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统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阶段综合提优卷A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统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阶段综合提优卷A卷

资源简介

统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阶段综合提优卷A卷
一、为了在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欢欢准备了下面的训练,一起看看吧!
1.(2025六上·期中)欢欢为这次活动准备了一段发言,请你根据拼音帮她补充完整。
亲爱的祖国,百年前,多少有志之士为中国梦而英勇奋战,即使fěn shēn suì gǔ   也在所不惜。七十多年前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xuān ɡào   ,xiān   开了你崭新的一页。在班长马宝玉zhǎn dīng jié tiě   地指挥下,战士们一面 pān dēng    狼牙山顶峰,一面击退日kòu   ;如今中华儿女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jiān qiáng bùqū   ,努力拼搏,不舍zhòu yè   ,科研攻关:“神舟”飞天、“蛟龙”下海、“嫦娥”探月……以háo mài   的步伐向前挺进,以qì ɡuàn chánɡ hónɡ   之势yì lì   于世界的东方。
【答案】粉身碎骨;宣告;掀;斩钉截铁;攀登;寇;坚强不屈;昼夜;豪迈;气贯长虹;屹立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结合句子表述,“粉身碎骨”的“碎”是石字旁,右边是“卒”;“宣告”的“宣”是宝盖头,上下结构;“掀开”的“掀”是提手旁,右边是“欣”;“斩钉截铁”的“截”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隹”;“攀登”的“攀”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寇”是宝盖头,与“冠”区分开;“坚强不屈”的“屈”是尸部旁,里面是“出”;“昼夜”的“昼”上面是“尺”下面是“旦”;“豪迈”的“豪”下面是“豕”;“气贯长虹”的“贯”是上下结构,下面是“贝”;“屹立”的“屹”是山字旁,右边是“乞”;故答案为:粉身碎骨;宣告;掀;斩钉截铁;攀登;寇;坚强不屈;昼夜;豪迈;气贯长虹;屹立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2025六上·期中)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笨拙(zhuō) 揪住(qiú)
B.蟠龙(pān) 陨石(yǔn)
C.擎着(qín) 风靡(mí)
D.提供(ɡōnɡ) 鸣啭(zhuàn)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词语,A项“揪住(qiú)”应读jiū,还是用手抓住的意思;
B项中“蟠龙(pān)”应读pán;指.盘伏的龙;
C项中“擎着(qín)”应读,指用手向上举、托;“风靡(mí)”应读mǐ,指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
D项中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3.(2025六上·期中)欢欢展示了自己游览中国美景时看到的路牌,拼音拼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巷 HU BU XIANG B.新华路 XINHUALU
C.汉正街 HANZHENG JIE D.汤逊湖TangXun Hu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结合路牌描写的相关规则,A项“户部巷 HU BU XIANG”音节间隔错误,应写作“HUBU XIANG”;
B项“新华路 XINHUALU”应写作“XINHUA LU”;
C项中“汉正街 HANZHENG JIE”路牌书写正确,符合相关知识;
D项中“汤逊湖TangXun Hu”应全部用大写字母进行拼写;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路牌拼写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2025六上·期中)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揭开 急燥 跌跌撞撞
B.探索 搏物院 全神惯注
C.日寇 仇恨 努气冲冲
D.悬崖 轰隆隆 居高临下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项中“急燥”应该改为“急躁”,“急躁”指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也指想赶快达到目的,不经好好考虑就着手行动。“燥”指干、缺少水分,故排除A。
B项中“搏物院”应该改为“博物馆”,“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全神惯注”应该改为“全神贯注”,“全神贯注”指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贯注”指集中注意力于,故排除B。
C项中“努气冲冲”应该改为“怒气冲冲”,“怒气冲冲”形容人盛怒的样子,“怒气”指愤怒的情绪,故排除C。
D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5.(2025六上·期中)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顾影自怜 三顾茅庐 B.硕大无朋 高朋满座
C.翠色欲流 摇摇欲坠 D.日薄西山 厚此薄彼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A.不同,顾影自怜:意思是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顾,回头看。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顾,拜访。
B.不同,硕大无朋:意思是指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朋,比。高朋满座:意思是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朋,朋友。
C.相同,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欲,将要。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欲,将要。
D.不同,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薄,迫近。厚此薄彼:比喻对人、对事不同看待。薄,冷淡,不热情。
故答案为:C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6.(2025六上·期中)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成成走起路来大步流星,说话也是快人快语。
B.会上他提出了别出心裁的解决方案,获得了大家的夸赞。
C.为了能在比赛中获胜,乐乐每天忘乎所以地练习。
D.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结合词语意思,A项中“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用来描述成成走路的姿态是恰当的;A项词语运用恰当。
B项中“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会上提出的解决方案新颖独特,获得了大家的夸赞,是合适的,B项词语运用也恰当。
C项中“忘乎所以”原意是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通常带有贬义。而句子中描述的是乐乐为了能在比赛中获胜而每天努力练习,这里用“忘乎所以”来形容乐乐的练习状态显然是不恰当的;
D项中“惊天动地”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用来形容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是非常贴切的;D项词语运用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7.(2025六上·期中)下列句子中的“新”与“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新”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 B.日暮客愁新
C.客舍青青柳色新 D.总把新桃换旧符
【答案】C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新”意思是“焕然一新,指新的气象或状态”,强调的是事物经过某种变化后呈现出的新面貌。
A项“空山新雨后”中的“新”,意思是“刚刚”,描述的是雨后的状态是刚刚发生的,与“焕然一新”的意思不符。
B项“日暮客愁新”中的“新”,意思是“新近、刚刚”,指的是愁绪是刚刚涌上心头的,同样与“焕然一新”的意思不相符。
C项“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新”,意思是“新的人或事物,这里特指柳色鲜嫩如新”,描绘出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与“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新”意思相近,都强调了事物的新面貌。
D项“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虽然也指新的事物,但这里更侧重于“新旧更替”中的“新”,与“焕然一新”的语境不完全吻合。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8.(2025六上·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取得良好的成绩,关键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B.老师耐心地修改并指出了我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C.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主场馆是由中国企业承建的。
D.经过大家的帮助,使乐乐的学习进步很大。
【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句子,A项句子“能否取得良好的成绩”是两面性表述,而“关键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面性表述,导致句子逻辑不对应。应删去“能否”,使句子前后逻辑一致。故A项错误。
B项句子“修改”与“指出”的顺序不合理。按照常理,应先“指出”问题,再“修改”问题。因此,应将“修改”与“指出”对调位置。故B项错误。
C项句子表述清晰,逻辑合理,没有语病。它明确指出了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主场馆的承建方是中国企业,这是一个完整且无误的陈述。故C项正确。
D项“经过大家的帮助”和“使乐乐的学习进步很大”两个分句中,由于“经过”和“使”的连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使”,让“乐乐的学习”成为句子的主语。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9.(2025六上·期中)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下列句子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真是太壮观了!”游客们纷纷赞叹道。
B.“今天我有事,你们先去吧!”我谢绝了小伙伴的邀请。
C.“为什么不写作业?”妈妈拍着桌子,怒气冲冲地向他唠叨。
D.“给我买一个新玩具吧!”妹妹恳求着。
【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项“赞叹”与“壶口瀑布真是太壮观了”的语境完全契合,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用词恰当。
B项“谢绝”与“今天我有事,你们先去吧”的语境一致,表达了拒绝邀请的意思,用词恰当。
C项“唠叨”指反复说、没完没了地说,通常带有贬义,强调说话的冗长和琐碎。而句子中妈妈“拍着桌子,怒气冲冲”地说话,更符合“吼道”“质问”或“斥责”等词,而非“唠叨”。因此,“唠叨”用词不当。
D“恳求”与“给我买一个新玩具吧”的语境一致,表达了妹妹的请求,用词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分析和理解能力。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对每一选项中的句子进行正确分析,结合表示“说”的词语的运用,结合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进行作答。
10.(2025六上·期中)下列有关人文历史、生态环境的语句,欢欢批注的说明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举例子)
B.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22.6秒。(列数字)
C.走进午门,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打比方)
D.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举例子)
【答案】D
【知识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项句子中列举了“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等故事,这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进行说明,因此判断为举例子,选项A正确。
B项句子中明确给出了地球和火星自转一圈的具体时间,这是通过数字来进行精确说明,因此判断为列数字,选项B正确。
C项句子中将“弯弯的内金水河”比作“一条玉带”,这是通过打比方的方式形象地描述了内金水河的形态,因此判断为打比方,选项C正确。
D项句子中虽然提到了“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但这里并不是在列举具体的事例,而是通过对比火星和地球上沙漠地区的水汽含量来进行说明,因此应该判断为作比较,而非举例子。所以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做出正确选择。
11.(2025六上·期中)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音乐是一杯清茶,沁人心脾;音乐是一片秋叶,撩人乡思;音乐是一缕阳光,暖人心田。
B.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C.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D.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项中三个分句结构一致,均为“音乐是……,……”,且分句内部已用逗号分隔,符合分号分隔并列分句的规则,使用恰当。
B项两个分句分别描述“清早”和“傍晚”的行为,结构对称,且分句内部已用逗号分隔,符合分号的使用规则,使用恰当。
C项“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为并列的简单短语,属于同一层次的并列项,应使用顿号分隔。分号用于分隔层次更高的并列分句或复杂结构,此处使用不恰当。
D项两个分句分别描述“吸收热量多”和“吸收热量少”的情况,结构对称,且分句内部已用逗号分隔,符合分号的使用规则,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作答时要根据平时学习对标点符号的认识,结合标点符号的用法和句子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各句中分号的运用是否恰当,进行作答。
12.(2025六上·期中)下列描写场面的句子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的一项是(  )
A.观众们也被带动起来了,和着节拍拍手,闭上眼睛随着节拍晃动。
B.乐曲结束了,男乐手在灯光的投射下重返座位。人群中爆发出如潮的掌声,还有人大喊:“再来一个!”
C.原本寂静的操场一下子沸腾起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仿佛变成了一个自由市场。
D.几个小时如流水一般飞快地过去了。义卖结束后,操场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答案】B
【知识点】材料探究
【解析】【分析】“点面结合”是场面描写中常用的方法,其中“面”指对整体场景或氛围的概括性描述,“点”指对具体人物、细节或个别行为的特写。两者结合能使描写既全面又生动。
A项句子仅描述了观众的整体反应,属于对“面”的概括性描写,未突出具体个体的行为或细节,缺少“点”的刻画,不符合“点面结合”的要求。
B项句中“男乐手在灯光的投射下重返座位”是对特定个体(男乐手)的特写,属于“点”的描写;“人群中爆发出如潮的掌声,还有人大喊:‘再来一个!’”则是对观众整体反应的概括,属于“面”的描写。两者结合,既突出了个体行为,又展现了整体氛围,符合“点面结合”的要求。
C项此句仅描述了操场的整体热闹场景,属于对“面”的概括性描写,未涉及具体个体的行为或细节,缺少“点”的刻画,不符合“点面结合”的要求。
D项此句仅描述了时间流逝和操场恢复宁静的整体状态,属于对场景的概括性叙述,未涉及具体行为或细节,既无“点”也无“面”的对比,不符合“点面结合”的要求。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分析和理解能力。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对每一选项中的句子进行正确分析,判断句子是否运用“点面结合”描写方法,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进行作答。
13.(2025六上·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的时候,既要读得进去,又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B.点面结合是用来写大场面的,我们平时习作用不到。
C.阅读时先确定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D.小说中对人物的直接描写和对环境的描写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有帮助。
【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A项表述是阅读方法中的常见建议,强调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进行联想和拓展,符合阅读策略的合理性,因此说法正确。
B项点面结合是一种写作手法,既可用于描写大场面,也可用于日常习作。通过“点”和“面”的结合,能使描写更生动立体。因此,“平时习作用不到”的说法错误。
C项中表述是阅读策略中的基本原则,明确目的后选择精读、略读或浏览等方法,能提升效率,因此说法正确。
D项中小说中直接描写和环境描写均能辅助塑造人物形象,这是文学创作中的常识,因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阅读写作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4.(2025六上·期中)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前者表达的是作者的孤苦之情,后者表达的是作者的喜悦欢快之情。
B.读《竹节人》一文时,想要体会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关注文中描写“我们”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C.《花之歌》一文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蕴含着他对有着消极心态的人的不满。
D.《开国大典》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了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突出了开国大典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答案】C
【知识点】小说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表述,A项《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绘了月夜的景色,但情感表达截然不同。前者通过月夜江景的描绘,透露出作者的孤苦之情;后者则通过月夜乡村的描绘,展现出作者的喜悦欢快之情。选项A理解正确。
B项读《竹节人》一文时,若想要体会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确实需要特别关注文中描写“我们”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这些部分生动展现了孩子们在制作和玩耍竹节人过程中的欢乐与满足。选项B理解正确。
C项中《花之歌》一文以花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但文中并未蕴含对有着消极心态的人的不满。相反,它更多地是在赞美生命的美丽与坚韧,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选项C理解不正确。
D项中《开国大典》一文通过细致的场面描写,生动表现了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同时突出了开国大典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选项D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古诗和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15.(2025六上·期中)路路在观察月食时被它的美丽和奇异所震撼,写下了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是(  )
①很快,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了一线亮光。
②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辉,变成了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深蓝色的天幕上。
③渐渐地,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月光似乎比以前更皎洁了。
④为了看月食,人们早早地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
⑤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色呈现在人们眼前。
⑥圆盘周围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
A.④⑤②⑥①③ B.⑤④②①⑥③
C.④②⑤①⑥③ D.⑤④②⑥①③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结合句子中对月食过程的描写,首先是人们为观看月食做准备,“④为了看月食,人们早早地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这是第一句;“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色呈现在人们眼前。”这句描写月食现象正式开始的时间点;“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辉,变成了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深蓝色的天幕上。”这句写月食开始时,月亮的变化,这是第三句;“圆盘周围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这句写月食过程中,月亮被部分遮挡时,周围星空的景象,这是第四句;“很快,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了一线亮光。”这是第五句,写月食过程中月亮逐渐恢复光亮的阶段;“渐渐地,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月光似乎比以前更皎洁了。”这是第六句,写月食结束后,月亮完全恢复光亮的阶段;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作答时要读懂每个句子根据每个句子之间在语义上的内在联系,理清表达的思路,然后再确定正确的表达顺利,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和认知,进行排序。排序完成后,要认真读一读,看语段会是否通顺,即可顺利作答。
(2025六上·期中)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6.古诗中有美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   ,   ”描写了暴雨过后的美丽景色;《过故人庄》中的“   ,   ”描写了美丽的山村风光;《   》中的“   ,   ”则具体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17.文章中有优秀的人物。   的狼牙山五壮士,   的郝副营长,   老支书,   的渔夫和桑娜,他们的品格是多么高尚,他们的精神熠熠生辉。
18.书中有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可以联系   ,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   、   、   ,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19.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不论是“   ,   ”的曹植,还是“   ”的陆游,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答案】16.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英勇顽强、忠于祖国;英勇献身;舍己为人、大公无私;勤劳、善良
18.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位卑未敢忘忧国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阅读方法的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16.结合对相关诗句的理解,“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是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宛如一片广阔的蓝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意思是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故答案为: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结合课文内容,《狼牙山五壮士》描写了英勇顽强、忠心爱国的五壮士;《灯光》描写了为了下一代的幸福,英勇献身、不怕牺牲的郝副营长;《桥》描写了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穷人》描写虽然生活贫困,但是心地善良的渔夫和桑娜;结合课文人物的特点,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英勇顽强、忠于祖国;英勇献身;舍己为人、大公无私;勤劳善良
18.结合相关阅读方法,读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故答案为: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白马篇》,意思是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去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位卑未敢忘忧国”是陆游的名言,意思是即使身份卑微,也不应该忘记为国家命运担忧。
故答案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位卑未敢忘忧国
二、快乐读书吧。
20.(2025六上·期中)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小说。
B.雨来是一个爱国、机智勇敢的孩子。
C.《童年》里的“小茨冈”是一个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答案】C
【知识点】外国文学
【解析】【分析】结合原著内容,A项《爱的教育》确实采用日记体形式,通过学生安利柯的日记记录校园生活与情感教育。该描述与文学常识一致,选项A正确。
B项中雨来是《小英雄雨来》中的主人公,以爱国情怀和机智勇敢著称。该描述符合人物形象特征,选项B正确。
C项中《童年》中的"小茨冈"是阿廖沙的童年玩伴,性格乐观淳朴但争强好胜,最终因搬运十字架意外身亡。题目中将其描述为"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与原著人物设定完全不符,选项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原著内容以及相关人物进行正确作答。
21.(2025六上·期中)下面《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情节“孔明挥泪斩马谡(sù)”,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特点?(  )
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将斩。参军蒋琬自成都至,见武士欲斩马谡,大惊,高叫:“留人!”……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
A.忠心耿耿 B.英勇神武 C.神机妙算 D.不徇私情
【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结合文中描写,马谡因违背诸葛亮军令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虽与马谡情同兄弟,但仍依法将其斩首,并在斩首后痛哭流涕,安抚其子女。诸葛亮对马谡有深厚的私人情感,但并未因私情而免除其军法处置,体现其公私分明。阅读各项,应该选择D项。
ABC三项中描述的人物品质与语段内容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的语段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2025六上·期中)下面是高尔基的小说《童年》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图。
22.将人物关系图补充完整。
23.照样子,选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①   ②   ③   ④   
A.慈祥善良 B.粗野自私 C.忠厚老实 D.自私贪婪
24.这本书中的   (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她)   的情节让我记忆犹新。
【答案】22.②外祖母;④格里高利
23.B;A;D;C
24.小茨冈;用自己的胳膊挡住外祖父打阿廖沙的树条子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对《童年》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2.结合《童年》中相关人物,“外祖父”与“外祖母”是夫妻关系;外祖父与“格里高利”是雇主和工人的关系;
故答案为:②外祖母;④格里高利
23.结合对《童年》中人物特点的了解,“外祖父”的特点是粗野自私;“外祖母”的特点是慈祥善良;文中“两个舅舅”的特点是自私贪婪;“格里高利”的特点是忠厚老实;
故答案为:BACD
24.结合对《童年》中人物的阅读理解,结合人物事迹,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小茨冈;用自己的胳膊挡住外祖父打阿廖沙的树条子;
三、阅读理解
(2025六上·期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亚运知多少
【材料一】
杭州从三面云山一面城,走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绿色”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底色,也是杭州亚运会的办会理念之一。亚运美学以艺术的手笔表达对“绿色”的理解,勾勒出绿色浙江的生态文明之美。
会徽“潮涌”,色彩来源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杭州生态城市的绿色特质。色彩系统“淡妆浓抹”,灵感来源于苏轼的诗句“____,____”,浸润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展示了浙江“绿水青山”的亮丽风景。核心图形“润泽”,灵感来源于杭州代表性文化元素——丝绸,宛如一卷徐徐展开的“新富春山居图”,诉说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动人故事。
【材料二】
【材料三】
温州龙舟竞渡源远流长,素有“看龙舟,到温州”的说法。据《温州府志》记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历史悠久的龙舟活动已经在温州形成一种文化,成为温州人的一种情结,“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更是温州人的精神名片。作为杭州亚运会的协办城市之一,温州龙舟运动中心承办本届亚运会的龙舟竞赛项目。
特色1: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以“龙跃东瓯(ōu)境?桨舞丝路情”为设计理念,紧密结合中国传统龙舟文化,处处体现“龙”和“舟”的元素。场馆的整体造型似蛟龙从水中跃起,紧挨龙楼的舟塔,造型似直立的划桨龙舟。
特色2:融入“绿色亚运”理念
场馆内采用自然采光井,玻璃水系贯穿屋顶,既减少了建筑能耗,又具备极佳的景观效果;采用创新技术将LED光源复合嵌入玻璃内,打造LED光电玻璃,可用作赛事直播,有着能耗小、观感佳的优点。
25.仔细阅读材料一,联系上下文和知识积累,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26.如果想了解杭州亚运会所融入的前沿科技元素,可以重点阅读材料   。
27.根据以上材料,推测下列不属于杭州亚运会的办会理念的是(  )(多选)
A.清爽 B.文明 C.智能
D.自由 E.绿色 F.节俭
28.根据材料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杭州亚运会的所有比赛项目都在杭州举行。   
②杭州亚运会会徽色彩系统“淡妆浓抹”,灵感来源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科技赋能亚运,智能亚运可满足观众在各个拥挤的场馆顺畅发朋友圈,也可让观众足不出户轻松看亚运。   
④温州龙舟运动中心的设计独具匠心,兼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与“绿色亚运”理念。   
29.班上正开展“亚运知多少”主题班会,请结合材料将下列同学的发言补充完整。
【答案】2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6.二
27.A;D
28.错误;错误;正确;正确
29.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展示中国风范、大国科技,体现浙江特色、杭州韵味,和世界人民共享精彩。相约龙舟盛会,共享诗画江南。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启示、感悟、建议类;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25.结合句子中“淡妆浓抹”的表述,这句应该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进行表述,意思是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这句出自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故答案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6.结合材料内容,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州亚运会所融入的前沿科技元素;
故答案为:二
27.结合材料内容,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杭州亚运会绿色、清爽的理念;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杭州亚运会智能的理念;材料三主要介绍了杭州亚运会文明、节俭的办会理念;对于AD两项文中没有提及;
故答案为:AD
28.①结合材料三,杭州亚运会的龙舟比赛在温州举行,这项表述错误;
②色彩系统“淡妆浓抹”,灵感来源于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项表述错误;
③结合材料二中对杭州亚运会上“智能场馆”和“智能观赛”的介绍,这项表述正确。
④结合材料三,温州龙舟运动中心的设计独具匠心,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融入“绿色亚运”理念;这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错误;错误;正确;正确
29.结合材料中对杭州亚运会的描写介绍,杭州亚运会彰显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清爽的办会理念。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展示中国风范、大国科技,体现浙江特色、杭州韵味,和世界人民共享精彩;相约龙舟盛会,共享诗画江南。
(2025六上·期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青木瓜之味
肖复兴
①四年前初春的一个下午,我去邮局发信。一个年轻的女子从后面跑了过来,显得很兴奋:“您是不是肖复兴老师?我读中学时就看过您写的书。您和书上的照片很像,真没有想到今天遇见了您!……”
②原来是一位读者,大概她这番热情的话,很能够满足我的虚荣心,尤其是听她说她喜欢我写的一些东西,特别是说她读中学的时候,读我写的东西对她有帮助,一直忘不了。我就像小学生爱听表扬似的,立刻有些发晕,找不着北了,站在街头和她聊了起来,一任身边车水马龙,喧嚣不已。
③从她那话语中,我渐渐地听明白了,她从小在南方农村长大,没有考上大学,家里生活困难,就跟着乡亲来到北京打工。今天休息,她是刚刚到邮局给家里寄钱,并发了一封平安家信。虽是萍水相逢,只是些家常话,却让我感到她像是在掏心窝子,一下子竟有些感动。于是,我进一步犯晕,不知对她的热情如何回报似的,竟然指着马路对面我家住的楼对她说:“我家就住在那里,你有空,欢迎你到我家做客。”说着把地址写给了她。她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一定去。”
④回到家后,我就把这件事当作喜帖子,向家人讲了,不想立刻遭到全家一盆冷水浇头:“你以为你遇到了知己呢?别是个骗子吧?”“可不是,现在骗子可多着呢,你可别忘了狐狸说几句赞扬的话,是为了骗乌鸦嘴里的肉。”“什么?你还把咱家的地址告诉了人家?你傻不傻呀?你就等着人家上门找到你头上来骗你吧!”“要真是找上门来,骗几个钱倒没什么,可别出别的事……”
⑤一下子,说得我发蒙。一再回忆街头和那个年轻女子的相遇和交谈,不像是个狐狸似的骗子呀,再说,她肯定是读过我写的书,要不也说不出书名,并且能对照着书上的照片认出我来呀。但家里的人说得也没有错,谁也不会把骗子二字写在脑门上,高明的骗子越来越多,防不胜防。这么一想,心里连连后悔,而且不禁有些发虚。一连好几天,都有些提心吊胆。
⑥好在一连好多天过去了,都平安无事。时间一长,这件事渐渐淡忘了。
⑦将近一年过去了,春节过后的一天,我们全家从天津孩子的姥姥家过完年回家。刚上电梯,开电梯的老太太对我说:“你先等我一会儿,前两天有个年轻女子来找你,你没在家,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我那儿了。”不一会儿,就拿来一包用废报纸包着的东西。回家打开包一看,是两个青青的木瓜。木瓜的旁边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行小字,落款是“你的一个读者”。
⑧全家都愣在那里,谁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⑨这件事虽已过去四年,但我怎么也忘不了这个年轻而真诚的女子,忘不了这件事情,忘不了这两个木瓜。总记得切开木瓜时的样子,别看皮那样青,里面却是红红的,格外鲜艳,特别是那独有的清香味道,在房间里飘荡着,好多天没有散去。
(有删改)
30.根据短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情感变化。
31.读第⑧段,此时家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写一写。
3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略写了年轻女子的生活经历,详写了“我”和她交谈的过程,赞美了年轻女子内心质朴、真诚热情。
B.文章细腻地描写了年轻女子的心理活动,以她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
C.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善良友爱的人。
D.本文以小见大,借一件小事告诉我们要礼尚往来。
33.文章的题目与结尾都提到了青木瓜之味,你认为它有哪些“味”?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理解。
34.元元想给这篇文章重新写一个开头,使新的开头与结尾照应。请你帮下忙吧!
【答案】30.“我”被家人埋怨;后悔;“我”意外收到读者送的木瓜。愧疚
31.哎呀,我们真不该怀疑她,真是错怪她了。她确实是一个真诚、热情的读者。
32.A
33.①青木瓜本身特有的清香味道|②年轻女子所体现出来的真诚、热情|③人与人之间应当有的真诚与信任。
34.我曾经收到过一位读者送的两个青木瓜,每次想起来,都仿佛还有一些清香味在我心中萦绕。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30.结合文中描写,邮局前“我”与读者相识交谈,“我”很感动;回家后,家人埋怨“我”不应该轻信他人,“我”很后悔;一年后“我”意外收到读者送的木瓜,“我”感到愧疚;四年后“我”忘不了木瓜的味道,“我”对读者充满怀念;结合文中句子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我”被家人埋怨;后悔;“我”意外收到读者送的木瓜。愧疚
31.结合第⑧自然段,结合上下文的描写,家人都会为自己错怪、怀疑这位女读者的善意,而感到后悔和自责。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哎呀,我们真不该怀疑她,真是错怪她了。她确实是一个真诚、热情的读者。
32.结合短文内容,A项中分析了文章的详略描写,赞美了年轻女子的质朴、热情;这项表述正确。
B项文中对年轻女子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没有运用心理描写;这项表述错误。
C项文中故事说明了生活中不能轻易错怪别人的善意;这项表述错误。
D项文中借用一件小事说明了生活中不能轻易错怪别人的善意;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
33.结合文中故事内容,文中描写“青木瓜之味”,一是指青木瓜本身的清香的味道;另一方面代表了年轻女子的真诚、热情;同时也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结合文中描写的情感,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①青木瓜本身特有的清香味道;②年轻女子所体现出来的真诚、热情;③人与人之间应当有的真诚与信任。
34.结合首尾照应的写法,结合短文结尾,展开想象写出与结尾照应的开头,可以围绕“木瓜”来写,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我曾经收到过一位读者送的两个青木瓜,每次想起来,都仿佛还有一些清香味在我心中萦绕。
四、习作表达(30分)
35.(2025六上·期中)在我们的小学生活中,我们独立攻克过难题,开展过特色活动,如研学旅行、野炊、书法比赛、绘画展览、小制作、小发明……每逢我们成功的时候,心中总有无尽的喜悦。请你把做某件事情的经过及成功后的内心感受写下来。题目自拟。
【答案】叶脉书签里的小欢喜
教室后墙的“创意小天地” 里,那张泛着浅黄光泽的梧桐叶书签总被阳光照得格外显眼。每当看到它边缘细致的纹路像地图般展开,我就会想起那个周末,自己怎样在厨房的氤氲水汽里,收获了小学生涯里最踏实的一份喜悦。
那是去年秋天,老师布置了“自然小制作”作业,我一眼就选中了“叶脉书签”——电视里说只要煮煮叶子、刷掉叶肉就行,听起来再简单不过。可真到动手时,难题却一个接一个冒出来。我从小区里捡回一大袋梧桐叶,按照教程把叶子放进锅里,加了些小苏打就开煮。二十分钟后掀开锅盖,叶子软塌塌地粘在锅底,用筷子一夹就碎成了渣。妈妈在旁边笑着说:“你这是把叶子煮成粥啦!”
第一次失败让我有点泄气,但看着桌上散落的残叶,我忽然想起科学课上学过的“叶片结构”——叶肉脆弱,叶脉坚韧,说不定是火候没掌握好?我重新查资料,才发现煮叶子要小火慢炖,还要提前用软毛刷轻轻刷掉表面的绒毛。第二次尝试时,我守在灶台前,眼睛盯着锅里的泡泡,每隔五分钟就用勺子搅一搅。当叶子边缘开始微微卷曲时,我赶紧关火,小心翼翼地把它捞出来放进清水里。
最关键的“刷叶肉”环节来了。我捏着叶子的叶柄,用毛笔尖轻轻顺着叶脉方向刷。一开始叶肉总粘在毛笔上,刷着刷着,透明的叶脉突然像网一样露了出来!可就在我兴奋地加快速度时,“咔嚓”一声,叶脉的一角断了。我顿时慌了神,眼泪差点掉下来——这可是煮了三次才成功的叶子啊!我盯着断口看了半天,忽然想起美术课用胶水粘卡纸的方法,赶紧找来透明胶带,小心翼翼地把断口粘好。
当我把晾干的叶脉书签放进塑封袋,用彩笔在边缘画了朵小太阳花时,心里像揣了罐蜂蜜似的甜。第二天把书签交给老师,老师笑着摸了摸我的头:“你看,只要不放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好!”现在每次翻开课本,看到夹在里面的叶脉书签,我就会想起那个周末的坚持——原来成功的喜悦,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得到的,而是要经过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克服困难,才能慢慢品尝到的呀。
【知识点】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结合自己学习生活,写出自己成功的经历。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成功的经历”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自己制作叶脉书签的成功经历,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统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阶段综合提优卷A卷
一、为了在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欢欢准备了下面的训练,一起看看吧!
1.(2025六上·期中)欢欢为这次活动准备了一段发言,请你根据拼音帮她补充完整。
亲爱的祖国,百年前,多少有志之士为中国梦而英勇奋战,即使fěn shēn suì gǔ   也在所不惜。七十多年前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xuān ɡào   ,xiān   开了你崭新的一页。在班长马宝玉zhǎn dīng jié tiě   地指挥下,战士们一面 pān dēng    狼牙山顶峰,一面击退日kòu   ;如今中华儿女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jiān qiáng bùqū   ,努力拼搏,不舍zhòu yè   ,科研攻关:“神舟”飞天、“蛟龙”下海、“嫦娥”探月……以háo mài   的步伐向前挺进,以qì ɡuàn chánɡ hónɡ   之势yì lì   于世界的东方。
2.(2025六上·期中)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笨拙(zhuō) 揪住(qiú)
B.蟠龙(pān) 陨石(yǔn)
C.擎着(qín) 风靡(mí)
D.提供(ɡōnɡ) 鸣啭(zhuàn)
3.(2025六上·期中)欢欢展示了自己游览中国美景时看到的路牌,拼音拼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巷 HU BU XIANG B.新华路 XINHUALU
C.汉正街 HANZHENG JIE D.汤逊湖TangXun Hu
4.(2025六上·期中)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揭开 急燥 跌跌撞撞
B.探索 搏物院 全神惯注
C.日寇 仇恨 努气冲冲
D.悬崖 轰隆隆 居高临下
5.(2025六上·期中)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顾影自怜 三顾茅庐 B.硕大无朋 高朋满座
C.翠色欲流 摇摇欲坠 D.日薄西山 厚此薄彼
6.(2025六上·期中)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成成走起路来大步流星,说话也是快人快语。
B.会上他提出了别出心裁的解决方案,获得了大家的夸赞。
C.为了能在比赛中获胜,乐乐每天忘乎所以地练习。
D.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7.(2025六上·期中)下列句子中的“新”与“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新”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 B.日暮客愁新
C.客舍青青柳色新 D.总把新桃换旧符
8.(2025六上·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取得良好的成绩,关键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B.老师耐心地修改并指出了我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C.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主场馆是由中国企业承建的。
D.经过大家的帮助,使乐乐的学习进步很大。
9.(2025六上·期中)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下列句子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真是太壮观了!”游客们纷纷赞叹道。
B.“今天我有事,你们先去吧!”我谢绝了小伙伴的邀请。
C.“为什么不写作业?”妈妈拍着桌子,怒气冲冲地向他唠叨。
D.“给我买一个新玩具吧!”妹妹恳求着。
10.(2025六上·期中)下列有关人文历史、生态环境的语句,欢欢批注的说明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举例子)
B.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22.6秒。(列数字)
C.走进午门,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打比方)
D.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举例子)
11.(2025六上·期中)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音乐是一杯清茶,沁人心脾;音乐是一片秋叶,撩人乡思;音乐是一缕阳光,暖人心田。
B.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C.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D.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12.(2025六上·期中)下列描写场面的句子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的一项是(  )
A.观众们也被带动起来了,和着节拍拍手,闭上眼睛随着节拍晃动。
B.乐曲结束了,男乐手在灯光的投射下重返座位。人群中爆发出如潮的掌声,还有人大喊:“再来一个!”
C.原本寂静的操场一下子沸腾起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仿佛变成了一个自由市场。
D.几个小时如流水一般飞快地过去了。义卖结束后,操场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13.(2025六上·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的时候,既要读得进去,又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B.点面结合是用来写大场面的,我们平时习作用不到。
C.阅读时先确定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D.小说中对人物的直接描写和对环境的描写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有帮助。
14.(2025六上·期中)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前者表达的是作者的孤苦之情,后者表达的是作者的喜悦欢快之情。
B.读《竹节人》一文时,想要体会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关注文中描写“我们”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C.《花之歌》一文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蕴含着他对有着消极心态的人的不满。
D.《开国大典》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了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突出了开国大典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15.(2025六上·期中)路路在观察月食时被它的美丽和奇异所震撼,写下了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是(  )
①很快,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了一线亮光。
②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辉,变成了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深蓝色的天幕上。
③渐渐地,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月光似乎比以前更皎洁了。
④为了看月食,人们早早地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
⑤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色呈现在人们眼前。
⑥圆盘周围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
A.④⑤②⑥①③ B.⑤④②①⑥③
C.④②⑤①⑥③ D.⑤④②⑥①③
(2025六上·期中)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6.古诗中有美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   ,   ”描写了暴雨过后的美丽景色;《过故人庄》中的“   ,   ”描写了美丽的山村风光;《   》中的“   ,   ”则具体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17.文章中有优秀的人物。   的狼牙山五壮士,   的郝副营长,   老支书,   的渔夫和桑娜,他们的品格是多么高尚,他们的精神熠熠生辉。
18.书中有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可以联系   ,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   、   、   ,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19.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不论是“   ,   ”的曹植,还是“   ”的陆游,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快乐读书吧。
20.(2025六上·期中)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小说。
B.雨来是一个爱国、机智勇敢的孩子。
C.《童年》里的“小茨冈”是一个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21.(2025六上·期中)下面《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情节“孔明挥泪斩马谡(sù)”,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特点?(  )
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将斩。参军蒋琬自成都至,见武士欲斩马谡,大惊,高叫:“留人!”……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
A.忠心耿耿 B.英勇神武 C.神机妙算 D.不徇私情
(2025六上·期中)下面是高尔基的小说《童年》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图。
22.将人物关系图补充完整。
23.照样子,选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①   ②   ③   ④   
A.慈祥善良 B.粗野自私 C.忠厚老实 D.自私贪婪
24.这本书中的   (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她)   的情节让我记忆犹新。
三、阅读理解
(2025六上·期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亚运知多少
【材料一】
杭州从三面云山一面城,走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绿色”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底色,也是杭州亚运会的办会理念之一。亚运美学以艺术的手笔表达对“绿色”的理解,勾勒出绿色浙江的生态文明之美。
会徽“潮涌”,色彩来源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杭州生态城市的绿色特质。色彩系统“淡妆浓抹”,灵感来源于苏轼的诗句“____,____”,浸润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展示了浙江“绿水青山”的亮丽风景。核心图形“润泽”,灵感来源于杭州代表性文化元素——丝绸,宛如一卷徐徐展开的“新富春山居图”,诉说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动人故事。
【材料二】
【材料三】
温州龙舟竞渡源远流长,素有“看龙舟,到温州”的说法。据《温州府志》记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历史悠久的龙舟活动已经在温州形成一种文化,成为温州人的一种情结,“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更是温州人的精神名片。作为杭州亚运会的协办城市之一,温州龙舟运动中心承办本届亚运会的龙舟竞赛项目。
特色1: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以“龙跃东瓯(ōu)境?桨舞丝路情”为设计理念,紧密结合中国传统龙舟文化,处处体现“龙”和“舟”的元素。场馆的整体造型似蛟龙从水中跃起,紧挨龙楼的舟塔,造型似直立的划桨龙舟。
特色2:融入“绿色亚运”理念
场馆内采用自然采光井,玻璃水系贯穿屋顶,既减少了建筑能耗,又具备极佳的景观效果;采用创新技术将LED光源复合嵌入玻璃内,打造LED光电玻璃,可用作赛事直播,有着能耗小、观感佳的优点。
25.仔细阅读材料一,联系上下文和知识积累,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26.如果想了解杭州亚运会所融入的前沿科技元素,可以重点阅读材料   。
27.根据以上材料,推测下列不属于杭州亚运会的办会理念的是(  )(多选)
A.清爽 B.文明 C.智能
D.自由 E.绿色 F.节俭
28.根据材料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杭州亚运会的所有比赛项目都在杭州举行。   
②杭州亚运会会徽色彩系统“淡妆浓抹”,灵感来源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科技赋能亚运,智能亚运可满足观众在各个拥挤的场馆顺畅发朋友圈,也可让观众足不出户轻松看亚运。   
④温州龙舟运动中心的设计独具匠心,兼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与“绿色亚运”理念。   
29.班上正开展“亚运知多少”主题班会,请结合材料将下列同学的发言补充完整。
(2025六上·期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青木瓜之味
肖复兴
①四年前初春的一个下午,我去邮局发信。一个年轻的女子从后面跑了过来,显得很兴奋:“您是不是肖复兴老师?我读中学时就看过您写的书。您和书上的照片很像,真没有想到今天遇见了您!……”
②原来是一位读者,大概她这番热情的话,很能够满足我的虚荣心,尤其是听她说她喜欢我写的一些东西,特别是说她读中学的时候,读我写的东西对她有帮助,一直忘不了。我就像小学生爱听表扬似的,立刻有些发晕,找不着北了,站在街头和她聊了起来,一任身边车水马龙,喧嚣不已。
③从她那话语中,我渐渐地听明白了,她从小在南方农村长大,没有考上大学,家里生活困难,就跟着乡亲来到北京打工。今天休息,她是刚刚到邮局给家里寄钱,并发了一封平安家信。虽是萍水相逢,只是些家常话,却让我感到她像是在掏心窝子,一下子竟有些感动。于是,我进一步犯晕,不知对她的热情如何回报似的,竟然指着马路对面我家住的楼对她说:“我家就住在那里,你有空,欢迎你到我家做客。”说着把地址写给了她。她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一定去。”
④回到家后,我就把这件事当作喜帖子,向家人讲了,不想立刻遭到全家一盆冷水浇头:“你以为你遇到了知己呢?别是个骗子吧?”“可不是,现在骗子可多着呢,你可别忘了狐狸说几句赞扬的话,是为了骗乌鸦嘴里的肉。”“什么?你还把咱家的地址告诉了人家?你傻不傻呀?你就等着人家上门找到你头上来骗你吧!”“要真是找上门来,骗几个钱倒没什么,可别出别的事……”
⑤一下子,说得我发蒙。一再回忆街头和那个年轻女子的相遇和交谈,不像是个狐狸似的骗子呀,再说,她肯定是读过我写的书,要不也说不出书名,并且能对照着书上的照片认出我来呀。但家里的人说得也没有错,谁也不会把骗子二字写在脑门上,高明的骗子越来越多,防不胜防。这么一想,心里连连后悔,而且不禁有些发虚。一连好几天,都有些提心吊胆。
⑥好在一连好多天过去了,都平安无事。时间一长,这件事渐渐淡忘了。
⑦将近一年过去了,春节过后的一天,我们全家从天津孩子的姥姥家过完年回家。刚上电梯,开电梯的老太太对我说:“你先等我一会儿,前两天有个年轻女子来找你,你没在家,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我那儿了。”不一会儿,就拿来一包用废报纸包着的东西。回家打开包一看,是两个青青的木瓜。木瓜的旁边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行小字,落款是“你的一个读者”。
⑧全家都愣在那里,谁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⑨这件事虽已过去四年,但我怎么也忘不了这个年轻而真诚的女子,忘不了这件事情,忘不了这两个木瓜。总记得切开木瓜时的样子,别看皮那样青,里面却是红红的,格外鲜艳,特别是那独有的清香味道,在房间里飘荡着,好多天没有散去。
(有删改)
30.根据短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情感变化。
31.读第⑧段,此时家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写一写。
3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略写了年轻女子的生活经历,详写了“我”和她交谈的过程,赞美了年轻女子内心质朴、真诚热情。
B.文章细腻地描写了年轻女子的心理活动,以她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
C.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善良友爱的人。
D.本文以小见大,借一件小事告诉我们要礼尚往来。
33.文章的题目与结尾都提到了青木瓜之味,你认为它有哪些“味”?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理解。
34.元元想给这篇文章重新写一个开头,使新的开头与结尾照应。请你帮下忙吧!
四、习作表达(30分)
35.(2025六上·期中)在我们的小学生活中,我们独立攻克过难题,开展过特色活动,如研学旅行、野炊、书法比赛、绘画展览、小制作、小发明……每逢我们成功的时候,心中总有无尽的喜悦。请你把做某件事情的经过及成功后的内心感受写下来。题目自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粉身碎骨;宣告;掀;斩钉截铁;攀登;寇;坚强不屈;昼夜;豪迈;气贯长虹;屹立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结合句子表述,“粉身碎骨”的“碎”是石字旁,右边是“卒”;“宣告”的“宣”是宝盖头,上下结构;“掀开”的“掀”是提手旁,右边是“欣”;“斩钉截铁”的“截”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隹”;“攀登”的“攀”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寇”是宝盖头,与“冠”区分开;“坚强不屈”的“屈”是尸部旁,里面是“出”;“昼夜”的“昼”上面是“尺”下面是“旦”;“豪迈”的“豪”下面是“豕”;“气贯长虹”的“贯”是上下结构,下面是“贝”;“屹立”的“屹”是山字旁,右边是“乞”;故答案为:粉身碎骨;宣告;掀;斩钉截铁;攀登;寇;坚强不屈;昼夜;豪迈;气贯长虹;屹立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词语,A项“揪住(qiú)”应读jiū,还是用手抓住的意思;
B项中“蟠龙(pān)”应读pán;指.盘伏的龙;
C项中“擎着(qín)”应读,指用手向上举、托;“风靡(mí)”应读mǐ,指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
D项中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3.【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结合路牌描写的相关规则,A项“户部巷 HU BU XIANG”音节间隔错误,应写作“HUBU XIANG”;
B项“新华路 XINHUALU”应写作“XINHUA LU”;
C项中“汉正街 HANZHENG JIE”路牌书写正确,符合相关知识;
D项中“汤逊湖TangXun Hu”应全部用大写字母进行拼写;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路牌拼写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项中“急燥”应该改为“急躁”,“急躁”指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也指想赶快达到目的,不经好好考虑就着手行动。“燥”指干、缺少水分,故排除A。
B项中“搏物院”应该改为“博物馆”,“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全神惯注”应该改为“全神贯注”,“全神贯注”指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贯注”指集中注意力于,故排除B。
C项中“努气冲冲”应该改为“怒气冲冲”,“怒气冲冲”形容人盛怒的样子,“怒气”指愤怒的情绪,故排除C。
D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5.【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A.不同,顾影自怜:意思是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顾,回头看。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顾,拜访。
B.不同,硕大无朋:意思是指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朋,比。高朋满座:意思是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朋,朋友。
C.相同,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欲,将要。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欲,将要。
D.不同,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薄,迫近。厚此薄彼:比喻对人、对事不同看待。薄,冷淡,不热情。
故答案为:C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6.【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结合词语意思,A项中“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用来描述成成走路的姿态是恰当的;A项词语运用恰当。
B项中“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会上提出的解决方案新颖独特,获得了大家的夸赞,是合适的,B项词语运用也恰当。
C项中“忘乎所以”原意是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通常带有贬义。而句子中描述的是乐乐为了能在比赛中获胜而每天努力练习,这里用“忘乎所以”来形容乐乐的练习状态显然是不恰当的;
D项中“惊天动地”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用来形容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是非常贴切的;D项词语运用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7.【答案】C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新”意思是“焕然一新,指新的气象或状态”,强调的是事物经过某种变化后呈现出的新面貌。
A项“空山新雨后”中的“新”,意思是“刚刚”,描述的是雨后的状态是刚刚发生的,与“焕然一新”的意思不符。
B项“日暮客愁新”中的“新”,意思是“新近、刚刚”,指的是愁绪是刚刚涌上心头的,同样与“焕然一新”的意思不相符。
C项“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新”,意思是“新的人或事物,这里特指柳色鲜嫩如新”,描绘出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与“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新”意思相近,都强调了事物的新面貌。
D项“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虽然也指新的事物,但这里更侧重于“新旧更替”中的“新”,与“焕然一新”的语境不完全吻合。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8.【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句子,A项句子“能否取得良好的成绩”是两面性表述,而“关键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面性表述,导致句子逻辑不对应。应删去“能否”,使句子前后逻辑一致。故A项错误。
B项句子“修改”与“指出”的顺序不合理。按照常理,应先“指出”问题,再“修改”问题。因此,应将“修改”与“指出”对调位置。故B项错误。
C项句子表述清晰,逻辑合理,没有语病。它明确指出了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主场馆的承建方是中国企业,这是一个完整且无误的陈述。故C项正确。
D项“经过大家的帮助”和“使乐乐的学习进步很大”两个分句中,由于“经过”和“使”的连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使”,让“乐乐的学习”成为句子的主语。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9.【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项“赞叹”与“壶口瀑布真是太壮观了”的语境完全契合,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用词恰当。
B项“谢绝”与“今天我有事,你们先去吧”的语境一致,表达了拒绝邀请的意思,用词恰当。
C项“唠叨”指反复说、没完没了地说,通常带有贬义,强调说话的冗长和琐碎。而句子中妈妈“拍着桌子,怒气冲冲”地说话,更符合“吼道”“质问”或“斥责”等词,而非“唠叨”。因此,“唠叨”用词不当。
D“恳求”与“给我买一个新玩具吧”的语境一致,表达了妹妹的请求,用词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分析和理解能力。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对每一选项中的句子进行正确分析,结合表示“说”的词语的运用,结合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进行作答。
10.【答案】D
【知识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项句子中列举了“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等故事,这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进行说明,因此判断为举例子,选项A正确。
B项句子中明确给出了地球和火星自转一圈的具体时间,这是通过数字来进行精确说明,因此判断为列数字,选项B正确。
C项句子中将“弯弯的内金水河”比作“一条玉带”,这是通过打比方的方式形象地描述了内金水河的形态,因此判断为打比方,选项C正确。
D项句子中虽然提到了“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但这里并不是在列举具体的事例,而是通过对比火星和地球上沙漠地区的水汽含量来进行说明,因此应该判断为作比较,而非举例子。所以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做出正确选择。
11.【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项中三个分句结构一致,均为“音乐是……,……”,且分句内部已用逗号分隔,符合分号分隔并列分句的规则,使用恰当。
B项两个分句分别描述“清早”和“傍晚”的行为,结构对称,且分句内部已用逗号分隔,符合分号的使用规则,使用恰当。
C项“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为并列的简单短语,属于同一层次的并列项,应使用顿号分隔。分号用于分隔层次更高的并列分句或复杂结构,此处使用不恰当。
D项两个分句分别描述“吸收热量多”和“吸收热量少”的情况,结构对称,且分句内部已用逗号分隔,符合分号的使用规则,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作答时要根据平时学习对标点符号的认识,结合标点符号的用法和句子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各句中分号的运用是否恰当,进行作答。
12.【答案】B
【知识点】材料探究
【解析】【分析】“点面结合”是场面描写中常用的方法,其中“面”指对整体场景或氛围的概括性描述,“点”指对具体人物、细节或个别行为的特写。两者结合能使描写既全面又生动。
A项句子仅描述了观众的整体反应,属于对“面”的概括性描写,未突出具体个体的行为或细节,缺少“点”的刻画,不符合“点面结合”的要求。
B项句中“男乐手在灯光的投射下重返座位”是对特定个体(男乐手)的特写,属于“点”的描写;“人群中爆发出如潮的掌声,还有人大喊:‘再来一个!’”则是对观众整体反应的概括,属于“面”的描写。两者结合,既突出了个体行为,又展现了整体氛围,符合“点面结合”的要求。
C项此句仅描述了操场的整体热闹场景,属于对“面”的概括性描写,未涉及具体个体的行为或细节,缺少“点”的刻画,不符合“点面结合”的要求。
D项此句仅描述了时间流逝和操场恢复宁静的整体状态,属于对场景的概括性叙述,未涉及具体行为或细节,既无“点”也无“面”的对比,不符合“点面结合”的要求。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分析和理解能力。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对每一选项中的句子进行正确分析,判断句子是否运用“点面结合”描写方法,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进行作答。
13.【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A项表述是阅读方法中的常见建议,强调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进行联想和拓展,符合阅读策略的合理性,因此说法正确。
B项点面结合是一种写作手法,既可用于描写大场面,也可用于日常习作。通过“点”和“面”的结合,能使描写更生动立体。因此,“平时习作用不到”的说法错误。
C项中表述是阅读策略中的基本原则,明确目的后选择精读、略读或浏览等方法,能提升效率,因此说法正确。
D项中小说中直接描写和环境描写均能辅助塑造人物形象,这是文学创作中的常识,因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阅读写作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4.【答案】C
【知识点】小说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表述,A项《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绘了月夜的景色,但情感表达截然不同。前者通过月夜江景的描绘,透露出作者的孤苦之情;后者则通过月夜乡村的描绘,展现出作者的喜悦欢快之情。选项A理解正确。
B项读《竹节人》一文时,若想要体会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确实需要特别关注文中描写“我们”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这些部分生动展现了孩子们在制作和玩耍竹节人过程中的欢乐与满足。选项B理解正确。
C项中《花之歌》一文以花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但文中并未蕴含对有着消极心态的人的不满。相反,它更多地是在赞美生命的美丽与坚韧,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选项C理解不正确。
D项中《开国大典》一文通过细致的场面描写,生动表现了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同时突出了开国大典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选项D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古诗和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15.【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结合句子中对月食过程的描写,首先是人们为观看月食做准备,“④为了看月食,人们早早地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这是第一句;“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色呈现在人们眼前。”这句描写月食现象正式开始的时间点;“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辉,变成了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深蓝色的天幕上。”这句写月食开始时,月亮的变化,这是第三句;“圆盘周围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这句写月食过程中,月亮被部分遮挡时,周围星空的景象,这是第四句;“很快,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了一线亮光。”这是第五句,写月食过程中月亮逐渐恢复光亮的阶段;“渐渐地,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月光似乎比以前更皎洁了。”这是第六句,写月食结束后,月亮完全恢复光亮的阶段;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作答时要读懂每个句子根据每个句子之间在语义上的内在联系,理清表达的思路,然后再确定正确的表达顺利,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和认知,进行排序。排序完成后,要认真读一读,看语段会是否通顺,即可顺利作答。
【答案】16.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英勇顽强、忠于祖国;英勇献身;舍己为人、大公无私;勤劳、善良
18.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位卑未敢忘忧国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阅读方法的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16.结合对相关诗句的理解,“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是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宛如一片广阔的蓝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意思是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故答案为: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结合课文内容,《狼牙山五壮士》描写了英勇顽强、忠心爱国的五壮士;《灯光》描写了为了下一代的幸福,英勇献身、不怕牺牲的郝副营长;《桥》描写了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穷人》描写虽然生活贫困,但是心地善良的渔夫和桑娜;结合课文人物的特点,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英勇顽强、忠于祖国;英勇献身;舍己为人、大公无私;勤劳善良
18.结合相关阅读方法,读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故答案为: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白马篇》,意思是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去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位卑未敢忘忧国”是陆游的名言,意思是即使身份卑微,也不应该忘记为国家命运担忧。
故答案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位卑未敢忘忧国
20.【答案】C
【知识点】外国文学
【解析】【分析】结合原著内容,A项《爱的教育》确实采用日记体形式,通过学生安利柯的日记记录校园生活与情感教育。该描述与文学常识一致,选项A正确。
B项中雨来是《小英雄雨来》中的主人公,以爱国情怀和机智勇敢著称。该描述符合人物形象特征,选项B正确。
C项中《童年》中的"小茨冈"是阿廖沙的童年玩伴,性格乐观淳朴但争强好胜,最终因搬运十字架意外身亡。题目中将其描述为"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与原著人物设定完全不符,选项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原著内容以及相关人物进行正确作答。
21.【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结合文中描写,马谡因违背诸葛亮军令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虽与马谡情同兄弟,但仍依法将其斩首,并在斩首后痛哭流涕,安抚其子女。诸葛亮对马谡有深厚的私人情感,但并未因私情而免除其军法处置,体现其公私分明。阅读各项,应该选择D项。
ABC三项中描述的人物品质与语段内容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的语段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答案】22.②外祖母;④格里高利
23.B;A;D;C
24.小茨冈;用自己的胳膊挡住外祖父打阿廖沙的树条子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对《童年》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2.结合《童年》中相关人物,“外祖父”与“外祖母”是夫妻关系;外祖父与“格里高利”是雇主和工人的关系;
故答案为:②外祖母;④格里高利
23.结合对《童年》中人物特点的了解,“外祖父”的特点是粗野自私;“外祖母”的特点是慈祥善良;文中“两个舅舅”的特点是自私贪婪;“格里高利”的特点是忠厚老实;
故答案为:BACD
24.结合对《童年》中人物的阅读理解,结合人物事迹,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小茨冈;用自己的胳膊挡住外祖父打阿廖沙的树条子;
【答案】2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6.二
27.A;D
28.错误;错误;正确;正确
29.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展示中国风范、大国科技,体现浙江特色、杭州韵味,和世界人民共享精彩。相约龙舟盛会,共享诗画江南。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启示、感悟、建议类;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25.结合句子中“淡妆浓抹”的表述,这句应该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进行表述,意思是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这句出自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故答案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6.结合材料内容,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州亚运会所融入的前沿科技元素;
故答案为:二
27.结合材料内容,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杭州亚运会绿色、清爽的理念;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杭州亚运会智能的理念;材料三主要介绍了杭州亚运会文明、节俭的办会理念;对于AD两项文中没有提及;
故答案为:AD
28.①结合材料三,杭州亚运会的龙舟比赛在温州举行,这项表述错误;
②色彩系统“淡妆浓抹”,灵感来源于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项表述错误;
③结合材料二中对杭州亚运会上“智能场馆”和“智能观赛”的介绍,这项表述正确。
④结合材料三,温州龙舟运动中心的设计独具匠心,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融入“绿色亚运”理念;这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错误;错误;正确;正确
29.结合材料中对杭州亚运会的描写介绍,杭州亚运会彰显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清爽的办会理念。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展示中国风范、大国科技,体现浙江特色、杭州韵味,和世界人民共享精彩;相约龙舟盛会,共享诗画江南。
【答案】30.“我”被家人埋怨;后悔;“我”意外收到读者送的木瓜。愧疚
31.哎呀,我们真不该怀疑她,真是错怪她了。她确实是一个真诚、热情的读者。
32.A
33.①青木瓜本身特有的清香味道|②年轻女子所体现出来的真诚、热情|③人与人之间应当有的真诚与信任。
34.我曾经收到过一位读者送的两个青木瓜,每次想起来,都仿佛还有一些清香味在我心中萦绕。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30.结合文中描写,邮局前“我”与读者相识交谈,“我”很感动;回家后,家人埋怨“我”不应该轻信他人,“我”很后悔;一年后“我”意外收到读者送的木瓜,“我”感到愧疚;四年后“我”忘不了木瓜的味道,“我”对读者充满怀念;结合文中句子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我”被家人埋怨;后悔;“我”意外收到读者送的木瓜。愧疚
31.结合第⑧自然段,结合上下文的描写,家人都会为自己错怪、怀疑这位女读者的善意,而感到后悔和自责。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哎呀,我们真不该怀疑她,真是错怪她了。她确实是一个真诚、热情的读者。
32.结合短文内容,A项中分析了文章的详略描写,赞美了年轻女子的质朴、热情;这项表述正确。
B项文中对年轻女子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没有运用心理描写;这项表述错误。
C项文中故事说明了生活中不能轻易错怪别人的善意;这项表述错误。
D项文中借用一件小事说明了生活中不能轻易错怪别人的善意;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
33.结合文中故事内容,文中描写“青木瓜之味”,一是指青木瓜本身的清香的味道;另一方面代表了年轻女子的真诚、热情;同时也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结合文中描写的情感,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①青木瓜本身特有的清香味道;②年轻女子所体现出来的真诚、热情;③人与人之间应当有的真诚与信任。
34.结合首尾照应的写法,结合短文结尾,展开想象写出与结尾照应的开头,可以围绕“木瓜”来写,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我曾经收到过一位读者送的两个青木瓜,每次想起来,都仿佛还有一些清香味在我心中萦绕。
35.【答案】叶脉书签里的小欢喜
教室后墙的“创意小天地” 里,那张泛着浅黄光泽的梧桐叶书签总被阳光照得格外显眼。每当看到它边缘细致的纹路像地图般展开,我就会想起那个周末,自己怎样在厨房的氤氲水汽里,收获了小学生涯里最踏实的一份喜悦。
那是去年秋天,老师布置了“自然小制作”作业,我一眼就选中了“叶脉书签”——电视里说只要煮煮叶子、刷掉叶肉就行,听起来再简单不过。可真到动手时,难题却一个接一个冒出来。我从小区里捡回一大袋梧桐叶,按照教程把叶子放进锅里,加了些小苏打就开煮。二十分钟后掀开锅盖,叶子软塌塌地粘在锅底,用筷子一夹就碎成了渣。妈妈在旁边笑着说:“你这是把叶子煮成粥啦!”
第一次失败让我有点泄气,但看着桌上散落的残叶,我忽然想起科学课上学过的“叶片结构”——叶肉脆弱,叶脉坚韧,说不定是火候没掌握好?我重新查资料,才发现煮叶子要小火慢炖,还要提前用软毛刷轻轻刷掉表面的绒毛。第二次尝试时,我守在灶台前,眼睛盯着锅里的泡泡,每隔五分钟就用勺子搅一搅。当叶子边缘开始微微卷曲时,我赶紧关火,小心翼翼地把它捞出来放进清水里。
最关键的“刷叶肉”环节来了。我捏着叶子的叶柄,用毛笔尖轻轻顺着叶脉方向刷。一开始叶肉总粘在毛笔上,刷着刷着,透明的叶脉突然像网一样露了出来!可就在我兴奋地加快速度时,“咔嚓”一声,叶脉的一角断了。我顿时慌了神,眼泪差点掉下来——这可是煮了三次才成功的叶子啊!我盯着断口看了半天,忽然想起美术课用胶水粘卡纸的方法,赶紧找来透明胶带,小心翼翼地把断口粘好。
当我把晾干的叶脉书签放进塑封袋,用彩笔在边缘画了朵小太阳花时,心里像揣了罐蜂蜜似的甜。第二天把书签交给老师,老师笑着摸了摸我的头:“你看,只要不放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好!”现在每次翻开课本,看到夹在里面的叶脉书签,我就会想起那个周末的坚持——原来成功的喜悦,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得到的,而是要经过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克服困难,才能慢慢品尝到的呀。
【知识点】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结合自己学习生活,写出自己成功的经历。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成功的经历”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自己制作叶脉书签的成功经历,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