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10单元检测参考答案一、单择题:1. A【详解】①②:二里头遗址出现了城市,进入了王朝国家,属于奴隶社会,这个阶段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古国文明形态产生,同时城市的出现,这也是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表现,①②入选。③: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阶级和国家才逐步出现,而二里头文明是处于奴隶社会阶段,阶级和国家已经成型,③不符合题意。④: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化为家庭私有,而二里头文明是处于奴隶社会阶段,④不符合题意。2. B【详解】①: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说明农民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人身自由,比较自主的进行劳动,①入选。②:收取地租是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②错误。③:“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③入选。④: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相对于奴隶社会来讲,激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不能简单的表述为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压抑人民的生产积极性,④不选。3. B【详解】①: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资本家“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这表明资本家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造就了大批自由的雇佣工人,①正确。②:生产的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而不是根本原因,②不选。③:资本会引发普遍的社会性危机,经济领域的危机最终会扩展至各个方面,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孕育着最终埋葬资本主义的因素,③入选。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④不选。4. C【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但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把矛头指向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①不选。②:空想社会主义者“想解放全人类”,看到了资本主义弊端,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②正确。③: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③不选。④: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要把它发现出来,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实现理想的社会依靠人们的理性,不靠阶级斗争,④入选。5. C【详解】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民主体地位,①说法错误。②:《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布历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说明《共产党宣言》找到了变革社会的正确路径和坚定力量,揭示社会主义必胜利,②应选。③:《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不选。④:《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布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说明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④应选。6. A【详解】①②:《时局图》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它反映了中国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也说明了近代中国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①②符合题意。 ③:《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漫画杰作,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1917年十月革命后,才传入中国,③排除。 ④:《时局图》反映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瓜分,并未反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④排除。7.D【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错误。②: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不选。③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的体现,意味着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 ,③④入选。8. B【详解】①:这一选项符合“二次革命论”的特点。因为在中国近代史上,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而“二次革命论”却忽视了这一点,错误地认为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①正确。②:这一选项与“二次革命论”不符。因为“二次革命论”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视为两个截然分开的阶段,并没有提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过渡阶段的重要性,②排除。③:这一选项符合“二次革命论”的观点。该理论主张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从而否认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③正确。④:这一选项也与“二次革命论”不符。虽然“二次革命论”强调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但它并没有对资产阶级的实力和价值进行准确评估,而是基于一种理想化的、脱离实际的分析,④排除。9. B【详解】①③: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改造为公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①③正确;。②:党的八大规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不符合题意。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前提条件,④不符合题意。10. A【详解】①②:此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此阶段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科学技术成绩显著,我国跻身于创新型国家行列”表述不准确,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还不能说已经跻身于创新型国家行列,①正确,②排除。③: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③正确。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改革开放后确立的,④排除。11. D【详解】①:毛泽东思想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①说法错误。②④: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第二次结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为探索适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提供了基本指导原则,②④说法正确。③:“第二次结合”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八大以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才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不符合题意。12.A【详解】 建立了最早的国家,是在奴隶社会,该遗址所处历史时期是原始社会,②不符合题意。出现了原始农业,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是原始社会生产力情况,不是生产关系特点,④不符合题意。13.C【详解】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①排除。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它的生产关系,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以调和,④错误。14.D【详解】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①与题意不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②不选。15.C【详解】“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①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不符合题意。二、主观题:16.答案示例: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今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③《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党的早期理论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滋养下,于华夏大地上孕育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甘甜的果实。17.好:资本主义制度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坏: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充满了暴力和掠夺。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过程,造成人民的贫穷。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其爆发的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尖锐。18.(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2)①近代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必须另辟新路。②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华民族站起来。③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与巨大成就。高一政治 检测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国家文物局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二里头遗址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体现了早期对城市营建的整体性规划,显示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进入了王朝国家。对于这个时期的看法,正确的是( )①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古国文明形态产生 ②城市出现是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表现③阶级和国家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 ④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化为家庭私有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对这首诗,分析正确的是( )①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比较自主的进行劳动 ②征税是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压抑人民的生产积极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3. 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资本家“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工人创造的财富越多,自己就相对地越贫穷。资本会引发普遍的社会性危机,经济领域的危机最终会扩展至“国家制度、社会结构等资本主义关系的各个方面”。以上论述揭示了( )①资本家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造就了大批自由的雇佣工人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孕育着最终埋葬资本主义的因素④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4. 恩格斯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想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解放全人类。……对所有这些人来说,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要把它发现出来,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他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①主张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②看到资本主义弊端,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③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④认为实现理想的社会依靠人们的理性,不靠阶级斗争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5.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客观的“历史法则”展开对历史规律的进一步探索。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布历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①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民主体地位②找到了变革社会的正确路径和坚定力量,揭示社会主义必胜利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④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6.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给人以“亡国灭种”的危机感。《时局图》反映了( )①中国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剧②近代中国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③中国先进分子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危机④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7.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形成的红色基因,不断激发红色文化在人们心中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同。其成立不仅深刻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也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意味着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的体现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8. “二次革命论”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必须经过长久停顿,才可向社会主义转变。“二次革命论”( )①没有准确把握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 ②肯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③否认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④正确估计了资产阶级的实力和价值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9.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可见,社会主义改造( )①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 ③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④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前提条件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10. 1954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在南昌首飞成功;1956年,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下线。“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但此阶段也因十年内乱而曲折。此阶段( )①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科学技术成绩显著,我国跻身于创新型国家行列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奠定了基础④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进步性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1. 列宁曾预言:“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的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而毛泽东首先提出并开始探索的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第二次结合”(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创造性运用和发展③反映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④为探索适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提供了基本指导原则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2024年10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离石吉家村遗址的发掘资料,在该遗址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两座五边形房址,出土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遗物。该遗址所处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特点是( )①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建立了最早的国家,社会成员开始分化③人们在生产中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④出现了原始农业,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至少证明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能力继续驾驭它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它的生产关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①资本主义生产力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关系发展 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 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可以调和但无法避免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精神的思想,在党的八大精神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八大( )①明确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②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④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新中国的诞生(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使中国人民的社会政治地位发生根本变化,成为国家的主人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主观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这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矗立起了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面世。与此同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不胫而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述这则故事,并意味深长地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历史证明,《共产党宣言》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党的早期理论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滋养下,于华夏大地上孕育出甘甜的果实。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理解。(17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双城记》开篇中的一句话。《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该小说创作于19世纪50年代,正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种种罪恶和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化,导致下层群众中存在极端的愤懑与不满,英国社会处于爆发一场社会大革命的边缘,这与18世纪末法国的社会现状极为相似,狄更斯通过对两个城市的对比,给当时的英国社会以借鉴及警醒。结合材料,联系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说明那个时代“好”在哪里,“坏”在哪里?(2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这是和任何革命的三民主义者不相同的。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主张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战线而斗争》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无数仁人志士苦苦追寻救国救民的真理。五四运动后,在诸多学说流派争鸣斗胜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所接受和崇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国情不断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先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回答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决定因素和两步走之间的关系 (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2分)高一年级政治检测政治答题卡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考场 座号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第Ⅰ卷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第Ⅱ卷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笔迹清楚。 4.保持卡面清洁,严禁折叠,严禁做标记。 [ 0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0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0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0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0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0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0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0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0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填涂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缺考 (考生禁填)(第Ⅰ卷 选择题 (用2B铅笔填涂)1[ A ] [ B ] [ C ] [ D ]6[ A ] [ B ] [ C ] [ D ]11[ A ] [ B ] [ C ] [ D ]2[ A ] [ B ] [ C ] [ D ]7[ A ] [ B ] [ C ] [ D ]12[ A ] [ B ] [ C ] [ D ]3[ A ] [ B ] [ C ] [ D ]8[ A ] [ B ] [ C ] [ D ]13[ A ] [ B ] [ C ] [ D ]4[ A ] [ B ] [ C ] [ D ]9[ A ] [ B ] [ C ] [ D ]14[ A ] [ B ] [ C ] [ D ]5[ A ] [ B ] [ C ] [ D ]10[ A ] [ B ] [ C ] [ D ]15[ A ] [ B ] [ C ] [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16.(17分))(17.(20分))((18分)(1)(6分)(2)(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10政治检测参考答案(3).docx 山东省枣庄第九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政治试题.docx 政治答题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