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中2025-2026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间故事讲述人讲述的故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呈现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浓郁的生活情感,又蕴含着鞭辟入里的为人之道、处世之理。讲述人讲述的故事具有教化功能,包含深厚的道德思想。尽管其讲述包含了讲述人个人的情感选择,但是,更多则是集体情感选择下被接受和认同的道德生活。因此,民间故事讲述贯穿“诗学”显然将教化与讲述人所在区域人民集体情感紧密结合。民间故事讲述人通过讲故事传递人民的集体情感,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勇,批判游手好闲者的不思进取,教导不学无术者奋发图强,规劝品行恶劣者多做好事……这些在民间故事讲述中流淌的情感能量是区域人民的价值观作用选择的结果,也是贯穿民间故事持久的认同传统以及凝聚力的诗学生活的来源。
民间故事浓郁的诗学传统是口头的,也离不开书面传统的影响,尤其是民间故事世界中出现了大量文化人的故事,其故事讲述人也大多是当地识字的文化人,这就决定了民间故事诗学传统在表现生活时的倾向性和价值共识。民间故事大量出现讲述秀才类、先生类、文人类的故事,这类故事往往穿插了吟诗作对,或者以吟诗作对推动叙事情节向前发展。如有个故事讲,三个秀才去圣人庙朝拜,出山门外看到四枚铜钱,他们将铜钱捡起来,一人分一枚,可是剩一枚归谁呢?最后决定通过吟诗看谁最穷就给谁:
第一个吟道:“身居房半间,半边露着天,盖的麻袋睡,枕着一块砖。”
第二个吟道:“自幼没有屋,睡觉躺大路,枕的胳膊弯,光着一身骨。”
第三个吟道:“年过二十春,过了十九冬,吃的天河水,喝的西北风。”
三个秀才都穷,怎么办呢?只有到县衙里去请老爷公断。……县老爷将四个铜钱收下,吟诗一首作判断:
击鼓鸣钟又喊冤,秀才怎能也贪钱,吟困说穷争小利,修身报国丢一边。
四枚铜钱都归我,三人屁股全加鞭,今后再敢来吵闹,打进大牢年复年。
讲述中三位秀才和县老爷吟诵诗歌的行为符合故事中主人公的身份,也契合故事情节的演进逻辑,秀才彰显自己不同于老百姓的才学的优越感,县老爷也以吟诗的方式霸占四枚铜钱。故事中秀才和县老爷吟诗作对的文采与贪欲的心理形成反差,把文化人的酸腐形象和县老爷的贪婪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中国民间故事是人民共享的诗学传统,也是人民的日常生活实践。民间故事作为人民的文艺,其创作的人民性、传承的人民性、审美的人民性、讲述内容和艺术表达的人民性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充分表现。也就是说,民间故事是人民的“诗学”生活,通过故事讲述方式建构“诗的世界”,表达人民明确的道德感,发挥慰藉人民心灵情感的作用,唤醒人民“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
(摘编自林继富《故事诗学——人民生活的叙事实践》)
材料二:
下堡坪人在继承巴楚文化诗学传统过程中,不断将地方文化、时代生活和艺术形式等融入其中发展创新,突出故事诗学的叙事特征。北宋诗人欧阳修曾被贬夷陵任职,下堡坪有故事讲他乔装成船公,渡两弟兄过江时,遭到他们的戏弄。兄弟俩自恃才学瞧不起船公,二人承诺船公若是他能吟诗作对、对答如流,便付他双倍的船钱。船公欣然同意。哥哥说:“一棵枇杷树,两个大丫权。”船公答:“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哥哥又说:“河边一群鹅,见人飞下河。”船公答:“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哥哥再出:“一步跨上舟,气死欧阳修。”船公便答:“修已知尔等,尔等不知修(羞)。”自负的两位读书人终在吟诗交锋中败下阵来,下堡坪人对诗学生活的崇尚可见一斑。
民间故事传承人乐于讲述诗文名家与下堡坪的关系,既展现了下堡坪人对家乡文风昌盛和诗学传统深厚的自信和自豪,同时也可借助名人名家的才学品行提升下堡坪民间故事的诗学格调。这些基于历史人物在夷陵活动的描述和想象,建构了富有奇幻色彩的文化生活,亦是以诗学艺术为根本的生活叙事。这就是说,下堡坪口头诗学传统滋润了文人的诗歌创作,文人的诗学艺术也丰润了下堡坪口头诗学的表达形态。
对仗工整的讲述语言赋予下堡坪民间故事更强的表现力和节奏感,如“窗外竹叶飘,山中树木摇,平地起灰尘,大海翻波涛”“头戴凤,凤站头,头动凤点头;身穿龙,龙蟠身,身动龙翻身”等,这些语言来自下堡坪人的生活实践,是他们继承诗学传统的体现,流淌出清新自然的乡土之风。下堡坪民间故事的诗学叙事通常表现为使用押韵的诗文构成主干情节,并依此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发展。因此,无论是散文的叙述,还是韵文的表达,下堡坪民间故事讲述与诗文吟诵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展现了下堡坪人的生活现实和审美习惯。
下堡坪民间故事传承人擅长在故事讲述时吟诗唱歌,在文采飞扬与神采奕奕之际制造笑料,传播知识,从而使下堡坪民间故事讲述承载着诗学传统精神和诙谐幽默的特质。这种故事诗学的叙事倾向是对口头讲述的丰富,它源于下堡坪人的生活需要和生命诉求,成为他们钟爱的民间故事讲述方式。诚如郭沫若所说:“在诗歌,要学习民间文艺表现人民情感的手法、语法,学习它的韵律、音节。同时,还可以借民间的东西来改造自己。民间艺术的立场是人民,对象是人民,态度是为人民服务。”下堡坪民间故事的诗学传统是基于人民的立场,是基于人民生活诞生的故事讲述表达方式。挖掘和弘扬下堡坪民间故事的诗学传统,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理解下堡坪人的生活实践、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
(摘编自王丹《民间故事的诗学实践研究——基于刘德方故事讲述的分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述人所讲的民间故事,虽能体现个人的情感选择,但其中蕴含更多的还是被集体所接受和认同的道德生活。
B.有些民间故事在讲述时穿插吟诗作对,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特征,还可以依靠其推动叙事情节的演进。
C.中国民间故事的创作、传承、艺术表达等多个环节在生活实践中充分表现出人民性,被称为人民的文艺。
D.民间故事传承人遵循以诗学艺术为根本的创作原则,对历史人物在夷陵活动的事实进行了描述与想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某些在民间故事讲述中流淌的情感能量反映的是特定区域人民的价值观,往往无法引起本区域外听众的共鸣。
B.下堡坪口头诗学传统为文人提供了诗歌创作的源泉,文人的诗学艺术反向丰富了其口头诗学的表达形态。
C.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的下堡坪民间故事讲述语言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实践,呈现出清新自然的乡土之风。
D.下堡坪人出于对生活的需要和对生命的诉求,选择借口头讲述的方式对故事诗学的叙述倾向进行丰富。
3.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及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所讲述的故事,在三位秀才与县老爷人物形象的对比中,将文化人的酸腐、贪婪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B.材料二在论述下堡坪民间故事诗学传统时,引用郭沫若的话语,目的是强调民间故事在创作时要向诗歌学习。
C.两则材料都强调民间故事基于人民的生活而诞生,且诗学传统在其中发挥着慰藉心灵、表达情感等重要作用。
D.材料一从整体上论述中国民间故事的诗学特征,材料二则聚焦下堡坪这一特定区域,两者是点面结合的关系。
4.两则材料都详述了一个民间故事,作用有何不同?
5.下面是下堡坪民间故事中的一则,请结合两则材料的观点对其进行点评。
北宋嘉祐元年某日,三个酒醉佬和苏东坡相逢,这三个酒醉佬明知苏东坡有才,但还是想为难他。三人邀苏东坡喝酒斗诗,并要求只能说以字为话的四言句。苏东坡让他们先说。
第一个说:“吕字二个口,装的茶和酒,不知哪个装的茶,不知哪个装的酒。”
第二个说:“出字两座山,出的煤和炭,不知哪座山上出煤,不知哪座山上出炭。”
第三个说:“朋字两个月,下的霜和雪,不知是哪月有霜,不知哪月下雪。”
苏东坡想了想便说:“三字三根铁,都是一个色,取名叫虱龟鳖,不知你们哪个是虱、哪个是龟、哪个是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机 匠
金可峰
梅村的月亮与众不同,它是在口中唱出来的。
梅村河渠交错密布,河水清澈透底,一缕缕清波在船的四周荡漾。老徐端坐船头,亮开嗓门喊:“月亮粑粑,跟我走,一走走到南门口。你吃肉,我喝酒,我们都是好朋友。”歌声沙哑而高亢,随着碧波在河面荡开。
“喂,月亮粑粑挂南头……”一名村妇在岸边和。老徐的船在一块平缓斜坡停住,他把身上机具一甩跃上岸。
“弹棉花 ”
“弹棉花。”村妇引着老徐在堤上走,堤边零星几户农家,掩映在翠林之中。迎面过来一群人,清乡团押着几个农民。农民衣衫滥褛,身上布满血迹。
老徐问:“怎么押这么多人 ”
“恶霸逼的,租金比往年多一成,不让人活了。”
老徐低声问:“押往何处 ”
“柴西,恐怕没活路了。”
老徐敲了一下木槌,嘭的一声脆响,恶狠狠地低声说:“终有报应!”他扯开嗓门:“月亮粑粑,跟我走……”在堤岸一处农家前才停住。农家门口摆了一个小摊,一张凳子上放着香烟、茶水。村妇左顾右盼来到摊前,摊贩问老徐:“要火柴不 ”
老徐反问:“火柴头是红还是黑 ”
摊贩答:“只卖红的。”
“红的保险,”老徐有些激动,“来一盒。”
摊贩拿了一盒,问:“喝茶 也要红的 ”
“红的。”老徐眼睛放亮。
摊前坐着几个清乡团,一个刀疤脸乜来一眼,见是个机匠没了兴趣。老徐斜挺起身,背着机具大步流星,亮开嗓门高一声低一声唱:“娃儿娃儿,你莫哭,哪里都是你的屋;娃儿娃儿,你莫悲,前头筑起希望路;娃儿娃儿,你莫犟,转个庙里烧香香!”还朝刀疤脸挤眉弄眼,一路高喊着离开,肚子里像有唱不完的歌。
刀疤脸不屑地骂:“疯子。”
这天晚上,离柴西四里地的仓库,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火光映红了天空。在袭击的人群中,一个人斜挺着身子甚是英勇。第二天,四处传闻游击队偷袭了柴西,解救出一大批百姓,半路还炸毁了个小军火库。老百姓都说,日子有了盼头。
清乡团搜查更严,告示满天飞。老徐背着机具,斜挺着胸膛,像承着千斤担。堤上的清乡团来回巡逻,押着几个据说是共产党的人示众。他们身上遍体鳞伤,围观的人不敢吭声,有人悄声说:“日子真苦。”
老徐听见有人私语:“真是共产党 押哪儿去 ”
“梅家屋。”另有人答。
老徐斜挺着身子又唱:“月亮粑粑,跟我走,走到屋门口。穿梭啰,打燕窝……走到八里拐,拐啊拐,把人斗!斗得兔子尾巴短……”还是晚上,清乡团在梅家屋被游击队一锅端。乡间小路还是响着老徐的儿歌:“月亮粑粑,跟我走……”
“站住!”刀疤脸一声断喝,他正用枪指着老徐盘查,“看你不像机匠。”
“怎么可能。”老徐回过身,满脸堆笑。他放下机具,笔挺着身子,敲起木槌,喔喔的响声像音乐般淌出。
刀疤脸听了一会儿,不耐烦地朝他吼:“行了,快走。”
老徐斜挺起身子,把机具往肩上一甩,开始唱:“癞子癞,顶锅盖,顶到菜园里摘菠菜。菠菜高头一条虫,吓得癞子两头蹦。月亮粑粑,跟我走……”有人会心地笑。
老徐依旧常来这里,大家伙常听到他的歌声。后来,有人说,老徐是共产党,他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受了伤,藏身地留下的机具被发现了。国民党四处通缉,要捉拿唱儿歌的机匠。
清乡团下乡搜查,到处传来歌声:“月亮粑粑,跟我走。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大家吃得笑呵呵。”清乡团傻眼了,都是唱歌的人。
此时,老徐已坐在船上,他经柴西,过梅家屋,河面响起:“月亮粑粑,跟我走……”老徐如天上的一轮圆月,冲破了黑暗。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文本二
歌谣与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废名开始,到沈从文、端木蕻良、孙犁等人,歌谣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不绝如缕。
依据歌谣进入小说的完整程度,它可分为完整型和部分型两类,前者如40年代解放区小说作家草明在《延安人》中写吴老太太唱歌谣歌颂毛主席:“你别瞧他挂的破长枪,你别瞧他穿的破衣裳,三人五人近他不得,打起仗来势实难当。毛主席好比咱亲娘,他比亲娘样样强。自古当官谁不贪财,他对钱财不喜爱。”达到了强烈的赞美效果。
一般来说,歌谣的完整型运用可以充分展示内容,增强表达效果,但所占篇幅内容多,叙述时间长,常常导致叙述减速甚至停顿。因此,一些现代作家会在歌谣运用时进行省略,这一类型最早出现在废名1923年4月创作的小说《柚子》中。小说写女孩柚子拿着“我”采的花坐在门槛上唱生活歌谣:“杜鹃花,朵朵红,爷娘比我一条龙。哥莫怨,嫂莫嫌,用心养我四五年; 好田地我不要……”又如路遥的《人生》第23章写高加林重返高家村,突然有一个小孩子唱起两句信天游:“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借助小孩子的嘴,用歌谣片断完成了乡村伦理对高加林背叛巧珍的谴责。
当然,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中歌谣现象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歌谣自身具有多重价值,能在小说中发挥多样的功能作用,满足创作主体的多重表达需要。
(节选自罗宗宇《论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中歌谣现象的叙事类型和成因》,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亮开嗓门喊”“歌声沙哑而高亢,随着碧波在河面荡开”,反映出作为机匠的老徐在旧社会生活的不易。
B.“歌谣与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表明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创作小说时都将歌谣融入其中。
C.“火柴头是红还是黑 ”“红的保险”等中的“红”与“黑”都是双关,所以老徐与摊贩不担心被清乡团识破。
D.废名的小说《柚子》中小女孩的歌谣属于不完整型,这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出现这种类型歌谣的运用。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刀疤脸”刻画出清乡团丑陋凶狠的嘴脸,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憎恶之情。
B.文中描写老徐的动作时,多次用到“斜挺”,这是他长年工作形成的习惯,暗示了其作为机匠的身份。
C.小说中老徐与村妇、刀疤脸的对话既推动了情节发展,也体现出压迫与反抗、正义与邪恶间的较量。
D.小说中的梅村河渠交错,堤边翠林环绕,这一环境描写也为文末老徐冲破黑暗成功突围做了铺垫。
8.梅村的月亮“是在口中唱出来的”,梅村人都唱出了哪些含义
9.文本二将歌谣的运用分为“完整型”和“部分型”,请结合文本一分析“部分型”歌谣在小说中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时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曰:“有不便,以告勿疑。”辙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箠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唐刘晏掌国计,未尝有所假贷。有尤之者,晏曰:‘使民侥幸得钱,非国之福;使吏倚法督责,非民之便。吾虽未尝假贷,而四方丰凶贵贱,知之未尝逾时。有贱必籴,有贵必粜,以此四方无甚贵、甚贱之病,安用贷为?’晏之所言,则常平法耳。今此法见在,而患不修,公诚能有意于民,举而行之,则晏之功可立俟也。”安石曰:“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青苗。
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
(《宋史·苏辙传》,有删节)
材料二:
宋之青苗钱则始于长吏之自为之,本以利民。《宋史·李参传》,参为陕西转运使,部多戍兵,苦食少,参令民自度麦粟之赢余,先贷以钱,俟麦粟熟输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羡粮。此安石青苗钱之所本也。在参行之,固为善政,然仁宗天圣五年,已特诏罢之,当亦以行之久则弊生耳。
至安石,则初知鄞县时,贷谷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民甚便之。安石操履廉洁,亲施之于一县,民自有利而无害。世但知宋之青苗法始于安石,而不知李参先私行于下,广廉又奏请于上也。然使听贤吏自行于一州一路,非惟安石能利民,而李参已先有成绩,即广廉亦未必遂至病民也。至著为功令,则干进者以多借为能,而不顾民之愿否,不肖者又藉以行其头会箕敛之术,所以民但受其害而不见其利。
天下事固有一人行之能为利,天下行之则又为害者。即如常平社仓,何尝古人善政,然沿及后世,常平春借秋还,出则克扣,入则浮收,徒供不肖官吏之渔利。古来未尝无良法,一经不肖官吏,辄百弊丛生,所谓有治人无治法也。《孟子》谓:“有仁心而无仁政,则民不被其泽。”岂知有仁政而无仁心,非惟不被其泽,且转受其害也哉!
(赵翼《廿二史札记》,有删节)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安石因遣八使A之四方B访求C遗利D中外知E其必迎合F生事G皆莫敢言。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指责、怪罪,与《陈情表》中“况臣孤苦,特为尤甚”的“尤”的意思不同。
B.之,音节助词,与《项脊轩志》中“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
C.便,意动用法,与《过秦论》中“因利乘便,宰割天下”的“便”用法不同。
D.于下,作“私行”的后置状语,与《鸿门宴》中“具告以事”的“以事”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让苏辙对青苗法提意见,苏辙认为此法虽本意救民,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诸多弊端。
B.苏辙认为刘晏的常平法行之有效,建议王安石直接实行,王安石认为有道理,表示会慢慢考虑。
C.在王安石推行青苗法以前,陕西转运使李参已经推行过类似的政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赵翼认为天下的事情确实存在一个人去做能带来益处,而推行于天下则易造成危害的情况。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贱必籴,有贵必粜,以此四方无甚贵、甚贱之病,安用贷为?
(2)岂知有仁政而无仁心,非惟不被其泽,且转受其害也哉!
14.如果王安石要保证青苗法能长期顺利施行,使老百姓得利。他应该怎么做?请你结合两则材料提出三点建议。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宜州①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平生个里③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释:①宜州,词人贬所。②相传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下,梅花落其眉间,洗濯不去,宫女见其美,竞相仿效,称为“梅花妆”。③个里,此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抒写宜州见梅的惊喜,“也”和“不道”,生动地传达出惊讶的感觉。
B.过片运用梅花妆典故,引发香草美人的联想,抒发暮春之感与贬谪之思。
C.下片的后半转为深沉的感叹,表示自己平生好酒,远离国都更借酒浇愁。
D.全词转折跌宕,由深婉蕴藉转为顿挫悲凉,勾画出词人复杂的情感历程。
16.有学者这样评价黄庭坚词:“倔强中见姿态,倔强凸显其毅然不可夺的一面,姿态见其乐观疏通的一面。”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完成默写。
(1)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 , ”解释。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 ”,用“网开一面”的典故来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 ”。
(3)黄庭坚《登快阁》中表明作者想弃官归隐,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牛津大学出版社公布的2024年度词汇“脑腐”,准确地捕捉了当代人在社交媒体时代的迷茫与焦虑。①“脑腐”是指“一个人精神和智识状态的衰退”,②主要由过度消费“某种无价值或不具挑战性的物质(尤指网络内容)”导致。③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较2023年激增了大约230%左右,④反映出人们对低质量、无营养摄入网络内容的集体焦虑。
2024年的另一些年度词汇展现出年轻一代 A 的精神面貌。剑桥词典选出的“显化”体现了Z世代和千禧一代对当今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显化”源自拉丁语和法语,最初是“显而易见”的意思,如今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演变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实践。去年5月,剑桥词典决定将新含义添加到词条中,并在2024年一跃成为主流媒体广泛提及的热词。它鼓励人们通过可视化和积极想象来实现梦想,尽管这种做法未经科学证实,但其背后的乐观精神不容忽视。英国歌手杜阿·利帕就曾公开表示,“‘显化’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努力和信念让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这种态度在当今时代 B ,因为它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应对不确定性的精神武器。
18.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下列选项中双引号的作用与文中加点处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
B.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
2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长单句。
22.如果需要你为上述新闻配一幅AI插图,并要求突出展现“脑腐”或“显化”其中一个概念的核心内涵,给AI输入的指令需要包括哪些核心要素?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我现在能脱口而出引用古诗典籍,很多都是小时候背诵的,终身受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
材料二:有些同学认为,高考时古诗文默写只占6分,而我们却要背诵几十篇,花那么多时间,不值得。也有同学认为,当你与曹操慨当以慷心念子衿,和李白遍访名山俱欢心颜,与白居易同赏琵琶泪湿青衫,你将越过眼前方寸之地,在千年时空的漫游中领略到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D 4.①材料一详述故事侧重于论证民间故事诗学传统的叙事作用,体现了表现生活时选择的倾向性和价值共识。
②材料二详述故事侧重于展现下堡坪人对诗学的崇尚,借助名人名家的才学品行提升了民间故事的诗学格调。 5.①具备教化功能,苏东坡面对酒醉佬的刁难,巧妙回应,展现出过人的智慧和气度,教育人们为人应谦虚谨慎。
②体现了对诗学的崇尚,故事里以酒醉佬和苏东坡斗诗为主题,体现下堡坪人对诗学生活的热爱。
③借助苏东坡的名人效应,提升了下堡坪民间故事的诗学格调。
④具有鲜明的叙事特色,以众人吟诗对句推动情节,用押韵诗文构成主干,符合民间故事的诗学叙事特点。
⑤富有诙谐感,三个酒醉佬刁难才华横溢的苏东坡,这种自不量力的行为带有荒诞和诙谐的色彩。
6.C 7.A 8.①唱出了乐观、坚韧的态度。
②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唱出了对敌人的嘲讽。
④唱出了同心抗敌的决心。 9.
①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文本一中开篇村妇的吟唱“喂,月亮粑粑挂南头……”并没有完整引用歌谣内容,转而直接切入故事,使情节紧凑。
②创设了悬念,领起下文。老徐斜挺着身子唱“屋门口……打燕窝……把人斗”等唱词,暗含抗敌之意,与下文解放军在梅家屋全歼敌人互相照应。
③留下想象空间。儿歌中省略的内容形成了空白点,让叙事富有张弛感,为读者留下了回味空间。
10.BDG 11.B 12.B 13.(1)粮食一有低价,就一定买入;一有高价,就一定卖出,因此各地粮价没有太贵、太贱的弊病,哪里用得着发放贷款呢?
(2)哪里知道有仁政却无仁爱之心,(百姓)非但享受不到仁政的恩泽,反而会遭受仁政的危害呢! 14.①提升官员素质,强化官员的仁爱之心,严惩品行不端、自谋私利的官员。②教化监督百姓,得到贷款不要乱花钱,要将钱花在发展生产上。③吸取前人做法(改革)的优点。
15.B 16.①“姿态”:词人身处贬谪困境,仍葆有乐观疏通的心境。远在天涯,仍能体察自然之美,为“梅破”和 “春近”欣喜,为“开遍向南枝”而惊讶。②“倔强”:十年贬谪,仍未消磨内心不平,借酒消愁中暗含对贬谪的不满,借“花应妒”暗示自身高洁与小人陷害。③“于倔强中见姿态”:全词外显旷达(姿态),内蕴孤傲 (倔强),转折跌宕,情感复杂。
17.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18.③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较2023年激增了大约230%/230%左右,④反映出人们对摄入低质量、无营养网络内容的集体焦虑。 19.A.截然不同;B.弥足珍贵 20.C 21.源自拉丁语和法语的“显化”的意思如今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由最初的“显而易见”演变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实践。 22.①点明核心特征:指令清晰反映所选概念(“脑腐”或“显化”)在材料中定义的核心含义(“脑腐”的衰退、无营养内容侵蚀;“显化”的积极想象、信念、实现梦想)。 ②包含视觉元素:指令需包含具体的视觉元素关键词,以引导AI生成具有表现力的图像(如物体、场景、动作、象征符号等)。 ③说明情感基调:指令需体现该概念在材料中传递的主要情感基调(如“脑腐”的焦虑、迷茫、衰退感;“显化”的积极、希望、信念感)。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