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彭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考试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彭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考试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川省彭州中学2025-2026学年度
高2023级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计算,一直追求的是如何让机器具备智能。机器能思考吗?时至今日,我们发现,对于什么是
思考、什么是智能,依然缺乏精确的定义。
图灵在1936年完成了奠定计算机理论的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将理想的机器计算过程与
人类的用纸笔的计算过程相类比,建立了离散状态下机器计算过程的普适模型。就图灵而言,这
篇论文成功的起,点是类比人类计算员的思维规律,因此他一直在试图解答一个终极问题:“机器
能思考吗?”这促成了他于1950年发表了另一篇著名的文章《计算机器与智能》。
图灵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模仿游戏”:游戏由3个角色组成,一个人类B(比如女人),
一个模仿者A(比如男人),以及一个人类提问者C。游戏过程中,C不断地向A和B提问,比如
C问A和B:“你的头发有多长?”模仿者A的目标是尽量使提问者C做出错误的判断,于是A可
能会说:“我长发及腰。”但这个游戏继续玩下去也可能会很复杂,因为B可能会说:“我是女
性,你别听他的!”但A也可以说出同样的话,因此提问者C要做出正确判断并不容易。
现在图灵问,如果模仿者A是一台机器,那么会怎么样?提问者做出错误判断的次数越多,机
器的智能程度就越高。这样图灵就用模仿游戏代替了原本“机器能思考吗?”的问题。这个游戏
最终被称为“图灵测试”,现在其已经成为衡量机器智能程度的重要标准。
图灵认为机器能否具备智能,与学习能力息息相关。而认为机器能具备和人同等的智能,其实就
是图灵观点的加强版,即认为人脑内在活动机制也是一个类似机器的离散状态计算过程。(甲)
在缺乏足够的生物学证据的背景下,这一论断不仅是科学上的,也涉及心灵和哲学领域,由此引
发了一场世纪大论战,至今也未见分晓。
哥德尔在1972年,针对图灵1936年论文中关于机器等价于人类计算员写了组评,称其为“图
灵分析中的一个哲学错误”。哥德尔认为人的心灵高于思维,自然更高于机器的计算过程。
(乙)因为人虽然可以判断不可证命题的正确性,但机器在一个逻辑系统中却受制于不完备性定
理,显然不具备这种判断能力。
由此,以图灵和哥德尔为代表,针对“机器能思考吗?”这一问题的观点被分成了两个阵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