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新疆托克逊县第一中学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需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酝酿(niàng) 窠巢(kē) 黄晕(yùn) 发髻(jì)
B. 棱镜(líng) 粗犷(guǎng) 莅临(wèi) 静谧(mì)
C. 吝啬(sè) 淅沥(xī) 干涩(sè) 菜畦(wā)
D. 竦峙(sǒng) 碣石(jié) 澹澹(zhān) 草垛(d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朗润 喉咙 瞭亮 呼朋引伴
B. 烘托 慈善 肌肤 花枝召展
C. 静默 风筝 健壮 抖擞精神
D. 骄媚 宽敞 地毯 迫不急待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B.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少优秀的文化著作,可作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读本。
C.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4.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世说新语·咏雪》中,谢道韫对雪的比喻是:“ 。”
5.综合性学习。(6分)
班级开展“我爱文学”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2)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简短的开场白。(3分)
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7分)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6分)
(1)俄而雪骤(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3)陈太丘与友期行( ) (4)元方入门不顾(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下车引之 B. 俄而雪骤 / 相委而去
C. 公欣然曰 / 然数年恒不一见 D. 与儿女讲论文义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咏雪》中,“公大笑乐”表明谢太傅对两个比喻都表示满意,尤其欣赏谢道韫的才华。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失信失礼,元方据理力争,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C.两篇短文都通过简洁的语言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的特点。
D.谢道韫和元方都是年少聪慧的代表,谢道韫体现了懂礼识仪、机智勇敢的品质,元方则体现了卓越的文学才华。
10.《咏雪》中,谢朗和谢道韫对雪的比喻,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3题。(10分)
春(节选)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围绕“春”展开描写,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选文中“偷偷地”“钻”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C.作者在描写春花时,实写了树上的花和果实,花下的蜜蜂、蝴蝶,富有感染力。
D.选文最后一段引用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既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描绘了哪几幅春日图景?(3分)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4-17题。(13分)
父亲的半瓶酒
贾平凹
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去年,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让他操碎了心。他想亲自照顾我一段时间,让我能歇歇。
我回信说,你年纪大了,城里住不惯,还是算了吧。其实,我是怕他给我添麻烦。
今年春天,父亲又来了信,说无论如何要来,他想看看我住的地方。我只好答应了。
父亲来的那天,我去车站接他。他肩上扛着一个大包袱,手里还提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半瓶酒。我接过包袱,感觉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我爱吃的家乡特产:红薯干、花生、核桃。
“这酒,是我自己酿的,给你带来尝尝。”父亲说着,把那半瓶酒递了过来。
我接过酒,瓶身上没有标签,瓶口用塑料布封着,上面沾着一些泥土。我能闻到酒的清香,那是家乡的味道。
回到家,妻子已经做好了饭。父亲看着满桌子的菜,说:“太浪费了,简单吃点就行。”我说:“您好不容易来一趟,应该的。”
吃饭的时候,父亲拿出那半瓶酒,倒了一杯,抿了一口,说:“这酒,还是当年你爷爷酿的方子,我学着做的,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口味。”
我也倒了一杯,喝了一口,一股暖流从喉咙里滑下,直达心底。那味道,既有粮食的醇厚,又有岁月的清香。我说:“爸,这酒真好喝。”
父亲笑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他说:“你喜欢就好,我下次来再给你带一瓶。”
饭后,父亲坐在沙发上,看着我和小女儿玩耍。他说:“城里的生活真好,就是太吵了。不像家里,晚上安安静静的,能睡个好觉。”
我说:“您要是喜欢,就多住几天。”
父亲摇了摇头,说:“不了,家里还有很多事要做,我明天就回去。”
我挽留他,他却执意要走。我知道,他是怕给我添麻烦。
第二天一早,我送父亲去车站。上车前,父亲把那半瓶酒又塞到我手里,说: “这酒你留着慢慢喝,想我的时候,就喝一口。”
我接过酒,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我说:“爸,您路上小心。”
父亲点了点头,转身上了车。车开了,父亲从车窗里探出头,向我挥手。我站在原地,看着车越来越远,直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回到家,我把那半瓶酒放在书桌的抽屉里。每当我工作累了,或者想家了,就会拿出那半瓶酒,倒上一杯,喝一口。那酒的味道,总能让我想起父亲的笑容,想起家乡的温暖。
我知道,那半瓶酒里装的不是酒,而是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文章围绕“父亲的半瓶酒”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15.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父亲笑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16.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分)
17.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那一刻,我长大了
题目二: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3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