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二次函数》精选压轴题(三)—2025年浙江省九(上)数学期中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二次函数》精选压轴题(三)—2025年浙江省九(上)数学期中复习

资源简介

《二次函数》精选压轴题(三)—2025年浙江省九(上)数学期中复习
一、选择题
1.(2024九上·乐清期中) 已知抛物线 经过点 和点 , 则 的最小值是 (  )
A.-3 B.-1 C.0 D.1
2.(2024九上·杭州期中)已知二次函数(为常数)经过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为p,q,当时,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3.(2024九上·嵊州期中)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和点两点,与轴交于点,点为抛物线上第三象限内一动点,当时,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4.(2024九上·衢州期中)如图1是玻璃水杯的截面图,其左右轮廊线AC,BD为某抛物线的一部分,杯口,杯底,且,杯深12cm.如图2,将盛有部分水的水杯倾斜,水面正好经过点(即).嘉淇在图1中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抛物线的顶点在轴上),对于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玻璃水杯轮廊线所在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B.直线PB的解析式为
C.点到杯口AB的距离为5
D.点到点的距离为
二、填空题
5.(2024九上·东阳期中)函数在有最大值6,则实数的值是   .
6.(2024九上·嵊州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点,若抛物线()与线段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7.(2024九上·余姚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连结,在线段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轴,轴,垂足分别是M,N,记四边形的面积为S,则S的取值范围是   .
8.(2024九上·浙江期中)若抛物线和两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2),(m,0),(m+6,0),当02,则m的取值范围是   .
9.(2024九上·浙江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我们称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为“整点”.抛物线y=ax2-2ax+2a(a为常数)与直线y=x交于M、N两点,若线段MN与抛物线围成的区域(含边界)内恰有4个“整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0.(2024九上·淳安期中)设二次函数y=ax2+bx+c(a≠0,b、c是常数),已知函数值y和自变量x的部分对应取值如表所示:
x … -3 -2 -1 0 …
y … n 1 p 1 …
有以下结论:①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1;②若p、n都是正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a<1且a≠0;③当﹣2≤x≤0时,恒有y≥0,则a的取值范围是0<a≤1.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只填序号)
11.(2024九上·杭州期中)二次函数是常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其图象一部分如图所示,对于下列说法:①;②;③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④(为任意实数).其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三、解答题
12.(2024九上·余姚期中)已知二次函数(b,c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对称轴为直线.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若点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恰好落在的图象上,求m的值并判断点是否落在的图像上;
(3)当时,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2.25,求n的取值范围.
13.(2024九上·余杭期中)如图,以点为顶点的抛物线交直线于另一点,过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交该抛物线于另一点.
(1)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的值.
(2)若.
①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②在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使得的面积和的面积比是5:9 若存在,请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4.(2024九上·慈溪期中)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
隔裂分家万事非"这里一语成偈,道出了"数"和"形”不可分割的特点仔细体会这段话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1,画出了二次函数的部分图象,则关于的方程的解为   
(2)已知关于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m,n,且,若,求的取值范围;
(3)已知方程.
①直接回答此方程有几个实数根;
②探究此方程实数根的近似值(精确到0.1,只写答案不给分!)【友情提示:图2已给出函数的图象】
15.(2024九上·嵊州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轴交于点,(点在点的左侧),与轴交于点,且点的坐标为.
(1)求点的坐标;
(2)如图1,若点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求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大值;
(3)如图2,若点是抛物线上一点,点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是否存在点使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2024九上·安吉期中)如图1,抛物线与x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点A坐标为( 1,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y轴上存在一点D,使⊙D经过B,C两点,求点D的坐标.
(3)如图3,连结BC,点P(不与A,B,C三点重合)为抛物线上一动点,连结BP,在点P运动过程中,是否能够使得∠PBC=45°?若存在,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7.(2024九上·浙江期中)如图1,一块矩形电子屏ABCD中,G为BC上一感应点,GC=2,动点P为一光点,当光点在光带上运动时,会与感应点发生反应,照亮以GP为边的正方形区域GPEF.因发生故障,只有光带CM和MB正常工作,CM=4,光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C点出发,沿C→M→B匀速运动,到达点B时停止.设光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照亮的正方形区域GPEF的面积为S.图2为P点在运动过程中S与t的函数图象,其中点Q表示P点运动到B点时情形.
(1)图2中a=   ;当t=1时,照亮的区域面积S=   .
(2)当点P经过M点又运动4秒时,照亮区域的面积达到了最小,已知此时S是t的二次函数.求出点P在整个运动过程中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3)若存在三个时刻t1、t2、t3(t1<t2<t3)对应的正方形的面积均相等.①t1+t2=   ;②当t3=4t1时,则正方形GPEF的面积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而函数经过 和点 ,
故m=,即有m=p+1;
又-1≤m≤2,即-1≤p+1≤2,得-2≤p≤1
t=p2-2mp=p2-2(p+1)p=-p2-2p,
t是p的二次函数,且-2≤p≤1,对称轴为直线p=-1
当p=1时,t取最小值,即tmin=-1-2=-3.
故答案为:A.
【分析】由A、B纵坐标相同知A、B有关于对称轴对称,得m=p+1,由m的范围可得p的范围,求出t与p之间的关系式,t为p的二次函数,当p=1时,t取最小值.
2.【答案】B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
由题意知抛物线经过点(0,c)和(4,c),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抛物线为
∵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解为p,q,
∴抛物线经过点(p,m)和(q,m),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从而求出b的值,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出 即可得到 代入不等式,即可解得q的取值范围,根据图象上点的特征即可解答.
3.【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二次函数-角度的存在性问题
【解析】【解答】解:令y=0, 则
解得:
∴A(-9,0), B(1,0)
∴OA =9, OB=1, AB =10
当x=0时, y=-3
∴C(0,-3)
∴OC=3
在△ACB中
∴∠ACB=90°
∴∠BAC+∠ABC =90°
∴2∠BAC+2∠ABC = 180°
∵∠ACD+2∠ABC =180°
∴∠ACD=2∠BAC如图,作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E,连接AE;

设直线DC的表达式为:
将 代入得:(
∴直线DC的表达式为:
解方程组 寻: 或
∵点D在第三象限
∴点D的坐标为
故选: B.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 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分别求出OA、OB、OC的长度; 然后通过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出 得出由得出 ; 作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E,连接AE; 即可构造出 从而得出AE∥DC; 根据平行线的斜率相同以及点C的坐标求出直线DC的表达式;最后联立方程组求解即可.
4.【答案】C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其他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题可得点A(-4,0)、点B(4,0)、点C(-2,-12)、点D(2,-12)
∵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4,0)、点B(4,0)
设抛物线y=a(x+4)(x-4)(a≠0)
且过点D(2,-12)
∴a=1
∴抛物线y=(x+4)(x-4)
即y=x2-16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如图,过点P作PM⊥y轴于点M,BP交y轴于点N
∵∠ABP=45°
∴∠ONB=45°
∴ON=OB=4
∴直线PB:y=x-4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令x2-16=x-4
即x2-x-12=0
∴x1=-3,x2=4(舍去)
∴点P(-3,-7)
∴ 点到杯口AB的距离为7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P=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易得点A(-4,0)、点B(4,0)、点C(-2,-12)、点D(2,-12),易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16,根据∠ABP=45°易得BP与y轴交于点(0,-4)即可得直线BP的解析式,联立直线与抛物线即可得点P的坐标,再根据点P的坐标易得点P到y轴(杯口AB)的距离,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PD的距离即可判断.
5.【答案】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二次函数y=-x2+2ax-2的对称轴为:,
分以下三种情况:
①当a≤-1时, 在-1≤x≤3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则当x=-1时,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2a-2 =6,
解得:a=,符合题设;
②当-1则当x=a时,y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a2+2a2-2 =6,
∴a=或x=-(舍去);
③当a≥3时,在-1≤x≤3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则当x=3时,y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9+6a-2=6,
解得:a=<3,不符合题意,
综上,实数a的值为或.
故答案为:或.
【分析】首先根据对称轴公式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为x=a,由于二次项系数为-1<0,故分①当a≤-1时, ②当-16.【答案】1≤a<或a≤-2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设直线AB为
将 B(1,1)代入得:
,解得,
∴直线AB为
抛物线 与线段AB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令 则


①当 时,
解得

②当 时,
解得
综上所述: 或
故答案为: 或 .
【分析】分 两种情况讨论,确定临界点,进而可求a的取值范围.
7.【答案】
【知识点】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设AB解析式为,将A、B两点代入可得
,解得,即

则四边形的面积为
,开口向下,对称轴为
∴当时,S有最大值,;
当时,S有最小值,;
∴,
故答案为:
【分析】设AB解析式为,将A、B两点代入求得AB解析式,设,则四边形的面积为,求解即可.
8.【答案】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①当m>0时,如图所示,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且都在x轴正半轴;当 02不是总成立,故m>0不符合题意;
②当m<0时,如图所示,过点C作CM||x轴交抛物线于点M,易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由对称性知点M的坐标为(2m+6,2)
而 02 ,则
m+2≤2m+6,且m+2>0,
得m≥-,故
综上所述,
故答案为:.
【分析】分类讨论m>0和m<0的两种情形,结合二次函数的草图,当m>0时,明显不符合题意;而当m<0时,则m+2≤2m+6即符合题意.
9.【答案】 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y=ax²+bx+c与二次函数y=a(x-h)²+k的转化
【解析】【解答】解:
∵y=ax2-2ax+2=a(x-1)2+a,
∴当a>0时,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 a),过点P(2,2a), Q(3, 5a), R(4, 10a).
显然, “完美点”(1, 1), (2, 2), (3, 3)符合题意.下面讨论抛物线经过(2,1),(3,2)的两种情况:
①当抛物线经过(2, 1)时, 解得 此时,P(2, 1), Q(3, ), R(4, 5).
如图所示, 满足题意的“完美点”有(1, 1), (2, 1),(2, 2), (3, 3), 共4个.
②当抛物线经过(3, 2)时, 解得此时,P(2, ), Q(3, 2), R(4, 4).
如图所示, 满足题意的“完美点”有(1, 1), (2, 1),(2, 2), (3, 2), (3, 3), (4, 4), 共6个.
∴a的取值范围是 ;
同理当a<0时,a的取值范围是 ;
故答案为:或 .
【分析】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 a),当a>0时,过点P(2,2a), Q(3, 5a), R(4, 10a), 显然, “整点”(1,1), (2, 2), (3, 3)符合题意, 再将(2, 1)和(3, 2)代入即可;同理可得a<0时的取值范围.
10.【答案】②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①.∵在抛物线上,
∴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故①不符合题意,①错误;
②.∵在抛物线上,
∴,
解得:,
∴抛物线为,
∵、都是正数,,在抛物线上,
∴,
解得:,
∵,
∴且,故②符合题意,②错误;
③.当时,当时,恒有,
∴当时,函数最小值,
解得:,
∴的取值范围是,
当时,
如图,
当时,恒有,
综上:当时,恒有,则的取值范围是且,故③不符合题意,③错误.
故答案为:②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根据在抛物线上,利用对称轴计算公式可求出对称轴,据此可判断说法①;根据在抛物线上可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可求出b和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为,再结合、都是正数,,在抛物线上,可列出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可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据此可判断说法②,当时,当时,恒有,可得当时,函数最小值;当时,画出图像,据此可得当时,恒有,进而可求出 a的取值范围 ,据此可判断说法③.
11.【答案】①③④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
由所给图形可知
所以
故①正确.
因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所以

因为当 时,函数值小于零,所以 即 整理得,
故②错误.
方程 的根可看成抛物线 与直线 图象交点的横坐标,显然抛物线 与直线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所以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③正确.
因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且开口向下,所以当 时,函数取得最大值则对于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 (横坐标为m),其函数值不大于
所以
即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 ①③④.
【分析】根据所给二次函数的图象,可得出a,b,c的正负,再结合抛物线的对称性、增减性以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对所给说法依次进行判断即可.
12.【答案】(1)解:二次函数(b,c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对称轴为直线,
可得:解得
即;
(2)解:点B平移后的点为
代入得:
解得 (不合舍去)
∴m的值为


∴点C落在的图像上
(3)解:当时,
由题意,当时,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
∴(不合舍去)
当时,
当时y最大,最大值为2.75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符合题意.
当时,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
解得,,(不合均舍去).
综上所述,n的取值范围为.
【知识点】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解析】【分析】(1)根据对称轴以及点 ,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
(2)先求出点B平移后的坐标为,代入二次函数,求得m,表示出点,代入二次函数,求解即可;
(3)由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分三种情况讨论,当,,,分别求解即可.
13.【答案】(1)解:顶点的坐标为A(m,k),
把A代入,
得:.
(2)解:①如图,设BC与y轴的交点为点D,交对称轴直线x=m于点E

∴,
∴,
∴点B的横坐标为-2,代入得y=
∴B(,).
将点B(,)代入,
解得(舍去),,
∴k=--=-2
∴.
②点P的坐标是(,0)或(3,0).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面积问题
【解析】【解答】解:(2)②∵,
∴,
∴解得.
∴点P的纵坐标为0,
∴,解得,,
∴点P的坐标是(,0)或(3,0).
【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顶点,将代入求解即可;
(2)①设与y轴的交点为点D,交对称轴直线于点E,由题意可得,得到,即点B的横坐标为,代入解析式求得B点坐标,再将B点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解即可;
②先求出d的面积,再求的面积,进而求得P点的纵坐标,即可求解.
14.【答案】(1)-1和3
(2)解:设y= x2-2x+k,则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关于x的方程x2-2x+k=0有两个实数根m,n,且m∴y= x2-2x+k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交点,如图:
∵2∴x=2时y<0,且x=3时y>0,
∴4-4+k<0且9-6+k>0
∴-3(3)解:①有1个实数根
②如图2:直线y1=-x+3与函数y2=x3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t就是方程的解,
由图象可知:当xy2,当x>t时y1当x=1时,y1=2,y2=1,y1>y2,当x=2时,y1=1,y2=8,y1∴1当x=1.5时,y1=1.5,y2=3.75,y1y2,
∴1.2当x=1.3时,y1=1.7,y2=2.197,y1∴1.2当x=1.25时,y1=1.75,y2=1.953125,y1∴1.2∴t≈1.2,故方程的近似解为1.2
【知识点】利用二次函数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解:由图可知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
∴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
∴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
【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1)由图象可得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进而得出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据此可求出方程的解;
(2)根据二次函数解析式可得出其对称轴为直线,根据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m,n,且,,画出其大致图象,观察图像可得x=2时y<0,且x=3时y>0,据此可列出不等式4-4+k<0且9-6+k>0,解不等式可求出实数k的取值范围;
(3)①由,得出,令,,画出大致图象,即得出方程有1个实数根;
②由图象法确定方程的近似根可得:当x=1时,y1=2,y2=1,y1>y2,当x=2时,y1=1,y2=8,y115.【答案】(1)解:∵点在抛物线的图象上,

∴,
∴点的坐标为;
(2)解:过作于点,过点作轴交于点,如图: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轴,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当最大时,最大,
设直线解析式为,
将代入得,
∴,
∴直线解析式为,
设,,则,
∴,
∵,
∴当时,最大为,
∴此时最大为,即点到直线的距离值最大;
(3)解:(3)存在.∵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设点N的坐标为(-2,m),点M的坐标为(x,)
分三种情况:①当AC为平行四边形ANMC的边时,如图,
∵A(-5,0),C(0,5),
∴,即
解得,x=3.

∴点M的坐标为(3,-16)
②当AC为平行四边形AMNC的边长时,如图,
方法同①可得,,

∴点M的坐标为(-7,-16);
③当AC为对角线时,如图,
∵A(-5,0),C(0,5),
∴线段AC的中点H的坐标为,即H()
∴,解得,。

∴点M的坐标为(-3,8)
综上,点的坐标为:或(3,-16)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线段周长问题;二次函数-特殊四边形存在性问题
【解析】【分析】
(1)把点A的坐标代入解析式解题;
(2)过P作 于点E,过点P作 轴交AC于点H,然后得到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然后求直线AC解析式为 设P(m, 则 ,表示PH,再根据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解题;
(3)设点N的坐标为(-2,m),点M的坐标为(x,),分①当AC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②当AM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③当AN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三种情况,利用平移的性质求解即可.
16.【答案】(1)解:把点A坐标为代入抛物线中,
则,得:,
故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令,解得,
∴,,
经过B,C两点,则,
设,则,
,,

解得:,
故点D坐标为;
(3)解:在点P运动过程中,存在能够使得的点P,理由如下:
①设当P点在上方抛物线上时,设,如图4所示,
作于,轴于,于N,
∴,,
∴,,
∴,
,,
设:,代入,,可得:
,解得,
故:,
设,
,,
∴点P坐标为,
把点代入抛物线中可得,解得,
∵,
∴点P不存在;
②设当P点在下方抛物线上时,构造一线三垂直如图5所示,
作,于,过作轴,过作于点Q,
∴,,
∴,,
∴,
,,
设,,
则,解得:,
点坐标为,
则由待定系数法可得直线:,
联立,解得:,
即点P坐标为.
综上所述,点P坐标为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同侧一线三垂直全等模型;二次函数-角度的存在性问题
【解析】【分析】(1)把点A坐标为代入抛物线中,则,即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由于经过B,C两点,则,设,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解;
(3)分P点在x轴上方或下方两类讨论:
①设当P点在上方抛物线上时,设,作如图4所示,构造三垂直模型后可表示出点P,证明此情形不存在;
②设当P点在下方抛物线上时,构造一线三垂直模型如图5所示,表示出点R坐标为,求出直线解析式,再联立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解点P坐标.
17.【答案】(1)24;9
(2)解:i)当 时,
ii)当 时, 由已知可得抛物线的顶点为
设解析式为 ,
图象经过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综上所述, 点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关于 的函数解析式为
(3)8;
【知识点】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利用顶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当t=4时,PC=4,由勾股定理得GP2=GC2+PC2=(2)2+42=24,S=GP2=24,故a=24.当t=1时,PC=1,GP2=GC2+PC2=(2)2+12=9,故S=9;
(3)如图所示,
当0≤t≤8时,图像关于直线x=4对称,且存在 三个时刻t1、t2、t3(t1<t2<t3)对应的正方形的面积均相等,故 t1+t2= 8;
当t>4时,,图像关于直线x=8对称,故t2+t3=16,
同时 t1+t2= 8, t3=4t1 ,
解得t3=,
代入函数解析式得S=
【分析】(1)由图像当t=4时,S=a,求出此时的PC的长得GP的平方,即为正方形的面积,同理当t=1时,求出GP2,即为面积;
(2)当t<4时,求出GP2的表达式,即为面积表达式;当t>4时,结合题意设顶点式,代入(4,24)即可求出解析式;
(3)结合图像的对称性知 t1+t2= 8,t2+t3=16,同时 t3=4t1,求出t3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对应的面积.
1 / 1《二次函数》精选压轴题(三)—2025年浙江省九(上)数学期中复习
一、选择题
1.(2024九上·乐清期中) 已知抛物线 经过点 和点 , 则 的最小值是 (  )
A.-3 B.-1 C.0 D.1
【答案】A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而函数经过 和点 ,
故m=,即有m=p+1;
又-1≤m≤2,即-1≤p+1≤2,得-2≤p≤1
t=p2-2mp=p2-2(p+1)p=-p2-2p,
t是p的二次函数,且-2≤p≤1,对称轴为直线p=-1
当p=1时,t取最小值,即tmin=-1-2=-3.
故答案为:A.
【分析】由A、B纵坐标相同知A、B有关于对称轴对称,得m=p+1,由m的范围可得p的范围,求出t与p之间的关系式,t为p的二次函数,当p=1时,t取最小值.
2.(2024九上·杭州期中)已知二次函数(为常数)经过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为p,q,当时,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
由题意知抛物线经过点(0,c)和(4,c),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抛物线为
∵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解为p,q,
∴抛物线经过点(p,m)和(q,m),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从而求出b的值,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出 即可得到 代入不等式,即可解得q的取值范围,根据图象上点的特征即可解答.
3.(2024九上·嵊州期中)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和点两点,与轴交于点,点为抛物线上第三象限内一动点,当时,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二次函数-角度的存在性问题
【解析】【解答】解:令y=0, 则
解得:
∴A(-9,0), B(1,0)
∴OA =9, OB=1, AB =10
当x=0时, y=-3
∴C(0,-3)
∴OC=3
在△ACB中
∴∠ACB=90°
∴∠BAC+∠ABC =90°
∴2∠BAC+2∠ABC = 180°
∵∠ACD+2∠ABC =180°
∴∠ACD=2∠BAC如图,作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E,连接AE;

设直线DC的表达式为:
将 代入得:(
∴直线DC的表达式为:
解方程组 寻: 或
∵点D在第三象限
∴点D的坐标为
故选: B.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 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分别求出OA、OB、OC的长度; 然后通过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出 得出由得出 ; 作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E,连接AE; 即可构造出 从而得出AE∥DC; 根据平行线的斜率相同以及点C的坐标求出直线DC的表达式;最后联立方程组求解即可.
4.(2024九上·衢州期中)如图1是玻璃水杯的截面图,其左右轮廊线AC,BD为某抛物线的一部分,杯口,杯底,且,杯深12cm.如图2,将盛有部分水的水杯倾斜,水面正好经过点(即).嘉淇在图1中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抛物线的顶点在轴上),对于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玻璃水杯轮廊线所在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B.直线PB的解析式为
C.点到杯口AB的距离为5
D.点到点的距离为
【答案】C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其他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题可得点A(-4,0)、点B(4,0)、点C(-2,-12)、点D(2,-12)
∵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4,0)、点B(4,0)
设抛物线y=a(x+4)(x-4)(a≠0)
且过点D(2,-12)
∴a=1
∴抛物线y=(x+4)(x-4)
即y=x2-16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如图,过点P作PM⊥y轴于点M,BP交y轴于点N
∵∠ABP=45°
∴∠ONB=45°
∴ON=OB=4
∴直线PB:y=x-4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令x2-16=x-4
即x2-x-12=0
∴x1=-3,x2=4(舍去)
∴点P(-3,-7)
∴ 点到杯口AB的距离为7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P=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易得点A(-4,0)、点B(4,0)、点C(-2,-12)、点D(2,-12),易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16,根据∠ABP=45°易得BP与y轴交于点(0,-4)即可得直线BP的解析式,联立直线与抛物线即可得点P的坐标,再根据点P的坐标易得点P到y轴(杯口AB)的距离,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PD的距离即可判断.
二、填空题
5.(2024九上·东阳期中)函数在有最大值6,则实数的值是   .
【答案】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二次函数y=-x2+2ax-2的对称轴为:,
分以下三种情况:
①当a≤-1时, 在-1≤x≤3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则当x=-1时,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2a-2 =6,
解得:a=,符合题设;
②当-1则当x=a时,y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a2+2a2-2 =6,
∴a=或x=-(舍去);
③当a≥3时,在-1≤x≤3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则当x=3时,y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9+6a-2=6,
解得:a=<3,不符合题意,
综上,实数a的值为或.
故答案为:或.
【分析】首先根据对称轴公式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为x=a,由于二次项系数为-1<0,故分①当a≤-1时, ②当-16.(2024九上·嵊州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点,若抛物线()与线段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a<或a≤-2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设直线AB为
将 B(1,1)代入得:
,解得,
∴直线AB为
抛物线 与线段AB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令 则


①当 时,
解得

②当 时,
解得
综上所述: 或
故答案为: 或 .
【分析】分 两种情况讨论,确定临界点,进而可求a的取值范围.
7.(2024九上·余姚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连结,在线段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轴,轴,垂足分别是M,N,记四边形的面积为S,则S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知识点】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设AB解析式为,将A、B两点代入可得
,解得,即

则四边形的面积为
,开口向下,对称轴为
∴当时,S有最大值,;
当时,S有最小值,;
∴,
故答案为:
【分析】设AB解析式为,将A、B两点代入求得AB解析式,设,则四边形的面积为,求解即可.
8.(2024九上·浙江期中)若抛物线和两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2),(m,0),(m+6,0),当02,则m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①当m>0时,如图所示,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且都在x轴正半轴;当 02不是总成立,故m>0不符合题意;
②当m<0时,如图所示,过点C作CM||x轴交抛物线于点M,易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由对称性知点M的坐标为(2m+6,2)
而 02 ,则
m+2≤2m+6,且m+2>0,
得m≥-,故
综上所述,
故答案为:.
【分析】分类讨论m>0和m<0的两种情形,结合二次函数的草图,当m>0时,明显不符合题意;而当m<0时,则m+2≤2m+6即符合题意.
9.(2024九上·浙江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我们称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为“整点”.抛物线y=ax2-2ax+2a(a为常数)与直线y=x交于M、N两点,若线段MN与抛物线围成的区域(含边界)内恰有4个“整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y=ax²+bx+c与二次函数y=a(x-h)²+k的转化
【解析】【解答】解:
∵y=ax2-2ax+2=a(x-1)2+a,
∴当a>0时,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 a),过点P(2,2a), Q(3, 5a), R(4, 10a).
显然, “完美点”(1, 1), (2, 2), (3, 3)符合题意.下面讨论抛物线经过(2,1),(3,2)的两种情况:
①当抛物线经过(2, 1)时, 解得 此时,P(2, 1), Q(3, ), R(4, 5).
如图所示, 满足题意的“完美点”有(1, 1), (2, 1),(2, 2), (3, 3), 共4个.
②当抛物线经过(3, 2)时, 解得此时,P(2, ), Q(3, 2), R(4, 4).
如图所示, 满足题意的“完美点”有(1, 1), (2, 1),(2, 2), (3, 2), (3, 3), (4, 4), 共6个.
∴a的取值范围是 ;
同理当a<0时,a的取值范围是 ;
故答案为:或 .
【分析】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 a),当a>0时,过点P(2,2a), Q(3, 5a), R(4, 10a), 显然, “整点”(1,1), (2, 2), (3, 3)符合题意, 再将(2, 1)和(3, 2)代入即可;同理可得a<0时的取值范围.
10.(2024九上·淳安期中)设二次函数y=ax2+bx+c(a≠0,b、c是常数),已知函数值y和自变量x的部分对应取值如表所示:
x … -3 -2 -1 0 …
y … n 1 p 1 …
有以下结论:①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1;②若p、n都是正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a<1且a≠0;③当﹣2≤x≤0时,恒有y≥0,则a的取值范围是0<a≤1.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只填序号)
【答案】②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①.∵在抛物线上,
∴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故①不符合题意,①错误;
②.∵在抛物线上,
∴,
解得:,
∴抛物线为,
∵、都是正数,,在抛物线上,
∴,
解得:,
∵,
∴且,故②符合题意,②错误;
③.当时,当时,恒有,
∴当时,函数最小值,
解得:,
∴的取值范围是,
当时,
如图,
当时,恒有,
综上:当时,恒有,则的取值范围是且,故③不符合题意,③错误.
故答案为:②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根据在抛物线上,利用对称轴计算公式可求出对称轴,据此可判断说法①;根据在抛物线上可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可求出b和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为,再结合、都是正数,,在抛物线上,可列出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可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据此可判断说法②,当时,当时,恒有,可得当时,函数最小值;当时,画出图像,据此可得当时,恒有,进而可求出 a的取值范围 ,据此可判断说法③.
11.(2024九上·杭州期中)二次函数是常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其图象一部分如图所示,对于下列说法:①;②;③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④(为任意实数).其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答案】①③④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
由所给图形可知
所以
故①正确.
因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所以

因为当 时,函数值小于零,所以 即 整理得,
故②错误.
方程 的根可看成抛物线 与直线 图象交点的横坐标,显然抛物线 与直线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所以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③正确.
因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且开口向下,所以当 时,函数取得最大值则对于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 (横坐标为m),其函数值不大于
所以
即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 ①③④.
【分析】根据所给二次函数的图象,可得出a,b,c的正负,再结合抛物线的对称性、增减性以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对所给说法依次进行判断即可.
三、解答题
12.(2024九上·余姚期中)已知二次函数(b,c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对称轴为直线.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若点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恰好落在的图象上,求m的值并判断点是否落在的图像上;
(3)当时,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2.25,求n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二次函数(b,c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对称轴为直线,
可得:解得
即;
(2)解:点B平移后的点为
代入得:
解得 (不合舍去)
∴m的值为


∴点C落在的图像上
(3)解:当时,
由题意,当时,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
∴(不合舍去)
当时,
当时y最大,最大值为2.75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符合题意.
当时,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
解得,,(不合均舍去).
综上所述,n的取值范围为.
【知识点】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解析】【分析】(1)根据对称轴以及点 ,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
(2)先求出点B平移后的坐标为,代入二次函数,求得m,表示出点,代入二次函数,求解即可;
(3)由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分三种情况讨论,当,,,分别求解即可.
13.(2024九上·余杭期中)如图,以点为顶点的抛物线交直线于另一点,过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交该抛物线于另一点.
(1)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的值.
(2)若.
①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②在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使得的面积和的面积比是5:9 若存在,请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顶点的坐标为A(m,k),
把A代入,
得:.
(2)解:①如图,设BC与y轴的交点为点D,交对称轴直线x=m于点E

∴,
∴,
∴点B的横坐标为-2,代入得y=
∴B(,).
将点B(,)代入,
解得(舍去),,
∴k=--=-2
∴.
②点P的坐标是(,0)或(3,0).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面积问题
【解析】【解答】解:(2)②∵,
∴,
∴解得.
∴点P的纵坐标为0,
∴,解得,,
∴点P的坐标是(,0)或(3,0).
【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顶点,将代入求解即可;
(2)①设与y轴的交点为点D,交对称轴直线于点E,由题意可得,得到,即点B的横坐标为,代入解析式求得B点坐标,再将B点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解即可;
②先求出d的面积,再求的面积,进而求得P点的纵坐标,即可求解.
14.(2024九上·慈溪期中)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
隔裂分家万事非"这里一语成偈,道出了"数"和"形”不可分割的特点仔细体会这段话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1,画出了二次函数的部分图象,则关于的方程的解为   
(2)已知关于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m,n,且,若,求的取值范围;
(3)已知方程.
①直接回答此方程有几个实数根;
②探究此方程实数根的近似值(精确到0.1,只写答案不给分!)【友情提示:图2已给出函数的图象】
【答案】(1)-1和3
(2)解:设y= x2-2x+k,则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关于x的方程x2-2x+k=0有两个实数根m,n,且m∴y= x2-2x+k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交点,如图:
∵2∴x=2时y<0,且x=3时y>0,
∴4-4+k<0且9-6+k>0
∴-3(3)解:①有1个实数根
②如图2:直线y1=-x+3与函数y2=x3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t就是方程的解,
由图象可知:当xy2,当x>t时y1当x=1时,y1=2,y2=1,y1>y2,当x=2时,y1=1,y2=8,y1∴1当x=1.5时,y1=1.5,y2=3.75,y1y2,
∴1.2当x=1.3时,y1=1.7,y2=2.197,y1∴1.2当x=1.25时,y1=1.75,y2=1.953125,y1∴1.2∴t≈1.2,故方程的近似解为1.2
【知识点】利用二次函数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解:由图可知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
∴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
∴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
【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1)由图象可得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进而得出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据此可求出方程的解;
(2)根据二次函数解析式可得出其对称轴为直线,根据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m,n,且,,画出其大致图象,观察图像可得x=2时y<0,且x=3时y>0,据此可列出不等式4-4+k<0且9-6+k>0,解不等式可求出实数k的取值范围;
(3)①由,得出,令,,画出大致图象,即得出方程有1个实数根;
②由图象法确定方程的近似根可得:当x=1时,y1=2,y2=1,y1>y2,当x=2时,y1=1,y2=8,y115.(2024九上·嵊州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轴交于点,(点在点的左侧),与轴交于点,且点的坐标为.
(1)求点的坐标;
(2)如图1,若点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求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大值;
(3)如图2,若点是抛物线上一点,点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是否存在点使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点在抛物线的图象上,

∴,
∴点的坐标为;
(2)解:过作于点,过点作轴交于点,如图: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轴,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当最大时,最大,
设直线解析式为,
将代入得,
∴,
∴直线解析式为,
设,,则,
∴,
∵,
∴当时,最大为,
∴此时最大为,即点到直线的距离值最大;
(3)解:(3)存在.∵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设点N的坐标为(-2,m),点M的坐标为(x,)
分三种情况:①当AC为平行四边形ANMC的边时,如图,
∵A(-5,0),C(0,5),
∴,即
解得,x=3.

∴点M的坐标为(3,-16)
②当AC为平行四边形AMNC的边长时,如图,
方法同①可得,,

∴点M的坐标为(-7,-16);
③当AC为对角线时,如图,
∵A(-5,0),C(0,5),
∴线段AC的中点H的坐标为,即H()
∴,解得,。

∴点M的坐标为(-3,8)
综上,点的坐标为:或(3,-16)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线段周长问题;二次函数-特殊四边形存在性问题
【解析】【分析】
(1)把点A的坐标代入解析式解题;
(2)过P作 于点E,过点P作 轴交AC于点H,然后得到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然后求直线AC解析式为 设P(m, 则 ,表示PH,再根据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解题;
(3)设点N的坐标为(-2,m),点M的坐标为(x,),分①当AC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②当AM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③当AN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三种情况,利用平移的性质求解即可.
16.(2024九上·安吉期中)如图1,抛物线与x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点A坐标为( 1,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y轴上存在一点D,使⊙D经过B,C两点,求点D的坐标.
(3)如图3,连结BC,点P(不与A,B,C三点重合)为抛物线上一动点,连结BP,在点P运动过程中,是否能够使得∠PBC=45°?若存在,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把点A坐标为代入抛物线中,
则,得:,
故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令,解得,
∴,,
经过B,C两点,则,
设,则,
,,

解得:,
故点D坐标为;
(3)解:在点P运动过程中,存在能够使得的点P,理由如下:
①设当P点在上方抛物线上时,设,如图4所示,
作于,轴于,于N,
∴,,
∴,,
∴,
,,
设:,代入,,可得:
,解得,
故:,
设,
,,
∴点P坐标为,
把点代入抛物线中可得,解得,
∵,
∴点P不存在;
②设当P点在下方抛物线上时,构造一线三垂直如图5所示,
作,于,过作轴,过作于点Q,
∴,,
∴,,
∴,
,,
设,,
则,解得:,
点坐标为,
则由待定系数法可得直线:,
联立,解得:,
即点P坐标为.
综上所述,点P坐标为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同侧一线三垂直全等模型;二次函数-角度的存在性问题
【解析】【分析】(1)把点A坐标为代入抛物线中,则,即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由于经过B,C两点,则,设,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解;
(3)分P点在x轴上方或下方两类讨论:
①设当P点在上方抛物线上时,设,作如图4所示,构造三垂直模型后可表示出点P,证明此情形不存在;
②设当P点在下方抛物线上时,构造一线三垂直模型如图5所示,表示出点R坐标为,求出直线解析式,再联立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解点P坐标.
17.(2024九上·浙江期中)如图1,一块矩形电子屏ABCD中,G为BC上一感应点,GC=2,动点P为一光点,当光点在光带上运动时,会与感应点发生反应,照亮以GP为边的正方形区域GPEF.因发生故障,只有光带CM和MB正常工作,CM=4,光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C点出发,沿C→M→B匀速运动,到达点B时停止.设光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照亮的正方形区域GPEF的面积为S.图2为P点在运动过程中S与t的函数图象,其中点Q表示P点运动到B点时情形.
(1)图2中a=   ;当t=1时,照亮的区域面积S=   .
(2)当点P经过M点又运动4秒时,照亮区域的面积达到了最小,已知此时S是t的二次函数.求出点P在整个运动过程中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3)若存在三个时刻t1、t2、t3(t1<t2<t3)对应的正方形的面积均相等.①t1+t2=   ;②当t3=4t1时,则正方形GPEF的面积为   .
【答案】(1)24;9
(2)解:i)当 时,
ii)当 时, 由已知可得抛物线的顶点为
设解析式为 ,
图象经过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综上所述, 点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关于 的函数解析式为
(3)8;
【知识点】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利用顶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当t=4时,PC=4,由勾股定理得GP2=GC2+PC2=(2)2+42=24,S=GP2=24,故a=24.当t=1时,PC=1,GP2=GC2+PC2=(2)2+12=9,故S=9;
(3)如图所示,
当0≤t≤8时,图像关于直线x=4对称,且存在 三个时刻t1、t2、t3(t1<t2<t3)对应的正方形的面积均相等,故 t1+t2= 8;
当t>4时,,图像关于直线x=8对称,故t2+t3=16,
同时 t1+t2= 8, t3=4t1 ,
解得t3=,
代入函数解析式得S=
【分析】(1)由图像当t=4时,S=a,求出此时的PC的长得GP的平方,即为正方形的面积,同理当t=1时,求出GP2,即为面积;
(2)当t<4时,求出GP2的表达式,即为面积表达式;当t>4时,结合题意设顶点式,代入(4,24)即可求出解析式;
(3)结合图像的对称性知 t1+t2= 8,t2+t3=16,同时 t3=4t1,求出t3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对应的面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