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三地理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 B.资源 C.地形 D.风向
2.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A.经济依赖重化工业 B.北岸发展空间狭小
C.城区煤炭资源枯竭 D.南岸生态环境优美
3.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A.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 B.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C.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 D.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
某地质考察队对重庆某地进行考察,测得其东西向且相邻很近的甲、乙、丙三地的气温和同一岩层的埋藏深度。该区域山谷风显著。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所测地区的地形是
A.背斜山 B.向斜山 C.背斜谷 D.向斜谷
5.图示地区夜晚风向和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乙→甲 流水沉积 B.甲→乙 流水侵蚀
C.甲→乙 流水沉积 D.乙→甲 流水侵蚀
根据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数量的对比关系,可以将湖南省的城市分为迁出导向型、迁徙均衡型、迁入导向型。下图示意2020年9月~2020年12月湖南省部分城市人口迁移类型及迁移指数(绝对值越大,净迁移规模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越大)。据此完成6—8题。
6.湖南省省会长沙市人口迁移类型属迁徙均衡型,推测其具体表现为
①迁出人口以高学历人才为主 ②迁出人口以返乡青年为主
③迁入人口主要来自省外 ④迁入人口以追求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湘西州和张家界市迁入人口主要从事
A.交通物流 B.农村电商 C.旅游行业 D.工程建设
8.为改善图示城市人口迁移现状,建议
A.长沙市提高人口准入门槛 B.郴州市疏解传统工业部门
C.怀化市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 D.湘西州严审土地用途置换
冰斗和U形谷是典型的冰蚀地貌,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基本相当,故常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用U形谷特征判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下图是根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绘制的模式化图(忽略局地因素影响)。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冰斗形成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⑤⑥① B.③⑥⑧ C.⑤⑧② D.③④⑦
10.下列关于U形谷形成顺序和冰川活动规模描述正确的是
A.U形谷A形成早于U形谷B规模减小
B.U形谷A形成早于U形谷B规模增大
C.U形谷B形成早于U形谷A规模减小
D.U形谷B形成早于U形谷A规模增大
11.该地冰蚀地貌模式图说明当地气候
A.持续性变冷 B.持续性变暖 C.间歇性变冷 D.间歇性变暖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其中的溶质离子(如Na+、Cl-等)会通过水合作用(溶质与水分子结合的过程)吸引和“束缚”周围的水分子,并且占据水体表面部分空间,即“稀释”了水分子在海表的浓度。波斯湾沿岸某干旱国家建立了一座大型海水淡化厂,该厂每日生产大量淡水的同时,也向沿岸海域排放了大量温度略高、盐度极高(可达普通海水的2倍)的浓缩废水,废水排放口附近海域降水随之减少。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海水淡化厂废水排放口附近海域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高盐海水
A.吸收了大量水汽,使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
B.增强了海面反射率,减少海水热量吸收
C.抑制了海水蒸发,减少大气中的水汽来源
D.形成下沉气流,将云层推向周边地区
13.若该海水淡化厂持续数年排放高盐废水,则年均云量呈减少趋势的区域最可能是
A.废水排放口上方 B.受盛行风影响的上风向区域
C.远离排放口的上游海域 D.与排放口隔海相望的对岸沿海森林
崖柏属常绿乔木,自身繁殖能力非常低,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裸子植物和白垩纪孑遗植物。大巴山南麓海拔1300~1900m的悬崖、山脊和陡峭山坡(南坡或西坡)是崖柏的主要分布区,出露地层为石灰岩山地,崖柏幼树多出现在林窗(林隙)或地势开阔地段。研究发现,260万年(第四纪)前,崖柏曾出现在现代分布区偏北5~6个纬度的山西榆社盆地(约37°N)。据此完成14—15题。
14.促使崖柏南迁的主要驱动力是
A.板块漂移 B.气候变冷变干 C.地壳抬升 D.人类过度干扰
15.大巴山南麓成为崖柏的主要分布区,主要得益于
A.秦巴山地影响冰川分布 B.太阳辐射强烈
C.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D.石灰岩分布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城市化水平是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科技、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江西省城市化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低,城市化进程慢,江西南部为赣南山区,北部为鄱阳湖平原。如图示意江西省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差异。
(1)简述江西省城市化进程慢的原因。(4分)
(2)描述江西省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3)说明江西省今后提高城市化水平可采取的措施。(4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贵州茅台镇利用本地糯高粱酿酒的历史悠久,所酿茅台酒被誉为“中国国酒”。
酿酒严格按照节气:端午踩曲,重阳投料;原料要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发酵后取酒。从投料到出酒,至少需五年。酒发酵过程中,糟醅充分与空气接触,是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实践证明,即使完全按照茅台酒的生产工艺,离开了茅台镇,也酿不出茅台酒品质的酒来。近年来上千酒厂在茅台镇集聚,每年产酒量高达几万吨。因此茅台镇又有“中国第一酒镇”的美誉。目前茅台镇及周边、赤水河上游的环境,让人堪忧。
(1)实践证明“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品质的酒来”,分析茅台镇适宜酿制优质白酒的条件。(4分)
(2)说明近些年来,上千酿酒厂在茅台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原因。(6分)
(3)随着酒厂数量的增加,茅台镇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对此怀仁市提出,把旅游业打造成以国酒为代表的酿酒业后的又一支柱产业。有一部分人持反对意见,请你说明反对的理由。(4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曲流又称河曲,是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目前由于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图1为某河流下游地区的曲流。在山地的深邃峡谷中也会形成宛转的曲流,地质学家称这种曲流峡谷为“曲峡”。太行山是我国曲峡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图2为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经考察发现,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形成高大山地。
(1)推测河流中下游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4分)
(2)推测太行山区中的曲峡的形成过程。(6分)
(3)分析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4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的形势决定。如图为某年南亚局部夏季风进退时间示意图。
(1)判断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并说出判断方法。(3分)
(2)每年的3-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简析热季形成的原因。(4分)
(3)图示区域夏季风的进退时间早晚存在年际变化。简述这种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6分)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D C B B C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C A B A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经济发展较慢,人口向外迁移多;工业化发展缓慢,城市化动力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4分)
(2)差异:城市化水平总体北部高,南部低。(2分)原因:江西省南部为山区,城市化发展条件差;江西省北部以平原为主,城市发展条件较优越。(每点2分,共6分)
(3)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生态,提高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水平;促进区域工业化发展,为城市化提供动力;积极合理促进中小城市的发展,提高整体城市化水平。(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4分)
17.(1)酒厂位于赤水河上游,水质清纯,富含矿物质;特殊的河谷地形和局地小气候(湿热气候)利于微生物发酵;特殊的水土条件生长的糯高粱品质优良。(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4分)
(2)接近优质酿酒原料(糯高粱)地、水量大且质优;当地酿酒历史悠久,多质优熟练的酿酒工人;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公路运输便利,基础设施完善;茅台酒的品牌影响大。(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3)反对的理由:茅台镇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地处偏远地区乡镇,远离市场、交通不便;酿酒的独特行业特征使有些环节可欣赏性不强。(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4分)
18.(1)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小,河流流速慢,河流的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道摆动;河道弯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曲流形成。(每点2分,共4分)
(2)太行山区在地质史上地形平缓,河流侧蚀作用明显,河流形成曲流;后因地壳缓慢抬升,河流落差不断加大,河流下切作用增强,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每点2分,共6分)
(3)修筑防洪大堤,使曲流难以形成;对曲流进行人工裁弯取直以利于防洪和航运,使曲流难以保留。(每点2分,共4分)
19.(1)东南部(南部)。(1分)判断方法:东南部(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5月20日左右,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后,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2分)
(2)3—5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角变大,太阳辐射增强,吸收热量增多,气温较高;3—5月西南季风尚未到达(西南季风影响南亚地区的时间一般为6—9月),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南亚地区晴天多、降水较少。(每点2分,共4分)
(3)在夏季风到达时间较早、退却时间较晚的年份,当地雨季延长,降水量偏多,洪涝灾害发生的次数增多、强度增大,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增大;在夏季风到达时间较晚、退却时间较早的年份,当地雨季缩短,降水量偏少,易发生旱灾,会造成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减产等问题。(每点3分,年际变化2分,影响1分,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