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华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华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华师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为2025年4月20日14:00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图中的低压和高压随时间推移向东南方向移动,箭头①②③④代表甲处大气受力情况或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 )
A.①只改变风向 B.②会减小风速 C.③决定风速大小 D.④与风向相反
2.图中风向最接近的是( )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丙 D.丙与丁
3.随着低压和高压的移动,M地即将发生( )
A.由东南风转为西北风 B.风速变化较小 C.由西北风转为东南风 D.风速有所增大
吉林省大致以郯庐断裂带西支为界,东部为长白山脉,西部为松辽盆地。松辽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油气产地,富含厚的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代沉积地层,大都具有厚且未固结的沉积物。下图示意吉林省西北——东南剖面下的地形、地壳厚度和波速比(vP/vS,即地震P波和S波速度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自西北向东南,吉林省地壳厚度( )
A.逐渐变薄 B.逐渐变厚 C.先变厚再变薄 D.先变薄再变厚
5.前郭地区波速比较周边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壳厚度 B.沉积层特征 C.地震频率 D.沉积岩层理
6.松辽盆地沉积地层中不可能发现( )
A.猛犸象化石 B.恐龙蛋化石 C.孢子花粉化石 D.三叶虫化石
下图示意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完成下面小题。
7.4月16日—5月7日期间,两地正午太阳高度( )
A.均增大 B.均减小
C.甲地增大,乙地减小 D.甲地减小,乙地增大
8.一年中,两地正午旗杆日影朝向相反的时长约为( )
A.21日 B.30日 C.42日 D.60日
下图示意南大西洋多年平均风速(单位:m/s)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南大西洋多年平均风速( )
A.北部海域风速高于南部海域风速 B.南部海域风速高于北部海域风速
C.0°~15°S西部海域风速高于东部 D.40°S~60°S西部海域风速高于东部
10.影响南大西洋多年平均风速空间分布格局最重要的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大气环流 C.洋流分布 D.天气系统
下图示意2024年3月25日08:00时东亚局部地区地面气压场(单位:hPa)、风场(矢量,单位:m·s-1)情况,M、N两线代表不同的锋面系统。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M、N代表的天气系统分别为( )
A.M为冷锋,N为暖锋 B.M为暖锋,N为冷锋
C.M、N均为暖锋 D.M、N均为冷锋
12.M、N天气系统的共同特征是( )
①均出现在高压脊处 ②均出现在低压槽处
③气流呈辐合上升运动 ④气流呈辐散下沉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M、N天气系统的雨区位置( )
A.多在锋前 B.多在锋后 C.在暖气团一侧 D.在冷气团一侧
日光温室一般在日出后揭苫,日落后盖苫,通过合理控制揭、盖苫的时间来调控温室内的温度和光照。观测发现,宁夏灵武县某温室内气温在15:00达到最高,深度20cm处土壤温度在17:00达到最高。下表为灵武县某日日光温室连续四个节气揭苫、盖苫时间变化(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节气 揭苫时间 盖苫时间
① 8:50 16:40
② 9:00 16:30
③ 8:50 16:40
④ 8:40 16:50
14.①节气最可能是( )
A.立冬 B.小雪 C.大雪 D.冬至
15.①-④节气期间,该地(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渐长夜渐短 D.昼渐短夜渐长
16.影响该时段温室内气温与地温最高值出现时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热传导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谷位于天山西部,呈向西的“喇叭口形状”,境内地势起伏悬殊。伊犁河谷被誉为“中亚湿岛”,河谷平原地区年均降水量为235~526mm,山区则集中在600~800mm。伊犁河谷夏季降水过程分为谷风型和山风型。下图1示意山谷风环流地表风矢量分布(单位:m·s ),图2示意山谷风降水的日变化。
(1)说明图1中“”处气流运动状况。
(2)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伊犁河谷山谷风环流的形成机制。
(3)指出伊犁河谷昼雨、夜雨与河谷地形的对应关系。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晷是人类根据日影位置的变化来测量时间的一种工具,由晷盘、晷针、基座组成,其中晷盘的北面称为晷盘正面,南面称为晷盘背面。赤道式日晷的晷面与赤道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晷针两端指向正北或正南。在我国安放赤道式日晷时,晷盘正面面向正北,晷面南高北低。下图示意北京圆明园长春园宫门区(40°N,116°E)日晷及二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1)指出该晷针日影在晷盘正面分布时段,并说明理由。
(2)说明冬至日晷针日影在晷盘面上的移动方向、该日正午太阳高度及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
(3)描述夏至日至冬至日期间,圆明园昼夜状况及变化。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斯克林高压(以下简称“马高”)是位于南印度洋副热带海域对流层低层的一个永久性副热带高压系统;索马里越赤道气流是赤道印度洋西部的一支低空越赤道气流。研究表明,“马高”的异常能引起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异常。下图示意南半球冬季(a图)、夏季(b图)马斯克林高压平均位置(用850hPa等压面的高度场表示,单位:米)。
(1)结合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分析“马高”的形成原因。
(2)指出“马高”控制下的气流运动状况。
(3)说明南半球冬夏两季“马高”位置、面积和强度的变化特征。
(4)指出“马高”异常增强对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和南亚季风强度的影响。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C B D D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D C B D
17.(1)谷风时,处气流上升;山风时,处气流下沉。
(2)白天,山坡接受太阳辐射多,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山谷升温慢,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散热快,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山谷降温慢,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
(3)昼雨对应谷风,夜雨对应山风。
18.(1)时段:夏半年(自春分日到秋分日)。理由:夏半年,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所在平面在晷面平面上方,晷针日影落在晷盘正面。
(2)逆时针;26°34′;40°。
(3)夏至日至秋分日,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秋分日,昼夜平分;秋分日至冬至日,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19.(1)印度洋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高空后就会向极地方向流动;向南流的一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不断左偏,到达南纬30°附近时偏转成西风;来自印度洋赤道高空的气流不断在此堆积下沉,导致近地面气压升高,南印度洋副热带海区形成“马高”。
(2)高空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合;中心气流垂直下沉;近地面水平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3)夏季,“马高”位置偏南,面积较小,强度最小;冬季,“马高”位置偏北,面积较大,强度最大。
(4)“马高”异常增强,导致南印度洋东南信风增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增强;南亚夏季风增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