的陡峭程度,蔗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幅度大,因此受温度影响较大。20℃时蔗糖溶解度为200g,40℃时为240g,30℃介于两者之间,结合实际溶解度数据,得出3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215~225g蔗糖。(3) 取100g水和150g蔗糖混合、搅拌,蔗糖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为150g,溶剂质量为100g,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150g + 100g = 250g,此时蔗糖溶液的质量分数是。(4)小东从冰箱中刚拿出冰棍时发现冒“白雾”,该现象原因是冰棍温度低,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分子间间隔减小,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聚集形成“白雾”。【分析】(1)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解时搅拌可加速溶解分析;(2)根据题中所给数据描点绘制图像,由所给溶解度数值及蔗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推测30℃蔗糖的溶解度分析;(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4)根据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分析。17.【答案】(1)煤;物理;气候变暖,生物灭绝(2)CH4+2O2=点燃CO2+2H2O;CO;有毒(3)冰蠕虫→扁形虫(4)一种是化学物质,一种是太阳光【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甲烷“溢出”海底是气体从海底进入海水的过程,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由题干可知,海底冷泉中的大量甲烷进入大气会引起气候变暖,甚至引起生物灭绝,因此危害是引起气候变暖,甚至引起生物灭绝。(2)甲烷充分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条件为点燃,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观察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碳4、氢16、氧14,反应后:碳2、氢16、氧12,则2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X化学式为CO。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与氧气结合的能力,从而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缺氧,引发中毒。(3)食物链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捕食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甲烷氧化菌),然后是一级消费者(冰蠕虫),再是二级消费者(扁形虫)。因此补全的食物链为:甲烷氧化菌→冰蠕虫→扁形虫。(4) 冷泉生态系统中化能合成作用中,甲烷氧化菌等以化学物质(如甲烷、硫化氢)为能源获取能量;而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因此本质区别是 一种是化学物质,一种是太阳光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甲烷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分析;(2)根据甲烷充分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CO的毒性分析;(3)根据食物链的书写方法分析;(4)根据所给两种能量的来源分析。18.【答案】(1)(2)ABE;向上;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证明已集满(3)二氧化碳浓度变大(合理即可);150秒后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变化;pH减小;H2O+CO2=H2CO3(4)使水体酸化;ABD【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 (1)观察一组仪器,根据常见仪器的形状和名称,将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等仪器与对应的名称正确连线。(2) 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需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要便于添加稀盐酸,需要用到长颈漏斗(可随时添加液体),还需要锥形瓶作为反应容器,双孔橡胶塞用于连接仪器,所以用到的仪器有ABE。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3)由图2中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的信息可知,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由图示中150秒后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变化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有一定限度。由图3中pH减小信息可知,二氧化碳部分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使pH减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O2=H2CO3 。(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对水体的直接危害是水体酸化。扩大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A可行。植树造林,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可行。目前能源仍是主要以化石燃料为主,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不现实,C不可行。科技创新,低碳生活,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D可行。故选:ABD。【分析】(1)根据所给各仪器的名称分析;(2)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由此确定所需仪器,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验满要将燃着木条放瓶口处检验分析;(3)根据图示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溶液pH的变化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4)根据二氧化碳产生的原因确定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可行措施分析。19.【答案】(1)一(2)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68.9g一465.6g=3.3g··设5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3.3g100/44=x/3.3gx=7.5g2每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7.5g/5=1.5g答:每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5g。【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 (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案一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二氧化碳会逸出,方案二反应在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被吸收,测量更准确,所以用方案一测量的数据计算,结果更贴近钙片中碳酸钙质量的真实值。 。【分析】(1)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有二氧化碳气体,敞口容器气体会逸散分析;(2)根据反应后装置内减少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利用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碳酸钙质量,由此计算钙片中碳酸钙质量分数分析。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东营市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docx 山东省东营市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