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年度上学期河南省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地理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宇宙中的地球,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食甚时刻,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几乎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②位置最符合。故B选项正确。2.C【解析】本题考查宇宙中的地球,同时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月全食的形成是因为地球遮挡原本照向月球的太阳光,在地球后方形成本影(完全无阳光)区和半影(部分阳光)区。这一现象直接源于地球本身不透明,无法被光线穿透,从而形成阴影。故C选项正确。3.B【解析】本题考查时间的换算,同时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食甚时刻为北京时间02:12,郑州与120°E的经度差为7°,时间相差28分钟,此时郑州的地方时约为1:44。故B选项正确。4.B【解析】本题考查风蚀地貌,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石树的“树干”部分较为纤细,主要是由于风沙的磨蚀作用。沙漠地区风力强劲,风挟带沙粒长期磨蚀岩体下部(尤其是较松软的石英质部分),导致岩柱下部逐渐变细,形成纤细的“树干”。故B选项正确。5.A【解析】本题考查风蚀地貌,同时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西洛利沙漠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岩柱受外力侵蚀作用,岩体发生崩塌,跌落在石树附近。故A选项正确。6.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演化历史,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三叶虫是寒武纪典型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故C选项正确。7.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演化历史,同时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三叶虫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中。贵州寒武纪地层中富含三叶虫化石,表明该地区曾经为温暖的浅海环境。故C选项正确。8.D【解析】本题考查流水侵蚀地貌,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该冲沟阶地剖面显示,不同时期的阶地之间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和地壳抬升迹象。地壳间歇性抬升(内力作用)会导致流水下切,形成多级阶地。基座古土壤层变薄、冲沟左岸阶地消失、河谷阶地变宽主要与外力侵蚀作用相关。故D选项正确。9.A【解析】本题考查流水侵蚀地貌的发育,同时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流水下切作用强烈,且暴雨集中,植被稀少,下切速度快,因此冲沟阶地发育迅速。故A选项正确。10.A【解析】本题考查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同时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仰韶时期人类选择在阶地上活动,是因为阶地上覆土壤肥沃,利于耕作;阶地取沟底水源便利,方便生活取水与农田灌溉;黄土保水能力较弱;冲沟阶地上的粗砂砾石通常不是建材的主要【高三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C2·河南省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年级10月联合考试地 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一章至第二章、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二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5年度重磅天象——月全食(俗称“血月”),核心阶段为北京时间9月8日01:31至02:53,其中02:12为食甚(“血月”最红、最圆)时刻。图1示意本次月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据此完成1—3题。1.推测此次食甚时刻月球最可能位于月球轨道的位置是A.① B.② C.③ D.④2.本影区和半影区的产生反映出A.地球公转轨道近圆性 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远C.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D.地球有固定自转周期3.此次食甚发生时刻,郑州市(113°E)的地方时约为A.1:28 B.1:44 C.2:40 D.2:56玻利维亚西洛利沙漠的石树是高达5 m的独立岩柱,其形成始于数百万年前的火山活动。石树由较松软的石英质部分和富合铁质的坚硬部分组成,相对纤细的“树干”支撑着巨大的、相对完好的“树冠”。图2示意玻利维亚西洛利沙漠石树景观。据此完成4—5题。4.石树相对纤细的“树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岩体内部组成物质厚度不一致 B.风挟带沙粒持续磨蚀岩体下部C.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通道狭窄 D.岩体下部受重力作用容易崩塌5.石树附近的岩块主要来自A.岩柱崩塌物 B.沙粒固结成岩体C.火山喷发碎屑物 D.冰碛堆积物在寒武纪初期,几乎所有现代动物的门类呈爆发式首现,并迅速占据寒武纪初期海洋的多个生态领域,即寒武纪大爆发。贵州为“古生物的王国”,在贵州寒武纪地层中相继发现凯里生物群、牛蹄塘生物群、杷榔动物群和剑河生物群等重要化石。图3示意贵州在寒武纪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据此完成6—7题。6.三叶虫属于A.藻类植物B.脊椎动物C.无脊椎动物D.软体动物7.贵州寒武纪出现三叶虫地区曾经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干热的沙漠B.高寒的高原C.温暖的浅海D.湿热的雨林黄土高原的沟谷系统中普遍发育着不同年龄和规模的沟壑。不同历史时期,流水沿黄土塬表面发生多次下切,冲沟两侧的谷坡上发育出类似河流阶地、呈阶梯状的地形,即冲沟阶地。仰韶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西侧发育冲沟(自北向南流),现今深度超过50 m。图4示意西冲沟阶地剖面。据此完成8—10题。8.该冲沟受内力作用影响的主要表现是A.基座古土壤层变薄 B.冲沟左岸阶地消失C.河谷阶地变宽阔 D.地壳间歇性抬升9.黄土高原冲沟阶地流水下切作用的显著特征是A.下切作用强,速度快 B.下切作用弱,速度慢C.下切作用弱,但速度快 D.下切作用强,但速度慢10.仰韶时期人类活动的优势自然条件是①阶地上覆土壤肥沃 ②取沟底水源便利 ③黄土保水能力强 ④粗砂砾石提供建材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其日期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法相配合来决定。每年自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每10天重复出现一次)为初伏(也叫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称“三伏”。2025年三伏天从7月20日开始,至8月18日结束,整个伏期共30天,较近10年常见的40天“长三伏”缩短了10天。据此完成11—13题。11.2025年三伏天期间,所经历的二十四节气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12.2025年初伏期间,郑州市正午太阳高度发生的变化是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13.决定三伏天历时长短的主要因素是A.地球的自转速度 B.地球的公转速度C.中伏的庚日数 D.末伏的庚日数山西省太原市(37°54′N,112°33′E)的北中环桥是跨汾河大桥,由5座高度不等的钢拱组成斜拉塔。北中环桥东西向横跨汾河,向西视野开阔,夕阳透过北中环桥5个错落有致的拱圈时,画面极具艺术感,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在此拍摄日落。图5为某摄影师在北中环桥拍摄的日落景观图(太阳位于拱圈正中央)。据此完成14—16题。14.该日,太原市的昼夜特征是A.昼短夜长B.昼长夜短且夜逐渐变短C.昼夜等长D.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长15.当拍摄照片中日落方位从拱圈正中央移至左下方时,太阳直射点A.位于北半球,向北移B.位于南半球,向南移C.位于北半球,向南移D.位于南半球,向北移16.春分当日,北中环桥日落时,北京时间约为A.17:54 B.18:00C.18:30 D.19:04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2022年,我国发射了顶尖的“太阳观测员”——“夸父一号”卫星,它的设计寿命为4年。目前正处于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高峰期,“夸父一号”正在持续不断地为人类捕捉太阳的“喜怒哀乐”,记录下更多珍贵的科学数据,服务电力、航空等领域。图6示意“夸父一号”卫星记录的太阳活动。(1)指出图示甲、乙、丙表示的太阳活动类型。(3分)(2)说明甲、乙、丙这三种太阳活动发生对应的太阳大气层。(3分)(3)列举“夸父一号”记录的太阳活动数据在缓解人类活动受太阳活动影响中的实际应用。(8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大风江河口位于北部湾顶端,地处钦州湾与廉州湾之间,呈西北—东南走向横亘于湾口2—3 m水深处。沙嘴处于大风江河口涨落潮交汇区,东北侧与陆缘潮滩相接,西南侧向海延伸。该区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6—9月为洪季,10月—次年5月为枯季。沙嘴受波浪冲越作用影响,沉积物由海侧向陆侧搬运与翻越,形成沙嘴海侧冲越纹、陆侧沙脊线的地貌形态。图7示意大风江河口区域和沙嘴沉积物分布。(1)指出沙嘴发育的主要物源,并说明理由。(6分)(2)说出沙嘴发育的方向和影响沙嘴发育的主要因素。(8分)(3)对比沙嘴海侧和陆侧沉积物的差异。(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五宝田村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东南角,地处雪峰山余脉罗子山南麓以西、武陵山以东的崇山峻岭之中。五宝田村所在地区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中山区,多为森林区,山地多、平地较少。图8示意五宝田村的景观格局。(1)分析五宝田古村落选址的合理性。(6分)(2)分析五宝田村发展对外交通需要克服的困难。(6分)(3)从地形角度,说明五宝田村发展顶部梯田的主要原因。(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答案.pdf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年级10月联合考试——地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