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级中学等四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级中学等四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届高三四校联合模拟考试
地理科试题
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如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完成1~3题。
1.如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
A.老年人口比重大 B.老年人口数量大
C.劳动人口比重大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
【答案】1.A 2.C
风水梁模式是库布齐沙漠风水梁镇开创的治沙模式(见下图)。獭兔适宜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生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沙柳不仅能防风固沙,还是优质的造纸原料,其嫩枝可作为獭兔的食物。当地企业通过产业整合,在风水梁镇构建起了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该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增绿、百姓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风水梁模式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沙漠面积较广阔B.产业与生态融合
C.劳动力供给充足 D.产品市场扩大
4.制约风水梁模式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交通运输不便 B.缺乏知名品牌
C.当地饲料供应不足 D.淡水资源短缺
【答案】 3.B 4.D
新时代的上海,宏大布局徐徐展开:向东直面广袤太平洋,向西辐射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勾勒一东一西两大“扇面”,全力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连接(如图)。2023年莫德纳药业落户上海市,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三个月,创造了“莫德纳速度”。完成5~6题。
5.在大都市辐射带动中上海( )
A.发展力量源于辐射带动作用 B.对各城市辐射作用存在梯度差异
C.聚散功能有利于跨区域合作 D.对全球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最强
6.“莫德纳速度”体现出上海的区位优势是( )
A.营商环境 B.国内市场 C.交通运输 D.国家政策
【答案】5.C 6.A
福建沿海港口群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其腹地无水港体系建设面临新机遇与挑战。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通过运输通道与沿海港口紧密相连,共建共享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下图为福建腹地无水港体系联动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福建沿海港口对内陆无水港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A.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B.推动内陆产业向外转移
C.吸引内陆物流向港口集聚 D.缓解内陆城市交通拥堵
8.福建推动无水港与沿海港口“共建共享”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沿海港口规模 B.促进区域要素流动 C.减少内陆企业成本 D.加快内陆城市扩张
【答案】7.C 8.B
增生楔是指板块俯冲带前端因沉积物刮削、堆积形成的大型楔状地质体,是板块构造活动的重要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研究增生楔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及组成物质对研究造山作用、地震活动及能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苏门答腊盆地群俯冲构造剖面。据此完成9~10题。
9.推测图中甲、乙板块分别是( )
A.甲—印度洋板块,乙—亚欧板块 B.甲—亚欧板块,乙—印度洋板块
C.甲—亚欧板块,乙—太平洋板块 D.甲—太平洋板块,乙—亚欧板块
10.图中增生楔的前方、后方常伴有的地貌类型分别是( )
A.丘陵、裂谷B.海沟、裂谷C.盆地、岛弧 D.岛弧、海沟
【答案】9.A 10.D
欧洲西部海域在洋面能量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会发育强温带气旋。2023年10月27日,该海域生成了强温带气旋,该气旋移动过程中引起的风暴潮导致部分海域海水的水位发生明显变化。下图示意当日某时刻该海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11~12题。
11.甲地此时的风向及风暴潮对海岸的影响是( )
A.西南风,海水流失水位降低
B.东南风,海水堆积水位升高
C.西北风,海水堆积水位升高
D.东北风,海水流失水位降低
12.该温带气旋发展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盛行西风
C.地转偏向力 D.海洋水汽
【答案】11.B 12.D
由于盐度的异常变化,海水中可能会出现削弱上下层海水热量交换的障碍层。下图为某海域12月海水温度和盐度随深度的变化及障碍层分布图。完成13~14题。
13.该海域最可能位于( )
A.副热带大陆西岸暖流流经处
B.热带太平洋西岸暖流流经处
C.温带印度洋东岸寒流流经处
D.温带大西洋西岸暖流流经处
14.若秘鲁沿岸海域出现较厚的障碍层,则秘鲁沿岸海域( )
A.降水减少B.渔业资源增多C.水温升高 D.海水污染减轻
【答案】13.B 14.C
我国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河谷大面积耕地转变为生态林(人为干扰少)和果园林。研究发现,在0-60cm土壤剖面范围内,生态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在阴阳坡间差异显著,而果园林差异较小。图1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变化图,图2为用地类型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在0-30cm土壤深度范围内,果园林与生态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大,是因为果园林( )
①频繁翻耕,有机碳易被侵蚀②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较快
③降水较多,淋溶作用较强④生物量少,凋落物量较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推测生态林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坡向及其原因( )
A.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生物量大 B.阴坡人类活动弱,水土流失少
C.阴坡降水较少,淋溶作用较弱 D.阴坡气温较低,土壤含水量高
【答案】15.A 16.D
综合题
(18分)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重要地位。然而,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度寒地,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短(约100-140天),年均气温较低(约-5°C至5°C)。春季低温冷害频繁,易导致水稻秧苗受损;秋季早霜可能影响水稻灌浆和成熟。耕地面积虽广阔,黑土资源肥沃,但部分地区存在耕地退化问题。而且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地,水资源分布不均,西部干旱问题突出。所以培育耐寒水稻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和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黑龙江省气候条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 生长期短:无霜期短,限制水稻品种选择,必须选用早熟或耐寒品种。(2分)
2. 低温冷害:春季低温和秋季早霜可能导致秧苗死亡或灌浆不足,造成减产。(2分)
3. 水资源分布不均:西部干旱地区灌溉条件差,东部低洼地区易发生内涝。(2分)
(2)、阐述耐寒水稻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6分)
参考答案:
1. 稳定粮食供给:耐寒水稻减少因低温冷害导致的产量波动,保障粮食供应稳定。(2分)
2. 拓展耕地资源:耐寒水稻允许在高寒地区种植,充分利用边际土地,增加粮食总产。(2分)
3. 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耐寒水稻提高农业系统应对极端天气的韧性。(2分)
(3)、提出促进耐寒水稻发展的政策建议。(6分)
参考答案:
1. 加大科研投入:设立耐寒水稻研发专项基金,支持品种选育和技术创新。(2分)
2. 推广示范项目:建立耐寒水稻种植示范区,展示技术效果,提高农民接受度。(2分)
3. 提供补贴和保险:对种植耐寒水稻的农民提供种子补贴和灾害保险,降低种植风险。(2分)
18、南海穿越流和印尼穿越流贯通太平洋和印度洋,印尼穿越流的分支鲁汶流调控着澳大利亚沿岸的短期气候。研究发现,印尼穿越流通量与东南信风强弱呈正相关关系。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岸及周边地区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根据材料,分析当东南信风增强时,印尼穿越流的流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 变化: 流量增加(或增强)。(2分)
· 原因:
1. 直接驱动力增强: 材料明确指出“印尼穿越流通量与东南信风强弱呈正相关”。东南信风是驱动表层海水向西流动的主要动力。(2分)
2. 洋流汇集效应: 增强的东南信风会推动南赤道暖流更强劲地向西流动,在印度尼西亚东部海域汇集,更多的海水通过印尼群岛间的海峡(如卡里马塔海峡)进入印度洋,从而增大印尼穿越流的流量。(2分)
解析: 此题关键在于理解风是洋流的主要动力,并准确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正相关”。
(2). 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推测东南信风异常减弱可能会给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区带来何种气候异常现象?(4分)
气候异常: 可能导致干旱或降水减少。(2分)
原因分析: 东南信风异常减弱 → 驱动海水向西的力量减弱 → 印尼穿越流及鲁汶流减弱 → 从海洋输送到澳大利亚西北部沿岸的热量和水汽减少 → 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形成干旱。(2分)
(3). 若由于某种原因(如修建大坝)导致卡里马塔海峡被阻断,请分析其对印尼穿越流及周边海洋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
对印尼穿越流本身的影响:
1. 通道受阻,流量改变: 卡里马塔海峡是印尼穿越流的重要通道之一,其阻断会改变印尼穿越流的路径和总流量,可能导致流路更加集中到其他海峡(如望加锡海峡)。(2分)
对周边海洋环境的影响:
1. 影响海水性质: 阻碍了太平洋相对低温、低盐的海水进入印度洋,可能改变爪哇海、帝汶海等海域的温度、盐度结构和营养盐分布。(2分)
2. 破坏生态系统: 海水交换受阻,营养盐输送路径改变,可能会影响浮游生物的繁殖,进而威胁该海域(如著名的珊瑚三角区)渔场的生产力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2分)
19、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岛,有着与亚洲大陆隔绝的进化温室,有世界最高的树木扎根与此。加里曼丹岛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距今1.3亿年间,这里从未受到板块运动影响,几乎没有地震和火山喷发,只有一座死火山。由于靠近赤道,这里的森林历经各个冰期仍能繁茂生长。但有些树木结果周期却比其它岛屿长。岛屿总面积74.81万平方千米,其中印度尼西亚的面积53.92万平方千米,印尼人口为1662万,可以说地广人稀。加里曼丹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盛行赤道气团。依统计,越往岛的东部,降雨量越少;内陆地区的降雨量比沿海地区多。
材料二 红毛猩猩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树栖类人猿,与人类基因
的相似度达96.4%它只生活在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能在树上找到所有的食物,并且已经进化出在树上安度一生的完美技能。雌性红毛猩猩一生只能四次生育,寿命大约40年。目前红毛猩猩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1)为什么越往岛的东部,降雨量越少且内陆地区的降雨量比沿海地区多?(6分)
越往岛的东部降水量越少的原因:加里曼丹岛大致在南北纬5°之间,属于赤道西风控制的范围,所以西侧降水多于东部;(2分)
内陆地区降水量比沿海地区高的原因:位于赤道附近,内陆地区升温快,气温高,对流运动更显著,降水量更大;(2分)沿海地区多平原,地形抬升作用不显著,降水较少,内陆地区多山地,地形抬升作用明显,降水更丰富(2分)
(2)为什么有些热带水果在加里曼丹岛的结果周期比爪哇岛和苏拉威西岛要长的原因?(6分)
加里曼丹岛全岛的纬度更低,受赤道低气压(赤道气团)控制的时间更长,降水量更大,雨水的淋溶时间更长、淋溶强度更大,土壤肥力流失更大;(2分)加里曼丹岛地壳稳定,几乎没有火山的喷发,缺乏肥沃的火山灰,(2分)而爪哇岛和苏拉威西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2分)所以加里曼丹岛由于土壤过于贫瘠,树木结果周期更长。
(3)红毛猩猩面临灭绝的原因?(6分)
自身原因:生育率低;(2分)
森林火灾;人们对热带雨林的破坏,森林面积减少;人类的捕杀(答对2点得4分)2026届高三四校联合模拟考试
地理科试题
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如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完成1~3题。
1.如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
A.老年人口比重大 B.老年人口数量大
C.劳动人口比重大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
风水梁模式是库布齐沙漠风水梁镇开创的治沙模式(见下图)。獭兔适宜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生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沙柳不仅能防风固沙,还是优质的造纸原料,其嫩枝可作为獭兔的食物。当地企业通过产业整合,在风水梁镇构建起了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该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增绿、百姓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风水梁模式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沙漠面积较广阔B.产业与生态融合
C.劳动力供给充足 D.产品市场扩大
4.制约风水梁模式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交通运输不便 B.缺乏知名品牌
C.当地饲料供应不足 D.淡水资源短缺
新时代的上海,宏大布局徐徐展开:向东直面广袤太平洋,向西辐射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勾勒一东一西两大“扇面”,全力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连接(如图)。2023年莫德纳药业落户上海市,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三个月,创造了“莫德纳速度”。完成5~6题。
5.在大都市辐射带动中上海( )
A.发展力量源于辐射带动作用 B.对各城市辐射作用存在梯度差异
C.聚散功能有利于跨区域合作 D.对全球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最强
6.“莫德纳速度”体现出上海的区位优势是( )
A.营商环境 B.国内市场 C.交通运输 D.国家政策
6.“莫德纳速度”体现上海办事效率高、流程便捷,反映营商环境优越,利于企业快速落地,A正确;题干强调“签约到开工”的效率,与国内市场大小无直接关联,B错误;交通运输影响物资流通,不直接决定项目落地速度,开工快慢与交通关联小,更多是行政、服务等,C错误;国家政策是宏观支持,“莫德纳速度”侧重地方执行效率,政策需落地为具体服务才能体现速度,D错误。故选A。
福建沿海港口群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其腹地无水港体系建设面临新机遇与挑战。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通过运输通道与沿海港口紧密相连,共建共享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下图为福建腹地无水港体系联动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福建沿海港口对内陆无水港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A.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B.推动内陆产业向外转移
C.吸引内陆物流向港口集聚 D.缓解内陆城市交通拥堵
8.福建推动无水港与沿海港口“共建共享”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沿海港口规模 B.促进区域要素流动 C.减少内陆企业成本 D.加快内陆城市扩张
增生楔是指板块俯冲带前端因沉积物刮削、堆积形成的大型楔状地质体,是板块构造活动的重要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研究增生楔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及组成物质对研究造山作用、地震活动及能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苏门答腊盆地群俯冲构造剖面。据此完成9~10题。
9.推测图中甲、乙板块分别是( )
A.甲—印度洋板块,乙—亚欧板块 B.甲—亚欧板块,乙—印度洋板块
C.甲—亚欧板块,乙—太平洋板块 D.甲—太平洋板块,乙—亚欧板块
10.图中增生楔的前方、后方常伴有的地貌类型分别是( )
A.丘陵、裂谷B.海沟、裂谷C.盆地、岛弧 D.岛弧、海沟
10.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图中甲板块为印度洋板块,乙板块为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因位置较低,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时板块俯冲带前端因沉积物刮削、堆积形成的大型楔状地质体——增生楔,增生楔前方因受挤压亚欧板块会隆起常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而增生楔后方因俯冲地壳下潜多形成海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欧洲西部海域在洋面能量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会发育强温带气旋。2023年10月27日,该海域生成了强温带气旋,该气旋移动过程中引起的风暴潮导致部分海域海水的水位发生明显变化。下图示意当日某时刻该海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11~12题。
11.甲地此时的风向及风暴潮对海岸的影响是( )
A.西南风,海水流失水位降低
B.东南风,海水堆积水位升高
C.西北风,海水堆积水位升高
D.东北风,海水流失水位降低
12.该温带气旋发展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盛行西风
C.地转偏向力 D.海洋水汽
12.据材料可知,温带气旋生成于“洋面能量供给充足”的区域,海洋蒸发的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凝结,释放潜热,为气旋发展提供能量,D正确。太阳辐射是海水升温的根本来源、因纬度而异,气旋的能量非太阳辐射直接加热,A错误。盛行西风可影响气旋移动,但不提供气旋发展的“能量”,B错误。地转偏向力仅改变风向,不影响风力(力与风向相垂直),C错误。故选D。
由于盐度的异常变化,海水中可能会出现削弱上下层海水热量交换的障碍层。下图为某海域12月海水温度和盐度随深度的变化及障碍层分布图。完成13~14题。
13.该海域最可能位于( )
A.副热带大陆西岸暖流流经处
B.热带太平洋西岸暖流流经处
C.温带印度洋东岸寒流流经处
D.温带大西洋西岸暖流流经处
14.若秘鲁沿岸海域出现较厚的障碍层,则秘鲁沿岸海域( )
A.降水减少B.渔业资源增多C.水温升高 D.海水污染减轻
14.由于盐度的异常变化,海水中可能会出现削弱上下层海水热量交换的障碍层。若秘鲁沿岸海域出现较厚的障碍层,则秘鲁沿岸海域深层冷海水与表层海水热量交换减弱,因此表层水温会升高,C正确。空气对流会加强,降水增多,A错误;深层冷海水上涌减少,营养盐类减少,渔业资源减少,B错误;海水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D错误。故选C。
我国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河谷大面积耕地转变为生态林(人为干扰少)和果园林。研究发现,在0-60cm土壤剖面范围内,生态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在阴阳坡间差异显著,而果园林差异较小。图1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变化图,图2为用地类型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在0-30cm土壤深度范围内,果园林与生态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大,是因为果园林( )
①频繁翻耕,有机碳易被侵蚀②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较快
③降水较多,淋溶作用较强④生物量少,凋落物量较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推测生态林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坡向及其原因( )
A.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生物量大 B.阴坡人类活动弱,水土流失少
C.阴坡降水较少,淋溶作用较弱 D.阴坡气温较低,土壤含水量高
综合题
(18分)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重要地位。然而,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度寒地,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短(约100-140天),年均气温较低(约-5°C至5°C)。春季低温冷害频繁,易导致水稻秧苗受损;秋季早霜可能影响水稻灌浆和成熟。耕地面积虽广阔,黑土资源肥沃,但部分地区存在耕地退化问题。而且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地,水资源分布不均,西部干旱问题突出。所以培育耐寒水稻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和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黑龙江省气候条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6分)
(2)、阐述耐寒水稻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6分)
(3)、提出促进耐寒水稻发展的政策建议。(6分)
18、南海穿越流和印尼穿越流贯通太平洋和印度洋,印尼穿越流的分支鲁汶流调控着澳大利亚沿岸的短期气候。研究发现,印尼穿越流通量与东南信风强弱呈正相关关系。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岸及周边地区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分)
(1). 根据材料,分析当东南信风增强时,印尼穿越流的流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2). 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推测东南信风异常减弱可能会给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区带来何种气候异常现象?(4分)
(3). 若由于某种原因(如修建大坝)导致卡里马塔海峡被阻断,请分析其对印尼穿越流及周边海洋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
19、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岛,有着与亚洲大陆隔绝的进化温室,有世界最高的树木扎根与此。加里曼丹岛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距今1.3亿年间,这里从未受到板块运动影响,几乎没有地震和火山喷发,只有一座死火山。由于靠近赤道,这里的森林历经各个冰期仍能繁茂生长。但有些树木结果周期却比其它岛屿长。岛屿总面积74.81万平方千米,其中印度尼西亚的面积53.92万平方千米,印尼人口为1662万,可以说地广人稀。加里曼丹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盛行赤道气团。依统计,越往岛的东部,降雨量越少;内陆地区的降雨量比沿海地区多。
材料二 红毛猩猩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树栖类人猿,与人类基因
的相似度达96.4%它只生活在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能在树上找到所有的食物,并且已经进化出在树上安度一生的完美技能。雌性红毛猩猩一生只能四次生育,寿命大约40年。目前红毛猩猩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1)为什么越往岛的东部,降雨量越少且内陆地区的降雨量比沿海地区多?(6分)
(2)为什么有些热带水果在加里曼丹岛的结果周期比爪哇岛和苏拉威西岛要长的原因?(6分)
(3)红毛猩猩面临灭绝的原因?(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