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文华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检测9月科学试题( 第1章)1.(2025八上·杭州月考)人们从“色、香、味”三方面来评价食物的质量。辨别“色、香、味”分别用到( )A.视觉、嗅觉、触觉 B.视觉、味觉、触觉C.触觉、嗅觉、味觉 D.视觉、嗅觉、味觉【答案】D【知识点】人的感觉;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鼻与嗅觉;舌与味觉【解析】【分析】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解答】”色”——主要通过 视觉 来辨别,观察食物的颜色和外观。“香”——主要通过 嗅觉 来辨别,闻食物的气味。“味”——主要通过 味觉 来辨别,品尝食物的味道。故答案为: D。2.(2025八上·杭州月考)二胡是一种具有民乐气质的弓弦类乐器。下列关于二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C.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D.二胡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答案】C【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A.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即改变音调,故A错误;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则琴弦振幅越大,那么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二胡发出的声音不一定是乐音,例如在晚上大家休息时响起,会影响大家休息,因此为噪声,故D错误。故选C。【解答】A.响度与振幅大小有关;B.音调高低与频率大小有关;C.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D.根据噪声的定义判断。3.(2025八上·杭州月考)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能发出频率为30Hz的声音B.人发出所有的声音,海豚不能全都听到C.海豚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人的大D.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只要响度足够大,海豚就能听到【答案】B【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及其与频率的关系【解析】【分析】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解答】A、图中显示人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是85Hz~1100Hz,30Hz低于此范围,因此人不能发出30Hz的声音,故A错误;B、人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是85Hz~1100Hz,而海豚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150Hz~000Hz。因此,人发出的85Hz~150Hz之间的声音海豚听不到,故B正确;B、海豚发出声音的频率比人的高,但响度不一定比人大,故C错误;D、地震产生的次声波的频率小于海豚能听到的最低频率,所以响度大海豚也听不见,故D错误。故答案为:B。4.(2025八上·杭州月考)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震耳欲聋;②悦耳动听;③隔墙有耳;④低声细语;⑤掩耳盗铃。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性的是( )A.①② B.②⑤ C.①④ D.③⑤【答案】C【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辨别【解析】【分析】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解答】 震耳欲聋:描述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强弱)。悦耳动听:描述声音的音色(声音的品质)。隔墙有耳:描述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低声细语:描述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强弱)。掩耳盗铃:描述声音的传播(主观上忽略声音的传播)。故答案为:C。5.(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是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的展品“传声筒”,当一人在话筒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C.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D.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答案】B【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解析】【解答】 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故选:B。【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6.(2025八上·杭州月考)对如图所示的手语翻译画面和城市铺设的盲道,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手语翻译者做出手势,听力障碍者是通过眼球中的视网膜形成视觉的B.听力正常的人,声音刺激鼓膜产生神经冲动,并把这一信息传给大脑C.盲道地砖表面的凸起,盲人踩上去更容易使盲人在大脑皮层形成触觉D.全身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是完全相同的【答案】C【知识点】人的感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 感觉器官是实现感觉过程的生理装置。包括感受器、神经通道和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三部分。其中,感受器的职能是将刺激的物理化学特性转变为神经冲动;神经通道负责传导神经冲动,并在传输过程的不同阶段得到有选择的加工;感觉经验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感觉中枢是由大脑皮层上相应感觉的中枢部分和弥散部分组成。【解答】A. 手语翻译者做出手势,听力障碍者是通过眼球中的视网膜感受光,在大脑皮层中形成视觉,A错误;B. 听力正常的人,声音刺激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并把这一信息传给大脑,B错误;C.盲道地砖表面的凸起,盲人踩上去更容易使盲人在大脑皮层形成触觉 ,C正确;D. 全身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指尖对触觉的感受最明显,D错误;故答案为:C7.(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为骨传导耳机,它利用人耳后骨骼的振动将声音信息直接通过听小骨传递给听觉感受器。与普通耳机相比,它能减少长时间戴耳机对听力的损伤,主要是因为它基本没刺激到( )A.耳郭 B.鼓膜 C.耳蜗 D.听神经【答案】B【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 传统声音传导(气传导):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进入耳道;声波振动鼓膜,鼓膜带动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运动;听小骨将振动传递到耳蜗内的淋巴液,刺激毛细胞(听觉感受器); 毛细胞将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听觉。骨传导:声音通过骨骼(如颅骨)直接振动;振动绕过耳道和鼓膜,直接传递到听小骨或耳蜗;后续过程与传统传导相同(耳蜗→听神经→大脑)。【解答】骨传导耳机通常贴在耳后的颞骨上,通过振动骨骼直接将声音传递到内耳(耳蜗),跳过了耳道和鼓膜。因此:传统耳机需要声波振动鼓膜,可能因长时间高强度振动导致鼓膜损伤。骨传导耳机不依赖鼓膜振动,因此对鼓膜的刺激很小。故答案为: B。8.(2025八上·杭州月考)乡村景色美不胜收:池塘正中长着千年古柏,水边白鹭悠走,水下鱼儿畅游游客用手机拍下了这些场景。下列相关“影”的形成原理中正确的是 ( )A.树荫下太阳的“影”——光的折射B.水下鱼儿的“鱼影”——光的反射C.岸边白鹭的“黑影”——光的色散D.水中古柏的“倒影”——光的反射【答案】D【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阻挡,即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解答】A、树荫下太阳的“影”,属于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而不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B、“水下鱼儿的鱼影”,光线经过不同介质,原理是光的折射,故B错误;C、白鹭的“黑影”可能指白鹭的影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错误;D、水中古柏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 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正确。故答案为:D。9.(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相关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C.图乙中反射光线不存在D.比较图甲、丙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实验中为了能显示光路,硬纸板上应该发生漫反射。(2)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解答】A、当光线照射到硬纸板上时,为了能看清光路,需要硬纸板发生漫反射,所以硬纸板的表面要粗糙一些,故A错误。B、根据入射角的定义可知,图甲中∠EON是入射角,∠EOM是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故B错误。C、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折,此时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是存在的,故C错误。D、由图可知,当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入时,会逆着入射光线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确。故答案为:D。10.(2025八上·杭州月考)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0°时,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变为50°,则过程中反射光线偏转角度为( )A.20° B.50° C.30° D.60°【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共平面。【解答】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0°时,此时入射角为90°-20°=7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为70°,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40°。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变为50°,此时入射角为90°-50°=40°,则反射角也为40°,此时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80°,可知反射光线偏转角度为140°-80°=60°。故答案为:D。11.(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屋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向平面镜张望,则( )A.甲能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互相都可以看到对方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能看到甲【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人看到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甲在明亮的室内,甲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平面镜能再次反射,进入乙的眼睛,乙能看到甲;乙在黑暗的室内,乙不能发光,也不能反射光,不会有乙的光线进入甲的眼睛,甲不会看到乙。【解答】甲、乙两人不是光源,本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外界射到他们身上的光。甲在明亮的室内,有外来的光线射到他的身上,他的身体表面又能将这些光线反射出去。被甲反射的一部分光线射到平面镜M上,又会被平面镜反射。由于∠AOC=∠BOC,所以从甲身上射向平面镜M的光线会沿OB方向反射,而乙处在B点,故乙能接收到来自甲的光线,即看到了甲。乙在暗室中,外界没有光线射到他的身体表面,他本身又不能发光,因此不会有从乙射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M上,更不会进入到甲的眼镜,所以甲不能看到乙。故答案为:D。12.(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始终垂直 B.镜中的像将远离你C.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不变 D.镜中的像变大【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解题重点:物与像等大,物距等于像距。【解答】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A、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故A符合题意;B、当你走向平面镜时,距镜子的距离减小,镜中的像将靠近你,故B不符合题意;C、你走向平面镜时,人的视觉近大远小,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人看到的像更清晰,故C不符合题意;D、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3.(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则( )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 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D.将照相底片放到AB 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答案】C【知识点】光的色散;紫外线、红外线【解析】【分析】 通过三棱镜色散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其中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此外,红外线位于红光外侧,具有热效应;紫外线位于紫光外侧,具有使照相底片感光的特性。【解答】A、紫光偏折能量强,可知B处是紫光,A处是红光,故A错误;B、AB之间是可见光,AB以外存在红外线和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故B错误;C、A上方为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 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故C正确;D、B处外侧是紫外线区域,紫外线能使照相底片感光,故D错误。故答案为:C。14.(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东南亚地区生活着一种射水鱼,它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能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水中,实现捕食。下列光路图能表示射水鱼观察水面上小昆虫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完成折射光路图。【解答】射水鱼观察水面上小昆虫时,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水中。由光的折射定律知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5.(2025八上·杭州月考)一枚1元硬币立在平面镜前(如图甲),硬币的正面(如图乙)朝向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看到的硬币的像应是( )A. B. C. D.【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左右相反。【解答】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和物左右相反,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6.(2025八上·杭州月考)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平面镜所称的额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距等于物距。【解答】由题意知道,视力表离平面镜为3m,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视力表的像离镜子也是3m,所以人应面对平面镜而坐,人离镜子2m,视力表的像离人距离为3m+2m=5m分析过程示意图如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7.(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H为一块厚厚的玻璃,左侧为明亮的室内,右侧为漆黑的室外。现室内有人将一只手靠近H,发现室外呈现这只手的“重影”(AB两个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是光在玻璃左表面上反射一次而成;B是光在玻璃右表面上折射一次而成B.A是光在玻璃右表面上反射一次而成;B是光在玻璃左表面上反射一次而成C.A是光在玻璃左表面上反射一次而成;B是光在空气与玻璃的左界面发生折射和光在玻璃的右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D.A是光在空气与玻璃的左界面发生折射和光在玻璃的右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B是光在玻璃左表面上反射一次而成【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结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因此在前后方向上会形成两个手的虚像。手到左表面的距离小,而到右表面的距离大,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可知,图中A是光在玻璃左表面上发生反射形成的;B是光在空气与玻璃的左界面发生折射和光在玻璃的右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2025八上·杭州月考)小明家浴室装修需要在天花板上安装吸顶灯,如图为该浴室的俯视图。为使人能够在照镜子时看到的人像更加明亮清楚,吸顶灯安装的位置最好为(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物体射向镜面的光线越多,像越亮。【解答】为使人能够在照镜子时看到的人像更加明亮清楚,应该把人的脸照射的更加亮,因而吸顶灯必须对着人脸照射,故吸顶灯安装的位置最好为①。故选:A。19.(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一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固定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斜射到水,现将木板A端向上缓慢提起,该过程中光线始终斜射到水面且方向不变,则该过程中光从空气射向水中的折射角( )A.一直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C.先变大后不变 D.一直不变【答案】D【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光的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空气中的角角度更大,无论作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解答】将木板A端向上缓慢提起,水面依旧是水平的,光线始终斜射到水面且方向不变,可知入射角不变,则折射角也不变。故答案为:D。20.(2025八上·杭州月考)有一装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将使光斑向右移动的是( )A.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B.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C.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激光笔向下平移【答案】C【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不变,则折射角不变分析解答。【解答】A、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激光束靠近法线时,折射角随之变小,光斑会向左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B、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则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向左平移,所以光斑左移,故B不符合题意;C、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激光的入射点右移,折射光线右移,光斑也将右移,如下图,故C符合题意;D、使激光笔向下平移,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光斑向左移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1.(2025八上·杭州月考)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我们需要养成科学的用耳习惯。(1)感冒引起鼻咽部炎症时,要及时就医,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 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2)随着人们对住宅功能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到减弱噪声的效果,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 的原理,从 (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答案】(1)咽鼓管(2)不能传声;传播过程中【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传播的条件;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1)根据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的管道进行分析判断。(2)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1) 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的管道,当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沿此通道扩散至中耳。(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环境阻断声波传播;通过在噪声传播路径(即玻璃夹层)中设置真空层,属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2.(2025八上·杭州月考)小金用音叉探究“声音的特性”。(1)同一个音叉进行了两次敲击实验,通过示波器分别截取到相同时间内的声波图,如图甲和乙,这两次敲击产生的声音的 (填“响度”或“音调”)相同。(2)再分别敲击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音叉,如图丙和丁,敲击后 音叉振动的频率更高。【答案】(1)音调(2)丁【知识点】音调及其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辨别【解析】【分析】(1) 音调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是由声波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根据“音叉越小(长度越短),其振动频率越高”进行分析判断。【解答】(1)由图可知,振动频率相同,说明声音的音调相同;振动幅度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不同。(2)音叉的振动频率与其长度、质量分布有关。通常,音叉越小(长度越短),其振动频率越高,可知图丁所示音叉的振动频率更高。23.(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 产生的,用力吹气可以改变声音的 。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 归为一类,若想发出尖锐的声音棉签应向 (填“上”或“下”)移动。【答案】振动;响度;笛子;上【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辨别【解析】【分析】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解答】 鸟鸣器发声是由于空气柱在管内振动产生的,这是所有管乐器发声的基本原理。用力吹气增大了空气振动幅度,使声音的响度变大。小提琴(弦振动)和鼓(膜振动),笛子(空气柱振动)→ 与鸟鸣器原理相同。将棉签上移,空气柱变短,振动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更尖锐。24.(2025八上·杭州月考)开车用导航时,可能会用到HUD(抬头显示)投影模式,将手机置于汽车前挡风玻璃下方,就可以将导航的信息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影到正前方(如图),避免因低头看仪表而造成事故 。(1)驾驶员在挡风玻璃上看到的数字“60”是由于光反射形成的 (填“实像”或“虚像”)。(2)同一晴天的白天和晚上, (填“白天”或“晚上”)时使用该功能效果比较好。(3)图中HUD投影模式显示左转,那么在手机上显示的应该是(填字母)。A. B. C. D.【答案】(1)虚像(2)晚上(3)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2)像与周围环境间的差异越大,像越清晰。(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相垂直。【解答】(1)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手机屏幕发出的光经玻璃反射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看到的是虚像,可知驾驶员在挡风玻璃上看到的数字“60”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2)白天环境光较强,反射的导航信息容易被背景光掩盖;晚上环境光较暗,像与周围环境间的差异更大,投影信息更清晰。(3)HUD投影模式通过挡风玻璃反射成像,显示的图像与实际物体左右对称(类似平面镜成像)。图中显示“左转”,则手机上应为A图所示。故答案为:A。25.(2025八上·杭州月考)有一束光线在有机玻璃和空气这两种物质间进行传播,在它们的分界面上发生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其中MM’、NN’分别是分界面或法线,则折射角为 度,空气在 侧(填“MM’上”“MM’下”“NN’左”或“NN’右”)。【答案】30°;NN’左【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共平面。光的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空气中的角角度更大,无论作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解答】由图可知,AO与CO与之间的夹角相等,结合光的反射定律可知,为法线,为界面。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可知OB是折射光线,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入射角为90°-20°=70°,折射角为90°-60°=30°,可知空气在的左侧。26.(2025八上·杭州月考)小明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注意到折射角与入射角 的大小关系不一定,有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有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光在不同介质的表面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 大小关系与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关。已知光在几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所示,图甲、乙、丙是光在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的光路图。仔细观察图表,回答下列问题。介质 真空 空气 水 玻璃光速(1)图甲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折射的示意图,则 表示空气。(2)结合图表, 判断图丁中折射光线为 (填“A”“B”或“C”)。【答案】(1)a(2)C【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1)光的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空气中的角角度更大,无论作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2)结合表中数据和图像,可知光从光速较大的介质进入光速较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判断折射光线。【解答】(1)根据折射规律,当光从光速较大的介质(空气)进入光速较小的介质(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靠近法线折射)。 观察图甲,折射角明显小于入射角,可知a为空气。(2)根据表格数据,光速关系为:真空 > 空气 > 水 > 玻璃。 光从光速较大的介质进入光速较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靠近法线折射);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远离法线折射)。 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可知光从水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丁中的折射光线为C。27.(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4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答案】100°;向右【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共平面。【解答】由图可知,入射角为90°-40°=5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为50°,则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50°+50°=100°。液面下降,入射点会向右移动,入射角不变,则反射角也不变,可知光点会向右移动。28.(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甲所示,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斜的。(1)请在图乙中画出司机眼睛(A点)通过前挡风玻璃看到车内装饰物(B点)的像的光路图。(2)人在岸上看鱼,有如图所示的 A、B两个位置,一个代表鱼的实际位置,一个代表看到的鱼的虚像。请画出此人看到鱼的光路图,并用i标出入射角。【答案】(1)(2)【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作图。(2)入射角指的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解答】(1)确定像点 :B点关于挡风玻璃(平面镜)的对称点为B',即像点。 绘制反射光线 :连接B'与眼睛A点,反射光线从B'指向A点。确定入射点 :反射光线与挡风玻璃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入射点与B点得到入射光线。 完成光路 :连接B点与入射点,形成完整光路,如图所示。(2)人之所以能看到水中的鱼,是由鱼反射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鱼的像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所以直接连接眼睛与B,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A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然后作出法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入射角,用i标出入射角,如图所示 :。29.(2025八上·杭州月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科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请回答:(1)小科要研究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最好选用下列哪个物体 (填数字)(2)研究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时,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可继续进行的操作是 (填字母)。(3)小科研究了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后,想继续研究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于是将 蜡烛B替换成了不透光的白板,发现蜡烛A的像刚好在白板上,于是他认为平面镜成的像能呈现在光屏上,属于实像。老师指出小科的观察方法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观察方法是 。【答案】(1)①(2)A(3)应该在蜡烛的异侧观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是“ 研究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可知,选择的物体左右不对称。(2)将物体沿玻璃板水平方向移动时,没有改变物体与玻璃板之间的垂直距离。(3)实验时能在白板上看到像说明是透过平面镜观察的。【解答】(1)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C、A、T、V,从模型上看,只有C左右不同,而A、T、V,左右相同,所以当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模型A、T、V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C左右不同,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 ① 。(2)探究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时,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可继续进行的操作是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故答案为:A。(3) 研究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观察时应该在蜡烛的异侧观察。30.(2025八上·杭州月考)小明利用激光笔、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量角刻度)、记号笔等器材,验证光的折射规律(图甲)。(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图乙),是为了验证 。(2)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1和1'、2和2'、3和3'、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根据图丙,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相关结论有(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此时入射角等于0度,折射角等于0度。【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 (1)光屏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还可以利用可折转的光屏确定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注意分析折射现象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即可。【解答】 (1)将光屏的右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折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折射光线,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共面;即: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由图丙可以看出,①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即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此时入射角等于0度,折射角等于0度。31.(2025八上·杭州月考)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 (填字母)两图进行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 。(2)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答案】(1)BD;保证其他因素不变, 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2)油【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是,研究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关系时,只改变自变量,其余量控制不变。(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在油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的更厉害,即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大。【解答】(1)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要控制水和油的体积相同,种类不同,故BD符合题意,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其他因素不变, 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2)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油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较大。32.(2025八上·杭州月考)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空气温度/℃ -10 0 10 20 30声音速度/ 318 324 330 336 342 348(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 时声速 为每秒 m。(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20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在 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4)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s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s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则这个山谷宽为 m。【答案】(1)(2)339(3)低温(4)136.8【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和横纵坐标的含义进行描点,并将各点连接起来。(2)结合图像判断声音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进而求得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根据(2)中所得规律进行分析,可知温度低,声速低,易实现超音速飞行。(4)声音传播的距离是人与山崖之间距离的两倍,结合速度公式计算距离。【解答】(1)将表中数据分别秒在图中对应的位置,再将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2)由图可知,温度每升高10℃,声音传播的速度加快6m/s,可知温度每升高1℃,声音传播的速度加快0.6m/s,10℃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36m/s,则15℃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声速时会受到较大阻力。因此,为了更容易实现超音速飞行试验,应选择声速较低的环境。根据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声速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可知低温环境下声速较小,飞机更容易突破声速。(4)20℃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2m/s,大喊一声后经过0.3s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s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山谷的宽度为。1 / 1浙江省杭州市文华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检测9月科学试题( 第1章)1.(2025八上·杭州月考)人们从“色、香、味”三方面来评价食物的质量。辨别“色、香、味”分别用到( )A.视觉、嗅觉、触觉 B.视觉、味觉、触觉C.触觉、嗅觉、味觉 D.视觉、嗅觉、味觉2.(2025八上·杭州月考)二胡是一种具有民乐气质的弓弦类乐器。下列关于二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C.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D.二胡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3.(2025八上·杭州月考)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能发出频率为30Hz的声音B.人发出所有的声音,海豚不能全都听到C.海豚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人的大D.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只要响度足够大,海豚就能听到4.(2025八上·杭州月考)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震耳欲聋;②悦耳动听;③隔墙有耳;④低声细语;⑤掩耳盗铃。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性的是( )A.①② B.②⑤ C.①④ D.③⑤5.(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是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的展品“传声筒”,当一人在话筒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C.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D.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6.(2025八上·杭州月考)对如图所示的手语翻译画面和城市铺设的盲道,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手语翻译者做出手势,听力障碍者是通过眼球中的视网膜形成视觉的B.听力正常的人,声音刺激鼓膜产生神经冲动,并把这一信息传给大脑C.盲道地砖表面的凸起,盲人踩上去更容易使盲人在大脑皮层形成触觉D.全身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是完全相同的7.(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为骨传导耳机,它利用人耳后骨骼的振动将声音信息直接通过听小骨传递给听觉感受器。与普通耳机相比,它能减少长时间戴耳机对听力的损伤,主要是因为它基本没刺激到( )A.耳郭 B.鼓膜 C.耳蜗 D.听神经8.(2025八上·杭州月考)乡村景色美不胜收:池塘正中长着千年古柏,水边白鹭悠走,水下鱼儿畅游游客用手机拍下了这些场景。下列相关“影”的形成原理中正确的是 ( )A.树荫下太阳的“影”——光的折射B.水下鱼儿的“鱼影”——光的反射C.岸边白鹭的“黑影”——光的色散D.水中古柏的“倒影”——光的反射9.(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相关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C.图乙中反射光线不存在D.比较图甲、丙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10.(2025八上·杭州月考)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0°时,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变为50°,则过程中反射光线偏转角度为( )A.20° B.50° C.30° D.60°11.(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屋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向平面镜张望,则( )A.甲能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互相都可以看到对方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能看到甲12.(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始终垂直 B.镜中的像将远离你C.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不变 D.镜中的像变大13.(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则( )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 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D.将照相底片放到AB 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14.(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东南亚地区生活着一种射水鱼,它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能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水中,实现捕食。下列光路图能表示射水鱼观察水面上小昆虫的是( )A. B.C. D.15.(2025八上·杭州月考)一枚1元硬币立在平面镜前(如图甲),硬币的正面(如图乙)朝向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看到的硬币的像应是( )A. B. C. D.16.(2025八上·杭州月考)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17.(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H为一块厚厚的玻璃,左侧为明亮的室内,右侧为漆黑的室外。现室内有人将一只手靠近H,发现室外呈现这只手的“重影”(AB两个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是光在玻璃左表面上反射一次而成;B是光在玻璃右表面上折射一次而成B.A是光在玻璃右表面上反射一次而成;B是光在玻璃左表面上反射一次而成C.A是光在玻璃左表面上反射一次而成;B是光在空气与玻璃的左界面发生折射和光在玻璃的右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D.A是光在空气与玻璃的左界面发生折射和光在玻璃的右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B是光在玻璃左表面上反射一次而成18.(2025八上·杭州月考)小明家浴室装修需要在天花板上安装吸顶灯,如图为该浴室的俯视图。为使人能够在照镜子时看到的人像更加明亮清楚,吸顶灯安装的位置最好为( )A.① B.② C.③ D.④19.(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一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固定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斜射到水,现将木板A端向上缓慢提起,该过程中光线始终斜射到水面且方向不变,则该过程中光从空气射向水中的折射角( )A.一直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C.先变大后不变 D.一直不变20.(2025八上·杭州月考)有一装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将使光斑向右移动的是( )A.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B.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C.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激光笔向下平移21.(2025八上·杭州月考)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我们需要养成科学的用耳习惯。(1)感冒引起鼻咽部炎症时,要及时就医,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 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2)随着人们对住宅功能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到减弱噪声的效果,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 的原理,从 (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22.(2025八上·杭州月考)小金用音叉探究“声音的特性”。(1)同一个音叉进行了两次敲击实验,通过示波器分别截取到相同时间内的声波图,如图甲和乙,这两次敲击产生的声音的 (填“响度”或“音调”)相同。(2)再分别敲击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音叉,如图丙和丁,敲击后 音叉振动的频率更高。23.(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 产生的,用力吹气可以改变声音的 。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 归为一类,若想发出尖锐的声音棉签应向 (填“上”或“下”)移动。24.(2025八上·杭州月考)开车用导航时,可能会用到HUD(抬头显示)投影模式,将手机置于汽车前挡风玻璃下方,就可以将导航的信息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影到正前方(如图),避免因低头看仪表而造成事故 。(1)驾驶员在挡风玻璃上看到的数字“60”是由于光反射形成的 (填“实像”或“虚像”)。(2)同一晴天的白天和晚上, (填“白天”或“晚上”)时使用该功能效果比较好。(3)图中HUD投影模式显示左转,那么在手机上显示的应该是(填字母)。A. B. C. D.25.(2025八上·杭州月考)有一束光线在有机玻璃和空气这两种物质间进行传播,在它们的分界面上发生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其中MM’、NN’分别是分界面或法线,则折射角为 度,空气在 侧(填“MM’上”“MM’下”“NN’左”或“NN’右”)。26.(2025八上·杭州月考)小明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注意到折射角与入射角 的大小关系不一定,有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有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光在不同介质的表面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 大小关系与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关。已知光在几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所示,图甲、乙、丙是光在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的光路图。仔细观察图表,回答下列问题。介质 真空 空气 水 玻璃光速(1)图甲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折射的示意图,则 表示空气。(2)结合图表, 判断图丁中折射光线为 (填“A”“B”或“C”)。27.(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4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28.(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甲所示,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斜的。(1)请在图乙中画出司机眼睛(A点)通过前挡风玻璃看到车内装饰物(B点)的像的光路图。(2)人在岸上看鱼,有如图所示的 A、B两个位置,一个代表鱼的实际位置,一个代表看到的鱼的虚像。请画出此人看到鱼的光路图,并用i标出入射角。29.(2025八上·杭州月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科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请回答:(1)小科要研究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最好选用下列哪个物体 (填数字)(2)研究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时,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可继续进行的操作是 (填字母)。(3)小科研究了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后,想继续研究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于是将 蜡烛B替换成了不透光的白板,发现蜡烛A的像刚好在白板上,于是他认为平面镜成的像能呈现在光屏上,属于实像。老师指出小科的观察方法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观察方法是 。30.(2025八上·杭州月考)小明利用激光笔、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量角刻度)、记号笔等器材,验证光的折射规律(图甲)。(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图乙),是为了验证 。(2)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1和1'、2和2'、3和3'、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根据图丙,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相关结论有(写出一点即可): 。31.(2025八上·杭州月考)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 (填字母)两图进行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 。(2)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32.(2025八上·杭州月考)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空气温度/℃ -10 0 10 20 30声音速度/ 318 324 330 336 342 348(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 时声速 为每秒 m。(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20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在 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4)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s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s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则这个山谷宽为 m。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人的感觉;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鼻与嗅觉;舌与味觉【解析】【分析】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解答】”色”——主要通过 视觉 来辨别,观察食物的颜色和外观。“香”——主要通过 嗅觉 来辨别,闻食物的气味。“味”——主要通过 味觉 来辨别,品尝食物的味道。故答案为: D。2.【答案】C【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A.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即改变音调,故A错误;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则琴弦振幅越大,那么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二胡发出的声音不一定是乐音,例如在晚上大家休息时响起,会影响大家休息,因此为噪声,故D错误。故选C。【解答】A.响度与振幅大小有关;B.音调高低与频率大小有关;C.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D.根据噪声的定义判断。3.【答案】B【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及其与频率的关系【解析】【分析】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解答】A、图中显示人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是85Hz~1100Hz,30Hz低于此范围,因此人不能发出30Hz的声音,故A错误;B、人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是85Hz~1100Hz,而海豚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150Hz~000Hz。因此,人发出的85Hz~150Hz之间的声音海豚听不到,故B正确;B、海豚发出声音的频率比人的高,但响度不一定比人大,故C错误;D、地震产生的次声波的频率小于海豚能听到的最低频率,所以响度大海豚也听不见,故D错误。故答案为:B。4.【答案】C【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辨别【解析】【分析】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解答】 震耳欲聋:描述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强弱)。悦耳动听:描述声音的音色(声音的品质)。隔墙有耳:描述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低声细语:描述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强弱)。掩耳盗铃:描述声音的传播(主观上忽略声音的传播)。故答案为:C。5.【答案】B【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解析】【解答】 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故选:B。【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6.【答案】C【知识点】人的感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 感觉器官是实现感觉过程的生理装置。包括感受器、神经通道和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三部分。其中,感受器的职能是将刺激的物理化学特性转变为神经冲动;神经通道负责传导神经冲动,并在传输过程的不同阶段得到有选择的加工;感觉经验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感觉中枢是由大脑皮层上相应感觉的中枢部分和弥散部分组成。【解答】A. 手语翻译者做出手势,听力障碍者是通过眼球中的视网膜感受光,在大脑皮层中形成视觉,A错误;B. 听力正常的人,声音刺激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并把这一信息传给大脑,B错误;C.盲道地砖表面的凸起,盲人踩上去更容易使盲人在大脑皮层形成触觉 ,C正确;D. 全身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指尖对触觉的感受最明显,D错误;故答案为:C7.【答案】B【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 传统声音传导(气传导):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进入耳道;声波振动鼓膜,鼓膜带动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运动;听小骨将振动传递到耳蜗内的淋巴液,刺激毛细胞(听觉感受器); 毛细胞将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听觉。骨传导:声音通过骨骼(如颅骨)直接振动;振动绕过耳道和鼓膜,直接传递到听小骨或耳蜗;后续过程与传统传导相同(耳蜗→听神经→大脑)。【解答】骨传导耳机通常贴在耳后的颞骨上,通过振动骨骼直接将声音传递到内耳(耳蜗),跳过了耳道和鼓膜。因此:传统耳机需要声波振动鼓膜,可能因长时间高强度振动导致鼓膜损伤。骨传导耳机不依赖鼓膜振动,因此对鼓膜的刺激很小。故答案为: B。8.【答案】D【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阻挡,即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解答】A、树荫下太阳的“影”,属于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而不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B、“水下鱼儿的鱼影”,光线经过不同介质,原理是光的折射,故B错误;C、白鹭的“黑影”可能指白鹭的影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错误;D、水中古柏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 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正确。故答案为:D。9.【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实验中为了能显示光路,硬纸板上应该发生漫反射。(2)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解答】A、当光线照射到硬纸板上时,为了能看清光路,需要硬纸板发生漫反射,所以硬纸板的表面要粗糙一些,故A错误。B、根据入射角的定义可知,图甲中∠EON是入射角,∠EOM是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故B错误。C、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折,此时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是存在的,故C错误。D、由图可知,当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入时,会逆着入射光线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确。故答案为:D。10.【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共平面。【解答】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0°时,此时入射角为90°-20°=7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为70°,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40°。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变为50°,此时入射角为90°-50°=40°,则反射角也为40°,此时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80°,可知反射光线偏转角度为140°-80°=60°。故答案为:D。11.【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人看到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甲在明亮的室内,甲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平面镜能再次反射,进入乙的眼睛,乙能看到甲;乙在黑暗的室内,乙不能发光,也不能反射光,不会有乙的光线进入甲的眼睛,甲不会看到乙。【解答】甲、乙两人不是光源,本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外界射到他们身上的光。甲在明亮的室内,有外来的光线射到他的身上,他的身体表面又能将这些光线反射出去。被甲反射的一部分光线射到平面镜M上,又会被平面镜反射。由于∠AOC=∠BOC,所以从甲身上射向平面镜M的光线会沿OB方向反射,而乙处在B点,故乙能接收到来自甲的光线,即看到了甲。乙在暗室中,外界没有光线射到他的身体表面,他本身又不能发光,因此不会有从乙射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M上,更不会进入到甲的眼镜,所以甲不能看到乙。故答案为:D。12.【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解题重点:物与像等大,物距等于像距。【解答】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A、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故A符合题意;B、当你走向平面镜时,距镜子的距离减小,镜中的像将靠近你,故B不符合题意;C、你走向平面镜时,人的视觉近大远小,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人看到的像更清晰,故C不符合题意;D、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3.【答案】C【知识点】光的色散;紫外线、红外线【解析】【分析】 通过三棱镜色散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其中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此外,红外线位于红光外侧,具有热效应;紫外线位于紫光外侧,具有使照相底片感光的特性。【解答】A、紫光偏折能量强,可知B处是紫光,A处是红光,故A错误;B、AB之间是可见光,AB以外存在红外线和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故B错误;C、A上方为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 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故C正确;D、B处外侧是紫外线区域,紫外线能使照相底片感光,故D错误。故答案为:C。14.【答案】D【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完成折射光路图。【解答】射水鱼观察水面上小昆虫时,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水中。由光的折射定律知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5.【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左右相反。【解答】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和物左右相反,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6.【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平面镜所称的额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距等于物距。【解答】由题意知道,视力表离平面镜为3m,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视力表的像离镜子也是3m,所以人应面对平面镜而坐,人离镜子2m,视力表的像离人距离为3m+2m=5m分析过程示意图如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7.【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结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因此在前后方向上会形成两个手的虚像。手到左表面的距离小,而到右表面的距离大,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可知,图中A是光在玻璃左表面上发生反射形成的;B是光在空气与玻璃的左界面发生折射和光在玻璃的右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物体射向镜面的光线越多,像越亮。【解答】为使人能够在照镜子时看到的人像更加明亮清楚,应该把人的脸照射的更加亮,因而吸顶灯必须对着人脸照射,故吸顶灯安装的位置最好为①。故选:A。19.【答案】D【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光的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空气中的角角度更大,无论作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解答】将木板A端向上缓慢提起,水面依旧是水平的,光线始终斜射到水面且方向不变,可知入射角不变,则折射角也不变。故答案为:D。20.【答案】C【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不变,则折射角不变分析解答。【解答】A、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激光束靠近法线时,折射角随之变小,光斑会向左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B、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则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向左平移,所以光斑左移,故B不符合题意;C、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激光的入射点右移,折射光线右移,光斑也将右移,如下图,故C符合题意;D、使激光笔向下平移,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光斑向左移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1.【答案】(1)咽鼓管(2)不能传声;传播过程中【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传播的条件;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1)根据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的管道进行分析判断。(2)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1) 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的管道,当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沿此通道扩散至中耳。(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环境阻断声波传播;通过在噪声传播路径(即玻璃夹层)中设置真空层,属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2.【答案】(1)音调(2)丁【知识点】音调及其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辨别【解析】【分析】(1) 音调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是由声波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根据“音叉越小(长度越短),其振动频率越高”进行分析判断。【解答】(1)由图可知,振动频率相同,说明声音的音调相同;振动幅度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不同。(2)音叉的振动频率与其长度、质量分布有关。通常,音叉越小(长度越短),其振动频率越高,可知图丁所示音叉的振动频率更高。23.【答案】振动;响度;笛子;上【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辨别【解析】【分析】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解答】 鸟鸣器发声是由于空气柱在管内振动产生的,这是所有管乐器发声的基本原理。用力吹气增大了空气振动幅度,使声音的响度变大。小提琴(弦振动)和鼓(膜振动),笛子(空气柱振动)→ 与鸟鸣器原理相同。将棉签上移,空气柱变短,振动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更尖锐。24.【答案】(1)虚像(2)晚上(3)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2)像与周围环境间的差异越大,像越清晰。(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相垂直。【解答】(1)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手机屏幕发出的光经玻璃反射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看到的是虚像,可知驾驶员在挡风玻璃上看到的数字“60”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2)白天环境光较强,反射的导航信息容易被背景光掩盖;晚上环境光较暗,像与周围环境间的差异更大,投影信息更清晰。(3)HUD投影模式通过挡风玻璃反射成像,显示的图像与实际物体左右对称(类似平面镜成像)。图中显示“左转”,则手机上应为A图所示。故答案为:A。25.【答案】30°;NN’左【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共平面。光的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空气中的角角度更大,无论作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解答】由图可知,AO与CO与之间的夹角相等,结合光的反射定律可知,为法线,为界面。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可知OB是折射光线,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入射角为90°-20°=70°,折射角为90°-60°=30°,可知空气在的左侧。26.【答案】(1)a(2)C【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1)光的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空气中的角角度更大,无论作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2)结合表中数据和图像,可知光从光速较大的介质进入光速较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判断折射光线。【解答】(1)根据折射规律,当光从光速较大的介质(空气)进入光速较小的介质(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靠近法线折射)。 观察图甲,折射角明显小于入射角,可知a为空气。(2)根据表格数据,光速关系为:真空 > 空气 > 水 > 玻璃。 光从光速较大的介质进入光速较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靠近法线折射);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远离法线折射)。 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可知光从水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丁中的折射光线为C。27.【答案】100°;向右【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共平面。【解答】由图可知,入射角为90°-40°=5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为50°,则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50°+50°=100°。液面下降,入射点会向右移动,入射角不变,则反射角也不变,可知光点会向右移动。28.【答案】(1)(2)【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作图。(2)入射角指的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解答】(1)确定像点 :B点关于挡风玻璃(平面镜)的对称点为B',即像点。 绘制反射光线 :连接B'与眼睛A点,反射光线从B'指向A点。确定入射点 :反射光线与挡风玻璃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入射点与B点得到入射光线。 完成光路 :连接B点与入射点,形成完整光路,如图所示。(2)人之所以能看到水中的鱼,是由鱼反射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鱼的像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所以直接连接眼睛与B,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A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然后作出法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入射角,用i标出入射角,如图所示 :。29.【答案】(1)①(2)A(3)应该在蜡烛的异侧观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是“ 研究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可知,选择的物体左右不对称。(2)将物体沿玻璃板水平方向移动时,没有改变物体与玻璃板之间的垂直距离。(3)实验时能在白板上看到像说明是透过平面镜观察的。【解答】(1)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C、A、T、V,从模型上看,只有C左右不同,而A、T、V,左右相同,所以当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模型A、T、V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C左右不同,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 ① 。(2)探究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时,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可继续进行的操作是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故答案为:A。(3) 研究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观察时应该在蜡烛的异侧观察。30.【答案】(1)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此时入射角等于0度,折射角等于0度。【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 (1)光屏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还可以利用可折转的光屏确定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注意分析折射现象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即可。【解答】 (1)将光屏的右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折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折射光线,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共面;即: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由图丙可以看出,①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即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此时入射角等于0度,折射角等于0度。31.【答案】(1)BD;保证其他因素不变, 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2)油【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是,研究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关系时,只改变自变量,其余量控制不变。(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在油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的更厉害,即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大。【解答】(1)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要控制水和油的体积相同,种类不同,故BD符合题意,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其他因素不变, 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2)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油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较大。32.【答案】(1)(2)339(3)低温(4)136.8【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和横纵坐标的含义进行描点,并将各点连接起来。(2)结合图像判断声音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进而求得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根据(2)中所得规律进行分析,可知温度低,声速低,易实现超音速飞行。(4)声音传播的距离是人与山崖之间距离的两倍,结合速度公式计算距离。【解答】(1)将表中数据分别秒在图中对应的位置,再将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2)由图可知,温度每升高10℃,声音传播的速度加快6m/s,可知温度每升高1℃,声音传播的速度加快0.6m/s,10℃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36m/s,则15℃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声速时会受到较大阻力。因此,为了更容易实现超音速飞行试验,应选择声速较低的环境。根据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声速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可知低温环境下声速较小,飞机更容易突破声速。(4)20℃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2m/s,大喊一声后经过0.3s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s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山谷的宽度为。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文华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检测9月科学试题( 第1章)(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文华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检测9月科学试题( 第1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