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复习课件)(四川专用)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7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复习课件)(四川专用)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07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选必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01
02
体系构建·思维导图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真题溯源·考向探究
目录
CONTENTS
考情分析·命题预测
03
04
时政解读·素养提升
04
05
01 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考情分析·命题预测
考点要求 考察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选择题 √非选择题 2025年四川卷11题 2025年四川卷12题 2025年四川卷17题 2025年安徽卷4题 2024年贵州卷6题 2024年广西卷17题 2024年江西卷11题
2023年海南卷4题
做全球发展的 贡献者 √选择题 √非选择题 2025年湖北卷5题 2025年河南卷4题 2025年云南卷12题 2025年江苏卷13题 2025年湖南卷19题 2025年北京卷14题 2024年河北卷11题2024年天津卷8题 2024年安徽卷12题 2024年湖北卷4题 2024年山东卷17题 2023年辽宁卷11题
2023年浙江六月选考33题
2023年浙江一月选考32题
考情分析·命题预测
考情分析 今年四川卷在选择题11、12,主观题第17题中对该部分有所考查,在一轮复习备考中应准确掌握该知识点。
本考点在本考点高考主观题和选择题都有考查,其中主观题考查需要重点关注;试题情境主要结合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国吸引外资、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影响等热点材料进行呈现,同时以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制定、数字技术等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其他因素融入材料的情况有所增加;
主要考查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原因、措施,理清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理解中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更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等主要知识。关注学生的读题分析能力,注重描述与阐释、论证与探究的学科任务的培养。
(1)理解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学会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课标要求 引用实例,说明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02 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活动
主体
发展
趋势
国际组织(四单元)
经济:经济全球化(三单元)
国家(一单元)
政治:世界多极化(二单元)
当代
国际
政治

经济
第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
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
第八课 主要的国际组织
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
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参 与
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第7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二者的关系
原因、要求
中国态度
中国主张
中国行动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03 核心突破·考法全析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考点一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知识点1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始实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进入新阶段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健全新体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
在新时代 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1.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珠海
深圳
汕头
厦门
1980年 关键步伐
海南
1988年
大连
秦皇岛
天津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广州
湛江
1984年
1985年
环渤海地区
长三角地区
闽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
1990年 上海浦东
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开放。
多层次: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沿边和内地这样一个全国范围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宽领域:对外开放范围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众多领域。
考点一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核心突破
重难全析
知识拓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考点一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核心突破
重难全析
知识1: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②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推动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③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是世界发展的积极贡献者和有力推动者。
④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
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2.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原因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考点一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知识链接
世界银行集团(5家机构)
三大国际经济组织
核心突破
重难全析
考点一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2025年·内江·三模)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世界范围内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的现实,中国在2018至2024年连续举办世界上唯一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进口博览会。这表明进口博览会已经成为( )
①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
②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主导力量
③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④我国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①: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主要是一些大型经济体的整体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因素,进口博览会虽然对世界经济有积极作 用,但不能称之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①排除。
②: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等多方面,进口博览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平台,但不是主导力 量,②排除。
D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考点一
知识点2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措施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开放战略 (总要求) 新时代,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内外联动 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贸易强国 要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
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吸引外资 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对外投资 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
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原则基点 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
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防范风险 我们要有防范经济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应对风险的本领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考点一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知识拓展: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
(1)含义:负面清单管理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城和经济活动都许可。
(2)实质:它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行业。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真正实现“非禁即入”。
(3)意义: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这有助于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核心突破
重难全析
考点一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2024年·眉山·一模)《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自2024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其中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调整的意义在于( )
①通过改革促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②可能会增加国内同行业的竞争压力与经营风险
③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对外资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推动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②:本选项不是调整的意义所在,意义更多是从积极的层面考量,②不符合题意。
③:外资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我国现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是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发展,并不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③错误。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考点一
知识点3 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相辅相成 独立自主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能够增强独立自主的能力。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自力更生 原因 ①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
②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求 ①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外开放 原因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要求 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核心突破
重难全析
考点一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2025年·德阳·三模)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包括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发展森林食品、培育发展生物农业等多方面。下列举措及传导正确的是( )
①盘活国土资源→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优化供给结构→满足多元食物需求
②发展农业科技→开发食物资源→构建多元化的农业发展新模式→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③树立大食物观→坚持食物消费新观念→提高恩格尔系数→推动居民膳食结构的优化
④坚持自力更生→减少国际交流合作→农业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③:树立大食物观,引导居民坚持食物消费新观念,会使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加快转变,这有利于降
低恩格尔系数,而不是提高恩格尔系数,③错误。
④: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需要统筹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进口工作,适当进口国外优质农产品,调剂补充国内食物产需缺口,而不是减少国际交流合作。要深入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稳定农产品贸易合作,保障进口来源的稳定性,④错误。
重难全析
考点二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核心突破
知识点1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1)国际: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国家: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个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1)中国的脱贫攻坚对世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①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
②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
③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对世界经济的促进作用】
核心突破
重难全析
考点二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2025年·巴中·二模)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已经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10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给相关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全球带来巨大发展机遇。这表明(  )
①世界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也带来共同发展繁荣
③我国向世界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④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促使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③:我国向世界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而不是“主导”,③排除。
④:材料强调的是共建“一带一路”,即中国与部分国家的合作,体现经济全球化,未体现政治国际关系民主化,促使世界多极化格
局形成,④排除。
重难全析
考点二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核心突破
知识点2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态度 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中国主张 (1)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
(2)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
中国行动 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同沿线各国共同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帮助其实现发展目标。
核心突破
重难全析
考点二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2025年·乐山·三模)2024年,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办。本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家企业参展。众多国际知名企业携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亮相,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和贸易成果。由此可见,链博会( )
①以推动全球供应链稳定为根本目的
②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合作机遇
③旨在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
④彰显了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决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①: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链博会不是以推动全球供应链稳定为根本目的,①错误。
③: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不是链博会的目的,③错误。
04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真题溯源
考向01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1.(2025·四川·高考真题) 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入境外国人共计92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2%。这离不开我国实施的各项免签政策,为外国游客提供更长停留时间和更大活动范围:也离不开持续简化来华签证流程,推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便利举措,让“中国游”越来越丝滑。由此可知,我国( )
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拥抱世界 ②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内大循环
③通过优化自身相关措施提升国际吸引力 ④与其他国家联动推进全球经济平衡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②:材料强调的是吸引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属于“外循环”或“国际交流”范畴,而非“国内大循环”,材料没有提及国内市场或内需问题,②不选。
④:材料仅提到我国单方面优化政策吸引外国游客,未提及“与其他国家联动”或“全球经济平衡”,④不选。
故本题选B。
B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2.(2025·新课标卷·高考真题)2025年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30周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将继续秉持入世初心,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持续推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更好惠及世界。中国坚持这一立场,是因为世贸组织能够( )
①推动发展中经济体参与经济全球化
②通过争端解决机制消除贸易保护主义威胁
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持续资金支持
④为世界自由贸易的有序、稳定发展提供规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②: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危害,而无法完全消除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消除”一词表述过于绝
对,②错误。
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持续资金支持的主要是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并非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主要侧重于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解决贸易争端、推动贸易自由化等方面,而不是提供资金支持,③错误。故本题选B。
真题溯源
考向01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B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3.(2025·甘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行发起、自主讨论自身事务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为核心的万隆精神,谱写了亚非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历史篇章。自万隆会议召开70年来,从民族解放浪潮到不结盟运动兴起,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反帝反殖民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积极推动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团结合作。
“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全球南方”为发展而起,因发展而兴。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作为“全球南方”当中一员,中国始终是推动“全球南方”发展振兴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体系的走向,关乎全球南方国家发展空间,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扩大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推动“全球南方”团结合作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所发挥的作用。
真题溯源
考向02 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真题溯源
考向02 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答案:①增强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中国推动“全球南方”团结合作,促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提升这一群体在国际舞台上的整体力量, 改变国际力量对比,为全球治理体系革新奠定力量基础。
②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推动合作,为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新的价值导向。中国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行径, 促使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③提升全球治理体系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坚定不移推动扩大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改变过去全球治理体系中发展中国家 话语权不足的局面,使全球治理体系能更好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提升治理体系的民主性和代表性。
④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为平台,加强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拓展多边合作领域和方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开放、包容、均 衡、普惠的方向革新,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保障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空间。
05 时政解读·素养提升
时政解读·素养提升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即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参加("10+5"),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5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将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所涵盖区域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
RCEP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提出的。由于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WTO谈判受阻,面对经济全球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要想在当前世界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新发展,就必须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此,部分国家之间实施"零"关税,相互开放市场,密切合作关系,来寻求合作发展。这是东盟提出建RCEP的相关形势。
RCEP的目标是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创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还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多领域,自由化程度将高于目前东盟与这6个国家已经达成的自贸协议。RCEP拥有占世界总人口约一半的人口,生产总值占全球年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时政背景
时政解读·素养提升
中国与东盟持续开展经贸合作,在长期睦邻友好、共同发展中形成好伙伴关系,符合两国共同利益,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利于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与东盟坚定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深化制度型开放,共享发展机遇与改革成果,有利于发展更 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联动型经济、包容型经济。
中国与东盟顺应经济全球化,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开展合作,有利于建设创新型经济,培 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热点解读
时政解读·素养提升
热点解读
命题预测
1.RCEP区域总人口、GDP总值、货物贸易金额均占全球比重约30%,协定对15方全面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2025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进入深度实施阶段,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2.3%。这表明( )
①经济全球化符合各方根本利益
②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③区域合作能消除国际贸易壁垒
④多边主义取代了国际竞争关系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详解】 : ③:虽然区域合作有助于降低贸易壁垒,但“消除”一词过于绝对,国际贸易壁垒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完全消除,③错误。 ④: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多边主义促进各国合作,但国际竞争依然存在,不能说多边主义取代了国际竞争关系,④错误。 故本题选C。
讲师:xxx
感谢观看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